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謀定

陽球又接連審訊了趙忠黨羽,翌日纔回到司隸校尉府,此時他把目標瞄準下一個人,張讓。

趙忠所供證據之中,張讓牽連甚至,若能順勢拿下張讓,那宦官勢力將被徹底打壓。

須知曹節年事已高,剩餘中常侍能力也遠不如趙忠、張讓。

“聖旨到。”

他正思索間,忽然有黃門侍郎來了府衙。

他起身迎了出去接旨。

“詔,司隸校尉陽球爲衛尉,即刻上任,不得有誤。”

當黃門侍郎宣讀完聖旨後,陽球整個人愣住。

他才除了一趙忠而已,天子怎麼可以這麼快就把他調離?!

“陽球,還不接旨?”黃門侍郎看到他沒反應,開口提醒道。

“臣陽球,接旨。”陽球上前接了聖旨,不過他接完之後直接拿着聖旨奔向府衙外。

他要去面聖!

……

轀輬內,劉宏正與何貴人嬉戲。

何氏生得貌美又擅於房事,他尤爲寵幸,之前更是爲他誕下皇子,封爲貴人。

如今何氏身體恢復,又可以受他臨幸。

說來上次觀九真麟交媾被打斷了雅興,這次帶上美人與院中奇珍異獸共迎春機,必定別有一番趣味。

只是車還未出北宮,就被人迎面攔下。

他掀開車簾,接着便看到陽球手持聖旨跪於車前。

望見劉宏,陽球立馬道:“陛下,臣無清高德行,卻被委以盡忠之重任,雖誅殺趙忠,但仍遺漏張讓等狐狸,不足以向天下表明朝廷聖明,請陛下再予我一月時間,臣一定使豺狼鴟鴞統統服罪。”

劉宏聞言眉頭緊皺,放下簾子坐了回去。

如今趙忠剛死,陽球便如此急不可耐要除掉張讓,意欲何爲?!

莫不是要把宦官全部剪除,使其成爲士人擺弄之傀儡?

亦或受何人指使,想要篡位不成?

不過陽球之司隸校尉乃其親任,他此時雖氣憤,卻也只能裝作視而不見,好讓對方識趣退去。

可緊接着車外便是一陣清晰的磕頭聲。

劉宏眉頭緊皺,以陽球之政治水平自不可能不知此時他不想再動宦官,這是在逼他!

然後,是一連串的磕頭聲,聲聲清脆可聞。

陽球這是用實際行動告訴劉宏,沒錯,他就是在逼劉宏!

劉宏呼吸加速,臉色陰沉,一旁的何氏不敢作聲。

許久,劉宏直接隔着簾子呵斥道:“衛尉陽球欲抗拒詔命?”

外面磕頭聲止,但沒有其他動靜。

劉宏見狀掀開簾子,看見陽球仍跪在那裡,額頭上全是血跡,他隨即又呵斥道:“衛尉陽球欲抗拒詔命?”

陽球雙手攥拳,表情絕望,但仍未起身。

劉宏見狀直接走出,站在轀輬上,俯視着陽球,第三次呵斥道:“衛尉陽球欲抗拒詔命?!”

終於,陽球痛哭伏地,哽咽道:“臣陽球,領詔令。”

劉宏冷哼一聲,轉身進了轀輬,直接示意回宮。

在回宮路上,劉宏靠在軟榻上一言不發。

陽球方纔的行爲膽大妄爲,若是以往怎敢如此?

這必然與王甫、趙忠之死大有關係。

一念至此,他坐起身來。

他必須放出姿態,否則這些士人真會順勢把宦官趕盡殺絕。

等回了玉堂殿,劉宏隨即讓蹇碩把曹節、張讓叫到殿中來。

等他們到了,他隨即讓蹇碩宣佈了兩個詔令。

第一條詔令,曹節仍任大長秋,但同時兼任尚書令。

當這一詔令下達之時,一向淡定無比的曹節眼皮都跟着跳了一下。

東漢二百多年,還從未有宦官兼領過尚書令,他這是成爲了有史以來的第一人。

劉宏此舉信號強烈,這不僅是彌補宦官權勢損失,更是在敲打士人。

尚書令可以給,若士人再不識趣,司隸校尉亦不是不可!

曹節跪地拜謝。

接着,是第二條詔令,令中常侍張讓即刻在鴻都門內設置學校,招收學生。

關於鴻都門學,劉宏並不是此時纔有想法。

早在數年之前,他就已經令人在鴻都門內設置個人場所,以招收尺牘辭賦、書法等人才。

但因爲其爲宦官掌控,一直受到士人強烈抵制。

也因此,設置類似太學一般的學校也一直被擱置。

如今正好是個機會。

此條詔令相較第一條更爲露骨,須知當今掌握朝廷的今文經世家本就遭受着古文經士人壓力。

若天子再支持宦官子弟一同攻擊,那他們的形勢將岌岌可危。

等頒佈完這兩條詔令,劉宏心情這纔好轉許多。

最後,他令蹇碩告知羣臣,他此時身體不適,要在內宮歇息,這幾日不接見任何人。

等做完這所有,他這才摟着何氏去往內宮之中。

……

楊明,此時是真的在孟津養傷。

爲免懷疑,他早在鄭渾“行刺”之前就在胸口劃開了一道大口。

阿一寸步不離地照顧他。

雖說楊明未死,但自從上次刺殺之後,她表現的比張遼還要護主。

包括楊明在內,誰也無法說任何不適,她可是王異貼身婢女,在楊明遇險之後這麼做無任何不妥。

不過相較於於阿一的理所當然,楊明此時的心情卻頗爲複雜。

雖然不想承認,但他也不得不承認,這一路的悉心照顧,讓他對阿一生出好感,那日拔劍自刎更是讓他動情。

這怪不得他,當有一女子因你死了在你面前拔劍自刎,這怎能不讓人觸動?

所以他此刻既有些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王異,也有些不知道該如何迴應阿一。

他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說服自己,此時的他畢竟不是身處原先那個一夫一妻制時代,而阿一終歸也是王異的貼身婢女。

他若真喜歡,大不了以後納爲妾便是。

“主公。”就在這時,張義進了屋內。

孟津與雒陽之間有六七十漢裡,消息仍需有人傳遞。

張遼大傷初愈,之前又受命奔波,如今在雒陽休息,這任務便給了張義。

一旦雒陽有什麼大事發生,張義就會第一時間趕來彙報。

與張義一起進來的還有王修。

阿一見到王修後主動退了出去,關上房門。

張義接着把陽球被調任衛尉,曹節出任尚書令以及天子開辦鴻都門學等事悉數說了一遍。

待張義稟報完下去,王修便開口道:“主公,司隸校尉如今空缺,不過我以爲此時並非良機。”

荀攸的閣樓三策,楊明先前已與其提及。

楊明示意他坐下說。

“陛下如此行事,態度明確,便是要維護那宦官,此時若圖司隸校尉之職,一來因主公先前所行之事,陛下很難應允,二來即便當了司隸校尉,與宦官再起衝突,陛下也依然會維護宦官。

且主公即將及冠,屆時入郎署,極有可能入尚書檯,而此時曹節爲尚書令,必然刁難,主公應付起來也非易事,故修以爲主公此次回雒陽後應當收斂鋒芒,韜光養晦,待時機成熟,再圖司隸校尉之職。”王修坐下後說道。

從他言語之中,首先能感覺出他是支持楊明選擇中策。

其次,他覺得這個計策需要考慮時局。

如今劉宏態度明確,楊明宜守不宜攻。

楊明聽完後點頭認可。

如今發生的一切,趙忠被殺,曹節提前出任尚書令,都是他殺趙延所引發的連鎖反應。

就如同王胡的出現是個意外一樣,這些事情的發生都不在他計劃之中。

不過這些並不影響他的主體計劃。

因爲他的計劃從來都不是和此前的竇武,或者是歷史中的袁紹那樣“除盡宦官,士人專政”。

作爲穿越者,他知道劉宏是可以說出“張讓是我公,趙忠是我母”的天子,你殺盡宦官跟殺劉宏有多大分別?

所以劉宏在位之時,這麼做就不可能成功。

而他此前所做看似處處針對宦官,但都事出有因,殺王甫是爲揚名,殺趙延是意外,計除趙忠則是自保。

何況宦官就是導致大漢崩盤的所有原因嗎?

不,它們只是最後那根稻草。

士人,或者是世家大族兼併土地纔是主因。

歷史之中,幾乎每個王朝末年都是土地兼併到極端誘發了農民起義,朝廷被迫將軍權下放,然後形成割據勢力,進而導致王朝崩塌。

東漢也是如此。

而且東漢先天畸形,這是一個爲了延續漢國祚,皇帝向世家妥協而建立的王朝。

這意味着即便他現在是皇帝,也拿這些世家大族毫無辦法。

別說劉宏如今就是這樣,當初立國的漢光武帝劉秀什麼人傑,他丈量土地都能搞得“民變四起”而不得不中止。

楊明可不覺得他比“大魔導師”還更有治國才能。

因此“除盡宦官,士人專政”一不可行,二即便成功也沒太大意義。

他的主體計劃一直未變,就是破而後立,走爭霸之路。

第一個五年揚名已成,第二個“五年計劃”就是要招攬人才,打造基本盤,爲黃巾之亂做準備。

關於黃巾之亂,他在雒陽時也曾想過是否可以靠殺張角來阻止,或者減輕起義規模,讓百姓少遭些苦難。

但這次青州之行,他越發感到黃巾起義爆發的必然性。

底層百姓連活着都是奢求之時,那就是一堆乾草,一粒火星就可以點燃。

殺了張角,無非是等待下一個起義軍領頭人出現。

況且此時的張角爲“大賢良師”,殺了他民怨沸騰,未嘗不會讓起義提前爆發,又或者是參與之衆更多,適得其反。

換句話說,兩漢四百多年堆積的問題,已經呈現出一種不可逆的大勢。

所以王修“韜光養晦,等待時機”的建議恰到時機,也正中下懷。

……

幾日後,一輛轀輬在執金吾衛士護送下抵達孟津。

楊明在臥榻上見到了呂強,那個他只聽過卻又素未謀面的宦官中的“特例”。

呂強其人看起來也如曹節等人一般消瘦,但那份氣質,即便是不會相術之人也完全能感覺出來,與曹節等人截然不同。

呂強持節,代天子慰問。

楊明自然知道慰問不過幌子,確認傷勢纔是目的。

因此他坦然展示了自己未癒合,看着仍觸目驚心的傷口,呂強看完後關心了一陣便走了。

等到呂強離開,王修走了進來。

“他往東郡去了嗎?”楊明開口問道。

王修點了點頭,接着道:“我有些擔心,那華佗是否會依主公所言回答。”

“叔治不必擔憂。”楊明擺了擺手。

“主公爲何如此肯定?”王修仍有擔心。

“他知我活,於百姓有利。”楊明回道。

……

第十章 抉擇第四十二章 生悲第四十五章 及冠第三十章 偏愛第四十三章 死第三十七章 遇險楔子第二十九章 太平道第六章 拆招第五十七章 天子意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十章 抉擇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三十章 偏愛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五十五章 困局第二十二章 下策第三十七章 遇險楔子第四十章 局第五十章 太學第三章 謀略第四章 辭賦第四十四章 謀定第四十九章 郊遊第六十一章 盧植第五十九章 入局第十六章 孤寡第四十章 局第十二章 火勢第十四章 馬邑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十章 抉擇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三十五章 雙向奔赴第四十九章 郊遊第九章 雲中第三十三章 攻府第四十章 局第八章 成型第四十九章 郊遊第二十六章 王胡第三章 謀略第四十六章 公車徵召第五十七章 天子意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六十二章 不敗之地第三十一章 地獄第四十四章 謀定第四十二章 生悲第四十章 局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四十三章 死第五十九章 入局第五十二章 未曾設想之路第四十四章 謀定第十三章 神明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四十五章 及冠第六十一章 盧植第三十九章 遇刺第四十三章 死第十一章 初陣第五十六章 破局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十八章 天子第五十五章 困局第十九章 家第五十九章 入局第二十二章 下策第十四章 馬邑第六十一章 盧植第四十九章 郊遊第十四章 馬邑第十四章 馬邑第四十九章 郊遊第十八章 天子第六十四章 論經(下)第十六章 孤寡第五十三章 管鮑之交第十九章 家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十五章 封侯第五十六章 破局第二十九章 太平道第十章 抉擇第四十章 局第十章 抉擇第六十五章 凱旋第十四章 馬邑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四章 辭賦第五十九章 入局第五十九章 入局第三十二章 淚目第三十一章 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