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高中生自己寫的能震撼我們心靈的高考生活小說——代序言(序一)
魯迅先生說:中國的科舉考試的八股文,在很長的時間裡,是作爲讀書人敲開仕途之門的“敲門磚”的,門敲開了,磚頭也就扔了。中國的封建社會能夠沿襲幾千年,在相當的程度上,得益於我們的科舉考試,也是不爭的事實。今天的高考,應該考些什麼?學制要不要這麼長?應該說是和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的,也確實是一個很大的研究課題。但我想,不管怎樣,我們總應該聽一聽我們今天的中學生是怎樣評價的,因爲畢竟只有他們,纔是高考壓力的最直接的承受者。《許願花》正是一部在校的高三學生寫他們的高中生活、他們的苦悶、彷徨和期盼的小說!小說中幾位主人公的經歷和追求,特別是他們的悲劇結局實在發人深省!幾個小主人公,因承受不了高考壓力,有服了藥自殺了的,有精神失常的,有因病而未能參加考試的,有目睹這一切後自己放棄高考的。有意思的是,小作者還寫了一個失學青年淪爲乞丐和一個未受教育而最終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年,說明小作者並沒有否定學校教育,而是希望我們的教育體制、考試內容和方法更加科學合理。希望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和每個教育工作者、每位家長都能夠在“百忙”和不忙的時候,抽時間讀一讀《許願花》!
小作者很會用形象說話,塑造的人物和選擇描述的事件都很典型,語言給人一種如沐春風般的清新、質樸、自然。這是一條正確的創作之路,希望義平能沿着這條路不斷走下去。
高考的壓力確實太大了,受壓的不光是學生,當然還有教師、教育主管部門和每一位家長。但是不考恐怕也是不行的,總得有一個辦法來選拔人才!
教育問題的最終解決恐怕要取決於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不僅僅是一個上層建築領域的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基礎領域的問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嘛!
但願我們未來的孩子、老師、家長都不要再這麼辛苦!
賀宗琪
2012/5/30於延安友泰大廈
成長如蛻——寫給《許願花》作者的話(序二)
燦爛的輝煌只是一瞬。
長長的痛苦伴你漫漫的一生……
一個挺偶然的機緣,讓我看到了家鄉中學生的習作《許願花》,讀至最後一頁時,北島的兩句朦朧詩就飄過心空。
記得許多年前,我揹着舊書包日日穿行過斜仄、灰暗的縣城,在簡陋的校園度過了中學時代,儘管求學時代家庭寒傖、生活匱乏,精神荒化嚴重,大多數聰明的同齡人都千軍萬馬擁向高考的獨木橋,我卻懷揣“天藍色的文學夢”踽踽獨行在中外文學名著之中,無怨無悔,久而久之,手癢難奈便也塗鴉出許多作品,其中個別篇目也被地區縣上的報刊採用,被人稱道。但對於出書仍是天方夜譚……現在時代畢竟富足開明瞭,中學生出書也成了平常之舉,所以說我挺羨慕你們,這個時代畢竟賦予了你們許多優越、理解和寬容。
儘管許多人說我從文學少年到職業寫手夢想成真了,但生命的得失憂患惟有自知。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因爲你們的現在就是我們的過去,你們的生活狀況、求學處境一如我的昨天、前天,你們的眼淚痛苦?、憂患都是重複和描摹,所以說我很理解你們青春的悸動,生命的無奈,綺夢的誘人,漫長無聊乃至絕望的深入心肺、透徹骨髓的傷痛……所以,我很理解你們,理解文學。從作品中也讀懂了你們的心路,你們對僵死體制的牴牾,對人性醜陋的唾棄。因此,從你們身上看到了祖國的未來、家鄉的希望,更看到文學事業依然神聖和後繼有人。
儘管從作品中看到你“唐·吉訶德式的‘用文字的載體抒發出一個人要出發,去征服世界’”的豪情,也看到了你超過同齡人的聰慧穎悟和文學潛質,你的作品也可以成爲教育工作者的職業啓示錄、社會學家研究考察社會的絕佳例證、心理學家的鮮活醫案,理所當然地再現實一點,它可以成爲一代人的心路、烙印,當然讓你們成爲一方土地的“郭敬明、韓寒”式的文學青年,但那與一個人的長長一生相比,依然僅是一瞬、滄桑一粟、驚鴻一瞥而已。我想提醒你的是:伏契克說過:人們啊,我愛你!你們要警惕。成長如蛻,文學的道路非常崎嶇漫長。遠足前需要作出生命的準備,它不僅需要熱情、天賦就能一蹴而就,它還需要智慧、毅力、勇氣、堅守,特別是寂寞和淡定。所以,必須化蛹爲繭,再破繭爲蝶,完成魚龍變化,達到飛龍在天的高度和壯觀,才能光彩照人,美麗無比。每一個環節都要付出血與淚的代價,飽經火與劍的災難,經過涅槃,才能走向苦難輝煌。德國作家黑塞告誡世人:當然文學青年亦不例外,大部分的人都像被風吹落、隨風飄舞、掉在地上的樹葉一樣,但也有與星星相似的人,他們行走在固定的軌道上,多強的風都吹不倒他們,他們本身擁有自己的法則和自己的軌道……
至於創作技巧、藝術審美、語言功力等問題只要歷經時日就會解決,磨礪和蓄積、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化的養份纔是你們的當務之急。總之,我深信小樹終於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
最後,以你們教科書中的兩句詩作結尾:路上的春色正好,天上的太陽正晴。須睛日,揚鞭躍馬正當時,明天的太陽與今天不一樣。
姜永明
201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