道試不象府試那樣要半夜三更入場,但比縣試又要早一些,五更天必須趕到考棚正北的無門外等候點名,張原佔有地利,聽到府學宮那邊人聲鼎沸,這纔出門,武陵櫞着長耳考籃,穆敬巖和穆真真父女各挑着一盞燈籠一左一右照着。
夜裡下了小雨,這時雨停了,青石板路的水漬映着燈籠光好象琉璃閃亮,步履踏過,纖塵不起,這是張原第三次赴考,也應該是他在紹興的最後一次大考,以後他將去杭州、去京城張原先到狀元第門前與大兄張岱和周墨農、祁彪佳會合,再一起去府學宮北面的考棚,但見龍門外〖廣〗場無數高腳燈密如繁星,孟夏四月的天氣,五更天已經有些矇矇亮,但被這燈光一映,天反而黑了一高腳燈下,是挨挨擠擠的腦袋,有來趕考的、有送考的,還有很多小販在叫賣各種食物,有些半夜從城郊趕來的考生就在食攤前吃些早點,若是遇到食物不潔那就糟糕。
頭炮三響,龍門打開,一塊塊紙牌舉了出來,這種紙牌其實是長方形燈籠,空心,內點蠟燭,映着紙牌上的硃筆大楷分外醒目,每一塊紙牌上寫着二十八名考生的名字,近百塊明晃晃的紙牌在龍門前一字排開,在即將破曉的夜色裡,指引着考生跟在寫有自己名字的紙牌下,然後跟着舉牌人入龍門張原和祁彪佳名字在同一塊紙牌上。兩個人提了考籃跟在舉牌人後面走過曲折的竹木護欄通道,來到北面大廳外,提學官王編親自點名,紹興知府徐時進是提調官、山陰知縣侯之翰和孫教諭、朱訓導和六十名廩保入內參見,司儀者高叫:“提調官進。”徐知府上堂作揖,王提學起立答禮,其莊嚴肅穆非縣試、府試可比,只有通過了道試這一關,纔算是有了科舉最低一級的功名一生員,纔有向上努力的資格。
王提學是老荷眼,伸長了手執着名冊點名,點名的秩序是以上次府試錄取的名次爲先後,然後纔會點到歷屆的童生,王提學提高聲音道:“張原。”
堂下的張原答一聲:“有。”快步上堂,向大宗師行禮。
王提學看着張原,半年不見,張原又長高了不少,已不是前年他初次在山陰儒學明倫堂上看到的那個容貌略顯青澀的少年了,而是長身玉、
立、神氣英挺的成年男子、
王提學點了一下頭,溫言道:“好生作題。”喚兩個廩保上前畫押、蓋保戳,張岱將道試試卷結票呈上,由孫教諭驗明,然後張原到髮捲處領了上次他填好卷頭的試卷和草稿紙,獨自提了考籃去搜檢處。
道試搜檢極爲嚴格,負責搜檢的也不是山陰縣和紹興府的差役,是提學官從杭州帶來的差人,毫不容情,張原又是第一個,他們要拿張原給後面的考生做榜樣,真比防賊還嚴,髮髻解散、脫鞋脫秣,一個差人湊着張原的耳朵孔看是不是塞有小紙卷,張原脫得身上只剩穿一條短褲蹦跳了幾下還不夠,一個差人還要來摸張原下身,張原忍無可忍,大叫起來:“住手。”乾脆脫光給他們看一一幾個差人板着臉,又去檢查張原的考籃,一樣樣拿出來看,穆真真用荷葉包好的六塊酥蜜餅竟被差人撕開,要檢查餅裡是否有挾帶,氣得張原進了龍門就把那六塊酥蜜餅丟在路邊,這還有法吃嗎!
張原狼狽地提着考籃找到自己考場和座位,這纔有暇結髻戴冠,好一會才心緒平靜下來,心道:“進一次考場就是受一次羞辱啊,一路考上進士然後做官,一個個也都厚顏無恥了。”
祁彪佳進來了,座位就在張原左側靠後,說道:“介子兄,方纔有個考生把幾篇擬題的制藝藏在襠中,被搜出來了,褻瀆聖賢文字,被罰跪在龍門口上示衆,據說要跪一天。”
張原哈哈大笑,心情舒暢了一些,問:“虎子,你帶的吃食被掰開弄髒了沒有?”
祁彪僂道:“還好,只是看了看,沒弄髒。
張原看祁彪佳的考籃裡有雞春餅、黃餅和閣老餅,還有藕絲糖、芝麻糖,吃食着實不少,便道:“我的餅弄髒丟掉了,你借幾塊餅給我充飢,不然餓不住。”
祁彪佳就把那一疊雞春餅全給了張原,閣老餅他不肯給,閣老餅是正統年間內閣大學士丘睿所創,科考時吃閣老餅有好運,十三歲的神童祁虎子信這個。
天亮堂起來了,考棚內的燈籠撤去,兩千六百多考生都已入場,龍門關閉,王提學出題,一共是六道八股題,其中一道是四書題,這是首藝,所有考生必作的,另外是五道經義題,詩、易、書、禮、春秋,考生根據自己的本經選擇其中一道,有書吏大聲寄讀考題,還有差役執着寫着考題的牌子巡場,近視眼和耳聾的考生都能照顧到祁彪佳坐在張原後面一排偏右,祁彪佳的本經是《尚書》,這時見四書題是“衆惡之必察焉。”再看尚書題是“克明俊德,以親九族”心裡暗喜,這兩句出於尚書堯典,他研究得很透,又見《春秋》題是“臧僖伯諫觀魚”這是張原要作的經題,他這次要與張原一爭高下,奪這道試案首。
祁彪佳原本三年前就能中秀才,可前任提學官看他才十歲,年齡太幼,有意要磨礪他,讓他下科再來考,說下科若是學業有進,就擢他爲道試案首,不料那年年底那個提學官就去世了,現在來的這個王提學對他這個山陰第一神童沒有什麼印象,只賞識張原,這讓十三歲的祁彪佳頗不服氣張原依舊是上午瞑目思考,在心裡打草稿,大約過了一個時辰,一個書吏拿着提學官發下的小戳子進到張原這個考棚,在每份卷子上蓋戳印,這是防止請人捉刀和調換考卷之類的舞弊現象,戳印是蓋在試卷的破題之後,都過了一個時辰了,四書題的破題總寫出來了吧,不料到了張原面前一看,這考生在打盹,試卷和草稿紙上都是一片空白,一個字也沒作書吏沉聲道:“爲何不作文?都這時候了連破題起講都沒有,莫不是想等着抄襲趕緊破題,稍等再來給你蓋戳。”說着,記下卷頭上張原的名字,又去給其他考生蓋戳一張原吃了一驚,心道:“道試有這規矩嗎,我多想一會都不行,沒人和我說過啊,這書吏記我名字做什麼?”考場內也不能問話,只好提筆寫下四書題《衆惡之必察焉》的破題和承題:“論人之好惡,必於其所同然者,而究其所以然也。蓋好善惡惡,天下之同情也。人或蔽於私耳,可不究其所以然乎?”
那書吏將考棚其他考生的試卷都蓋了戳之後,又到張原面前,在張原的試卷上瞄了兩眼“啪”地蓋上一個戳印,然後出了考棚,來到大堂上向提學官王編稟報所見,並將記下的幾個考生的名字呈上。
王提學一眼看到“張集,的名字,皺眉問:“這個張原如何犯規了?”
書吏稟道:“小吏去蓋戳印時,該童試卷一字未作,是小吏提醒,他才匆匆破題,恐有舞弊之嫌。”
這種疑似犯規者雖可繼續考試,但會被監考者緊盯,而且被記了名字,閱卷時就算文作得好也要降一等,也就是說想進入道試前六就沒希望了——
在座的侯之翰聞言一驚,趕忙爲張原辯解道:“老大人,這張原作文有這習慣,先打腹稿,然後一揮而就,當日在山陰儒學,老大人也曾出題讓他起講,他是應答如響,捷才難得,何至於一個時辰破不了題。”
徐時進也道:“去東府試他也是如此,午時前一字未作,其後提筆一氣呵成,請老大人明鑑。”
張原的道試名次也關係到侯縣令和徐知府二人的名譽,若張原取的名次太低,侯縣令和徐知府面上也不好看一王提學呵呵笑道:“老夫深知張原之才,豈是挾帶作弊之輩。
”親自來到張原那個考棚,見張原皺着眉頭在草稿上書寫,顯然因爲方纔被記了名,情緒有些不佳,便走過去輕聲道:“好生作題,莫受影響。”
張原見是王提學,精神一振,未等他起身施禮,王提學就已經轉身出去了。
張原心知大宗師這是特意來安慰他的,心中感激,當即全神貫注作文一王提學回到大堂,坐了一會,廚下來報午飯已備好,請幾位大人用飯。
王提學與徐知府、侯縣令幾位官員用罷率飯,就有那爲搶交頭卷的考生來交卷了,隨即便有五、六個考生來交卷,王提學看了幾份墨卷,未見佳作,又過了半個時辰,方看到張原提着考籃出來,後面緊跟着一個少年侯之翰笑道:“張原交卷了,後面那個是祁彪佳,是山陰神童,他二人一齊交卷,倒是巧。”
謝謝書友們的票票,明日爭取二更回報書友們的支持,秀才考三場,要場場寫出新鮮事也難,小道只有儘量努力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