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生。承天巡按御史。當初將左良玉從承天府趕走的哪位。
李創聽說他是米脂人。便優待幾分。將他請來以老鄉的身份聊聊天。
因爲是同鄉。又是文人。加之李創向來對舉人以上的文人塊均是崇拜有加。所以李創希望他能前來輔佐自己成就大業。言語之間更是親切非常。
李振生卻似乎木頭人一樣。既不說幫助也不拒絕。李創便當他還沒有適應自己這個反賊的身份。軍營中便任由他隨意走動。並承諾在成立大統時給李振生以優厚的待遇。
如此李創便將他當作親人一樣對待。日常生活中更是對其沒有任何防範。來去自由之間。李振生比原來更多了幾分瀟灑。
楊永裕當時建議李創將興獻王的陵寢給刨個底朝上。爲因雷電而死的兄弟報仇。更證明李創造反大明的決心與立場。牛金星則氣的怒髮衝冠。堅決反對再次挖掘獻陵。
因羅汝才受到驚嚇。又因此事死傷多名兄弟。儘管李創想刨根問底弄個明白。卻在衆人的阻止之下不能成行。其實若沒有前邊被刨挖祖墳的經歷。李創根本不屑去驚擾地下的亡靈。這事經過這樣一折騰。最後便不了了之。
進入承天后。李創便率領人馬繼續前行。沿漢水而下。直接攻陷漢陽。準備渡江攻打武昌。
此時左良玉正躲避在武昌。聽說李創前來攻打武昌。甚至連面都沒見。轉身便向九江撤退……
左良玉一走。武昌正是最空虛的時候。攻打起來更是輕而易舉。李創與羅汝才便準備渡江攻城。天氣似乎要與他們較勁。終日風高浪大。本來就北方兵多的義軍。無法穩當地行走在戰船之上。屢次導致進發武昌失敗。
等了三天的時間。李創便決定回師襄陽。再做計較……
自年前十一月進兵湖廣。到現在只用了三個月。李創便把湖廣長江之北的襄陽、荊州、承天、漢陽、德安、黃州等府統統攻陷。只剩下鄖陽一府。
鄖陽府守將王光恩。原來也是十三家七十二營的義軍首領。後降朝廷。此時他死心塌地守城。誓不投降。弄得攻城的劉宗敏也沒有辦法。最後只好不了了之。
加之先前河南黃河以南。湖廣長江以北全部屬地。如今盡歸李創手中。
楊永裕進言道:“我王不到一年時間幾乎蕩掃河南、湖廣全境。如今正是氣勢凌人之時。大明北有清兵擾邊。西有疲兵孫傳庭。大王正可以揮師北上。搶奪京師。成就一統之局。”
“疆之一隅者爲城。疆之大成者爲國。我王既已打下半壁江山便能成就一統之局。今轄之百姓以千萬計。兵近百萬。是爲國也。”牛金星搶先說道:“聖人云‘國不可無君號令天下。’是爲其一。再者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挾以制度約束臣民是爲治。治者。得天下而束也。所以。大王不能肆意開疆擴土。宜先治國以平天下。”
“兩位先生所言都有道理。稱王之事。自成實不想太過急躁……”
“大王。現已疆土三千。爲何不能稱孤道寡呢。國一日無君便不爲‘國’。民一日無主便爲‘亂民’。早日稱王。繼承大統得以證道。纔是最爲重要的事。”
將牛金星給急的就差趴在地上了。求救地看着宋獻策與李巖二人。
“大王。無論軍國。終需一治。林泉以爲。我們可以憑藉長江黃河兩處天險。輕易取得休養生息的機會。大王完全可以臨時掛帥。治理疆域、百姓與部隊。使其快速走上正軌。得以抗衡日後官兵與清軍的騷擾。”
“兩位之言。倒也是着妙棋。大王不妨深思後再做抉擇。”見二人言辭犀利。楊永裕退一步海闊天空。低聲道:“臣與牛先生業已擬出試行草案。”
“軍師以爲如何。”
“行軍作戰是爲攻城掠地。城攻下來。不去守又有什麼用呢。荊襄之地多爲新得。如果我們不去把守。是必給張獻忠可乘之機。倒頭來亦是一場空。獻策以爲牛先生說的對。應先立規矩再行賞罰之法。政令暢通賞罰分明。自會上下一清。齊心安民。纔不會有後顧之憂。”
羅汝才稱病缺席的情況下。多人商討後。
李創決定改襄陽爲襄京。設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府。
在楊永裕與牛金星的運作下。李創爲奉天倡義大元帥。羅汝才爲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羅汝才沒有派遣部隊的權利。
牛金星爲丞相。宋獻策爲軍師。下設‘六部’。禮部與兵部分別由楊永裕和李振生任侍郎。
部衆分爲五營。標營領兵一百隊。餘下四營。分爲前、後、左、右四營。各領兵三十隊。
標營爲紅底黑色‘闖’字大旗。左營爲白旗。右營爲紅旗。前營爲黑旗。後營爲黃旗。各營輪流值班順序晝夜值班。依次休息。嚴密巡查。
武將一品爲權將軍。二品爲副權將軍。三品爲制將軍。四品爲果毅將軍。五品爲威武將軍。六品爲都尉……
武將各職位有:
提營總督田見秀。混名射塌天。衆稱田副爺。軍權僅次於李創。
帥標營權將軍劉宗敏。衆稱劉爺
帥標制將軍爭世王賀錦
帥標副將軍黨守素。混名亂點兵
左營將軍劉芳亮
右營制將軍劉希堯
前營將軍賀一龍
前營副將軍袁時中
後營制將軍李過。號一隻虎
帥標威武將軍謝應龍。專門研究火器的小夥子。
襄陽衛左威武將軍高立功。與右威武將軍馮碓固守襄陽……
自此。河南諸地與荊襄之地盡人把手。大軍亦一天天地步入正軌。進入正常的營練操訓。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只因李創一時大意。選用李振生這個沒有準信的人爲兵部侍郎。其實是個非常大的錯誤。
他利用職權之便。卻導致李創制生肘腋之間。險釀大禍。還好被人發現及時。終是制止下來。挽救李創三軍立於不敗之地。
俗話又說。褔無雙至。禍不單行。
當時李創急於撤回襄陽。卻給張獻忠留下豐厚的禮物。而張獻忠究竟會怎樣彙報李創與善良的武昌人民。
百姓與義軍的關係又將會有怎樣的變化。讓我們共同期待兩個大矛盾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