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復楚伐秦

話分兩頭,便在彭城義軍抵擋秦軍圍剿之時,長江以南的楚地,開始正式宣佈復國伐秦,徵兵入伍準備渡江北上攻秦。

項羽帶二千鐵騎追殺龍天羽反被埋伏險些全軍覆滅,好生惱怒,李園和項梁暗中與他傾談,勸慰一番,但無形中對龍天羽更增了幾分懼意,深知此人以智勇雙全,兩此擊敗伏兵,當真不好對付。

楚地揭竿起義,有項羽三萬鐵騎和項梁八千子弟壯大威勢,發展極是迅速,又有郭族兵器與財銀支撐,楚軍應招如沸,數日間徵兵三四萬人,加上郭府和相國家將,已有八千人馬之衆。

李園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爲義軍名義上的首領,恢復楚號,熊心仍爲楚懷王,以增強號召力和反秦的情緒,果然聲勢鼎沸,應驗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民謠。

李園輔助懷王在壽春建都,自命相國兼輔政君,任命項梁爲武信君,項羽爲上將軍,李月瑤爲太傅,負責教導懷王熊心的宮廷禮儀和爲君之道。

八萬大軍留下兩萬護守壽春城池,六萬人馬暫由項梁、項羽率領,選了吉日登壇拜將,大軍從壽春出發,準備渡過長江北上,討伐暴秦。

項梁、項羽、項伯、項莊、鍾離昧、龍且、荊楚、滕剛等二十幾位武將領軍六萬,車千輛抵達江乘,備好船隻準備渡江。

這時由江水上游乘流而下十幾艘大船,每船各有千人左右,打着旗幟,不是秦軍旗號,而是獨鏽着一個“番”字。

項梁見狀一驚,向着諸將道:“莫非是番君吳芮的義軍,不知帶軍前來有何貴幹?”

一艘大船靠岸,從船板上躍下一名男子,約莫三十出頭,身材魁梧,臉上刻着一個“黥”字,似被人用刀刺了字,然後又塗了墨,才留下無法去掉的印記。

黥也稱墨刑,早殘酷野蠻的秦朝刑罪中算不上重的,它屬於十六種“次死之刑”的一種,用於較輕之罪,肉刑中最重者尚有“男子割勢,女子閉幽”的宮刑,斷足的刖刑等,至於鑿顛、抽肋、鑊烹等性命之刑,更是慘無人道。

項梁、項羽等人見他手持長柄偃月刀,一身戎裝盔甲,不同一般人物,單從氣勢上看,便知是位身懷本領、武藝高超的大將,至於臉上爲何受刑刺字,卻誰也不知曉。

那人橫刀立馬,朗聲道:“在下英布,六邑縣人,聽聞楚地徵兵伐秦,不日渡江,番君命在下前來相會,滅秦之師有能者居之,英布不才,斗膽提議,天下各路義軍,力量分散難以單獨抵擋秦軍虎狼,若能結合一路自能滅秦。”

項梁道:“不錯,正合項某之意,不知壯士有何見教?”

英布笑道:“久聞項家盛名,倘若軍中有誰勝得過在下,那麼英布甘願領軍投靠項軍,一共北上投秦,假如在下僥倖勝得一招半式,便請項軍加入我番軍如何?”

項梁心道:“好大的口氣,倒是前來搦戰來着。”他素知侄子項莊自幼在西楚軒轅劍門下學劍,頗得真傳,劍術精湛,隱爲項軍中第一劍客,但馬背上對決卻非所長,遂將目光瞧向項羽。

項羽哪還不會意,轉頭向身後的部將道:“哪一位出戰可代本將制服此人?”

鍾離昧得令一聲,催馬衝出人羣,揮動長槍,猶如毒蛇土芯,虛虛實實,擲向對手上盤要害。

英布臨戰不驚,握住刀柄順勢一斬,噹的一聲脆響,兩刀交擊已在臂力上見了真章。

二人均有勇猛之將,一招之間手臂震得不住痠麻,暗呼對手實在了得,馬背上對敵招數簡單,橫劈、豎砍、直挑,大巧若愚,攻出的招數雖不成形,但無一不是威力奇大,方位刁鑽,攻敵猝不及防,難得全力招架。

馬戰不足三十回合,鍾離昧在對手的偃月刀鋒緊逼之下,已相形見絀,長槍刺出少防守多,項羽見他不出二十回合便會敗下陣來,喝道:“離昧退下,瞧本將大戰於他。”

鍾離昧聞言心下一定,虛晃一槍,掉馬馳回,英布也不追擊,而是凝神瞧向說話施令之人。

項羽長嘯一聲,挺起方天畫戟縱馬前衝,電掣如風,鋒芒已露。

英布被對方氣勢所攝,不由大驚,心想此人倒不可小覷了。揮刀攔腰平砍,刀鋒閃動,呼嘯風聲。

項羽直衝不懼,戟尖處的月型架座正抵住偃月刀鋒,力道所及,頂得英布徒然一顫,虎口裂出鮮血,整個身子後仰緊貼馬背才消去後勁,縱馬脫開畫戟攻擊的範圍,揮刀一斬,搭救劈回項羽腹部。

項羽得勢不饒人,畫戟磕開偃月刀,快如閃電般直搠對手胸口,英布舞動大刀在胸前罩起一道光幕,首得嚴嚴實實,不讓對方的天龍破城戟透入,但兵刃交碰,畫戟無攻不破,逼得英布手足無措,處境十分狼狽。

二人激戰五十回合,英布雙手脫力,手臂兀自顫抖,握刀不穩被畫戟蕩飛,情急之下,抽出腰間寶劍相擋,這才死裡逃生,擋住刺到腹部的戟鋒。

英布嚇得一身冷汗,心想此青年本領太強,自己無論如何也鬥不過,驚道:“在下輸得心悅誠服,不知這位將軍名號怎麼稱呼?”

項羽聽他城服,收戟不攻,回道:“本人項籍,表字羽,戟下少有鬥出三十回合外的對勁敵,自從踏入中原以來,汝是第二人也,痛快痛快!”

英布料知他所言非虛,否則以己之能決不會只鬥到五十回合便敗下陣來,此刻得他稱讚,不禁登覺大有面子,好奇道:“不知另一位猛將又是哪一方壯士,日後也讓英某人與他鬥個高低。”

項羽鷹眉一挺,虎目精光,冷哼道:“他便是沛縣義軍統帥、名動中原的龍天羽是也,你若不服氣,自管尋上他鬥一鬥。”

英布愕然一驚,緩緩點頭道:“怪不得,怪不得!”他還想說‘此人傳聞劍術奇高,與你相鬥成敗如何?’但見對方臉有慍色,知他定是吃過暗虧,怕他不快,遂將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對那龍天羽的敬佩無形中深了幾分,用鬼神莫測來形容當不爲過。

英布隨後帶一萬番軍加入隊伍,使項軍渡江人數達到七萬人,長江岸邊人山人海,旌旗展動,刀槍如林,準備先後渡江,忽然從江水中央飄來一葉扁舟,舟上佇立着一位老翁,約莫七十上下,精神翟鑠,雙目閃閃,銀鬚飄揚,頗具道風仙骨之相。

老者乘舟渡在江面,縱聲高歌唱道:“餘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朝發枉陼兮,夕宿辰陽。苟餘心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入漵浦餘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第七章 亡秦必楚第五章 詩仙附身第八章 拳腳鬥狠第四章 蜀兵作亂第一章 深霧夜襲第四章 天圓地方第八章 幻想雙飛第十二章 反恐精英第九章 帝王佩劍第七章 多情自惱第三章 匈奴狼煙第七章 趙高之死第十一章 戰龍雄威第十一章 良宵苦短第一章 追殺漢妃第四章 天圓地方第二章 身陷伏擊第三章 婉兒分娩第十一章 中原混戰第二章 身陷伏擊第五章 渡河伐衛第二章 三箭退兵第七章 湖心傾談第四章 愁雨渡江第七章 成王敗寇第二章 守城攻略第二章 夜入侯府第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一章 晉級劍師第八章 蓋聶出關第九章 山澗邂逅第一章 兄妹爭辯第一章 拂曉鏖戰第十二章 羣龍歸首第八章 養精之法第四章 鐵血軍魂第七章 二女矯情第十二章 貞節難保第六章 北伐陳倉第十章 劍插腹地第八章 追殺千里第十一章 真龍天子第十二章 刻骨銘心第十二章 突破劍宗第二章 三箭退兵第一章 巔峰對決第十章 回到漢中第四章 真正霸王第六章 玄女定策第四章 才女鬥智第四章 賞雪談情第十二章 刻骨銘心第十一章 早朝議政第二章 以血還血第十章 滅冥攻略第五章 才女心碎第四章 西楚刀君第三章 京城風雲第九章 鋒芒展露第八章 王者歸來第七章 漢王出巡第十章 借刀殺人第七章 欲擒故縱第七章 坦誠合作第四章 漢關鏖戰第四章 圍剿漢軍第十一章 毒計在後第十章 紫塵身香第十二章 調兵遣將第三章 背主議計第八章 游龍神鵰第二章 身份抉擇第九章 天降奇兵第十章 香豔離別第十二章 貞節難保第七章 多情自惱第十一章 真龍天子第十章 壽春之行第十一章 中原混戰第五章 巧奪鳳州第五章 苗疆聖女第十一章 良宵苦短第九章 圖謀楚業第十二章 仙子鏖戰第四章 背水一戰第四章 宿敵交手第三章 再逢強敵第七章 悲傷愛情第五章 天下如棋第七章 鴻門夜宴第十二章 伊人遠去第一章 酒入愁腸第十一章 紅顏知己第四章 亡秦川論第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三章 刀嘯劍吟第三章 入室伴狼第三章 以死殉情第十章 南蘭終現第三章 登陸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