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冤魂碧血

有一種說法,說是月圓之夜特別容易引發性犯罪。不知到底是否是真的。韋后的親信太監葉貴和上官婉兒已去了多時了,此刻的她正坐在妝臺之前,對鏡梳妝,而窗外就掛着一輪圓月。

她全身上下已收拾一新了,正在最後用血紅的胭脂點染着櫻桃小口。然後又用手去整起了高疊的烏雲上的金玉配飾。不知怎麼,她竟對着鏡子中的那張臉發起了呆。

她忽然想起了當年和皇太子李顯大婚時的情景。那時是何等的風光,何等的排場。她對人生充滿了無限美好的憧憬,成爲太子妃,然後就會成爲皇后了。可誰知命運卻跟她開了個玩笑,她跟着李顯這一蹉跎就是差不多三十年。雖然現在終於貴爲皇后,可畢竟紅顏已然老去了。再厚的脂粉也遮掩不住眼角的道道皺紋。而當年的她呢?正是“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二八年華,正值妙齡。想到這裡,她不禁眼裡有了點點淚光。

忽然一個侍婢進來道:“皇后娘娘,葉貴帶着人回來了。”

韋后道:“叫那人進來吧。”她用衣袖輕輕擦去眼角的淚花,轉過身來對着門。

須臾,武三思從外邊走了進來。兩人四目相對,先是一怔,接着便互相報以一笑。畢竟都已不是少男少女,沒那麼多嬌羞可言。

韋后道:“三思,你來了。”

武三思道:“皇后娘娘,微臣來了。”

韋后又道:“來這邊坐吧。”她指指身邊的繡墩。

武三思走過來挨着韋后坐了下來。接下來,兩人的談話就成了竊竊私語,只有韋后的笑聲稍微的大些。沒多久,兩人便雙雙站起身來,韋后的手搭着武三思的肩膀,而武三思則摟着她的腰肢,一起穿過重重繡緯,向着裡面的錦榻走去。那種旖旎的風光竟然勝過新婚的燕爾。

武三思對付女人的確很有一套。一夜之間,便把韋后徹底的征服了。威嚴不可侵犯的她在武三思懷裡竟成了溫順的小貓。從此之後,武三思便成了宮廷裡的常客,來去自如。他的政治生涯也因此又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一個婉兒又漂亮又有才華,一個韋后是當朝的皇后,她倆在夜裡得了武三思的滋潤,嚐了那不曾有過的快活滋味,日裡便在李顯耳邊輪番吹風,都說武三思如何如何的出色,如何如何的有才學。他的底子誰又能不知道呢?當然不是文盲,當然讀過些書,可離着才學二字可是差着十萬八千里呢。李顯耳朵根子軟,武三思又會逢迎巴結,重新被啓用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了。

其實,武三思和李顯本來關係就非同一般,他倆是正經的兒女親家。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早在武則天當政時,就娶了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安樂郡主李裹兒爲妻。現在這小兩口一個是當朝駙馬,一個是金枝玉葉的安樂公主,再加上婉兒和韋后在後面稍一使勁兒,他武三思想不平步青雲都不能夠。

沒說的,李顯立即進拜武三思爲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這可是宰相一級的大官啊。武三思一旦東山再起,就與韋后、婉兒和安樂公主結爲政治同盟,網羅親信,壟斷朝綱。

張柬之、桓彥範、敬暉等人本來是復辟的頭等功臣。他們萬萬想不到,許多官職的任免、政務裁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詔書便已下達,彷彿把他們架空了一般。

原來,所有詔書都出自婉兒的手筆。她同武三思一起,仗着韋后撐腰,索性連李顯也瞞了,在朝廷中到處安插親信,排斥異己。

所有這些事情,張柬之、桓彥範他們當然看得明明白白,豈能眼看着大權旁落,對朝政失去話語權。

先是桓彥範在朝堂上毫不留情的上奏說牝雞司晨,自古即爲陰陽顛倒之事,韋后不應當坐在屏風後面臨朝議政,而應退居宮中,安心的母儀天下爲好。李顯知道他說話一向就是這麼直,沒有怪罪他,也沒有應允他,含含糊糊支吾了事。這也是他李顯的一貫作風。

屏風後的韋后聽着這話早已是怒不可遏了,雖不便發作,終究是從此以後水火不容了。

張柬之與桓彥範爲了除掉武三思這個肘腋之患,秘密會議可沒少開。與會者除了敬暉、袁恕己、崔玄暐等人外,無非都是些親信老部下。不過這天夜晚的會議卻添了一個新面孔。那人是個倜儻的少年,叫做崔湜,現爲考公員外郎。

崔湜年少,卻已極負才名,且是進士出身。通過接觸,張柬之發現他對武三思等人也極爲痛恨,談話中不是流露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之情。對這樣一個德才兼備、年少有爲的人,張柬之當然不會放過,迅速將他招入麾下,讓他參與到核心的機密之中。

有句話叫做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人迷其中都不自知。張柬之等人日漸式微,崔湜早就看在了眼裡。朝堂上的多次對壘都表明武三思纔是現在的紅人,跟了張柬之恐怕吃不到果子,還得挨刀子。崔湜不是那種執迷於忠義的人,他要的是榮華富貴。

這晚的議題是如何除掉武三思。所謂大勢已去,回天乏術便是現實的寫照。除掉武三思談何容易,到最後也只議了個聯名上書而已。散會之後,崔湜並未回家,而是直奔武三思的宅邸。他明白僅憑這條價值不大的信息作爲進身之階已足夠了。

武三思接見了崔湜。告密者的毒舌比之於金錢來說,是更好的見面禮。武三思聽罷崔湜的話,雖然有些惱怒,但也不十分厲害。因爲他是自信的,他的身後有着超強硬的後臺,他沒必要動那麼大的肝火。他立刻用言語對崔湜進行了毫無保留的褒獎,並叫他仍然照樣與張柬之等人親近,並承諾日後一定不會虧待了他。

崔湜走後,武三思連夜招來了親信的幕客商討應對之策。有一個叫鄭愔的人,以前曾是張昌宗和張易之的黨羽。他說有妙策貢獻,武三思便屏退了其他人只留下他一人。

鄭愔道:“我有一法叫做明升暗降。”

武三思眼前一亮,道:“快說來聽聽。”

鄭愔道:“只需奏請皇上,就說張柬之、桓彥範、敬暉、袁恕己以及崔玄暐等五人常常以功臣自誇,壟斷朝綱。他們說既能擁立陛下登基,就能擁立別人登基。那時皇上一聽此言,肯定會着急。閣老您就說只需將他五人的官職削奪,封他們爲王,便不會有什麼亂子啦。皇上定會採納的。”

武三思一聽,立即喜上眉梢,道:“果然是妙計。”

鄭愔又道:“閣老您想啊,他們手裡沒了權,還不是由您擺佈嗎?到時候,您想怎麼擺佈他們,還不是隨您高興嗎?”

武三思得此妙計大喜過望,隨後便在枕蓆上向韋后和盤托出。韋后一聽也頗以爲然,接着便向李顯耳邊進讒。李顯覺得這樣也挺妥當,就讓上官婉兒草擬了詔書,封張柬之爲漢陽王,,袁恕己爲南陽王,桓彥範爲扶陽王,敬暉爲平陽王,崔玄暐爲博陵王,原有官職全部罷免,令他們只需朔望日入朝。

到了這時,張柬之等人才後悔當初沒聽劉幽求的勸告,怎奈爲時已晚了,手裡沒了實權,想要反擊,其勢好比登天,已是萬萬不能了。

從此後,這五位王爺的悲慘命運便開始了。沒多久,他們就先後被貶爲了刺史,後又被武三思構陷冤獄,流配嶺表。到最後,武三思乾脆來了個一不做二不休,趕盡殺絕,也不通過李顯,叫上官婉兒寫了一道詔書:改流配爲道中杖斃。交與親信大理寺卿周利用,命他星夜兼程,翻山越嶺一路追去。

五人當中,張柬之和崔玄暐已在流配途中病死,周利用領人只逮到了袁恕己、桓彥範和敬暉。最後敬暉被剮死,桓彥範和袁恕己被杖斃。可憐這一班佐命的功臣,早知有今日,又何必當初忠心耿耿、一心一意爲他李家做事呢?如今只落得個悽慘收場,一抔黃土埋身,做了他鄉的一縷孤魂。

~~~~~~~~~~~~~~~~~~~~~~

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冬。

漏斷人靜的一個深夜裡,上陽宮裡忽然傳來了一片哭聲。大殿上的重重簾幕被陣陣寒風吹的掀起老高,捲來捲去。

寢殿裡,武則天的牀榻旁跪滿了人,李顯、李旦以及太平公主、韋后、李隆基等皇室成員悉數在場。八十二歲的武則天終於永遠的閉上了眼睛。燈燭忽明忽滅,閃來閃去,映着那些哭泣的臉晦明不定。陰翳的氛圍中,不知哪個是真哭,哪個是假哭,假意真情混雜交織在一起。慟哭之聲直達宮外,這一夜宮裡面是不可能安寧了。

李隆基就跪在李旦旁邊。祖母去世了,他當然很傷心。從小到大,武則天給與過他很多呵護與關愛,所以他哭泣着,那是感情真摯的流露,眼前忽然變得模糊,一幕幕往事便一起涌上了心頭。忽然一個披頭散髮的女子不知從哪裡走了出來,嘿嘿冷笑着,聽來讓人毛骨悚然。只見她伸出手來,那手上分明在滴着血。

她用滴血的手指着武則天,道:“你終於也有這一天嗎?你還能夠再害人嗎?你爲什麼不說話呢?你死了,你是死了,哈哈••••••想不到你也會死。好啊!我會在那裡等着你的!”說到這裡,她忽然轉過身來,瞪着充血的雙眼直射李隆基這裡。

李隆基簡直不敢相信,這女子竟是他的母親。母親的這副樣子曾無數次出現在他的夢中。那個悽慘的夜,他永遠也無法忘掉,因爲在十幾年前的那個冬夜,他眼睜睜看着母親披頭散髮被許多軍士抓走,從此再也沒有回到自己的身邊。

他看到母親的雙眼竟然瞪得破裂了,鮮血自眼角流下,她用手指着他道:“三郎,你爲何要哭?難道你在爲這個毒如蛇蠍的女人而哭嗎?你知不知道就是這個女人害死了我?”

曾經溫柔美麗的母親,這時看上去根本就不成人形,那樣子讓李隆基心揪的難受,她一遍一遍地質問着,李隆基終於心痛的受不了喊出了聲:“母親,是兒子不孝啊!”

李隆基這一聲喊,把在場的衆人都嚇了一跳,紛紛轉頭詫異地注視着他。在他旁邊的李旦以及哥哥成器見狀,趕緊搖着他的肩膀叫他。李隆基這才猛然醒轉,已不見了母親的蹤影,才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幻覺而已。

一片哭聲之中,大家也都沒有聽清李隆基的叫喊聲,還都只道他是因悲痛才喊出聲來,也就沒有在意。

第二天起,李顯開始着手處理一切的膳後事宜,並把武則天葬於乾陵,與高宗合葬。陵前爲其樹立一座無字碑。爲何無字,至今仍是個謎。

第二年秋天,李顯將都城遷回了長安。長安,多麼好的名字,長治久安。在這座繁華的國際大都會中,在這座兼有粗獷與精緻的人間舞臺上,各色人物即將粉墨登場,上演一幕幕或悲或喜的人間活劇。正所謂: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到頭來都是爲他人作嫁衣裳。

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三十三章 大凶之地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五十三章 亡命深山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七十章 絕處逢生第五十九章 風月常新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六十五章 獨木難支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四十二章 姑母息怒第四十九章 東都來信第五十七章 花甲國士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六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三十五章 當仁不讓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五十五章 國之大計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二十一章 女兒不乖第五十二章 屠刀所向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二十四章 秋獵銅鞮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三十八章 紅潮風波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六十三章 勝敗難期第二十三章 左右爲難第八章 生存之道第十三章 家有愛女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四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六十四章 血色黎明第二十九章 神箭破敵第七十五章 夜聞笛聲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三十七章 不爲禍始第四章 平地波瀾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六十九章 安全報告第三十二章 鐵血家奴第四十章 舊情難忘第十九章 楊家老店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三十六章 初露崢嶸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五章 幽禁深宮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二十二章 如此小事第四十三章 老臣之心第二十八章 星隕如雨第三十一章 騎驢夜奔第十一章 潛龍在淵第四十四章 三件寶物第七章 神都兵變第十八章 殃及池魚第六十章 易守爲攻第二十七章 飛龍在天第十二章 良馬之辯第十章 冤魂碧血第七十四章 七百死士第五十一章 漠北之虎第六十七章 兵法三陣第四十五章 縱橫家言第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四十一章 舌戰省中第七十二章 吐蕃入寇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十六章 衝冠一怒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七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第三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八章 通靈之犬第六十一章 戰雲密佈第二十章 翠堤奇遇第三十章 飛蛾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