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

“其勢已成,羽翼已豐,漸而飛揚跋扈,不受督撫及中央節制……”

在清廷內部,對迅速崛起的兩廣地方實力派陳文強是如此的評價。

如果放眼整個中國的政治形勢,對西南革命軍政府也可以如此品評。勢力已及兩省之地,政、經、軍等架構基本完成,已經形同一個獨立政府。起碼在很多外國人看來,反政府武裝已經不足以形容革命軍。

在這樣的革命形勢下,哪怕中華革命黨再把同盟會的老招牌撿起來,其影響力也難以挽回,更難以與革命聯合陣線抗衡。

拋開趨炎附勢不說,革命嘛,既然目標一致,有正蒸蒸日上、希望無窮的革命工作,那又何必非要另起爐竈、艱難地從頭開始呢?

至於革命方略和理論,且不說誰高誰低,單看聯合陣線取得的革命成績,就是很現實的證明。

=無=錯=小說=3w.=QulEDU=com??何況,革命領袖又不是一個,從宣傳、聲勢、成就、影響等方面來看,宋復華儼然已經超越北辰。所謂水漲船高,革命陣線的強大也更加烘托出宋復華的崇高和正確。

如果公允地評價,北辰雖然是革命先行者,但其在國內的影響並沒有史書上那般誇大。只是他有一個好學生,成爲了中國的元首,經過了不斷地美化,才把北辰的形象塑造得完美。

當然,給北辰定義爲“革命先行者”是恰如其分的。但先行者就是絕對正確的嗎,就是要所有人都擁護支持的嗎?顯然,即便是從當時的同盟會數次倒孫的歷史事件看,也並非如此。

陳其美在歷史上是個人物,可惜他生不逢時,空想着在上海施展拳腳、建立革命根據。卻不

上海灘已經基本上是陳文強的天下,已經成爲一個穩固的革命基地。

……

中華革命黨,或者說重新更名爲同盟會,繼續按照北辰的方略進行革命運動。西南是不用想了,兩廣的會黨、綠林也被陳文強打壓得七零八落,他們只能再把目光盯到了長江流域。

而就在中華革命黨的工作剛剛展開。遠未見到成效時,西南革命軍又發起了攻勢,將革命之火燒向了天府之國——四川。

一九零八年一月二十三日,革命軍全線出動,從東、西、南三個方向主動出擊,做出了圍攻重鎮昆明的假象。

武器裝備經過補充,士兵經過訓練,軍官經過培訓,整個革命軍的戰力有了顯著的提升。取得的戰果也令人難以懷疑是佯攻。

兩萬多革命軍以旅爲單位,對清軍防線進行了重點打擊、重點突破,峨山、通海、華寧、廣南、西林、丘北等縣在數日內相繼光復。

正如錫良看到地圖上的清軍部署,曾很是悲觀地預言,要防堵成功,“除非萬里長城不可”。清軍分兵圍困,堅守漫長而複雜的防線,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從總兵力上看。清軍是革命軍的數倍不止,但在任何一處隘口、要地。兵力卻又無法抵擋革命軍的集力猛攻。

而且,維持防線的清軍想要形成縱深防禦,卻又受到兵力不足、餉糧缺乏的制約。這就形成了一旦被突破一點,整個防線都有崩潰瓦解的危險。

革命軍也正是利用這一點,在局部形成兵力優勢,聚力突襲。突破一點再迂迴其他清軍的後背,從而動搖、摧毀清軍的整個防線。

失守,敗退;失守,敗退……錫良被接二連三的消息搞得焦頭爛額,不得不親率湖北的一標新軍及數千巡防營開出昆明。趕至彌勒督戰。

其實清軍崩潰瓦解的速度很快,只能說明清軍的戰鬥意志薄弱,稍有不利便棄守後逃。也正因如此,革命軍突破一點、包抄敵後的戰果並不如預期。清軍實在是跑得太快了,這邊剛突破,那邊已經撒丫子後撤。但光復的地盤,造成的影響卻是很大,也達到了佯攻牽制的目的。

二月八日,主攻方向——滇西軍區終於發力了。其主力在南華、姚安與楚雄清軍對峙,入川部隊五千餘人由麗江出發,東渡金沙江,擊破清軍沿江守軍,直插猛進,接連光復永勝、華坪,進入川境,又輕鬆光復鹽邊、米易、會理三縣,初步達到了進入四川、奪取根據的戰略目的。

二月二十四,入川部隊以三千人馬南下攻掠,清軍防線縱深的虛弱暴露無遺,仁和、永仁的少量清軍非降即逃,入川部隊殺入滇省,與滇西革命軍一部會攻元謀得手,繼續南下,圍攻楚雄。

至此,只要楚雄一下,則拔除了最後一根釘子,滇、川光復區便聯成了一片,完全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此時,錫良才如夢初醒,意識到判斷失誤,革命軍的主攻方向在西,在西北。但爲時已晚,整個防線都面臨土崩瓦解,重整部隊不是短

內能夠完成的任務。而西、東兩個方向的革命軍依然保持着對清軍的壓力,使其難以抽調。

無奈之下,錫良只能急電四川總督,要他調集四川清軍南下堵截,又命令昆明守軍抽出一部,增援楚雄;他則抓緊整頓從第一道防線後撤的敗兵,並進行了收縮防守,主動放棄玉溪、彌勒,以易門、普寧、澄江、石林、宜良爲重點,佈置了環昆明的新防線。

三月九日,滇西革命軍分兵繞襲,攻克楚雄南面的屏障雙柏縣,對楚雄清軍形成了三面包圍的態勢。

三月十日,入川部隊由元謀東進,襲佔武定,直接威脅已經空虛的昆明。

三月十一日,錫良率湖北新軍返回昆明加強防禦;同時,爲免楚雄清軍被包圍全殲,他下令棄守楚雄,後撤祿豐,並抽調人馬與昆明兵力一起,反攻武定,解除昆明西北的威脅。

這一場大戰到了三月十五日左右算是落下帷幕,革命軍擊破清軍防線,光復縣城十餘座,殲敵兩萬餘。最重要的是打通了入川的通路,使滇西、川南光復區聯成一片,將又一個大省捲入了戰團。

……(。)

第15章 隨走有感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42章 家事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41章 鼠有鼠道,家中有變第245章 忽悠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158章 縱橫捭闔,新的革命基地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126章 新武器第76章 商團的前景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200章 輕取武昌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33章 遠方客商第285章 飛機、坦克、青黴素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42章 家事第20章 搭救第175章 激勵的目標,在人不在槍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38章 立威,鴉*片第15章 隨走有感第97章 同性*愛,抵美風潮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4章 過苛,面具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197章 集結號,風起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23章 退位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107章 競賽選拔,弟兄第102章 一槍第74章 回滬第242章 威脅、末落之勢難挽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51章 商團,試槍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254章 美國的判斷,日人碰壁第211章 猛烈攻擊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17章 吃講茶第179章 展望:既艱苦又樂觀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208章 經濟、金融戰爭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87章 覲見,新政之弊利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235章 無題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14章 衝突起第43章 意外,混血兒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114章 無題第129章 身處其境的改變,籌款競爭第252章 分化拉攏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186章 同盟會內訌,龍濟光復出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264章 挑拔,發動聲勢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73章 佈局,人販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280章 無題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70章 雙花洪棍第69章 工會設想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191章 無題第129章 身處其境的改變,籌款競爭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98章 抵制的成本,針對辦法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19章 心死,追人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279章 制海權和炮艦外交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144章 內部支持,德國外債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251章 無題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