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兄弟齊心 其利斷金
袁尚自斬史渙之後,自負其勇(人要有自信,但不要自負,人要有自尊,但不要自大,人要自謙,但不要自卑),不待袁譚等兵至,自引兵數萬出黎陽,與曹軍前隊相迎。
張遼與袁尚戰不三合,大敗而走,張遼乘勢掩殺,袁尚急引軍奔回冀州。
袁紹聞袁尚敗回,舊病復發,吐血數鬥,昏倒在地。
袁紹病勢漸危,劉夫人急請審配、逢紀,直至袁紹榻前,商議後事。
審配就榻前寫了遺囑,紹翻身大叫一聲,又吐血鬥餘而死,袁紹既死,審配等主持喪事。
劉夫人將袁紹所愛寵妾五人盡行殺害,髡其發,刺其面,毀其屍:妒惡如此(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皆是可,最毒婦人心)。
袁尚恐寵妾家屬爲害,並收而殺之(有其母必有其子)。
審配、逢紀立袁尚爲大司馬將軍,領冀、青、幽、並四州牧,遣使報喪。
袁譚已發兵離青州,知父死, 圖建議速行,辛評料定審、逢二人,必預定機謀,今若速往,必遭其禍。
郭圖又建議:屯兵城外,觀其動靜(靜觀其變,不欲其亂,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圖親往察之。
譚依言。
郭圖遂入冀州,見袁尚,圖謊稱譚因抱病在軍中,不能相見。
尚表示:受父親遺命,立尚爲主,加譚爲車騎將軍,目下曹軍壓境,請譚爲前部,尚隨後便調兵接應也。
圖請求審正南、逢元圖二人爲輔,尚表示:欲仗此二人早晚畫策,不能離開。
圖又請求於二人內遣一人去,逢紀拈着,尚即命逢紀齎印綬,同郭圖赴袁譚軍中。
紀隨圖至譚軍,見譚無病,心中不安,譚欲斬逢紀。
郭圖密諫:今曹軍壓境,且只款留逢紀在此,以安尚心(強敵環伺,步步爲營)。
譚從圖言,拔寨起行,前至黎陽,與曹軍相抵。
譚遣大將汪昭出戰,徐晃一刀斬汪昭於馬下,譚收敗軍入黎陽,遣人求救於尚。
尚只發兵五千餘人相助,曹操探知救軍已到,遣樂進、李典引兵於半路接着,兩頭圍住盡殺之。
袁譚知尚止撥兵五千,又被半路坑殺,乃喚逢紀責罵,紀作書致袁尚,求尚親自來救。
配建議不發救兵,借操之力以除譚(不怕虎生兩翼,就怕人起二心),尚從配言,不肯發兵。
使者回報,譚立斬逢紀,議欲降曹。
袁尚得知後,與審配議:使譚降曹,併力來攻,則冀州危矣(團結則存,分裂則亡)。尚乃留審配並大將蘇由固守冀州,自領大軍來黎陽救譚,尚使大將呂曠、呂翔爲先鋒,
先至黎陽。
譚聞尚自來,大喜,遂罷降曹之議。
譚屯兵城中,尚屯兵城外,爲犄角之勢,袁熙、高幹皆領軍到城外,屯兵三處,每日出兵與操相持。
操分路攻打,袁譚、袁熙、袁尚、高幹皆大敗,棄黎陽而走。
操引兵追至冀州,譚與尚入城堅守,熙與幹離城三十里下寨,虛張聲勢,操兵連日攻打不下。
郭嘉分析:袁氏廢長立幼,而兄弟之間,權力相併,各自樹黨,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窮寇莫追,圍城必闕);不如舉兵南向荊州,征討劉表,以候袁氏兄弟之變;變成而後擊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可一舉而定也。
操善嘉言,命賈詡爲太守,守黎陽;曹洪引兵守官渡,操引大軍向荊州進兵。
譚、尚聽知曹軍自退,遂相慶賀。
二、引狼入室
袁熙、高幹各自辭去,袁譚與郭圖、辛評議:心實不甘(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圖獻計:袁譚勒兵城外,請顯甫、審配飲酒,伏刀斧手殺之。譚從圖言。
譚使人去請袁尚,尚與審配商議,配識破爲郭圖之計,建議乘勢攻之,袁尚依言,引兵出城。
袁譚見袁尚引軍來,情知事泄,與尚交鋒,二人親自交鋒,袁譚大敗。
尚進兵,追至平原,譚抵擋不住,退入平原,堅守不出。
圖向譚獻計:遣人投降曹操,使操將兵攻冀州(引狼入室——自取滅亡)。譚從圖言,修書付毗,毗星夜齎書往見曹操。
操屯軍西平伐劉表,表遣劉備引兵爲前部以迎之,未及交鋒,辛毗到操寨。
毗具言袁譚相求之意,呈上書信。
程昱、呂虔、滿寵皆不同意舍表而助譚,荀攸分析:劉表坐保江、漢之間,不敢展足,表無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據四州之地,帶甲數十萬,若二子和睦,共守成業,天下事未可知也(事有輕重緩急,擇其重者先爲之,其不重者後爲之);今乘袁兄弟相攻,勢窮而投操,操提兵先除袁尚,後觀其變,並滅袁譚,天下定矣,此機會不可失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操大喜,邀辛毗飲酒,問袁譚之降,真假與否,袁尚之兵,果可必勝耶?
毗對操實言以告:袁氏連年喪敗,兵革疲於外,謀臣誅於內;兄弟讒隙,國分爲二;加之饑饉並臻,天災人困:無問智愚,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滅袁氏之時也。今曹操提兵攻鄴,袁尚不還救,則失巢穴;若還救,則譚踵襲尚後。以曹操之威,擊疲憊之衆,如迅風之掃秋葉也。荊州豐樂之地,國和民順,未可搖動,四方之患,莫大於河北;河北既平,則霸業成矣。
操大喜,督軍還取冀州。
三、鳩佔鵲巢
劉備恐操有謀,不敢追襲,引兵自回荊州。
袁尚知曹軍渡河,急急引軍還鄴,命呂曠、呂翔斷後。
袁譚見尚退軍,隨後趕來,左邊呂曠,右邊呂翔,兄弟二人截住袁潭,譚勒馬勸降二將,二將聞言,乃下馬降譚。
譚卻言:可降曹操。譚候操軍至,引二將見操。
操大喜,以女許譚爲妻,即令呂曠、呂翔爲媒。
譚請操攻取冀州,操遏淇水入白溝,以通糧道,然後進兵,令譚且居平原,操引軍退屯黎陽,封呂曠、呂翔爲列侯,隨軍聽用。
郭圖向袁譚獻計:袁譚刻將軍印二顆,暗使人送與二呂,令作內應,待操破了袁尚,乘便圖之。
譚依言,遂刻將軍印二顆,暗送與二呂,二呂受訖,徑將印來稟曹操(一切因人而異,別講公平,聽不懂)。
操大笑令二呂且權受之,自此曹操便有殺譚之心(會咬人的狗不會叫,會叫的狗不咬人)。
審配獻計:發檄使武安長尹楷屯毛城,通上黨運糧道;令沮授之子沮鵠守邯鄲,遙爲聲援。袁尚進兵平原,急攻袁譚,先絕袁譚,然後破曹。
袁尚大喜,留審配與陳琳守冀州,使馬延、張顗二將爲先鋒,連夜起兵攻打平原。
許攸自許昌來,聞尚又攻譚,建議操發兵,操遂令曹洪先進兵攻鄴,操自引一軍來攻尹楷。
楷措手不及,被許褚一刀斬於馬下,餘衆奔潰,操盡招降之,即勒兵取邯鄲。
鵠大敗,遼急取弓射之,應弦落馬,操引大軍前抵冀州,曹洪已近城下。
操令三軍繞城築起土山,又暗掘地道以攻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審配設計堅守,法令甚嚴,東門守將馮禮,因酒醉有誤巡警,配痛責之(治亂世,用重典)。
馮禮懷恨,潛地出城降操,操便命馮禮引三百壯士,夤夜掘地道而入。
審配自馮禮出降之後,每夜親自登城點視軍馬(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當夜望見城外無燈火,配料定馮禮引兵從地道而入,急喚精兵運石擊突閘門,門閉,馮禮及三百壯士,皆死於土內。
操遂罷地道之計,退軍於洹水之上,以候袁尚回兵。
袁尚掣兵回救,部將馬延獻計:取小路,從西山出滏水口去劫曹營。
尚從延言,自領大軍先行,令馬延與張顗斷後。
曹操得知後,料袁尚必舉火爲號,令城中接應,操分兵擊之,分撥已定。
袁尚出滏水界口,東至陽平,屯軍陽平亭,離冀州十七裡,一邊靠着滏水,城上豎起白旗,上寫“冀州百姓投降。”
操料定袁尚等人計策,教張遼、徐晃各引軍來,伏於兩邊。
操自乘馬、張麾蓋至城下,百姓纔出盡,城中兵突出,操教張遼、徐晃兩路兵齊出亂殺,城中兵只得復回。
操自飛馬趕來,城中弩箭如雨,射中操盔,險透其頂,操更衣換馬,引衆將來攻尚寨,袁尚大敗。
尚引敗兵退往西山下寨,令人催取馬延、張顗軍來。
曹操已使呂曠、呂翔去招安二將,二將隨二呂來降,操亦封爲列侯。
操進兵攻打西山,先使二呂、馬延、張顗截斷袁尚糧道,尚軍大潰,勢窮力極,遣豫州刺史陰夔至操營請降。
操佯許之,連夜使張遼、徐晃去劫寨,尚盡棄印綬、節鉞、衣甲、輜重,望中山而逃。
操回軍攻冀州,許攸獻計:決漳河之水以淹之。操然攸計,先差軍於城外掘壕塹。
審配見操軍在城外掘塹,卻掘得甚淺,配暗笑:此欲決漳河之水以灌城耳,如此之淺,無用(惟一持久的競爭優勢,也許就是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遂不爲備。
當夜曹操添十倍軍士併力發掘,引漳水灌之,城中水深數尺,辛毗在城外,用槍挑袁尚印綬衣服,招安城內之人。
審配將辛毗家屋老小八十餘口,就於城上斬之(罪不及父母,禍不及妻兒),將頭擲下。辛毗號哭不已,審配之侄審榮,見辛毗家屬被害,心中懷忿,乃密寫獻門之書,射下城
來。
毗將書獻操,操先下令:如入冀州,休得殺害袁氏一門老小,軍民降者免死(前車之鑑,後車之師)。
審榮大開西門,放曹兵入,徐晃生擒審配,綁出城來。
徐晃解配見操,操勸配投降,配堅決不降!
辛毗請曹操爲毗家屬報仇,配求速死!
操教牽出,臨受刑,配向北跪,引頸就刃,審配既死,操憐配忠義,命葬於城北(忠義之士、俠肝義膽,受人崇敬)。
左右勸操殺陳琳,操憐琳才(人才難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乃赦之,命爲從事。
四、曹丕小介
操長子曹丕,字子桓,時年十八歲。
丕初生時,有云氣一片,其色青紫,圓如車蓋,覆於丕室,終日不散(帝王幼時祥瑞,多爲附會,不可信)。
有望氣者,密告操:此天子氣也!
丕八歲能屬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騎射,好擊劍。
操破冀州,丕先領隨身軍,徑投袁紹家,下馬拔劍而入。
有一將當之言明:曹操有命,諸人不許入紹府。
丕叱退(慈母多敗兒,慣子如殺子),提劍入後堂,見兩個婦人相抱而哭,丕向前欲殺之。
預知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