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馬立平達成技術路線上的一致之後,常浩南便帶着整個鑄造研究小組投入到了新一輪的技術研發當中。
另一方面,設備的問題也要同步解決。
前者剛剛之所以糾結了那麼長時間,也正是這個原因。
畢竟是剛買回來不長時間的新設備,就這麼直接給換了,實在有點敗家。
不過兩個人後面分析了一下,發現這兩種工藝雖然在控制方法上大相徑庭,但基本原理非常接近,因此硬件上的差別反而沒那麼大。
完全可以在原來設備的基礎上搞原位改進。
總算是讓馬立平鬆了口氣。
他作爲這個精密鑄造中心的主任,雖然身上並不揹着經費層面的KPI,但作爲一個研究機構的一把手,總歸要精打細算一些。
於是,常浩南又通過火炬集團聯繫到同爲華夏科學院下屬企業的盛京科學儀器公司,讓對方按照要求對定向凝固爐的凝固設備進行改進,將原來的高速凝固工藝改爲已經被他註冊了專利的液態金屬冷卻工藝。
當然,黎明廠手頭這些,以及後續新購設備的專利授權費用,肯定是給免了。
但如果有其它用戶的話,那兩家公司就二一添作五,利潤直接平分。
算是進行了一次不太起眼,但影響深遠的合作。
此外,軟件方面的升級仍然需要硬件層面的支持。
相比於冷端處在完全真空狀態的高速凝固法,新工藝對於冷端溫度場的控制精度遠超過去,並且無論液錫還是液鋁的比熱容都相當巨大,也需要更加有效的感應加熱電源、攪拌系統、溫度傳感器……
好在這兩年華夏的工業水平被常浩南以點帶面地推了好幾波,確實進步很大,大多數零部件在國內都能搞到,像傳感器這類比較精密的,也因爲跟歐洲那的合作關係,不難繞過基本已經名存實亡的技術封鎖買到精度比較高的。
只不過,這個過程肯定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得等。
至於前面提到的熔模鑄造過程模型設計,常浩南則是早就已經把架子給搭好了,只是還需要足夠的數據對各種參數進行調整。
所以,在確定了製造單晶渦輪葉片的具體研究方案,並把工作安排下去之後,他本人反倒沒有最開始幾天那麼忙了。
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爲要根據鑄造工序的數據進行調參,再反饋給生產端進行新的工藝測試,他又沒辦法像往常那樣暫時離開盛京,去把精力放在別的項目上去。
總之,就是破天荒地閒了下來。
當然,以常浩南如今的地位而言,所謂“閒”也只能是相對的。
畢竟盛京這個地方,在各種意義上屬於華夏軍事工業,尤其是航空工業的搖籃,屬於科工委系統的研究所和企業數量衆多。
這麼一尊大神就在自己旁邊,而且好像還不是很忙的樣子。
如此天賜良機,肯定要試着邀請一下。
就算請不過來,至少也能體現一下對大佬的尊重。
意思總歸要到位。
常浩南不是個喜歡排場的人,所以對於大多數沒什麼營養,只是請他去看看或者做個講座的邀請都予以回絕。
不過盛京畢竟也算是他的起家之地,所以,有些地方,還是值得專門去看看的。
就比如112廠和601所。
一來他在這兩個地方的熟人實在是比較多,二來麼……
他也想去親眼看看波斯人的F14是個什麼情況——
跟之前F4EC的項目不太一樣,由於F14要動的地方實在太多,加上需要升級的飛機數量也相對比較少,只有40架,因此至少有相當一部分的延壽升級項目需要在112廠,而不是波斯國內進行。
爲此,盛京飛機工業集團還專門在老型號殲8的總裝車間裡面騰出來了一塊地方,用來停放最先被送到華夏這邊的三架飛機。
對於112廠來說,常浩南已經屬於是老常客了,所以倒也沒整什麼太大的排場。
只不過廠長和書記帶着領導班子親自到廠門口迎接了一波。
然後由老熟人,如今已經升任盛飛集團總工程師的何明帶着常浩南換好工裝,來到了後者再熟悉不過的那個總裝車間裡面。
相比於殲11,殲8系列的生產如今雖然也用上了一些數字化發圖之類的新技術,但並沒有引入並行作業和協同裝配的脈動生產思路,還是用着傳統的總裝辦法。
雖然慢一些,不過這種時候反倒有了好處。
因爲對於場地佈置的要求幾乎沒有,能有個地方停飛機和組裝型架就行,很容易挪用一部分面積出來作爲他用。
“這就是波斯人送過來的那三架飛機了。”
何明帶着常浩南走過兩架處在不同總裝進度的殲8B/D。
這是之前空軍下的訂單,還沒有完全交付。
在它們開始下料生產的時候,還算是華夏國產最新銳的戰機。
誰能想到,僅僅兩年之後,小甜甜就已經變成了牛夫人。 ……
二人來到被一個圍欄隔起來的另外一邊廠房。
這裡正停着三架沙漠迷彩塗裝的F14A。
不過其中只有一架是完整的,另外兩架都已經被拆掉了標誌性的後掠機翼和垂直尾翼。
“這架完整的是波斯在合同裡面作爲交換直接送給我們的4架之一,上面的意思是稍微大修一下,然後交給鼎新那邊的藍軍旅,組建一支類似美軍第65中隊那樣的高仿真度假想敵部隊。”
何明走到這架飛機旁邊,對常浩南介紹道。
後者上前兩步,伸手在這架還塗着波斯空軍機徽的F14上面輕輕摸了摸,尤其是可變機翼的部分。
由於各種原因,華夏航空工業完全錯過了從60年代到80年代的這波可變後掠翼潮流。
有很多個型號最初都計劃採用這種構型,但要麼是因爲技術或者成本問題最終放棄,要麼是整個項目直接半途夭折。
雖然從馬後炮的角度講,這不能算是一件壞事。
但是單純從愛好和情懷的角度,多少還是有點可惜。
上一世,常浩南甚至都沒能近距離見過一架可變後掠翼結構的飛機。
現在也算是了卻了一樁小小的心願。
“這想法倒是不錯,只可惜美軍那邊的F14估計也快要退役了。”
常浩南的語氣裡面稍微帶着些惋惜。
倒不是因爲F14的退役本身,而是總算搞到幾架能飛的美軍現役型號飛機,結果對練的實戰價值卻大打折扣。
何明的心態倒是好得多:
“沒辦法,可變後掠翼的可靠性和死重問題是孃胎裡帶出來的,而且F14在航母甲板上面的調度也不如F18那麼方便,真實出動率差距很大。”
“往好的方面想,萬事開頭難嘛,以後沒準還能搞到其它型號呢。”
他現在只是隨便一說,不過倒是無意中提醒了常浩南。
如果沒記錯的話,委內瑞拉那邊應該確實有一批80年代初的F16A/B戰鬥機……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看完這架已經被組裝起來的完整飛機,何明又帶着常浩南來到稍微靠近門口的地方。
另外兩架飛機已經被拆的支離破碎,而且還有不少技術人員正在周圍忙前忙後。
其中相當一部分明顯不是華夏面孔。
“那些是波斯人?”
常浩南擡起手示意了一下。
這個車間裡面幾乎已經沒什麼東西,就算有外國人倒也沒什麼。
“不是,是俄國人,三角旗設計局的,過來負責把R33導彈給整合到那些飛機上面。”
“他們前兩年就已經研發出了更新一代的R37超遠程空空彈,所以對R33也不太在乎,直接帶了幾發樣彈過來。”
說話間,何明帶着常浩南繞過那兩架飛機,來到廠房另一邊。
這裡的專用托架上面,正放着兩枚就空對空武器而言碩大無比的導彈。
常浩南大概估計了一下,非常確定這東西比自己的腰都粗……
“這玩意有多重啊……”
他小聲向旁邊的何明問了一句。
“彈本身有半噸重,裝藥量大概40公斤,理論射程有300公里,不過需要配合米格31那個雷達才能實現……”
不過,常浩南並未在意何明的後半句話。
他思索片刻之後,重新擡起頭:
“我覺得,這種東西,應該還有其它方面的潛力……”
“其他方面?”
何明一時間沒太反應過來。
“之前搞霹靂11的時候,我有建議過機電二局在那個基礎上搞一種反輻射導彈,不過後來發現體量實在太小,無論是對空還是對地,射程和威力都不太夠。”
常浩南指了指面前的兩枚R33:
“要是有這麼個體積的東西,恐怕就要方便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