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穩定後方赴前線
諸葛丞相在於成都,事無大小,皆親自從公決斷(傳言:諸葛亮不懂放權,事必躬親,終致其死後無治國大才續任,也使其活活累死!)。
兩川之民,忻樂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又幸連年大熟,老幼鼓腹謳歌,凡遇差徭,爭先早辦。
因此軍需器械應用之物,無不完備;米滿倉廒,財盈府庫(足見諸葛亮治國之能也!)。
建興三年,益州飛報:蠻王孟獲,大起蠻兵十萬,犯境侵掠。
建寧太守雍闓,乃漢朝什方侯雍齒之後,今結連孟獲造反,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太守高定,二人獻了城,止有永昌太守王伉不肯反。
現今雍闓、朱褒、高定三人部下人馬,皆與孟獲爲嚮導官,攻打永昌郡。
王伉與功曹呂凱,會集百姓,死守永昌,其勢甚急。
諸葛亮乃入朝奏後主言:南蠻不服,實國家之大患也,亮當自領大軍,前去征討。
後主問:東有孫權,北有曹丕,今亮棄禪而去,倘吳、魏來攻,如之奈何?
諸葛亮言:東吳方與蜀國講和,料無異心;若有異心,李嚴在白帝城,此人可當陸遜也。曹丕新敗,銳氣已喪,未能遠圖;且有馬超守把漢中諸處關口,不必憂也。亮又留關興、張苞等分兩軍爲救應,保禪萬無一失。今亮先去掃蕩蠻方,然後北伐,以圖中原,報備三顧之恩,託孤之重。
後主言:禪年幼無知,惟亮斟酌行之(遇強示弱也!)。
言未畢,南陽人王連,字文儀,現爲諫議大夫出言:不可!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鄉;亮秉鈞衡之重任,而自遠征,非所宜也。且雍闓等乃疥癬之疾,亮只須遣一大將討之,必然成功。(知人善任,用人之道!)
諸葛亮言:南蠻之地,離國甚遠,人多不習王化,收伏甚難,亮當親去徵之。可剛可柔,別有斟酌,非可容易託人。
王連再三苦勸,諸葛亮不從。
是日,諸葛亮辭了後主,令蔣琬爲參軍,費禕爲長史,董厥、樊建二人爲掾史;趙雲、魏延爲大將,總督軍馬;王平、張翼爲副將;並川將數十員:共起川兵五十萬,前望益州進發。
關公第三子關索,入軍來見諸葛亮言:自荊州失陷,逃難在鮑家莊養病。每要赴川見備報仇,瘡痕未合,不能起行。近已安痊,打探得吳仇人已皆誅戮,徑來西川見禪,恰在途中遇見徵南之兵,特來投見。
諸葛亮聞之,嗟訝不已,遣人申報朝廷,就令關索爲前部先鋒,一同徵南。
大隊人馬,各依隊伍而行,飢餐渴飲,夜住曉行;所經之處,秋毫無犯。
二、妙計平三反
雍闓聽知諸葛亮自統大軍而來,即與高定、朱褒商議,分兵三路:高定取中路,雍闓在左,朱褒在右;三路各引兵五六萬迎敵。
高定令鄂煥爲前部先鋒,煥身長九尺,面貌醜惡,使一枝方天戟,有萬夫不當之勇:領本部兵,離了大寨,來迎蜀兵。
諸葛亮統大軍已到益州界,前部先鋒魏延,副將張翼、王平,才入界口,正遇鄂煥軍馬。
鄂煥拍馬與魏延交鋒,戰不數合,延詐敗走,煥隨後趕來。
走不數裡,張翼、王平兩路軍殺來,絕煥後路,延復回,三員將併力拒戰,生擒鄂煥。
解到大寨,入見諸葛亮,諸葛亮令去煥縛,以酒食待之。
問:煥是何人部將?煥言:是高定部將。
諸葛亮言:亮知高定乃忠義之士,今爲雍闓所惑,以致如此,亮今放煥回去,令高太守早早歸降,免遭大禍。
鄂煥拜謝而去,回見高定,說諸葛亮之德,定亦感激不已(如此易心動之人,可靠乎?)。
次日,雍闓至寨,禮畢,闓問:如何得鄂煥回也?
定言:諸葛亮以義放之。(說此何意?帶闓投諸葛亮乎?)
闓言:此乃諸葛亮反間之計:欲令闓兩人不和,故施此謀也。定半信不信,心中猶豫。
蜀將搦戰,闓自引三萬兵出迎,戰不數合,闓撥馬便走。
延率兵大進,追殺二十餘里,次日,雍闓又起兵來迎。
諸葛亮一連三日不出(耐得住寂寞,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至第四日,雍闓、高定分兵兩路,來取蜀寨。
諸葛亮令魏延兩路伺候,雍闓、高定兩路兵來,被伏兵殺傷大半,生擒者無數,都解到大寨來。
雍闓的人,囚在一邊;高定的人,囚在一邊。
令軍士謠說:高定的人免死,雍闓的人盡殺。(反間計,破聯盟之通方!)衆軍皆聞此言。
少時,諸葛亮令取雍闓的人到帳前,問:是何人部從?衆僞言:高定部下人也。
諸葛亮教皆免其死,與酒食賞勞,令人送出界首,縱放回寨,諸葛亮又喚高定的人問之。
衆皆告言:其等實是高定部下軍士。
諸葛亮亦皆免其死,賜以酒食;卻揚言:雍闓今日使人投降,要獻高定並朱褒首級以爲功勞,亮甚不忍。其等既是高定部下軍,亮放其等回去,再不可背反。若再擒來,決不輕恕。
衆皆拜謝而去;回到本寨,入見高定,說知此事。
定乃密遣人去雍闓寨中探聽,卻有一班放回的人,言說諸葛亮之德;因此雍闓部軍,多有歸順高定之心(軍心如此容易動搖乎?)。
雖然如此,高定心中不穩,又令一人來諸葛亮寨中探聽虛實,被伏路軍捉來見諸葛亮。
諸葛亮故意認做雍闓的人,喚入帳中問:雍闓既約下獻高定、朱褒二人首級,因何誤了日期?其不精細,如何做得細作!軍士含糊答應。
諸葛亮以酒食賜之,修密書一封,付軍士言:軍士持此書付雍闓,教闓早早下手,休得誤事。
細作拜謝而去,回見高定,呈上諸葛亮之書,說雍闓如此如此。
定看書畢,大怒言:定以真心待闓,闓反欲害定,情理難容!(如此好騙,終非良將!)
使喚鄂煥商議,煥言:煥等謀反作惡,皆雍闓之故,不如殺闓以投諸葛亮。定問:如何下手?
煥言:可設一席,令人去請雍闓。闓若無異心,必坦然而來;若闓不來,必有異心。定可攻闓前,煥伏於寨後小路候之;闓可擒矣(煥略有計謀,但骨氣不佳!輕易變心,能信乎?)。
高定從煥言,設席請雍闓,闓果疑前日放回軍士之言,懼而不來(既有疑慮則當防之,有備無患也!)。
是夜高定引兵殺投雍闓寨中,諸葛亮放回免死的人,皆想高定之德,乘時助戰。
雍闓軍不戰自亂(闓亦無能之將也!),闓上馬望山路而走。
行不二里,鄂煥挺方天戟,驟馬當先,雍闓措手不及,被煥一戟刺於馬下,就梟其首級。
闓部下軍士皆降高定,定引兩部軍來降諸葛亮,獻雍闓首級於帳下。
諸葛亮高坐於帳上,喝令左右推轉高定,斬首報來。
定問:何故斬也?諸葛亮大笑言:定來詐降,敢瞞亮耶!
定問:亮何以知定詐降?
諸葛亮於匣中取出一緘,與高定言:朱褒已使人密獻降書,說定與雍闓結生死之交,豈肯一旦便殺此人?亮故知定詐也。(惡人先告狀,兵不厭詐也!)
定叫屈言:朱褒乃反間之計也,亮切不可信!
諸葛亮言:定若捉得朱褒,方表真心。(借力打力,高!)
定問:定去擒朱褒來見亮,若何?諸葛亮言:若如此,亮疑心方息也。
高定即引部將鄂煥並本部兵,殺奔朱褒營來,褒見高定軍來,慌忙與高定答話。
定大罵言:褒如何寫書與諸葛丞相處,使反間之計害定耶?(中離間計也!)
褒目瞪口呆,不能回答,鄂煥於馬後轉過,一戟刺朱褒於馬下。
定厲聲而言:如不順者皆戮之!衆軍一齊拜降。
定引兩部軍來見諸葛亮,獻朱褒首級於帳下。
諸葛亮大笑言:亮故使定殺此二賊,以表忠心。(不費一兵一卒而平二賊,牛!)遂命高定爲益州太守,總攝三郡,令鄂煥爲牙將,三路軍馬已平。
三、智擒
永昌太守王伉出城迎接諸葛亮,諸葛亮入城已畢,問:誰與伉守永昌,以保無虞?
伉言:皆賴永昌不韋人,姓呂,名凱,字季平。
諸葛亮遂請呂凱至,凱入見,禮畢。
諸葛亮問:今欲平蠻方,凱有何高見?
呂凱遂取一圖,呈與諸葛亮言:凱自歷仕以來,知南人慾反久矣,故密遣人入其境,察看可屯兵交戰之處,畫成一圖,名曰《平蠻指掌圖》。今敢獻與亮,亮試觀之,可爲徵蠻之一助也。
諸葛亮大喜,就用呂凱爲行軍教授,兼嚮導官(初入異地,嚮導——事半功倍之關鍵也!)。
諸葛亮提兵大進,深入南蠻之境。
天子差使命至,諸葛亮請入中軍,但見一人素袍白衣而進,乃馬謖也——爲兄馬良新亡(蜀國又失一良才也!),因此掛孝。
謖言:奉禪敕命,賜衆軍酒帛。諸葛亮接詔已畢,依命一一給散,遂留馬謖在帳敘話。
諸葛亮問:亮奉禪詔,削平蠻方,久聞幼常高見,望乞賜教。
謖言:謖有片言,望亮察之;南蠻恃其地遠山險,不服久矣;雖今日破南蠻,明日復叛。亮大軍到南蠻,必然平服;但班師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蠻兵若知內虛,蠻兵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願亮但服南蠻心足矣。(言之有理!)
諸葛亮嘆言:幼常足知亮肺腑也!諸葛亮遂令馬謖爲參軍,即統大兵前進。
蠻王孟獲,聽知諸葛亮智破雍闓等,遂聚三洞元帥商議。
第一洞乃金環三結元帥,第二洞乃董荼那元帥,第三洞乃阿會喃元帥。
獲言:今諸葛亮領大軍來侵獲境界,不得不併力敵之,三洞元帥可分兵三路而進,如得勝者,便爲洞主。
分金環三結取中路,董荼那取左路,阿會喃取右路:各引五萬蠻兵,依令而行。
哨馬飛報,說三洞元帥分兵三路到來。
諸葛亮聽畢,即喚趙雲、魏延至,卻都不分付;更喚王平、馬忠(傳言:秦末漢初,有三個韓信:被劉邦封爲韓王的韓王信;“漢初三傑”之韓信;韓王安後裔韓信,殺“諸呂”有功任縣尹。同名同姓者,見怪不怪!)至,囑之言:亮欲令子龍、文長去,此二人不識地理,未敢用之;王平可往左路迎敵,馬忠可往右路迎敵。亮卻使子龍、文長隨後接應,今日整頓軍馬,來日平明進發。二人聽令而去。
又喚張嶷、張翼分付言:翼二人同領一軍,往中路迎敵,今日整點軍馬,來日與王平、馬忠約會而進。亮欲令子龍、文長去取,奈二人不識地理,故未敢用之。張嶷、張翼聽令去了。
趙雲、魏延見諸葛亮不用,各有慍色。
諸葛亮言:亮非不用雲二人,但恐以中年涉險,爲蠻人所算,失其銳氣耳。趙雲言:倘雲等識地理,若何?
諸葛亮言:雲二人只宜小心,休得妄動。二人怏怏而退。
趙雲請魏延到自己寨內商議(雲,武藝高強,膽氣過人,能屈能伸,團結同仁,敢於直諫,不可多得之良才也!)言:雲二人爲先鋒,卻說不識地理而不肯用。今用後輩,雲等豈不羞乎?
延言:延二人只今就上馬,親去探之,捉住土人,便教引進,以敵蠻兵,大事可成。
雲從之,遂上馬徑取中路而來。
行不數裡,見數十騎蠻兵,縱馬而來,二人兩路衝出。
蠻兵見了,大驚而走,趙雲、魏延各生擒幾人,回到本寨,以酒食待之,卻細問其故。
蠻兵告言:前面是金環三結元帥大寨,正在山口,寨邊東西兩路,卻通五溪洞並董荼那、阿會喃各寨之後。
趙雲、魏延聽知此話,遂點精兵五千,教擒來蠻兵引路。
二更天氣,趁着月色而行,剛到金環三結大寨之時,約有四更,蠻兵方起造飯,準備天明廝殺。
趙雲、魏延兩路殺入,蠻兵大亂。
趙雲直殺入中軍,正逢金環三結元帥,交馬只一合,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就梟其首級,
餘軍潰散。
魏延便分兵一半,望東路抄董荼那寨來,趙雲分兵一半,望西路抄阿會喃寨來。
比及殺到蠻兵大寨之時,天已平明,魏延殺奔董荼那寨來,董荼那聽知寨後有軍殺至,便引兵出寨拒敵。
寨前門一聲喊起,蠻兵大亂,王平軍馬早已到了,兩下夾攻,蠻兵大敗。
董荼那奪路走脫,魏延追趕不上,趙雲引兵殺到阿會喃寨後之時,馬忠已殺至寨前。
兩下夾攻,蠻兵大敗,阿會喃乘亂走脫,各自收軍,回見諸葛亮。
諸葛亮問:洞蠻兵,走了兩洞之主,金環三結元帥首級安在?趙雲將首級獻功。
衆皆言:董荼那、阿會喃皆棄馬越嶺而去,因此趕他不上。諸葛亮大笑言:二人亮已擒下了。
趙、魏二人並諸將皆不信(諸葛亮在軍中威望竟不能取信與人,可悲!難怪要用計調動老將,估計怕老將不聽從調遣也!),少頃,張嶷解董荼那到,張翼解阿會喃到。
諸葛亮言:觀呂凱圖本,已知各人下的寨子,故以言激子龍、文長之銳氣,教深入重地(調兵遣將,非用計不可?),先破金環三結,隨即分兵左右寨後抄出,以王平、馬忠應之。非子龍、文長不可當此任也,亮料董荼那、阿會喃必從便徑往山路而走,故遣張嶷、張翼以伏兵待之,令關索以兵接應,擒此二人。
諸將皆拜伏言:亮機算,神鬼莫測!(隨時有身邊人算計,安心否?)
諸葛亮令押過董荼那、阿會喃至帳下,盡去其縛,以酒食衣服賜之,令各自歸洞,勿得助惡。二人泣拜,各投小路而去。
四、一擒孟獲
諸葛亮謂諸將言:來日孟獲必然親自引兵廝殺,便可就此擒之。
喚趙雲、魏延至,付與計策,各引五千兵去了。
又喚王平、關索同引一軍,授計而去。
諸葛亮分撥已畢,坐於帳上待之(穩坐中軍帳,喝退百萬敵)。
蠻王孟獲聽報說三洞元帥,俱被諸葛亮捉將去了,部下之兵,各自潰散。
獲大怒,遂起蠻兵迤邐進發,正遇王平軍馬。
孟獲騎一匹捲毛赤兔馬,回顧左右蠻將言:人說諸葛亮善能用兵,今觀此陣,旌旗雜亂,隊伍交錯,始知前日之言謬也。早知如此,獲反多時矣。誰敢去擒蜀將:以振軍威?
言未盡,忙牙長應聲而出,來取王平,二將交鋒,戰不數合,王平便走。
孟獲驅兵大進,迤邐追趕,關索略戰又走,約退二十餘里。
孟獲正追殺之間,左有張嶷,右有張翼,兩路兵殺出,截斷歸路。
王平、關索復兵殺回,前後夾攻,蠻兵大敗。
孟獲引部將死戰得脫,望錦帶山而逃,背後三路兵追殺將來。
獲正奔走之間,常山趙子龍攔住,獲見了大驚,慌忙奔錦帶山小路而走。
子龍衝殺一陣,蠻兵大敗,生擒者無數。
孟獲止與數十騎奔入山谷之中,背後追兵至近,前面路狹,馬不能行,乃棄了馬匹,爬山越嶺而逃。
魏延受了諸葛亮計策,引五百步軍,伏於此處,孟獲抵敵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了,從騎皆降。
魏延解孟獲到大寨來見諸葛亮,諸葛亮早已殺牛宰羊,設宴在寨;卻教帳中排開七重圍子手,左右排開御林軍,佈列得十分嚴整。
諸葛亮端坐於帳上,見蠻兵紛紛穰穰,解到無數。
諸葛亮喚到帳中,盡去其縛,撫諭言:蠻兵皆是好百姓,不幸被孟獲所拘,今受驚。亮想蠻兵父母、兄弟、妻子必倚門而望;若聽知陣敗,定然割肚牽腸,眼中流血。亮今盡放蠻兵回去,以安各人父母、兄弟、妻子之心。
言訖,各賜酒食米糧而遣之,蠻兵深感亮恩,泣拜而去。
諸葛亮教喚武士押過孟獲來,不移時,前推後擁,縛至帳前,獲跪與帳下。
諸葛亮問:備待獲不薄,獲何敢背反?獲言:兩川之地,皆是他人所佔土地,亮主倚強奪之,自稱爲帝。獲世居此處,亮等無禮,侵獲土地(實話也!):何爲反耶?
諸葛亮言:亮今擒獲,獲心服否?(無理之時,擇有利之事說之!)獲言:山僻路狹,誤遭亮手,如何肯服!
諸葛亮言:獲既不服,亮放獲去,若何?獲言:亮放獲回去,再整軍馬,共決雌雄;若能再擒獲,獲方服也。
諸葛亮即令去獲縛,與衣服穿了,賜以酒食,給與鞍馬,差人送出路,徑望本寨而去。
未知再來交戰若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