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昊天得鴻鈞親點,位登天庭大寶,爲天庭衆仙之首,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大帝,替天司職,主掌天地萬物萬民。
那昊天和瑤池來到天庭,只見這天庭如今到處是殘瓦倒牆,那些當初的天庭建築現在是一件不剩,只留下一片的狼藉。從這天庭的殘軀可以看出,天庭遭受了多大的毀滅。
兩人在來天庭的路上收羅不少的人手,現在見到天庭的慘樣不禁嘆氣不已。
好在這時,突然間天庭上一道金光落下,灑遍整個天庭,天庭上那些狼藉全部消失,而天上降下一座華麗的宮殿坐落在原來天庭的大殿處。
那宮殿坐落下來後一道金光從大殿射出,向天庭四周蔓延,金光所過之處,亭臺樓閣,花園水榭,無不顯現。
整個仙界,隱隱飄蕩着陣陣仙音,輕靈若無,婉轉悅耳。一陣仙風起,便有仙雲似流水一般,輕飄飄蕩來蕩去。遠遠望去,整個仙境最大的一片大陸--中央大陸爲仙殿。
其餘便是浮空仙島,上面也是宮殿密佈,島與島之間,多有仙鶴靈禽往來飛舞,一陣陣仙風吹起,一陣陣鶴音長嘯,更有玉龜在雲海中若隱若現,欣然自得,卻是好番仙界靈韻。
昊天瑤池見是道祖鴻鈞出手相助,紛紛跪拜在地,叩首謝恩。
而那瑤池手中的蟠桃核徑直飛出,落在天庭的果園中化爲一片桃林,整個天庭靈氣聚集那桃園中。
那蟠桃共有三千六百株。
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昇,長生不老。
後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三千六百株蟠桃迅速開花結果,只一會就掛滿了熟透的蟠桃,蟠桃異香四處飄散,整個天庭都能聞到。、
在道祖的幫助下,天庭總算是恢復了原貌。
可是這時卻又多了一個問題,天庭的生氣是恢復了,可就是沒有半點人氣。偌大的天庭,竟然就這麼孤零零的立在那兒,沒有一點人煙。
好在那妖族天庭當初也留下不少的人手,只是這些天兵實力太差,最高的也只有金仙的修爲,連個太乙散數也未證得。
這些人大多是資質平庸之輩,連西方的兩位也看不上,但是天庭初建,人手嚴重缺乏,昊天只好將這十萬之數的天兵收錄,這些人比起後世那些天兵來強了十倍不止。
可惜還是難逃將來的大劫,最終輪迴了去。
天庭重立,除了昊天王母之外連個上得了檯面的人都沒有,不得已之下,兩人廣邀天下諸仙齊聚天庭參加蟠桃盛宴,想從中招攬幾個高手。
洪荒衆位大神們接到天庭的邀請,都紛紛往天庭而來。而聖人們更是積極準備。
這次聚會不比以前,不但要在昊天、王母先前顯示出聖人的威儀,還要力爭能壓下別的聖人的風頭,讓昊天、王母知道聖人之中誰強誰弱,所以,衆聖一個個都搬出了自己的家底。
衆聖的這一舉動,讓天庭中人見到了前所未有的風光。就算昊天與王母在道祖鴻鈞身邊多年也沒見到過如此大的陣仗。
老子門下弟子僅僅玄都一人,西方教人丁稀少,就算收取了部分妖族也比不上其他聖人的弟子,他們雙方就不用多說了。
元始天尊乘七香輦,由九龍牽引,前面兩個童子開道,七香輦後面緊隨着十四人,除了十二金仙和燃燈道人之外。
還有一個有道之士名曰云中子,是紫雲得道,後來闖過崑崙大陣,進入玉虛宮聽道之人,被原始收作記名弟子。
此人也就是後世有名的福德金仙,闡教十二金仙都被雲霄用混元金斗削去頂上三花,滅了胸中五氣,一身修爲幾成畫餅,唯有這雲中子福緣深厚,獨自逃過大難。
Wωω ✿ttκa n ✿CΟ
這些人修爲都達到大羅金仙的層次,從三十三天外下到天庭,一個個現了頂上三花,各種各樣的法寶在身邊迴旋護身,光華萬丈。
那七香輦上,不斷飛出朵朵蓮花,漫天飛舞,好一派仙家氣象。
元始天尊面有得意之色,在天庭衆人得恭迎聲中緩步踱下七香輦,與太上老君,西方教主見禮,讓他們幾個心中暗暗鬱悶不已。
就在此時,天邊又傳來陣陣仙樂,七彩光華漸現,來人卻是通天教主。通天跨奎牛,身邊四童子捧劍而立。
後面就是多寶、龜靈聖母、無當聖母、金靈聖母、金光仙,靈牙仙、虯首仙、烏雲仙、長耳定光仙、趙宮明、雲霄、碧霄、瓊霄等衆多弟子。
這些人個個都有不遜與十二金仙的修爲,其中多寶和無當聖母更是遠勝同儕,有了大羅金仙后期得修爲。
多寶等人後面就是截教門下諸多幾名弟子,烏壓壓的一片,不下幾千之衆。
這些記名弟子雖然修爲只有少數到了大羅金仙境界,其餘都是金仙,但是這麼多人一擁而上,那氣勢比起元始天尊來,卻又不能同日而語。
通天教主一到,立即就把元始天尊的風光給比了下去。
元始天尊見狀,冷冷哼了一聲,就連通天教主與他見禮,也只是微微點了下頭,通天教主因風頭蓋過了元始天尊,所以也不與元始天尊計較。
玉帝見衆人都到了,也就說道:“來人啊,上蟠桃。”
不時便有那被鴻鈞以花草點化美貌宮娥端上了蟠桃,玉帝隨後舉杯說道:“諸位道友,此番天庭重開,仙界立。昊天和瑤池卻是多多謝謝各位道友賞光了。”
衆位大神們連忙站了起來回敬,而衆聖也就意思一下,喝了一杯。
酒囊飯飽之後,在天庭的大量許諾之下還是有不少人加入了,但依然沒有一個絕頂的高手,於是昊天王母將主意打到聖人的頭上來了。
雖然這次聚會的目的是商議天庭之事,但是昊天、王母已經達成共識,就是隻要聖人不開口,自己也什麼都不說,先看衆聖是如何處理此事再說。
老子見大家都不先開口,考慮到昊天和王母的顧慮,當先問道:“如今這東方天庭重立,諸位道友有何打算?”太上老君特意強調東方,就是表示自己不想西方教插手東方之事,以免日後讓其在東方得到發展。
通天教主聽出了老子之意,接着話說道:“我東方之地,人傑地靈,天庭雖大,但有職司之人也不過區區幾百之數,此事不難。”
元始天尊說道:“大善。”
西方教在以前巫妖之中想要度化幾個人都是千難萬難,就算上次巫妖大戰準提從天庭帶走了一些妖族,其實那些妖族在東方論起來,都只是中下之資的。
至於那些資質好的,法力高的,都心高氣傲,寧死都不會到西方貧瘠之地。
現在巫妖兩族衰敗,人族當興,天庭需要大量人手,如果他們能在天庭站穩腳跟,然後以天庭大義名分宣揚西方妙法,不愁人族不會信仰西方教義,這樣一來,西方教的崛起指日可待。
接引見到幾個聖人的話首先就把自己在外,馬上抗議:“洪荒一體,天庭又豈能分東西之別?我西方教自然當順應天意,爲昊天師弟出一份力。”
可惜西方教勢單力薄,僅靠接引一個人是沒有人理會他的意見。
而昊天和王母早就商量好了對策,只是說:“昊天修爲道行皆不足,難以擔當大事。一切由各位師兄做主。”反正兩人打定主意就是哪個都不得罪。
元始天尊好不容易收了十數個弟子,當然不想讓他們到天庭受昊天與王母的管制。
雖然他不想派人到天庭,西方教也別想從中得利,所以無論三清還是女媧娘娘,都不願他們摻合進來。想來想去,大家都沒有個好辦法,就乾脆默不出聲。
最後老子見老是這樣也不是辦法,就說道:“不如這樣,現在女媧師妹和通天師弟座下妖族尚有部分乃是大戰之前在天庭任職,不如女媧師妹和通天師弟派出部分妖族,有了這些妖族,天庭就能很快運作起來。
我門下弟子僅有一人,也就不參與天庭之事。
元始師弟門下弟子也只十幾人,同樣不參與這天庭之事,此外如果還有空缺,那洪荒中尚有散修,天庭也可以徵召一部分上界任職,你們看我這樣安排可好?”
老子這樣安排,三清和女媧就都能得到好處,通天教主雖然不希望自己門下弟子入天庭受昊天與王母的管轄,但這天庭也十分缺人。
太上老君與元始天尊門下弟子較少,不可能安排人手加入天庭,三清中也只有他通天教主門下弟子衆多,所以他也只能認命。
這樣一來,雖然天庭中女媧與通天教主,會有一部分勢力,不至於讓昊天一家獨大。這樣一來,天庭勢力便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接引雖然還想說些什麼,但無奈形勢比人強,於是只能說道:“善。我西方根基淺薄,這天庭之事就託付各位了。”
接引平時很少開口說話,但是一般只要他開口了,便是代西方教作出了決定,連準提也不會反對。
接引也看出來東方四聖對他們西方教的壓制,雖然他們並不想讓門下弟子加入天庭受人管制,但也不讓西方教加入天庭,以免西方教趁機宣揚佛法。
以二敵四的局面,他們是無論如何,也沒有半點勝算的。
與其無用的糾纏下去,不如干脆放棄,免得被人看輕了。既然接引放棄了,那也就沒神話好說了,於是辭別迴轉西方。
女媧回到媧皇宮,招來開明獸陸吾,令他帶一部分妖族上天庭。
陸吾乃是當年天庭大妖,雖然能重回天庭,但是如今天庭易主,陸吾一點也高興不起來,把手下妖族安排下去各司其職之後,便閉門修煉,不再理會天庭事務。
而被太一救回的那隻金烏屢次遭受挫折之後,也吸取了教訓,每天只老老實實呆在太陽星上,行使自己的職責。
通天教主也派出部分截教弟子到天宮任職,不過他只是派出了一些修爲低下的弟子,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堵住了別人的嘴,還可以保存截教的實力。
太上老君與元始天尊見狀也那他沒有辦法,只能暗自嘆氣。
昊天和王母見通天教主盡是派了一些修爲低下之輩來到天庭,心中也是憤怒,但也沒有辦法,誰讓他們的修爲低下。
還好女媧娘娘派出了部分妖族精英,緩解了天庭人手不足的壓力。
不過天庭中職司,日月星辰的人手還是不夠,但他們也懶得再去衆聖商量,只能自行收錄一些散修補充。
整個天庭除了掌管每天的日升月沉,周天星斗之外,昊天與王母便不管任何事情,只是加緊修煉和暗中拉攏洪荒中的一些散修秘密加入天庭,爲自己日後執掌三界做準備。
隨着天庭的力量漸漸茁壯長大,昊天王母的底氣也就越來越大。
但昊天見狀說道:“師妹,你說我們兩人的修爲與帝俊、太一二人相比如何?”
王母說道:“你我二人雖然也有準聖的修爲,但要與帝俊、太一二人相比卻相差甚至遠。”
昊天說道:“帝俊、太一都死在衆聖的算計之下,你我二人如不收斂些,恐怕下場也不會比他們好多少。”
王母說道:“我們與帝俊、太一相比卻有一大優勢,那就是我們是道祖親自授命的,衆聖就是心中不滿也不敢把我們怎麼樣。”
昊天嘆道:“師妹,你太天真了,事情並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天庭雖然說執掌三界,但其中因果是非甚多,一不小心就可能因果纏身,到大劫來臨之時便有可能身化飛灰。”
王母說道:“那依你看我們該怎麼辦?”
昊天說道:“我們只有一個字忍,等到實力能與諸聖一較高下之時,再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