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六大劍門

龍天羽聽到墨家和冥宗,眉頭一皺,這兩個古老的大宗門,一個傳承戰國中期諸子百聖中比較著名的墨子,一個則是高深莫測的鬼谷子旁系門派,兩股勢力潛伏了百年,有各自的武裝力量,即使數萬大軍要剿滅任何一個門派,都不是容易的事。

“墨家當年自詡天下第一正派,如今也要助紂爲虐,與歷史潮流對抗嗎?那樣註定會被大洪流衝散,從而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他的話引起了所有人的省思。

墨子可是諸子中名氣較大的,他不娶妻,不生子,布衣赤腳,粗茶淡飯,自耕自食,風餐露宿,帶着弟子奔走列國,教庶民百姓百工之術,制止強國對小國弱國的刀兵欺凌。

貴族名士罵他的所作所爲是“之行”,是“無父之徒”,極盡刻薄。但墨子從來不爲所動,堅韌不拔的身體力行,人格學問竟象泰山北斗一般矗立起來,名振列國,天下景仰,追隨墨子的弟子越來越多,墨家的勢力也越來越大。而且這些弟子都是忠心耿耿,一聲令下,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如今墨家與衛國結成生死聯盟,公然與漢軍對抗,誰正誰邪,誰是誰非,不好論斷!

墨蘭心中更不是滋味,她自幼在墨家總壇長大,學習墨家典籍經文以及劍典,文物雙全,積累的智慧,放眼天下,就是英雄俊傑男兒比得過她的也不多,三大才女固然有名,但終究是入世在塵,而她早已脫離了世俗,學識淵博,武道精深,即使全是女修習弟子的鳳舞門也不得不承認,墨蘭是天下罕有的奇女子。

她站在龍天羽身邊,風吹過髮絲,也不伸手去撫,在諸人的目光下,青輕輕道:“當年墨家是天下的‘政俠’,是超然於所有國家之外的正義力量,強悍的大國縱然有戰車鐵騎,可是對那些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墨家劍士也畏懼三分,天下之大,唯墨家敢於仗劍而起,血流五步,而使天下縞素!

“這對一切邪惡的力量都是一種極大的震懾,春秋戰國之世,大國提起墨家就搖頭,小國提起墨家卻讚美不止,暴虐國君說到墨家就額頭冒汗,賢明國君說到墨子就坦然舒暢,如果先祖知道今天的墨家,已經走歪了方向,成爲阻擋天下大勢所趨的障礙,他會不會動怒呢?”

“天下大同的宏願,人人平等的彼岸,是不會這樣實現的!”墨蘭似乎說給自己,也似乎在說給身邊的人,更多的是一種感嘆和感悟,要實現天下大同,人人平等,豈是衛國和墨家把持江山社稷就能做到的?

龍天羽轉身道:“墨家有一萬墨徒劍士,至少能頂得上數萬精兵,尤其在深山老林中,正規軍無法擺開陣勢,也無法利用騎兵的優勢進行衝鋒,恰恰是劍士發揮最有利的地方,如果墨家劍士與冥宗的人一起前來,那麼我十萬大軍,恐怕未與衛軍交戰,將士也會損傷不少!”

“漢王,要不,我再回去勸一勸幾位長老?”墨蘭驀然開口道。

龍天羽搖頭道:“你反出了墨家,墨門已經下出追緝令,要擒你回去服刑,你就這樣回去了,不但不能勸動他們,反而身陷險境,再說,墨家的長老們冥頑不靈,並不是不懂大局,而是別有企圖,與衛國合作,有機會把持社稷,做超脫王權之外的勢力,與皇族王權並駕齊驅,甚至還要高出一截,這樣就大錯特錯了。”

秦夢然在旁插言道:“漢王最要擔心還是冥宗,冥宗除了劍聖中期的高手坐鎮,還有陽尊陰後,一個準劍聖,一個半聖,還有數位長老,五行旗下人數衆多,據說每旗少則數百,多則上千近萬,聚集在雲夢澤幕阜山,陰陽頂上爲冥宗的總壇所在,防守嚴密,獨霸一方,任何走入雲夢澤的人都會莫名地失蹤,甚至雲夢澤方圓百里內沒有人煙,都是被冥宗所毒害,挖心煉丹、以頭骨練功等常有的事,各大門派早有怨言,只是一直未達成協議,對付這個冥宗!”

龍天羽心想這就是武俠小說中常寫的魔教啊,腦海莫名想起一個辦法,開口道:“何爲不聯合各大古老劍門,圍剿魔教,爲民除害,讓天下真正安定下來,我的使命是統一諸侯,使中原安定,而你們江湖人士,就應該聯合起來,對付魔教,清除這等隱患敗類,否則天下如何能真正安定?”

秦夢然、葉青璇、端木清兒、墨蘭、林淺雪諸女都陷入沉思,這些從大門派走出來的人,不會不知道冥宗的勢力和底蘊,任何一個門派,都無法真正傷及根骨,可如果各大門派聯合起來呢?還真不好說。

秦夢然道:“雲夢澤地勢多爲沼澤泥潭,河道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佈,素有‘九曲迴腸’之稱,而中間山脈中,沼氣多毒,大霧彌天,叢林內毒蛇猛獸奇多,十分神秘,就是十萬大軍進攻,戰車駿馬無法靠近主山,重甲戰馬恐怕效果都不大,要圍剿冥宗,必須要輕裝上陣,而且都是精通格鬥劍術的劍士,攻上陰陽頂總壇搗毀冥宗老巢!”

“冥宗的宗主宸天罡,在劍聖中期‘真武冥境’,尋常幾個初期劍聖也無法戰勝他,幸好他已受了重傷在閉關,如果真要圍剿冥宗,我們這邊也要有劍聖中期的高手坐鎮,以防萬一!”墨蘭提出建議道。

端木清兒點頭道:“鬼谷門、鳳舞門、青衣門、重劍門、古玄門,五大古老劍門聯手圍攻雲夢澤陰陽頂總壇,肯定能讓冥宗大傷元氣,甚至從此一蹶不振,百年內無法再出來爲害!”

龍天羽眼神閃過一絲高深莫測的神情,開口道:“我可以抽調兩千龍牙精銳,與五大門派一起湊集圍剿冥宗,另外派出水軍和甲士五萬在周圍配合各大門派,一舉剿滅這個冥宗,諸位姑娘,以爲如何?”

墨蘭接着道:“道家諸派之中還有一個神秘的劍門,名爲武真門,既修道家典籍,煉丹符籙之術,也修武技劍術,早與冥宗結下樑子,一直視陰陽冥宗爲邪魔歪教,此次若圍剿冥宗,武真門也能拉進來,湊成六大門派,全力清剿魔教!”

龍天羽心中一愣,愕然道:“六大門派圍攻魔教!哇噻,何愁魔教不滅!”

林淺雪率先道:“我與師妹速回青衣門,請掌門下令,帶同門內師兄弟前來匯合,剿滅冥宗,除去大患!”

林淺雪、林曉溪二女跟龍天羽相處久了,芳心不知不覺深陷其中,聽到需要自己門派效力,一股腦兒攬了過去。

端木請兒開口道:“師尊在我等下山前交待,全力輔助漢王平定天下,完成這個人道革鼎,既然漢王有此決議,鬼谷門自當全力相助,明日我便飛書回門中,向師尊稟明此事,請鬼谷三百英傑,八百劍士出山!”

三百英傑、八百劍士可是鬼谷宗的鎮派力量,如果一下子全下山,表明了要與冥宗大決戰了。

葉青璇見兩位師姐遲遲未做聲,有些按耐不住了,在旁說道:“我和師姐也立即趕回,向家師稟明此事,剿滅冥宗,爲民除害,本是我等劍門分內應當,相信師尊定能允許!”

秦夢然、碧月心二女相視一眼,一個輕輕點頭,一個搖頭輕嘆,沒有反駁,算是默許了葉青璇的意見。

龍天羽大喜道:“太好了,有了鬼谷、青衣、鳳舞三大門派鼎力相助,何愁魔教不滅,張太傅,由你親筆起草一份信函,交給五大門派的掌門,闡述當前的天下形勢和冥宗的威脅,以及天下安定的禍根所在,懇請幾大門派出手,與漢軍剿滅冥宗!”

張良拱手道:“臣領旨!”

龍天羽轉身對着夏侯嬰道:“抽出兩千精銳特種戰士,有張雲帶隊,帶足火器和特製弩機,調動一艘炮艦跟隨,雲夢澤多是江河湖泊,沼澤溼地,林茂蔥鬱,山川奇峻,有船隻送到荊江下游,可直接進入雲夢澤的腹地,減少一部分水路進程。”

夏侯嬰、張雲出列俯身拱手道:“末將領旨!”

“當務之急仍是吃掉河西這幾路衛軍,同時監督黃河東岸的衛軍動向,以及墨徒的行蹤,軍營增崗嚴加防守,重兵看護糧草,任何一處環節,不得掉以輕心,都明白乎?”龍天羽嚴肅說道。

在場諸將與謀臣俱都領命,隨後按旨意去準備,待武將臣子與諸女回營後,唯獨龍天羽與張良同步而行。

龍天羽看着張良欲言又止的神色,微微一笑道:“太傅是否有話要說嗎?”

張良輕聲道:“漢王這一計,引起六大古老劍門與冥宗血拼到底,果然高明,不但可以剿滅冥宗這個隱患,斬去衛曉峰的羽翼,還由此削弱了那些隱世劍門的勢力,把他們從深山老林掉出來,這樣一場門派大戰,都會元氣大傷,日後朝廷要收服起來就容易多了。”

龍天羽想不到自己的想法,還是瞞不過這深謀遠慮的張子房,輕嘆道:“這也是無奈之舉,有那麼多古老的大勢力、大氏族存在,王權就要受到抵制,即使將來天下一統,盡數歸漢,但這些隱藏的勢力不得到控制,某段時期,一旦出現天災戰亂,或者受一些野心家的鼓動,所不定瞬間就拉起一直隊伍,重新樹立起一個政權與朝廷對立,爲防患於未然,爲了大漢今後數百年國運,我不得不這樣考慮!”

“漢王不必自責,身爲君王,有時候不能但以交情來論斷,更重要是保持仁者心、保持睿智與冷靜,看清哪些有利於朝廷,有利於國家民族,只要大漢昌盛起來,百姓安居樂業,誰不歌頌漢王的功德與偉業呢?再說,這幾大門派有心要爲朝廷出力,輔助漢王完成大業,自當會全力以赴,滅了冥宗也是各大門派的心願,如此一來,雙方都有利纔會一拍即合,終究到底還是脫不開利益關係!”張良捋着鬍鬚輕描淡寫地說道,似乎有一種看破世間權勢與利益紛爭的脫塵意味。

第六十三卷 江湖之亂

第五章 秦宮伏殺第十章 鹿死誰手第十一章 疑陣惑敵第八章 懷古論今第八章 風雲前夕第十二章 愛恨情仇第五章 洞房韻事第六章 約法三章第九章 破楚對策第十一章 四渡黃河第五章 北伐渭關第八章 身陷重圍第三章 雲雨過後第九章 賀蘭關破第六章 燕國女姬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五章 窮則思變第一章 戰爭來襲第十章 生死宿敵第九章 意在沛公第三章 京城風雲第五章 生擒季布第一章 孔雀王朝第五章 西域聯軍第二章 千古紅顏第二章 青石非石第十一章 詩詞歌賦第十章 輪番挑釁第十二章 螳臂當車第七章 虎父嬌女第三章 水淹廢丘第十二章 生死抉擇第五章 窮則思變第二章 二擒韓信第五章 創辦報業第九章 少龍刀君第六章 陣前決鬥第二章 身份抉擇第一章 晉級劍師第七章 空軍誕生第十章 生死宿敵第六章 龍鳳相遇第一章 大軍出征第八章 釜底抽薪第三章 大戰對峙第二章 婉兒獻計第三章 青衫劍客第十二章 青衣遭襲第六章 發兵漢中第四章 樓蘭古國第十二章 生死抉擇第九章 秦亡之論第一章 雲夢山行第三章 水淹廢丘第五章 天下如棋第十章 西征匈奴第一章 芳心萌動第六章 荒謬歷史第六章 神秘女子第七章 見證興亡第九章 生死一瞬第八章 火藥問世第八章 身陷重圍第十一章 決戰時刻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六章 破處梅花第七章 城破人亡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九章 星月情話第四章 弄巧成拙第七章 劍門出山第二章 劍指賀蘭第十一章 政策雛形第四章 兵變屠城第十二章 六大劍門第十章 輪番挑釁第二章 身份抉擇第一章 大權旁落第三章 美人設局第十二章 登陸決戰第一章 呂妃掌權第三章 軍事改革第六章 擒殺衛禪第十章 滿腔熱血第七章 血戰隘口第六章 暴風雨前第九章 帝王佩劍第六章 隔岸觀火第七章 蕭縣告急第二章 身陷伏擊第四章 背水一戰第一章 血染金殿第九章 突圍破敵第十章 退守長城第四章 樓蘭古國第七章 密室決策第十章 血債血還第三章 青衫劍客第七章 短兵相接第六章 欲廢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