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測試,目標特徵提取

當然,用彈道導彈反航母肯定不是這麼簡單,搞個目標分類算法就解決了。

首先,進行“目標分類”的前提是探測到目標。

但如何讓彈道導彈在再入大氣層的過程中能克服黑障正常使用雷達,就是個巨大的問題……

降低再入速度到5倍音速以下可以從根源上避免黑障產生,然而低速的彈道目標對於防空系統來說屬於最容易處理的靶子,也就違背了用彈道導彈反艦的最初目的。

如果等到過了黑障區之後再開雷達,那反應時間又太短了,根本不夠導彈進行姿態調整。

其次,打擊之前想要在茫茫大洋上找到航母戰鬥羣的位置,還需要一套完整的全球海洋監測體系。

而眼下這會,華夏纔剛剛發射了自己的第一顆陸地傳輸式遙感衛星。

第二和第三顆則是馬上就要發射的資源二號01和02——

也是常浩南這次趕在春節之前跑出來搞技術測試的最初原因。

至於海洋遙感衛星……

對不起,還一顆都沒有。

總之,至少在2000年,搓出反艦彈道導彈這件事還是隻能想想——

大多數人甚至想都不敢想。

反倒是王曉模的想法比較現實。

尤其是常浩南之前就考慮過,在C808平臺的基礎上,設計一款舒適度和航程都超過或者不亞於P3C的反潛巡邏機。

在當前對抗主基調是鬥而不破的大背景下,這種裝備的重要性即便不說超過戰術飛機這類常規主戰裝備,至少也不會更低。

想到這一層,常浩南當即轉頭看向旁邊有點插不進雷達相關話題的樑紹修:

“樑工,咱們空警200,沒在硬件上做對低空目標屏蔽吧?”

由於預警機在開發的時候主要考慮的功能還是對空探測,因此不乏有些型號直接在硬件上限制了電磁波的縱向俯角,以求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地面回波帶來的干擾。

更有甚者,會在天線下面設計一個屏蔽層,直接把大俯角的下射電磁波給擋住。

常浩南當初做方案的時候肯定是沒有這玩意的,但難保過去這兩年裡會不會給加上。

“沒有,只是在雷達後臺程序裡做了下視角度限制”

樑紹修回答道:

“而且因爲還是原型機,所以這個限制可以通過特殊命令解除,常總您有新的目標識別程序的話,也是在這修改一下軟件部分就行。”

由於飛行員和地勤都不是專業的飛機設計人員,所以量產機到他們手裡的時候,爲了避免有人亂搞,都是把軟件程序給鎖死的,只會留下一些預設的輸入輸出端口。

但原型機或者技術驗證機會有一個類似“開發者模式”的狀態,讓工程師可以更方便地進行修改。

“放心,不需要大面積改動現在的程序。”

常浩南迴頭看向跟着自己過來的工作人員。

後者隨即會意,把一個隨身攜帶的密碼箱拿了過來。

打開之後,裡面放着幾塊硬盤。

“我已經把目標特徵提取和分析功能封裝成了一個模塊,只要插入到現有的數據處理代碼後面就行。”

話雖如此,但預警機上的操作計算機畢竟不是家用電腦,搞個.msi格式的安裝文件然後等着自動完成就行了。

後世在軍用終端上大規模應用的WindowsXP,這功夫還屬於只有最新款PC才能安裝的新潮玩意。

對硬件要求極高,而且還不穩定。

就跟2023年的win11差不多。

而且還沒正式發售呢。

所以,常浩南最後用了將近一個星期,才徹底完成程序更新和必要的地面測試工作。

甚至比他之前寫程序花的時間都長。

當然,這些天裡面,樑紹修他們也沒閒着。

而是幫着跟海軍領導進行協調,借用過來了一批訓練用的假目標。

不是自航式誘餌那種高大上的東西。

而是單純土法上馬,在浮標上安裝不同樣式的模型,或者是角反射器。

用來在非實彈訓練中低成本模擬從舢板到驅逐艦在內各種體量的目標。

屬於是早年間軍隊要忍耐時期沒有辦法的辦法。

好處是隻要用個交通艇或者拖船就能佈設,用完之後還能無損回收。

但後來發現效果其實還不錯。

不過,因爲是浮標,所以肯定沒辦法佈設在公海大洋之類的地方,只能在相對淺的位置上發揮作用。

……

除夕前的最後一天。

“常總,北海艦隊的同志發回消息,說他們已經把預設的35個假目標全部設置好了,另外,正在附近海域訓練的107、110、和519三艘軍艦也會配合我們,作爲真實艦艇目標,跟角反射器的信號特徵進行對比。”

樑紹修掛斷電話,對旁邊不遠處的常浩南說道。

後者此時正在塔臺的落地窗,前看着空警200從停機坪駛上滑行道:

“通知20001號機,準備起飛吧。”

如果講道理的話,那常浩南作爲副總設計師,樑紹修在空警200項目中應該算是他的領導。

只不過這次測試的內容其實跟預警機本身沒什麼直接關係,雙方更接近合作。

之所以在空警200的框架下進行,只是單純爲了方便而已。

況且,從96年年末解決運8平臺機翼結冰問題那次開始,樑紹修其實相當於一直在跟着常浩南學習。

跟當年601所的林示寬一樣,算是常浩南帶出來的半個徒弟。

所以,纔有了眼前這總師向副總師彙報情況,然後副總師向總師下達指令的奇怪一幕。

幾分鐘後,空警200拖着四道淡淡的黑煙,從跑道末端騰空而起,漸漸消失在了衆人的視線中。

“常總,之前紹修同志就沒少跟我抱怨,說這渦槳6的性能還是有點拖後腿啊……”王曉模看着半空中還沒完全散掉的黑色尾跡,對旁邊的常浩南說道:

“我聽說去年你們航空動力集團成立的時候,提到過一個渦槳發動機的研製計劃?”

顯然,這是在暗示……或者說明示,想要一臺性能更好的渦槳發動機。

或者說,一個性能更好的飛行平臺。

這個話如果是樑紹修說,就不太好拿捏建議和不滿之間的度。

但王曉模跟航空系統不沾邊,反倒沒有這方面的顧慮。

“確實有。”

常浩南點點頭:

“但是那個機子的設計功率才1600kw,計劃是給10噸級直升機,或者運7那樣的20噸級渦槳用的,不是一個級別。”

“至於4000kw級別的渦槳麼……我也不說那些虛的,目前確實排不到太高的優先級。”

“我們這邊的研發能力其實是有,但技術人員的數量還是太少,同時兼顧不了太多型號,只能先搞最急需的……”

“……”

當那架空警200重新降落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差不多三個小時之後了。

按照常浩南的測試要求,飛機要從不同的角度對目標進行四輪搜索,也就是大體相互垂直的兩條之字形航線。

對於航程本來就有些捉襟見肘的空警200來說,這甚至是原型機首飛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飛行……

在地勤人員趕過去對飛機進行維護的同時,機上工程師也已經把記錄下來的雷達數據取下來,交給了常浩南。

興城基地這裡自然不可能有超算用。

好在只是查看一下結果或者簡單調參的話,用普通電腦就可以。

但如果後續需要改進算法,那就得回京城再搞了。

“我們按照第一次完成搜索時的順序,給1-39號目標分別做了標記。”

負責跟進試飛的雷達操作員是一名海軍中校,叫蘇昌運,此時正坐在常浩南和王曉模身後,介紹着剛纔飛行過程中的細節:

“本來應該是35個假目標加3艘艦艇總共38個,但是我們在目標海域發現了一艘違規的漁船,所以就又多出來了一個。”

“那這艘漁船最後……”

儘管這件事跟測試沒什麼關係,但常浩南還是有點按捺不住好奇心。

“我們通過北海艦隊指揮部聯繫到了110大連艦,最後把他們給抓住了,發現是一夥搞偷渡的。”

“行吧……也挺好。”

旁邊的王曉模露出了個有些無奈的笑容:

“能成爲咱們國家有史以來第一個預警機指揮下的戰果,某種程度上算是載入史冊了……”

“而且還給咱們提供了一個漁船的典型信號特徵。”

常浩南在旁邊補充道:

“以後可以加入到反艦武器的白名單裡面去,或者至少瞄準係數給排到最後,免得誤擊……”

這裡的其他人自然不知道雄風3打漁船的梗,所以也只當是他在未雨綢繆。

一番小插曲過後,衆人還是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了雷達數據上面。

數據總共有兩組,一組是原始的,另一組是經過識別算法處理過後的。

除了用於對照之外,其實這兩組數據之間的差別,本身也可以作爲判斷目標性質的依據——

由於雷達顯示器並沒有專門進行設定,所以輸出到上面的結果都是一個圓點。

但在後臺的運行日誌中,卻可以明顯看出不同。

最直觀的就是,後者相比前者,數據層次更加豐富,或者說是鮮明。

“1和2這兩個目標,四個方向,各自兩組數據,第一組直接被隱藏在了海面雜波里沒看見,第二組看見了但也很微弱,應該就是模擬的潛望鏡……”

“3到16這幾個,RCS倒是都挺大,但是在第二組數據裡面就暴露出來了,跟36、37、38這三個目標的信號特徵完全不一樣……考慮到數量上的區別,前面那十幾個應該是不同的大型角反射器,後三個應該是那三艘真正的軍艦……”

“17和18,四個方向探測到的信號特徵幾乎沒有區別,應該是小型的角反射器,用來模擬快艇或者巡邏艇的……”

“……”

常浩南每說完一句,蘇昌運就跟艦隊方面發過來的“標準答案”對照一下。

最後除了把“礁石”和“小型舟艇”給判斷反了之外,剩下的全部正確。

就第一次測試而言,結果已經相當不錯了——

畢竟,雷達和計算機不會知道人類對目標的定義是什麼,它只負責找出區別。

至於對不同特徵的信號進行歸納分析,那是需要後面慢慢標定的。

比如有A特徵的目標是大中型水面艦艇,有B特徵的目標是普通散貨船,有C特徵的目標是集裝箱船……

實際上,這也正是常浩南跑過來進行測試的根本目的。

儘管預警機的情況不能直接生搬硬套到遙感衛星上面去,但特徵提取和選擇標定錨點的方式卻是相通的。

“雖然還不太完善,但潛力確實很足。”

看過所有結果之後,王曉模也幾乎是馬上就下了結論:

“尤其是在誘餌分辨這方面,簡直一看一個準,就是可惜需要的儲存和運算量實在太大,不太好放在戰鬥機的雷達上面。”

“這倒也未必。”

常浩南這功夫已經在調整參數和標定方式了,但聽到對方的話之後還是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戰鬥機雷達主要功能還是對空搜索,背景比較乾淨而且目標特徵也更單調,我可以寫個簡化版出來,給1473還有1493系列雷達去用……”

“!”

王曉模剛剛其實也就是隨便一說,沒想到常浩南還真能給整出個可行的方案。

他蹭地一下站起身:

“那我去聯繫一下14所那邊,正好這幾種雷達,哦,還有346,都還沒定型,可以趁這個機會一起做了……”

355.第355章 一場大戲第669章 除夕夜的“大”煙火第1037章 我對錢沒有興趣249.第249章 美國人總是喜歡折中的第680章 準備搞事,來自東方的支援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955章 那麼代價是什麼?第739章 火炬實驗室第771章 餘波迴盪(6K章)第925章 重啓二毛去核化第1287章 液體和固體,我全都要第933章 小韓吶,LNG船的水深,你把握不住第995章 小贏,中贏和大贏233.第233章 俘獲電子戰吊艙了?第789章 暫時的勝利第65章 上架感言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890章 給院士上一課第858章 航天遙感的價值第1032章 羅羅妙計安天下第1044章 全新的網絡形式?第66章 解決方案【求首訂!!!】(15)第3章 現在的本科生都這麼厲害了?第466章 硬核狠人第789章 暫時的勝利第710章 巴爾幹,終局第195章 國際倒爺第500章 飛向世界的“山鷹”第690章 打出統戰價值了第1049章 新戰法試點部隊第1109章 向智能化生產進軍!第162章 中距空空彈第1110章 這下晉升院士境了第671章 專職秘書第923章 首長,這真和我沒關係啊第659章 西巴爾幹之謀第737章 陣容離譜的畢業答辯第915章 M883發動機升級計劃第882章 光電子數據傳輸第1224章 航空動力領域的軍備競賽第179章 國產斯貝,有救了!256.第256章 找38所借飛機!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第804章 老同志的大膽想法第1148章 倒大黴的韓國人390.第390章 三個月兩次專訪?第48章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業帶頭人第1035章 沒錯,我們已經研究好了396.第396章 統一思想,集中力量第432章 重新定義“火箭炮”第85章 喘振位置,可以算出來!第107章 一個月,十二年(我爬起來了)第772章 慶祝晚宴第617章 反巡航導彈寶具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248.第248章 頻分多通道,規避高規格元器件第130章 航展準備(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第141章 搶人,不能講武德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第1146章 一期工程,4000萬畝!第438章 華夏民用航空工業的里程碑!第1182章 爆轟破膜試驗第1053章 新的預警機平臺?371.第371章 小試牛刀第669章 除夕夜的“大”煙火388.第388章 GPS干擾,我們也能做!第618章 軟殺傷自衛反制系統(SKSPCS)第1287章 液體和固體,我全都要第464章 還是從二毛那挖人吧第115章 專家評審(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第140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下)第897章 是時候重新給業界帶來一些小小的震第710章 巴爾幹,終局第1179章 戰略威懾第626章 打不過?打不過就加入!第80章 蘇霍伊公司的決斷(爲舵主永遠的F4U第616章 軍工系統也想打翻身仗!第831章 千禧年數學難題第477章 往垂直起降方面努努力吧第1068章 型號保密,但參數不保密第774章 數學界的震動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第166章 麥道,無了?第1189章 提前部署F22(新的一月,求波月票)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1012章 通信中繼平臺第1206章 氣動矢量噴管,柳暗花明?第1071章 軍民兩用渦扇20第1016章 SeA650發動機,完成總裝!第1288章 大力出奇跡第904章 準備試生產第678章 知識產權還是要保護好第843章 我和我的大佬導師第1101章 克服黑障?340.第340章 跑得飛快的西方記者244.第244章 準備複製電子戰吊艙第683章 LNG船,中韓之爭第67章 前緣縫翼(25)第144章 航改燃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