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怡的發佈會基本宣告着盤古科技和歐洲的合作正式破產,這距離盤古科技要求歐洲提交答卷還有兩天的時間。
盤古科技不會給歐洲市場任何機會了,不給機會不是意味着無法合作,而是把未來交給市場,是看看到底歐洲汽車企業離不開夏國市場,還是夏國市場離不開歐洲企業。
至於米國的幾大汽車巨頭,在錢怡的記者發佈會後基本就宣告了自己生命週期即將結束。
盤古科技新聞發佈會的內容有點多,市場還有懵。
引爆歐洲學術界的是盤古科技公開承認了自己已經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這是人類夢寐以求的能源技術,幾乎意味着未來夏國的能源不會在依賴海外。
歐洲物理界的確製造了幾個人造太陽,但這只是實驗室的嘗試,談不上可控,更談不上大量民用。
歐洲學術界的專家們登陸互聯網查看盤古科技物理實驗室關於可控核聚變的相關技術公告,發現盤古科技野心勃勃,在物理實驗室的公告中,可控核聚變技術不僅僅會應用於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而且物理實驗室直言不諱的告知全世界,他們正在嘗試可控核聚變引擎的研發。
盤古科技每一次告知世界的消息都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料!
發佈會還告知全球,微核電池、民用核電池以及新能源車都將呈現爆發式增長,並且會大量投入市場,這是對這段時間油價上漲以及米國財團的反擊。
按照今天發佈會的消息,夏國人徹底拋棄燃油車的時間或許比大家預期的還要早得多。
另外,盤古科技和比迪共同向市場向市場投入300億軟妹幣,用於貼補燃油汽車更換新能源汽車,這是對米國單方面補貼殼牌和合資汽車的直接打臉!
盤古科技是明確的告知全球,未來夏國的馬路上燃油車將消失!
發佈會可不是說說而已,當天晚些時候,紀元公司就公開了“隨行”的A級三廂車的數據。
紀元隨行將繼續採用盤古科技微核電池組(三年更換),車身的尺寸略大於大衆朗逸,內飾由盤古科技未來能源有限公司和比迪共同設計,直接參照了雷擎的類似風格,對外宣稱小雷擎!
紀元隨行售價爲11.99萬到16.99萬,直接針對家用市場相當具有性價比!
紀元公司當晚還宣佈紀元隨行下週發佈,夏國各大比迪和紀元4S店有賣,第一批投放市場的數量爲一百萬輛!
一百萬輛!紀元就是那麼自信!
深市,比迪總部。
老闆張福覺得自己相當的幸運,原本按照盤古科技和自己的協定,比迪現在的處境會比去年要難一點,競爭要大一點,哪兒知道夏國不少車企的腦袋有坑,爲了蠅頭小利繼續和歐洲車企合作,這才促成了比迪和盤古科技的深入合作。
張福笑道:“這一次下來,未來即便歐洲市場妥協,也無法撼動比迪集團今後在汽車行業的地位了。”
張福說道這裡,又深深看了一眼窗外,他說道:“盤古科技真的是相當可怕,一個子公司就把世界資本市場攪得翻天覆地,他到底還有多大的能量。”
副總李明凱說道:“其實我最佩服蕭銘的是他的大氣,未來能源有限公司明明這就有足夠的實力做中低端市場,但是他放棄了,反而是把這麼大一塊蛋糕交給國內車企,交給我們。”
張福哈哈大笑:“所以我說夏國的那些車企腦子笨,沒有眼光。”
張福和李明凱心中十分清楚,這一次必將奠定比迪在全球的龍頭地位。
夏國民衆也看到了盤古科技的決心和實實在在的實惠。
“可以以舊換新!按照今天發佈會說的朗逸折算價格,比賣二手划算。紀元有除了便宜的新車,我真的有換車打算了!”
“夏國人的骨氣還是硬一點吧,這個時候支持紀元和盤古科技有什麼不好呢?”
“我的通用是九年前買的,這段時間正好有換車計劃,紀元出11.99萬的新車,下週去看看。”
新聞發佈會的消息也攪動了歐米的資本市場。
資本的反應十分糾結。
按理說,盤古科技和歐洲談崩對原油價格是利好,這意味着至少歐洲和米國的汽車會繼續使用汽油作爲燃料。但是長期來看,這是絕對的利空,別看現在夏國主流還是燃油汽車,按照發佈會的計劃,要不了多久就是新能源時代。
紐交所:“倫敦布倫特,呼叫倫敦布倫特,你們的輕質原油期貨準備漲還是跌,我這邊很糾結。”
倫敦布倫特:“肯定暴跌啊!你沒有看到夏國未來即將推出100萬輛和新能源車是絕對的利空啊!失去了夏國市場,就失去了全球最大的原油買主,你現在不跌多久跌?而且我這邊拋盤的人很多,已經支持不住了!”
好吧,國際原油期貨在經過短暫一週的上揚之後再次暴跌。
紐交所分析家說道:“這一次原油期貨價格的暴跌已經破壞了原油期貨價格三年以來的形態,單純從技術上而言,50到60米刀一桶的價格是一去不復返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原油期貨價格會保持在20到30米刀左右。”
“全球以石油減產爲代價保持成品油價格,這個方法在短時間是可取的,長此以往傷害的是全球的利益。”
華爾街還知道,不是所有的西亞國家都像卡國那樣有錢,說減產就減產,眼睛都不眨一下。
海灣國家的GDP是非常單一的,就是石油,長期石油減產造成的損失是他們無法承受,已經有一些國家開始動搖了,一邊是所謂的盟友,一邊是香噴噴的軟妹幣,選擇什麼根本不用腦子去想。
……
江城,高德瑞從沙發上站起來,活動活動筋骨,他即將前往深市除夕紀元隨行的首發儀式。
夏國合資汽車和進口汽車進入市場死亡倒計時,米國、歐洲和東瀛的汽車產業將面臨一次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