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試錯的價值
午飯解決,陳舟和張一凡簡單休息了一下,消消食,養養神。
下午還有長時間的工作等着他們呢。
陳舟趁着這個時間,順手從揹包裡掏出了錯題集。
和預想中的一樣,錯題集就一個字,多!
陳舟所有看過的文獻數據,全部記錄在了上面。
在沒有找到合適的製備工藝之前,隨着陳舟看的文獻資料越來越多,錯題集上記錄的內容也會越來越多。
但是如果陳舟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向,錯題集便會成爲試錯的場所。
而且,在這個方向上,隨着製備工藝的改善,錯題集上原本記錄的內容,也會逐漸消失。
當且僅當,陳舟完美的解決製備工藝這個難題時,錯題集上的所有內容纔會消失。
看到門口的兩人,陳舟笑着問道:“今天怎麼樣?”
至少也得等到他拿出一份滿意的金剛石薄膜製備工藝,讓四十三所通過實驗裝置去驗證時。 Www▪тTk án▪C O
一旁的沈靖,這時終於帶着滿臉疲憊的神色,出聲說道:“陳舟,明天不會真的再讓我一個人去四十三所吧?”
陳舟打開看了一眼,便給楊依依發了個視頻電話。
畢竟,飯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陳舟還是懂得。
只不過,陳舟對此並不奢望,一個完美的製備工藝,談何容易?
他只希望能找到當下相對完善的製備工藝,解決眼前的課題問題。
楊依依那邊的工作,結束了一半,她先把整理好的一半資料,發了過來。
“晚上研究所加班?”陳舟頗感意外的看了彭飛一眼,這是打算今晚就把第10組數據在整理出來嗎?
和陳舟想的一樣,彭飛笑着說道:“你這又是搖人幫忙,又是熬夜研究的,我們也不能拖後腿不是?”
陳舟反問道:“今天的數據都處理完了?”
“對了,明天你們繼續在酒店辦公?”彭飛想起陳舟分給他的文獻資料還沒整理完,便又問道。
研究繼續。
一邊梳理,陳舟一邊思考着相應的解決辦法。
十分鐘後,他睜開眼,坐到了電腦前。
“行,那我就明白了。我現在就趕回所裡。”彭飛說完,就離開了酒店。
“呃……”沈靖遲疑着說道,“這工作量也不小啊。”
他纔會開始對摻雜實驗下手。
張一凡聞言,擡起頭有點迷茫的看了陳舟一眼,這兩人的話題跳躍性有點大啊?
沈靖不是在吐槽自己的工作太多了,已經忙不過來了嗎?
這其實也是潘詩研一直所疑惑的地方。
他習慣性的拿筆在草稿紙上點着,有了想法,就隨手記下來。
沈靖點點頭:“緊趕慢趕的,總算搞定了。”
對錯題集上的數據,進行了一番分析後,陳舟合上錯題集,閉幕眼神起來。
陳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其實他想說,這個第10組數據,真的不急。
等到彭飛和沈靖出現在門口敲門時,陳舟和張一凡才回過神來。
吃飯時,陳舟收到了楊依依發來的文件。
“但是,這需要較大的金剛石襯底,並且在後續的摻雜實驗中,如果異質外延生成困難,也會導致難以製備出大尺寸高質量的金剛石單晶。”
在陳舟把張一凡和沈靖兩人整理的文獻資料,重新梳理了一遍後,他開始梳理自己寫在草稿紙上的內容。
這咋就說到吃飯上了呢?
如果隔平常人那裡,試錯的成本就是一次次的實驗。
但在陳舟這裡,錯題集就節省掉了實驗的步驟,也節省了大量實質性的試錯成本。
彭飛回道:“共摻雜實驗,按計劃結束。我一會還得回實驗室,盯一下實驗數據的整理工作。”
外面的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因爲,就算整理出來了,這兩天他也沒時間去研究。
“除了這些反應氣體參數的影響,還有就是MPCVD裝置本身的影響了。襯底託的形狀,要如何選擇,才能降低功率損失,並且提高金剛石的生產效率呢?”
“CH4的體積分數,工作壓力,微波功率,襯底溫度等等,只能確認大致的範圍,無法準確確定實驗參數……”
陳舟寫了一張又一張的草稿紙,全是試錯的內容。
“從以往的實驗數據來看,MPCVD法可以製備幾十納米的金剛石薄膜,也可以製備毫米量級的金剛石厚膜。”
這其中,試錯的成本,無論是時間、精力,還是金錢、設備,都是極大的消耗。
陳舟笑了笑,沒回答這個問題,轉而看向張一凡:“走吧,一凡,吃飯去。”
這玩意,可以說是提煉出來的精華。
良久,他放下筆,轉而打開錯題集,仔細的翻看着。
陳舟:“學長,我看好你哦。”
揉了揉太陽穴,陳舟起身去開門。
錯題集試錯的價值,就在這裡了。
過了一會,沈靖輕聲說道:“你發的文獻,我還沒整理完呢。”
沈靖:“……”
等到把資料全部看完後,再整理這些想法。
沈靖:“……”
陳舟看着彭飛離開的背影,欲言又止,他真不知道彭飛明白了啥?
陳舟想了想,說道:“明天應該還在酒店,嗯,你們要是把第10組數據整理好了,那學長就再去一次四十三所,把全部數據整合。”
“總而言之,還是製備金剛石的合適參數,難以選擇。”
張一凡:“……”
陳舟似乎看出了張一凡在想什麼,輕笑着說道:“吃飽喝足,繼續下半場!”
陳舟看着眼前的整理出來的資料,腦海裡不斷閃過這些問題。
從實驗反饋的數據,逐漸改善實驗的參數,一步一步靠近合理的實驗目標。
陳舟看了沈靖一眼,鄭重的說道:“那不就得了。學長,明天就還剩一組數據了,很快的啊。最後這組數據搞定,再稍微整合整合,也很快的啊。”
“較高的微波功率密度,可以加強反應氣體的分解電離,提高個反應基團的濃度和活性,促進生長,提高生長效率……”
這個六人組裡,大概只有楊依依能跟上他的思路和想法。
也能及時準確的反饋有用的文獻信息。
不過,陳舟不急,經過這次的磨合。
如果以後還有共同研究課題的機會,到時就會好很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