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硬碰硬

張懷芝,少年時家境貧寒,生活窮困潦倒,一家六口人居住在半陰半陽的地窖中。1880年,十八歲的張懷芝爲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便到村南的黃河岸邊挑河泥,掙錢養家餬口。苦難的經歷磨練了他的意志,立志要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來。此後,他告別了母親去天津投奔了北洋軍。

1890年,在天津紫竹林武備學堂,學習炮兵科目。八年後,得到袁世凱賞識編入新建陸軍當中。1905年,就任第五軍統制,和段祺瑞、馮國璋平級。

從張的經歷來看,可稱之爲從奴隸到將軍的歷程,也是一個很好的勵志的故事。在軍隊養馬七年,又入武備學堂學炮兵,對於一個沒受過多少教育的人來說,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沒有刻苦努力的精神,是難以做到的。

當然,張懷芝的弱勢便在於沒有什麼背景,也沒有閃光奪目的留洋經歷,恐怕這也是他和第五鎮被調到南方剿滅革命軍的原因之一。

誰都知道北兵南戰有着很多的困難,清廷也是反覆考慮、權衡,才捨得把拱衛京畿的北洋軍南調一鎮。可調哪一鎮,還是有很多說道和講究。

勝則高官厚祿,敗則辱命喪身。張懷芝也未嘗不知道此番南下作戰,榮辱參半,是件苦差使③▼,。所以,他是力持謹慎,準備步步爲營、穩健推進,並不想搞什麼比較冒險的穿插、迂迴、急進等戰術。

同時,張懷芝也作了很多的功課,也知道將面對的敵人不是什麼草莽綠林,而是有組織、有紀律、有指揮的正規軍隊。但現在一交手,張懷芝才發現敵人要比他預計的更加不好對付。

“媽了個*巴的!”步隊第九協統領馬良罵罵咧咧地走過來,草草敬了個禮。抱怨道:“這仗沒法打了,就前面那個山坡,比潑了油還滑,空手爬都夠嗆,還要頂着槍彈。這該死的雨,好象沒個頭兒。雨具也不夠,溼衣貼在身上,一會兒就冷得打哆嗦……”

張懷芝面無表情地聽着,這確實是困難,是沒有料到的困難,但這仗還得打,什麼沒法打,那都是氣話。

馬良抱怨了一陣,看了張懷芝一眼。下了最後的結論,“對面的敵人必是主力,必是精銳。”

張懷芝輕輕點了點頭,緩緩說道:“這話說得不錯。要抵擋我北洋第五鎮,尋常的軍隊哪裡有如此頑強?敵人打的主意便是先以硬對硬,挫折我軍銳氣,再依有利地形地勢節節抗擊。有天時、地利兩項,敵人便以爲能將我軍拖疲拖垮。”

“天時。地利?”馬良想了想,苦笑道:“敵人確實有這兩個優勢。拖延也似乎對他們有利。且不說拖疲拖垮,便是這水土不服的傷病減員,時日一長,士氣必然頹喪。”

水土不服是指身體與環境產生的不良反應,如氣候、聲音、飲食習慣等,出現的反應則有食慾不振、精神疲乏、睡眠不好。甚至腹瀉嘔吐、心慌胸悶、皮膚痛癢、消瘦,皮膚出現紅斑、痘痘等。

雖然人也有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但這種能力的大小因人而異,時間也有長有短。北兵南下,最難適應的便是氣候溼熱。蚊蟲肆虐,隨之而來的便是瘧疾等病患。

“雨具、蚊帳、驅蚊藥、治瘧藥……”張懷芝慢慢地說出一大串需要的物資,不是沒有,而是數量不夠,顯然準備工作還有很大的欠缺,“試探性進攻可以暫時停止,官兵都需要適應一下新戰場、新環境。敵人很強,或者說是他們希望我們這樣認爲。但我們也確實不能迅速擊敗敵人,這是事實,與敵人的拖延戰術無關。”

馬良有些不甘心,也有些無奈。北洋六鎮,全中國最精銳的部隊,不僅是別人這麼看,他們也認爲是這樣,也想來個開門紅。但面臨的困難不少,很多都是出乎他們預料的。何況,他們臨來之前,曾秘密派人向他們的老上級請示了方略,老上級只說了一句話“以穩爲要,不可貪功,不可輕敵”。

北洋六鎮是袁世凱的心血,雖然他被調入中樞,清廷亦向北洋軍中摻了不少滿人軍官,但這些滿人軍官實在是不成器,想完全控制軍隊,卻沒那個才幹。所以,北洋六鎮還是控制在他的舊屬手中,這是什麼,這可是他保命的資本,也是他日後能否東山再起的關鍵,哪能輕易損失。

“雖說剿滅亂黨乃是大功一件,可依我看,湖北第八鎮,廣東混成協,都不想搶這個大功。”張懷芝輕輕嘆了口氣,“錫良坐鎮昆明,名義上是總指揮,可統一行動還是難以協調。這下可好,那些舊軍看咱們來了,沒撂挑子也不出力,全靠咱們廝殺。就是這麼樣的情況,心都不齊,想剿滅亂黨,談何容易?”

馬良哼了一聲,說道:“朝廷的威權是越來越衰弱了,特別是南方,官員、將領實在是不象話,私心如此重,就不怕亂黨坐大,他們連腦袋都保不住?”

“得過且過吧!”張懷芝冷笑一聲,說道:“可惜咱們還得忍着,糧餉、彈藥還要依靠他們呢!”

…………。

雨一陣大,一陣小,最後又變成了細如牛毛,變成了飄在臉上。

張懷芝和馬良所料不差,當面的革命軍雖然不敢說是精銳,但確實是主力,是經過實戰鍛鍊,是經過骨幹充實的強軍。而且在總體數量上,是超過北洋軍第五鎮的。

而指揮官竟然是趙聲,其在南京新軍第九鎮任標統時,所領部隊被譽爲“文明爲全國陸軍冠”,第九鎮統制徐紹楨亦讚揚說:“現在能扎硬寨、打死仗的,只有伯先一人。”

兵是強兵,將是強將,革命軍對北洋第五鎮可謂是極爲重視,戰鬥形成硬碰硬的局面,也就不足爲奇了。

雖然北洋第五鎮也只是試探性進攻,但也可令人看出其與別的敵軍的不同。儘管訓練與實戰還有很多區別,可也能看出一支部隊的強弱。

………(。)

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191章 無題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259章 計議不定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186章 無題第6章 安頓託付第58章 安排託付第249章 肅王伏法,大總統第166章 緊鑼密鼓,提前發動第69章 工會設想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197章 集結號,風起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58章 安排託付第171章 法越衝突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35章 酒宴第49章 茶樓比試第186章 無題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181章 半年之期第252章 避責巡海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106章 連鎖計劃第11章 出頭解圍,同坐?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70章 雙花洪棍第96章 戰士的理想,三駕馬車第90章 廣州第45章 革命起航第292章 飛機、潛艇,初戰告捷第66章 慶生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27章 身跨青紅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66章 慶生第252章 分化拉攏第64章 生日邀約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14章 交談,託付第98章 抵制的成本,針對辦法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70章 雙花洪棍第54章 一切順遂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30章 捱打緣由,經歷第64章 生日邀約第37章 無題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79章 朋友?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49章 茶樓比試第20章 搭救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29章 迫走地痞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268章 重創,英法的態度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8章 遭罪,青樓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258章 蒙亂第78章 拒法拒俄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49章 銷售網點,一炮打響第6章 安頓託付第28章 壓抑,渲泄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56章 無情殺戮第5章 刮目相看第258章 海陸佈署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67章 革命黨?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79章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