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禪可能是文心雕龍最沒有指導意義的一章了,因爲封禪文體極少,以後也不可能有了,所以這一章我們瞭解一下就好了。《封禪》是《文心雕龍》的第二十一篇。封禪是古代帝王所謂“功成治定”之後祭告天地的典禮,“封”指祭天,“禪”指祭地。因爲這是封建王朝的重大典禮,封禪之文就成爲封建文人所重視的文體之一。
話是這麼說,因爲封禪要求皇帝的文治武功比較高,臉皮薄的一般不封禪,因此歷史上的皇帝,只有七個人進行了封禪大典。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武則天、宋真宗。只有武則天是在嵩山,其餘的都在泰山。宋真宗之後,泰山只是祭祀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封禪。
勒功喬嶽,鑄鼎荊山
昔黃帝神靈,克膺1鴻瑞,勒功喬嶽,鑄鼎荊山。大舜巡嶽2,顯乎虞典。成康封禪,聞之樂緯3……是以史遷八書4,明述封禪者,固禋祀之殊禮,銘號之秘祝5,祀天之壯觀矣。秦皇銘岱,文自李斯6,法家辭氣,體乏弘潤;然疏而能壯,亦彼時之絕採也。
【註釋】
1克:能。膺:承受。
2大舜巡嶽:《尚書•舜典》載,舜向東巡守東嶽泰山,燒柴祭天。
3“成康封禪”二句:《樂動聲儀》說成王、康王都曾封禪。成、康,即西周成王、康王。
4史遷八書:司馬遷的《史記》有《封禪書》等八書。
5銘號:刻石記功。秘祝:秘密的禱告,指刻在玉牒上的秘祝文。
6李斯:法家,秦始皇的丞相。
雖然說史書記載的正兒八經的封禪只有七次,但是劉勰還是很會人爲的拓寬歷史,一竿子又支到了三皇五帝。後來司馬遷又在此基礎之上,好好地論述的一下。《史記》八書中的《封禪書》明白地講封禪的,確實是祭祀天神大的祀禮,是銘刻功績的一種神聖秘密的禱祝,是天下一種偉大壯觀的活動。秦始皇在泰山刻石記功,文章出自李斯的手筆,完全是法家的語氣,風格上缺少闊大修飾。然而敘述清朗有力,也是那個時代最好的作品了。
致義會文,斐然餘巧
及揚雄劇秦,班固典引①,事非鐫石,而體因紀禪。觀劇秦爲文,影寫長卿②,詭言遁辭,故兼包神怪;然骨制靡③密,辭貫圓通,自稱極思,無遺力矣。典引所敘,雅有懿採④,歷鑑前作,能執厥⑤中,其致義會文,斐然⑥餘巧;故稱“封禪靡而不典,劇秦典而不實”。豈非追觀易爲明,循⑦勢易爲力歟!
【註釋】
①典引:班固模仿揚雄的《劇秦美新》作《典引》,讚美唐堯,來讚美漢朝,再加引申。
②影寫:模仿。長卿:司馬相如的字。
③靡:細。
④懿採:美好的文采。
⑤厥:其,它的。
⑥ 斐然:有文采的樣子。
○7循:依。
這一段之前,劉勰舉了兩個標準,也就是“封禪文雙璧”,司馬相如的《封禪文》,張純的《泰山刻石文》。從這裡之後,就又成了下坡路,勉勉強強點了一次名,封禪後雙雄:揚雄作《劇秦美新》,班固作《典引》。
【封禪文節選•司馬相如】自我天覆,雲之油油。甘露時雨,闕壤可遊。滋液滲漉,何生不育;嘉穀六穗,我穡曷蓄。非唯雨之,又潤澤之;非唯濡之,氾尃護之。萬物熙熙,懷而慕思。名山顯位,望君之來。君乎君乎,侯不邁哉!般般之獸,樂我君囿;白質黑章,其儀可嘉;旼旼睦睦,君子之能。蓋聞其聲,今觀其來。厥途靡蹤,天瑞之徵。茲亦於舜,虞氏以興。
這兩篇文章並不用來刻石,但是文體都仿效封禪文。看看《劇秦美新》的寫作,仿照司馬相如的《封禪文》,用了詭奇隱遁的文辭,所以兼包神奇古怪的內容。然而它的結構細緻嚴密,文辭圓轉,脈絡貫通,自稱用盡了思慮,沒有一點剩餘的力量了。班固《典引》的敘述,典雅而有文采,這是因爲他借鑑了歷代前人的作品,所以寫作時能掌握得恰到好處。他的確立命意,文辭斐然,文采技巧有餘。所以他說司馬相如的《封禪文》細緻而不典雅,揚雄的《劇秦美新》典雅而不確實。
後來就再也沒有好的了,很傷心,不過你看看歷史就知道了,劉勰那個時代攏共三次,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沒多少作品,也挑不出來。
茲文爲用,蓋一代之典章
茲文爲用,蓋一代之典章也。構位①之始,宜明大體,樹骨於訓典之區,選言於宏富之路,使意古而不晦②於深,文今而不墜於淺,義吐光芒,辭成廉鍔,則爲偉矣。雖複道極數殫③,終然相襲,而日新其採者,必超前轍焉④。
【註釋】
①構位:即構思。
②晦:暗,不明。
③道:理。數:術,方法。殫(dān):竭,盡。
④ 轍:車輪碾壓的溝槽,指老路。
封禪這種文體的作用,因爲場合的地位的要求,要起到一個時代經典章程的作用。佈局構思時,應當明確它總的體制:樹立義理要在經典的範圍內去找根據,選擇語言要在宏大富麗的作品中去尋找;使作品的內容古典但又不因辭深而隱晦,雖是今天的文辭但卻不失於淺薄;要它的意義內容富有光輝,文辭語言卻有棱角。
如果做到了這些,那就是偉大的作品了。有的人寫封禪文,雖說道路和方法已經窮盡,終究是抄襲古人;但凡是能夠創新的人,必定能有超出前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