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論經

“二位。”楊明此時不得不站起身。

他要是看着二人血濺當場,傳出去也不是什麼好事。

趙延與童恢皆轉頭望向楊明,且均面露不善。

“此乃萬歲亭侯,弘農楊氏楊明。”伏雅旋即起身介紹道。

他這話一出口,趙延臉色驟變,眼神閃躲,便如同那老鼠見了貓一樣。

且不說楊明昔日當街誅殺王甫,便是前不久,他收到從兄趙忠送來的信件,要家族子弟收斂行徑。

他此前並不在意,畢竟楊明遠在雒陽,與他有千里之遙。

不曾想,楊明竟就這麼奇蹟般出現在他眼前!

童恢則是面露喜色,他正愁力量不足,楊明的出現無異於憑空給他增添了一大助力。

伏雅揮手示意二人坐下。

二人各有心思,趙延率先坐下,童恢也刀劍入鞘,坐下身來。

“此時正值蝗災橫行,二位此時關注重點難道不應是災情,以及可能會出現之疫情?”楊明接着問道。

童恢面色一僵。

趙延則是面色一喜,楊明這擺明了是在轉移話題,並非是助童恢來的。

他隨即開口道:“那依少君之意,此事當如何解決?”

這話一出,舍內幾人的目光均望向楊明。

楊明走到二人中間,他剛纔那句話,要的就是趙延這個態度。

“依我之意,若真有冤假錯案,自然是要查的,可案件如此之多,又正值災荒,自不可能如此多一起查,可先遴選重要的一二先查。”楊明給出了方案。

這方案讓童恢與趙延皆陷入深思。

楊明的態度毋庸置疑,支持童恢查案,即支持律法,又站在士人一邊。

但此方案也給足了趙延迴旋餘地,先是說冤假錯案,而非肆意定罪斂財,再是給了趙延準備證據的時間。

對二人而言,這都是可以接受的。

童恢不會因爲不能查案而敗了名聲,而趙延也不會因此被治重罪。

至於後續,童恢若真有那能力,自然可以以一二件案子爲突破口,治趙延的罪。

趙延真有能耐,也可以把所有案件的假證都造的天衣無縫。

但那些都是之後二人的鬥爭,就不是如今相持不下,甚至要血濺當場的局面。

楊明看到兩人還未表態,於是又開口道:“二位莫不成是想繼續讓百姓看笑話嗎?”

童恢聞言起身,向楊明拱手道:“便依少君所言。”

他其實也很清楚,以趙延之背景,對峙下去也未必能如他所願。

楊明隨即看向趙延。

趙延也點了點頭。

“季尚,我竟有點餓了,我們回去繼續小酌?”楊明轉頭望向伏雅。

伏雅立馬起身,與二人行禮拜別,和楊明一起出了縣衙。

“此次多虧少君出手相助。”等上了牛車,伏雅拱手向楊明致謝。

“希望童督郵能爲百姓討回公道。”楊明回道。

捫心自問,他是支持童恢的,一百五十六件案子,這還只是敢去檢舉之人,實際不知道要多出多少,不知有多少百姓因此家破人亡。

尤其這還是大旱之年,這跟王甫長安辜榷一事並無差別。

但是因趙延一人而放棄除曹節的上策,對他而言實屬不划算。

所以這隻能靠童恢自己,他若真能以以此治了趙延的罪,即是爲百姓除一害,也是爲自己揚名。

等回了伏府,楊明並未進去繼續小酌,而是和伏雅拜別。

翌日,楊明帶着張遼,以及幾名護衛扛着束脩,隨伏雅一起上不其山。

“因古時‘不族’與‘其族’居住於此,因而取名不其山。”沿着山路拾級而上,伏雅也在介紹着與不其山有關之事。

“昔日秦皇巡遊至此,登不其山而望不其南城,取名‘城陽’。”

楊明聽得津津有味,這些人文故事,再加上如今鄭玄在此開學授課,這座不大的山倒是充滿傳奇色彩。

說話間,兩人已到了書院所在。

書院位於不其山東側,只有一小道可進,此時有兩名弟子守在出入口。

“鄭公授課之餘與弟子一起耕種,設有義舍,凡求學者皆可用,但因先前有人混入其中,弟子便自發輪流守住入口。”伏雅解釋道。

楊明聽得點頭,鄭玄“客耕東萊”的事蹟他也有所耳聞。

見到伏雅過去,那二位弟子皆躬身行禮。

“鄭公此時可在授課?”伏雅開口問道。

“夫子正在田間耕種。”一弟子回道。

伏雅聞言,便帶着楊明往書院後山去了。

楊明此時觀察了一下書院,確如傳言所說,不過一廟堂而已,且已有些年份。

從書院旁小路穿過時,他發現路邊牆角下間隔有序地種着一些奇怪的異草。

其株大如韭,葉長一尺餘,看着堅韌異常,他穿越那麼久還從未見過。

等走出小路,豁然開朗,眼前是一大片田地。

遠處一羣人正在那田間深耕易耨。

九、十月份,正是春小麥的耕種季節。

伏雅帶着楊明到了跟前。

楊明此時也見到了鄭玄模樣。

此時的鄭玄頭戴方巾,身着布衣,鞋有淤泥,裝束與大儒不沾邊,更像是田間農民。

不過待其擡頭,那股大儒的氣質便撲面而來。

只需一眼,你便知曉此人學識如海,不可輕瀆。

楊明忽然能理解爲什麼史載黃巾軍“見玄皆拜,相約不入高密”。

“弘農楊明,拜見鄭公。”楊明躬身行禮。

在楊明觀察鄭玄之際,鄭玄亦在觀察楊明,楊明行禮之前,他已頷首,待到楊明行禮,他也拱手還禮。

此時田間弟子也都停下手中動作,望向楊明。

十九歲的亭侯,士人新秀,在哪都備受矚目。

楊明環視一圈,並未發現孫乾。

鄭玄與弟子們以及伏雅等人打了個招呼,便和楊明單獨在田埂行走。

“我曾好奇何人能做出那番驚天動地之舉,今日得見,原來如此。”待已與衆人離得遠時,鄭玄開口說道。

“鄭公何出此言?”楊明卻是一陣疑惑。

“人之相,目佔四分,你之目,似有萬物。”

鄭玄接着的一句話更是說的楊明心中一顫。

作爲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他對什麼讖緯之學、相術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的。

包括什麼帝王之相,在他的理解裡那純粹都是爲了得人心編纂出來的。

畢竟所謂皇帝、天子,大部分人一生都見不到一面。

但是此刻,他那顆堅定的心有那麼一絲被撬動。

在這種人面前,說話要格外小心。

“鄭公,我爲求學而來。”楊明岔開話題道。

“你對古文經學如何看?”楊明聊到求學,鄭玄也不再糾結面相之事。

“古文經是趨勢。”楊明回道。

“爲何?”鄭玄追問道。

“除世家大族外,士人多在研習古文經,大流即是趨勢。”楊明並沒去剖析古文經之內容,那並非他所長。

鄭玄沒想到楊明會如此分析,不由笑了笑。

“你如何看待經學之於國家?”他接着又問道。

楊明停下腳步,並未馬上回答。

鄭玄此問,出乎他預料。

他本以爲下一問,當是問他對今文經之看法。

然而也是這一問,讓他思考如何即顯露求學心志,又避免露出真實想法。

畢竟他出身今文經學世家,孫乾說他可以拜鄭玄爲師,楊琦也認可他拜師的行爲,可關鍵在於鄭玄是否願意收。

思索一陣後,楊明回道:“以儒治國,所以周亡;以法治國,所以秦滅;外儒內法,漢之治國之道,然今文經爲官學,古文經爲大流,二者不能相容,致使士人分裂、官民背道,外儒之道即失,治國之道自然難行。”

鄭玄若有所思,便在田埂上坐了下來。

楊明見狀也盤腿坐在了對面。

“那你可有解法?”鄭玄思索一陣後擡頭再問道。

能明顯感覺到他此時的語氣已經有了變化,並非像開始那樣問學,而是論學。

“鄭公便是解法。”楊明淡然道。

“我如何爲解法?”鄭玄問道,卻也古井無波。

“昔日王莽新政,便今、古並行,最終無論官、民皆棄其而去,究其原因,便在乎二者不能相容,而今鄭公兼採二者之說,若爲國學,便可士人同心,官民同德,治世可期。”楊明接着回道。

今文經學閥孤立,楊氏也是如此,他此前無法接觸他學。

但數月前在廷尉詔獄,孫乾的意外現身讓鄭玄與他有了聯繫。

鄭玄之學,後世之人稱之爲鄭學,影響深遠,不僅統一兩漢之古、今文經,更是在魏晉隋唐廣爲流傳。

這就意味着,經學有爲國學之潛力。

當然,這是楊明未來者之視角,此時鄭玄並不自知。

事實上,在楊明說完後,鄭玄的眼神終於有了變化,好似平靜水面起了漣漪。

他這一生,四十歲以前歷關東,入關中,皆在求學;四十歲以後客耕東萊,屢闢不仕,致力兼採古、今文經。

鄭學,便是其畢生所學。

若有一日鄭學真能成爲國學,他便是大道圓滿,死而無憾。

鄭玄再望向楊明。

眼前之人,誅王甫,燒王庭,目有萬物,兼有此番言論,說不定真能做到。

“你方纔所言,是爲求學?”鄭玄說着站起身。

“正是。”楊明也跟着起身。

“那今日便在田埂拜師,一切從簡。”鄭玄接着說道。

楊明聞言行三叩首之禮,接着伏地道:“夫子。”

他沒有擡頭,因爲他怕鄭玄看穿他此刻的真實想法。

須知要把一學定爲國學,非君王難爲。

第二十九章 太平道第十五章 封侯第二十六章 王胡第三十八章 名士第五十四章 小師叔第二章 揚名第三十六章 前路第二十三章 人間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五十七章 天子意第八章 成型第九章 雲中第二十二章 下策第十五章 封侯第十章 抉擇第四十二章 生悲第八章 成型第十七章 驚喜第十一章 初陣第五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十三章 神明第四十二章 生悲第五十五章 困局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五十章 太學第六十三章 論經(上)第二十三章 人間第四十章 局第四十九章 郊遊第四十七章 婚禮第三十八章 名士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十六章 孤寡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六十章 本初第四十七章 婚禮第五十五章 困局第三十章 偏愛第三十九章 遇刺第三十六章 前路第五十二章 未曾設想之路第三十四章 殺第二十八章 瘟疫第六十一章 盧植第三章 謀略第十二章 火勢第五十章 太學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二十二章 下策第十一章 初陣楔子第六十四章 論經(下)第十五章 封侯第五章 報復第四章 辭賦第七章 嫁妝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四十三章 死第三十七章 遇險第六十二章 不敗之地第三十章 偏愛第三十五章 雙向奔赴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三十四章 殺第二十六章 王胡第八章 成型第二十一章 孟德第二十五章 論經第二十九章 太平道第一章 死罪第四十八章 王異第二十七章 鄭學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十五章 封侯第六十章 本初第六十五章 凱旋第三十八章 名士上架感言第三十章 偏愛第十九章 家第四十三章 死第五十八章 只因第六十六章 袁紹心裡苦第十九章 家第五十章 太學第四十六章 公車徵召第七章 嫁妝第六十四章 論經(下)第五章 報復第十章 抉擇第四十三章 死第三十一章 地獄第八章 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