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很忙,會議的時間也並不長。
確認了幾個基礎的問題之後,瑪莎立刻就離開了會議室,去協調音樂節的相關事宜。
羅傑三人沒有立刻離開公司,而是來到錄音室,與二十世紀娛樂指派的調音團隊溝通,協商演出時的設備選擇。
“大型現場的演出,肯定和錄音室版本有很大的區別。而且開放式的場館,也不可能做到每一個位置聽到的聲音都一樣。”
調音師知道羅傑三人都是沒有現場演出經驗的新手,耐心地講解着:“一般來說,現場的演出會有比較嚴重的失真,通過DI盒和調音臺可以解決掉一部分,但是很難完全消除。”
調音師還拿出了一支樂隊的錄音室版本唱片,和演唱會現場錄音作爲對比,詳細地講述了兩者之間的區別。
當然,即使同樣是大型戶外演出現場,由於場地的聲學結構裝修、擺設、以及擴音器的佈局,甚至於觀衆的站位等等,每一個現場演出又會有所不同。
調音團隊的工作,就是儘可能地讓樂隊的現場演出更加完美,使得觀衆聽到的聲音,更加貼合“錄音室版本”,或者樂隊想要的音色。
但是由於場地、技術以及臨場發揮等各種各樣的限制,只能做到儘可能地接近,而不可能完美重現。
如果有,不必懷疑,一定是提前錄音的假唱。
幾人討論了一陣,很快就拿出一個初步的方案來。
“鼓的話,每個鼓內單獨放一個鼓麥拾音,整套鼓的上方兩側,用兩個麥克風拾取整個鼓以及擦片的音,然後單獨用一個調音臺,再將調好的音輸入總調音臺。”
調音師提出的,是一個比較常用的方案。
想了一會,又問道:“需要壓縮嗎?”
壓縮器是架子鼓常用的設備之一,可以有效防止拾音話筒過載,但對音色會稍有影響,並不是每一名鼓手都喜歡它。
在錄音室中,理查森是從來不使用壓縮器的,但現場演出的效果究竟如何,沒有試過之前,理查森自己也不清楚。
想了一會,理查森說道:“兩種方案,我們都嘗試一下,然後選效果好的。”
在大型戶外演出時,鼓用到的設備最多,比如單單是拾音話筒,就需要六個或者更多的數量。
但是整體而言,無論是在選擇器材,還是現場調試中,鼓都是相對簡單一些的。
確定好大的方向之後,調音師並沒有立刻開始與理查森討論具體器材的選擇,而是準備先將吉他和貝斯的拾音、調音方式確定下來。
在三人之中,喬治是唯一完全不懂樂理,對各類器材瞭解也最少的。
因此,吉他的討論,也被理查森和羅傑兩人代勞了。
雖然對喬治的自私很不滿,但這只是正常的商業行爲。
在工作中,羅傑並不會將私人情緒代入進來。
哪怕是爲了自己的利益,羅傑也不會故意搞砸喬治的演出,那樣不但會坑了喬治,也會坑了羅傑自己,還有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上的理查森。
在談起吉他時,羅傑首先明確了一個要求:“吉他的旋律必須要非常突出,讓觀衆無論在哪個角落,都能清楚聽到。”
“吉他的話,我建議採用雙軌錄音。一條線前級DI輸出,一個低頻和一箇中頻話筒,拾取吉他音箱的聲音,再進行混合。”
調音師說了一大堆專用術語,不過意思卻很簡單。
一條線直接將電吉他的音頻信號接入調音臺,另一條線則是拾取吉他音箱中放出的聲音,再將兩者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混合,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前者可以最大化保持電吉他原有的信號,讓調音師有更大的處理空間。
而後者,則可以讓聲音帶有更多音箱的“質感”或者“特點”。
若是隻用一種當然不是不可以,但卻會有明顯的缺陷。
另外,雙軌信號,可以保證萬一某一條線路出現問題,至少還有另一條線路發出聲音,不至於演出到一半的時候,突然發現吉他發不出聲音了。
其它樂器,也同樣如此,至少保證有兩條拾音線路,以確保不會出現大的演出事故。
這個提議也得到了樂隊的認可。
接下來是羅傑的貝斯。
在大多數小規模的演出之中,受限於經費、設備以及人手等原因,貝斯手往往僅僅只是簡單粗暴的貝斯到DI,再到總調音臺。
不過,二十世紀娛樂並不缺乏器材,至少普通檔次的器材十分齊全,人手也很充足,自然不會讓羅傑這麼寒酸。
同樣也是雙軌拾音,一軌原聲保駕護航,一軌同樣是DI,但卻不是前級DI,而是貝斯箱頭上的DI輸出。
這並不是說與吉他的待遇有什麼區別,僅僅是樂器的音頻不同,所以必須採用不同的拾音方法。
在這一場演出上,貝斯主要是爲了給鼓和吉他陪襯,而不是主角,因此不需要做額外的動作來突出貝斯。
一支優秀的樂隊,需要考慮的永遠不是滿足樂手個人的喜歡,而是爲音樂的整體服務。
無論是貝斯,還是其它什麼樂器,除了少數幾首特定的歌曲之外,要求都非常明確。
第一要素永遠是清晰,讓人能夠清楚識別到。
其次則是融洽,能讓人輕易聽到,但又不過分突出,不能破壞音樂的整體感。
如果每一個人都想要讓自己成爲最突出的那一個,互相搶音,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變成亂糟糟的一團,導致演出徹底失敗。
最後一個,是主唱的人聲,這一條反而是最簡單的,根本沒必要討論。
只需要一個高質量的麥克風,擺在合適的位置就行了。
唯一要注意的,是在與場下觀衆互動,或者走位時,要注意麥克風的位置,避免出現飛麥的情況。
所謂飛麥,也叫做嘯叫。
最常見的情況,就是話筒與返送音箱走得太近,然後音箱就會突然出現頻段很高的尖叫聲。
飛麥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不過原理都是一樣的。
簡而言之,就是麥克風的聲音被音箱放大——音箱放大出來的聲音又被麥克風拾取回去——麥克風的聲音再次被音箱放大,形成一個循環。
這對於演出的效果,絕對是災難性的破壞,對整套音響設備也可能造成致命的傷害。
不過,只要根據現場的情況,嚴格限制話筒的走位,就可以完全避免。
調音師與羅傑三人確認了樂隊的需求,以及不同樂器的基本拾音方式,一一記錄下來,說道:“我跟我的人討論一下,一會拿出一個方案來,我們找地方測試一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