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回 火燒連營 智退追兵

一、將服計定

韓當、周泰探知先主移營就涼,急來報知陸遜,遜大喜,遂引兵自來觀看動靜:只見平地一屯,不滿萬餘人,大半皆是老弱之衆,大書“先鋒吳班”旗號(先鋒皆老弱,可信乎?)。

周泰言:泰視此等兵如兒戲耳,願同韓當分兩路擊之,如其不勝,甘當軍令。

陸遜看了良久,以鞭指言:前面山谷中,隱隱有殺氣起;其下必有伏兵,故於平地設此弱兵,以誘遜耳,諸公切不可出。(果帥才也!)衆將聽了,皆以爲懦。

次日,吳班引兵到關前搦戰,耀武揚威,辱罵不絕,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體,或睡或

坐。

徐盛、丁奉入帳稟陸遜言:蜀兵欺吳太甚!盛等願出擊之!(如此氣量,勉強爲將耳!)遜笑言:盛等但恃血氣之勇,未知孫、吳妙法,此蜀誘敵之計也,三日後必見蜀詐矣。徐盛言:三日後,蜀移營已定,安能擊之乎?遜言:遜正欲令蜀移營也。 wωω. Tтkan. ℃ O

諸將哂笑而退。

過三日後,會諸將於關上觀望,見吳班兵已退去。

遜指言:殺氣起矣,劉備必從山谷中出也。言未畢,只見蜀兵皆全裝慣束,擁先主而過。

吳兵見了,盡皆膽裂。

遜言:不聽諸公擊班者,正爲此也,今伏兵已出,旬日之內,必破蜀矣。

諸將皆言:破蜀當在初時,今連營五六百里,相守經七八月,蜀諸要害,皆已固守,安

能破乎?

遜言:今守之久矣,不得遜便,兵疲意阻,取之正在今日(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諸將方纔歎服。

陸遜已定了破蜀之策,遂修箋遣使奏聞孫權,言指日可以破蜀之意。

權覽畢,大喜言:江東復有此異人,權何憂哉!諸將皆上書言遜懦,權獨不信,今觀遜言,果非懦也。大起吳兵來接應。

二、準備後事

先主於猇亭盡驅水軍,順流而下,沿江屯紮水寨,深入吳境。

黃權諫言:水軍沿江而下,進則易,退則難。權願爲前驅,備宜在後陣,庶萬無一失。(主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先鋒,衝鋒陷陣;各司其職!)

先主言:吳賊膽落,備長驅大進,有何礙乎?(想死,攔也攔不住!)

衆官苦諫,先主不從,遂分兵兩路:命黃權督江北之兵,以防魏寇;先主自督江南諸軍,夾江分立營寨,以圖進取。

細作連夜報知魏主,言蜀兵伐吳,樹柵連營,縱橫七百餘里,分四十餘屯,皆傍山林下寨;今黃權督兵在江北岸,每日出哨百餘里,不知何意。

魏主聞之,仰面笑言:劉備將敗矣!羣臣請問其故。

魏主言:劉備不曉兵法,包原隰險阻屯兵者,此兵法之大忌也(把大軍鋪開駐紮在地勢過於複雜的大片地方,是完全違反軍事學的錯誤措施。)。備必敗於東吳陸遜之手,旬日之內,消息必至矣。(曹丕都曉之事,劉備竟不知?!曹操勝曹丕數籌,曹丕又勝劉備數籌。若非曹操無暇,諸葛亮妙計,劉備早死於曹操之手!)

羣臣猶未信,皆請撥兵備之。

魏主言:陸遜若勝,必盡舉吳兵去取西川;吳兵遠去,國中空虛,丕虛託以兵助戰,令三路一齊進兵,東吳唾手可取也。(坐收漁利也!)衆皆拜服。

魏主下令,使曹仁督一軍出濡須,曹休督一軍出洞口,曹真督一軍出南郡:三路軍馬會合日期,暗襲東吳。

丕隨後自來接應,調遣已定。

馬良至川,入見諸葛亮,呈上圖本而言:今移營夾江,橫佔七百里,下四十餘屯,皆依溪傍澗,林木茂盛之處,備令良將圖本來與亮觀之。

諸葛亮看訖,拍案叫苦言:是何人教備如此下寨?可斬此人!

馬良言:皆備自爲,非他人之謀。諸葛亮嘆言:漢朝氣數休矣!

良問其故,諸葛亮言:包原隰險阻而結營,此兵家之大忌(稍有軍事常識的,皆知此也!傳言:諸葛亮擅長治國而非軍事,否則“五次北伐”也不會無功而返。)。倘遜用火攻,何以解救?良當速去見備,改屯諸營,不可如此。

良問:倘今吳兵已勝,如之奈何?(料事於先,可謂高人!)諸葛亮言:陸遜不敢來追,成都可保無虞。

良問:遜何故不追?諸葛亮言:恐魏兵襲遜後也(稍有頭腦者皆知——瞻前顧後!)。備若有失,當投白帝城避之,亮入川時,已伏下十萬兵在魚腹浦矣。

良大驚言:良於魚腹浦往來數次,未嘗見一卒,亮何作此詐語?諸葛亮言:後來必見,不勞多問。

馬良求了表章,火速投御營來,諸葛亮自回成都,調撥軍馬救應。

三、兵敗如山倒

陸遜見蜀兵懈怠,不復提防,升帳聚大小將士聽令言:今觀蜀兵,足知動靜,故欲先取江南岸一營。誰敢去取?

言未畢,韓當、周泰、淩統等應聲而出言:當等願往。

遜教皆退不用(殺雞焉用牛刀!),獨喚階下末將淳于丹言:遜與丹五千軍,去取江南第四營:蜀將傅彤所守。今晚就要成功,遜自提兵接應。

淳于丹引兵去了,又喚徐盛、丁奉言:盛等各領兵三千,屯於寨外五里,如淳于丹敗回,有兵趕來,當出救之,卻不可追去。二將自引軍去了。

淳于丹於黃昏時分,領兵前進,到蜀寨時,已三更之後,丹令衆軍鼓譟而入。

蜀營內傅彤引軍殺出,挺槍直取淳于丹;丹敵不住,撥馬便回。

大將趙融一彪軍攔住去路,丹奪路而走,折兵大半,正走之間,山後番將沙摩柯一彪蠻兵攔住。

丹死戰得脫,背後三路軍趕來,比及離營五里,吳軍徐盛、丁奉二人兩下殺來,蜀兵退去,救了淳于丹回營。

丹帶箭入見陸遜請罪,遜言:非丹之過也。遜欲試敵人之虛實耳,破蜀之計,遜已定矣。(虛實,一探便知!)

徐盛、丁奉言:蜀兵勢大,難以破之,空自損兵折將耳。

遜笑言:遜這條計,但瞞不過諸葛亮耳(傳言:諸葛亮用兵打仗僅“火攻”耳!關羽名

動天下——“水淹七軍”!水火不容,二人果不和也!)。天幸亮不在,使遜成大功也。遂集大小將士聽令:使朱然於水路進兵,來日午後東南風大作,用船裝載茅草,依計而行;韓當引一軍攻江北岸,周泰引一軍攻江南岸,每人手執茅草一把,內藏硫黃焰硝,各帶火種,各執槍刀,一齊而上,但到蜀營,順風舉火;蜀兵四十屯,只燒二十屯,每間一屯燒一屯。各軍預帶乾糧,不許暫退,晝夜追襲,只擒了劉備方止。衆將聽了軍令,各受計而去。

www●ttκan●℃ O

先主正在御營尋思破吳之計,忽見帳前中軍旗幡,無風自倒,乃問程畿:此爲何兆?

畿言:夜今莫非吳兵來劫營?先主言:昨夜殺盡,安敢再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可知否?)

畿問:倘是陸遜試敵,奈何?(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正言間,人報山上遠遠望見吳兵盡沿山望東去了。

先主言:此是疑兵。令衆休動,命關興、張苞各引五百騎出巡。

黃昏時分,關興回奏言:江北營中火起。先主急令關興往江北,張苞往江南,探看虛實:倘吳兵到時,可急回報。

二將領命去了,初更時分,東南風驟起。

御營左屯火發,方欲救時,御營右屯又火起,風緊火急,樹木皆着,喊聲大震。

兩屯軍馬齊出,自相踐踏,死者不知其數,後面吳兵殺到,又不知多少軍馬。

先主急上馬,奔馮習營時,習營中火光連天而起,江南、江北,照耀如同白日。

馮習慌上馬引數十騎而走,正逢吳將徐盛軍到,敵住廝殺,先主見了,撥馬投西便走。

徐盛舍了馮習,引兵追來,先主正慌,前面吳將丁奉一軍攔住,兩下夾攻,先主大驚,四面無路。

張苞一彪軍殺入重圍,救了先主,引御林軍奔走,正行之間,前面蜀將傅彤一軍又到,合兵一處而行。

背後吳兵追至,先主前到馬鞍山,張苞、傅彤請先主上的山時,陸遜大隊人馬,將馬鞍山圍住。

張苞、傅彤死據山口,先主遙望遍野火光不絕,死屍重疊,塞江而下。

次日,吳兵又四下放火燒山,軍士亂竄,先主驚慌。

關興引數騎殺上山來,興伏地請言:四下火光逼近,不可久停,備速奔白帝城,再收軍馬可也。

先主問:誰敢斷後?傅彤奏言:願以死當之!

當日黃昏,關興在前,張苞在中,留傅彤斷後,保着先主,殺下山來。

吳兵見先主奔走,各引大軍,往西追趕,先主令軍士盡脫袍鎧,塞道而焚,以斷後軍。

吳將朱然引一軍從江岸邊殺來,截住去路,先主叫言:備死於此矣!(祈求可憐乎?)

關興、張苞縱馬衝突,被亂箭射回,各帶重傷,不能殺出,背後陸遜引大軍從山谷中殺來。

天色已微明,朱然軍紛紛落澗,滾滾投巖:常山趙子龍一彪軍殺到,前來救駕。

趙雲在川中江州,聞吳、蜀交兵,遂引軍出,陸遜聞是趙雲,急令軍退。

雲遇朱然,不一合,一槍刺朱然於馬下,殺散吳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

先主言:備雖得脫,諸將士將奈何?(還要救諸將唄!)雲言:敵軍在後,不可久遲。備且入白帝城歇息,雲再引兵去救應諸將。

先主僅存百餘人入白帝城,傅彤斷後,被吳軍八面圍住。

丁奉大叫言:川兵死者無數,降者極多,彤主劉備已被擒獲,今彤力窮勢孤,何不早降!

傅彤叱言:彤乃漢將,安肯降吳狗乎!挺槍縱馬,率蜀軍奮力死戰,不下百餘合,往來衝突,不能得脫。

彤長嘆言:彤今休矣!言訖,口中吐血,死於吳軍之中(真忠臣也!)。

蜀祭酒程畿,匹馬奔至江邊,招呼水軍赴敵,吳兵隨後追來,水軍四散奔逃。

畿部將叫言:吳兵至矣!程祭酒快走罷!畿怒言:畿自從備出軍,未嘗赴敵而逃!言未畢,吳兵驟至,四下無路,畿拔劍自刎(寧爲玉碎,不爲瓦全!)。

吳班、張南久圍彝陵城,馮習到,言蜀兵敗,遂引軍來救先主,孫桓方纔得脫。

張、馮二將正行之間,前面吳兵殺來,背後孫桓從彝陵城殺出,兩下夾攻。

張南、馮習奮力衝突,不能得脫,死於亂軍之中(形勢比人強!)。

吳班殺出重圍,又遇吳兵追趕;幸得趙雲接着,救回白帝城去了。

蠻王沙摩柯,匹馬奔走,正逢周泰,戰二十餘合,被泰所殺。

蜀將杜路,劉寧盡皆降吳。

蜀營一應糧草器仗,尺寸不存,蜀將川兵,降者無數。

孫夫人在吳,聞猇亭兵敗,訛傳先主死於軍中,遂驅車至江邊,望西遙哭,投江而死(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四、見好就收

陸遜大獲全功,引得勝之兵,往西追襲。

前離夔關不遠,遜在馬上看見前面臨山傍江,一陣殺氣,沖天而起;遂勒馬回顧衆將曰:前面必有埋伏,三軍不可輕進。

即倒退十餘里,於地勢空闊處,排成陣勢,以禦敵軍;即差哨馬前去探視,回報並無軍屯在此,遜不信,下馬登高望之,殺氣復起。

遜再令人仔細探視,哨馬回報,前面並無一人一騎。

遜見日將西沉,殺氣越加,心中猶豫,令心腹人再往探看。

回報江邊止有亂石八九十堆,並無人馬,遜大疑,令尋土人問之。

遜問:何人將亂石作堆?如何亂石堆中有殺氣衝起?

土人言:此處地名魚腹浦。諸葛亮入川之時,驅兵到此,取石排成陣勢於沙灘之上。自此常常有氣如雲,從內而起。(萬物相生相剋,能看出殺氣就能製造出殺氣!)

陸遜聽罷,上馬引數十騎來看石陣,立馬于山坡之上,但見四面八方,皆有門有戶。

遜笑言:此乃惑人之術耳,有何益焉!遂引數騎下山坡來,直入石陣觀看。

遜方欲出陣,但見怪石嵯峨,槎枒似劍;橫沙立土,重疊如山;江聲浪涌,有如劍鼓之

聲。

遜大驚言:遜中諸葛之計也!急欲回時,無路可出。

諸葛亮之岳父黃承彥(傳言:王莽執政期間規定,名爲單字,名非單字者爲囚徒特徵。承彥,可能是字非名也。)策杖徐徐而行,徑出石陣,並無所礙,送遜等至山坡之上。

遜問:長者何人?老人答:老夫乃諸葛亮之岳父黃承彥也。昔亮入川之時,於此佈下石陣,名八陣圖。反覆八門,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臨去之時,曾分付承彥道:後有東吳大將迷於陣中,莫要引東吳大將出來。承彥適於山岩之上,見遜從死門而入,料想不識此陣,必爲所迷。承彥平生好善,不忍遜陷沒於此,故特自生門引出也。(亂世中,家族成員分別於各方勢力結好,以免家族滅絕也!)

遜問:承彥曾學此陣法否?黃承彥言:變化無窮,不能學也。遜慌忙下馬拜謝而回。

陸遜回寨,嘆言:諸葛亮真臥龍也!遜不能及!(傳言:《三國志》作者陳壽是諸葛亮的小迷弟,所以對諸葛亮之描述極盡吹捧之能事,以致有魯迅“諸葛亮近妖”之評價!)下令班師。

左右言:劉備兵敗勢窮,困守一城,正好乘勢擊之;今見石陣而退,何也?

遜言:遜非懼石陣而退;遜料魏主曹丕奸詐與父無異,今知遜追趕蜀兵,必乘虛來襲。遜若深入西川,急難退矣。(窮寇莫追也!)

遂令一將斷後,遜率大軍而回,退兵未及二日,三處人來飛報:魏兵曹仁出濡須,曹休出洞口,曹真出南郡:三路兵馬數十萬,星夜至境,未知何意。

遜笑言:不出遜之所料。遜已令兵拒之矣。

未知如何退兵,且看下文分解。

第一百十五回 臣賢君昏 統一衆心第七十二回 人倒黴了 喝涼水都塞牙第二十回 大勝而歸 禍起蕭牆第一百十一回 諸葛亮轉世 諸葛誕忠勇第五十回 三笑一哭第一百回 將帥不和 鬥法回師第七十回 莽夫有智 老而彌堅第九十六回 謖亡國養 成人博弈第一百五回 日久見人心第六十二回 撕破臉皮 人心難測第五回 打狼艱難 負隅頑抗 第六回 豬一樣的隊友第三十回 此消彼長 以弱勝強第十五回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第五十三回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三十三回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五十二回 得人取地第七十一回 小聰明大智慧 配合妙無雙第七十七回 人亡神不滅第七十一回 小聰明大智慧 配合妙無雙第七十五回 關公療傷 東吳收地第六十一回 明爭暗鬥 內憂外困第一百十一回 諸葛亮轉世 諸葛誕忠勇第一百十六回 合力伐蜀 蜀中孤撐第一百十二回 上下一心 各從其志第九十八回 安全撤退 三興師初勝第四十二回 大神顯聖 戰前謀算第六十一回 明爭暗鬥 內憂外困第九十四回 外援無望 “大患”重啓第六十九回 高人典範 書生造反第一百十二回 上下一心 各從其志第一百四回 死諸葛 活司馬第三十三回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八十五回 偷雞不成 協天子第一百十六回 合力伐蜀 蜀中孤撐第八十七回 定大局 智計降敵第三十八回 孔明出山 江東人傑第八十九回 再擒放孟獲第九十回 孟獲終服第十二回 天自有公 第十三回 命途多舛 人心善變第五十四回 要賬不易 錦囊妙計第一百十二回 上下一心 各從其志第十七回 衆志成城 勝之則易第一百十回 重權不可棄 貪心不可長第九十六回 謖亡國養 成人博弈第九十八回 安全撤退 三興師初勝第二十回 大勝而歸 禍起蕭牆第十九回 生死之際 見本性第三十二回 合則生 分則死第八十四回 火燒連營 智退追兵第四十六回 計來計往第八十二回 說服成敗 後浪兇猛第六十八回 勇猛將士 稱王反被戲第六十三回 巧用預警 智取爲上第十七回 衆志成城 勝之則易第一百十八回 扶不起的阿斗 大勝後的禍患第一百十五回 臣賢君昏 統一衆心第五十五回 棋差一着第四十八回 勝負無常 第四十九回 計高良心差第一百十一回 諸葛亮轉世 諸葛誕忠勇第六十九回 高人典範 書生造反第一百四回 死諸葛 活司馬第一百二回 六出師 敗少勝多第七十七回 人亡神不滅第八十三回 大仇得報 新帥出山第四十一回 人心難得 戰神無敵第六十回 送蛋糕 誠對賊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第六十五回 收人心易主 拍馬屁拂心第九十七回 再次出師 勝負參半第六十九回 高人典範 書生造反第三十一回 再而衰 滅後院之火第四十回 荊州變蛋糕 人人慾取之第五十一回 先禮後兵 禮尚往來第十二回 天自有公 第十三回 命途多舛 人心善變第二回 官場難混 宮廷不安第四十七回 準備就緒第五十一回 先禮後兵 禮尚往來第一百一回 五出師只賺大將第六十九回 高人典範 書生造反第五十二回 得人取地第十回 時勢變幻 第十一回 好人緣 知彼皆能救命第一百四回 死諸葛 活司馬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第五十五回 棋差一着第一百八回 新人換舊人 失心喪命第六十九回 高人典範 書生造反第六十回 送蛋糕 誠對賊第一百十二回 上下一心 各從其志第五十六回 “傻子”很稀缺第一百二回 六出師 敗少勝多第九十八回 安全撤退 三興師初勝第五十八回 後生可畏第五十三回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五十四回 要賬不易 錦囊妙計第四十六回 計來計往第八十三回 大仇得報 新帥出山第二十三回 敵友轉換 因小失大第三十二回 合則生 分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