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皮之術,不唯畫皮,修至高深處,更不是什麼紅塵美女,絕世天仙,而是演化成爲日常生活之中的百姓萬民。”
“這配合我的人工智能之道,似乎頗有潛力可以挖掘,如若我製造更多虛擬人格,裝入一個又一個披着畫皮的傀儡,再賦予他們各自使命……”
“是否能夠模擬一個真實的人族羣落,甚至小社會?”
“如若這一小社會擴大至國家和文明,那……”
任何大道,神通,都有小大之變,畫皮假象,僞裝之術,亦有大用處。
這種以假亂真之法,同樣是“修真”。
天樞的聲音在李塵腦海響起:“建議摻入真實人類,進行社會性實踐。”
李塵回過神,旋即啞然失笑:“這些以後再說吧,如今只有師匠造詣就做這些,意義不大。”
其實李塵有心效仿戚家軍,建立自己的浮空城雛形“蜃樓”。
擁有了蜃樓,就可以建立城池,坊市,接納四方賓客,交遊往來修士,對自己的財富和底蘊積累是一個絕佳的助力。
但這一切,都需在晉升結丹,成爲偃者大匠之後,才能更好進行。
因爲結丹修士纔有能力掌握宇道力量,以及利用元氣固化之法掌握無邊法力,以供應整個城池運作。
真正的偃者大匠,不會讓城池和坊市侷限自己,相反,他們會利用各種辦法把靈峰福地都裝入其中,進行開發。
須彌納於芥子,類似傳說古已有之,仙神有洞天世界,佛陀有掌中之國,莫不如是。
像李塵如今這般,單隻以區區法寶,靈戒信標來維持,根基實在太薄弱了。
小打小鬧或還可以,成了規模,絕對無法正常維持。
李塵如今也算小有見識,更有維持臥虎丘坊市的經驗,自然瞭解,想要成就一方勢力,需得擁有何等的根基和底蘊。
所以他當前的主要目標,仍然還是晉升。
修爲晉升結丹,造詣晉升大匠,齊頭並進,兩面開花。
前者有“法力循環泵”輔助進行,達到築基後期不成問題,只有到了後期,甚至巔峰,才需要尋求關鍵的突破;
後者則是知識積累和技藝革新,幾乎要把整部《百工其一》學完,半部《妙法其二》也有所掌握纔有可能做到。
那是一項宏偉之極的工程,李塵實在沒有功夫分心太多。
而且,建立坊市,招納附庸,涉及到對待另一問題,人口的態度。
這些散修算是人口,但又不算人口。
之所以如此矛盾,是因爲此世的高階修士與低階修士差距實在太大。
這種差距,遠遠超越了前世地球的任何社會形態,超越了科學院院士與原始部落野人。
某種意義上,甚至都可說是不同物種了。
“仙凡之別”,這廣泛記載於典籍之上,爲人所熟知的四個字,血淋淋的揭露了其真相。
這從偃者大師們已經拋棄本土,就可以看得出來。
當偃者大師們縱橫九天,長生逍遙之時,那些毫無根腳的偃者師匠和偃者工匠仍然被留在地面,過着中世紀般原始落後的生活,正如人類生存在鋼鐵叢林,而猿猴生存在荒莽山澤。
真正有本事的精英,天才,晉升潛力十足的大匠之流,早已加入宗門,蜃樓,浮空城,亦或闖蕩星海。
而且那些工匠,師匠之流,也不是人口。
因爲高階偃者“一人即一國”,更加準確的對應關係,應是盟國或者附庸文明。
三個大洲,盡皆都有方圓千萬裡,一個瀧國之地,都有前世地球的陸地面積大小。
星海更廣袤,同樣存在極多徑長萬餘里,數萬裡的荒星,體積堪比地球。
這些星海之中的“島嶼”,擁有着靈峰根脈,天材地寶者,幾乎都已被人佔據,將來要成爲晉升大匠,甚至建立浮空城的資糧,彼此之間的爭奪異常激烈。
那些地方同樣可能養育着數以億計,甚至數十上百億的人口,但幾乎都是連煉氣境修爲都沒有,或者止於一重境界的凡人,都是用於戰爭的消耗品,誰又將之視作同類?
也就只有那些荒星和空島的主人,某位師匠或者大匠,還有他們的弟子,學徒,纔會被當做同類對待。
他們同樣是偃者,或者修士,能夠做到“一人即一國”,那就只是能力有異,大小有別,仍然屬於同一羣體。
高階偃者要做的是收割其生產成果和獲取效力,而非養着他們,正如發達國家對落後國家所做的那樣。
將來若是晉升爲偃者大師,開創浮空城,說不得也將止於招攬大匠之流,而輕忽師匠之流。
李塵倘若晉升爲偃者大師,同樣將縱橫九天,馳騁萬界,與地面再無瓜葛。
屆時已經過去數百年,臥虎丘再無老友,白巖坊再無鄉親,曾經眷戀和依賴的一切,也都將要遠去,是否還會再持凡人之心,對地面留有念想,實在不得而知。
也就是造化宗和整個修真界都有保護本土,維持晉升機制的共識,纔會選擇規矩交易,留下一些生存根本給低階修士。
結果在李塵矛盾期間,那些低階修士還不知道自己在“黑店”裡面走了一遭。
他們只感覺,此處地方格外先進,不愧爲師匠的地盤,往來其中的人們也格外熱情,不愧爲同一階層的老哥老姐。
李塵卻很快測試出了當中幾人的偃者造詣,排除在外,只有其中兩人祭煉術尚可,被傀儡假冒的散修提出交易提議,進行了系列的交換。
他從這兩人手中得到了不錯的工匠級技藝,而那兩人也得到了相應的資糧或者同等的技藝,彼此都深感滿意。
“對了,老弟啊,這位李師匠還收購貢獻,比在蜃樓那邊還多出一成比例,多換多得!”
“反正我們偃者學徒,也沒有什麼非在戚家軍才能兌換的東西,何不私下交易,賺些實惠呢?”
對於那些尚未派上用場的低階偃者,李塵自然也不會放過,當即提出了收購他們手中貢獻點的提議。
戚家軍控制着貢獻兌換的源頭,並不擔心私下交易,反而更加願意看到其成爲硬通貨。
那些人考慮了一番之後,欣然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