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智涵子準備獨自去火焰山玩,寧波一定要作陪。
兩人走出通天門大街,望見前面矗立着一座青翠的高山。
寧波告訴智涵子,這座火焰山是胖鎮的最高峰。
因山勢高峻,四季蔥蘢,形如糧倉,因此又名倉山。
在火焰山陡峭的半山腰上,一座金碧輝煌的寺廟格外顯眼。
寧波手指寺廟,對智涵子道:“這是朝龍寺古剎,因傳說觀音乘龍到此而得名。”
清澈的郪江在朝龍寺山腳下拐了個彎,由西轉北懶洋洋地流出去。
智涵子和寧波走過江上石橋,沿山邊的石梯拾級而上,來到蒼松翠柏掩映的朝龍寺前門。
寧波指着寺廟旁邊懸崖上的一棵古柏,介紹道:
“你看,這棵古柏長在絕壁之上,枝葉蒼翠挺拔,活象一條巨龍,其根顯露在外酷似龍爪。
信衆認爲朝龍寺的真龍出山,便虔誠朝拜,香火常年不絕。”
寺門旁豎立一塊石碑,智涵子見碑上刻着《朝龍贊》,便即興吟誦起來。
飛烏故縣,
倉山新都。
郪江蜿蜒而清冽,
倉山險屹而巍峨。
西北二嶺翅展,習呼走馬;
東南半壁珠懸,寺有朝龍。
郪水以郪人聚居而定稱,
朝龍因觀音乘龍以命名。
奇也,古矣!
佛殿禪宮,莊嚴肅穆;
飛閣涼亭,雄偉壯觀。
前掛峭崖百步,後依崇巒千丈。
一島攬月,二鶴爭蝦,
三江送寶,四壩吐金,
五馬奔槽,六鳳朝陽,
七溝八灣環繞,九寨十樑拱立。
此山獨秀,斯寺長幽。
風景無限瑰麗,倉山如此多嬌!
兩人進入寺內,見殿宇依山而建,層次分明,雄偉壯觀。
走進大雄寶殿,兩人在觀音玉佛前叩首禮拜。
寧波與朝龍寺的圓覺方丈熟識,寒暄了幾句。
方丈帶二人逐級參觀各大殿宇,熱情介紹朝龍寺的歷史和建築特點。
參觀完畢,兩人告別了圓覺方丈,從朝龍寺後門出去。
寧波帶着智涵子沿羊腸小路,登上了火焰山頂。
站在火焰山上,可以盡覽古鎮風光。
寧波告訴智涵子,早在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姜維就曾在此山屯兵。
智涵子十分留意山上修建的軍事設施,但見溝壕縱橫交錯,易守難攻。
心想,這可能就是張獻忠組織修建的防禦工事。
火焰山非常險峻,只要守住這座山,胖鎮便可安全無虞。
寧波帶智涵子在離防禦工事不遠的地方,找到了挖出大順通寶的蓄水池。
智涵子在水池周圍仔細察看,沒發現有什麼異樣。
他又圍繞山頂,朝東西南北四面細看了幾遍,然後和寧波從後坡下山。
下到半山腰時,智涵子見幾個年輕人,手臂左右伸直,兩手各提一百多斤的沙袋,在山路上飛跑,一看便知是幾個練家子。
在山腰的草坪上,一箇中年人正在打拳。
智涵子駐腳觀看,這人約四十來歲,身材矮胖,穿黑色短褂和短褲,腰束一根白色汗帕,手腳十分靈活。
其拳法氣勢勇猛,順拗變換,拳拳相扣,連環出擊,剛勁有力。
智涵子見了,忍不住讚一聲“好!”。
那人聽智涵子的聲音,中氣十足,雙眼神光炯炯。心想必是武林中人,便停下來與智涵子打招呼。
那人自報家門:姓繆名雲,住胖鎮飛蛾壩,今天帶了幾個徒弟來此處練功。
智涵子問道:“繆兄剛纔所習莫非方門拳?”
繆雲聽後吃了一驚,讚道:“大師好眼力,方純懿正是我的師父。”
智涵子道:“敝道在北方時,認識方純懿大師。
他的少林剛拳,手似金鉤,剛猛兇狠,起如舉鼎,落如崩山,人稱方蠻王。
後來他雖然刺殺慈禧未遂,但是在江湖上,名氣大得很呀!”
繆雲道:“吾師方純懿謀刺慈禧失敗後,遭到官軍追殺。他從雲貴避禍來川,隱於胖鎮授徒,因此我有幸學得方門拳。”
繆雲與智涵子聊得很投機,便邀智涵子和寧波去家中做客。
智涵子有心要結識,便和寧波一起,去飛蛾壩繆雲家裡。
繆雲家人辦了一桌好酒菜,大家吃飽喝足後,都想見識智涵子的功夫。
智涵子推辭不過,隨意表演了一套在揚州學的“五龜拳法”。
繆雲師徒從未見過這種象形拳,大呼過癮。
繆雲的幾個徒弟高興起來,手舞足蹈,模仿烏龜動作在地上爬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智涵子在胖鎮考察了十來天,沒有發現大西王張獻忠藏寶的信息,心中有些納悶。
那天早晨,智涵子向繆雲告別後,準備回玄武觀。
智涵子走到飛蛾壩的江邊時,春風吹拂,飄來一陣兒童的歌聲。
智涵子擡頭一看,見一羣孩子在草地上,邊跳邊唱兒歌。
四川一羣羊,
二水口內藏。
誰能得到羊,
子孫爲帝王。
智涵子聽到“二水口”幾個字,覺得有些熟悉。
他突然想起了無爲師父臨終前大叫:“二……水……口……”的情形。
智涵子急忙從錦囊中摸出那塊黃紙片,對照孩子唱的歌詞,竟然與黃紙片上寫的一字不差!
智涵子很激動,邊走邊琢磨這幾句歌詞。
“誰能得到羊,子孫爲帝王……”這,這,這羊是什麼呢?
“是兵器嗎?……不對!”
“是玉璽嗎?……也不對!”
“是財寶嗎?……得到財寶,可以養軍隊呀!有了軍隊就可以稱王稱霸。”
“對!對!這首兒歌,可能暗示了大西王藏寶的秘密。”
“那麼,羊在哪裡呢?”
“歌詞說得很清楚,二水口內藏!”
智涵子很興奮,心臟突然跳的“嘭嘭”響。
心想大西王財寶,一定藏在二水口內。那麼二水口又在哪裡呢?
他見江邊有一個老翁在垂釣,急忙過去問道:“老大爺,你知道二水口嗎?”
老翁道:“二水口在真武山附近。這條江流下去一百把裡,就到了二水口。”
智涵子急問:“大爺,怎麼去那裡方便些?”
老翁道:“從山路步行,半天時間就到了。”
智涵子問清大致路線後,謝過老大爺,決定步行去真武山,看看二水口內有什麼玄機。
智涵子一路疾行,中午就到了真武山下,在一戶農家吃過午飯。
下午,智涵子來到山上,見有一座真武廟,進去向一個老道士打聽二水口的情況。
老道士帶智涵子來到一個高處,手指前方介紹道:
“你看,大郪江和小郪江在前面匯合,兩江相會處就叫二水口。”
老道士饒有興趣地告訴智涵子,在古時候,二水口常有水妖作怪。
導致郪江河水氾濫,兩岸農田和房屋被水沖刷,人無棲址,百姓全靠食草根樹皮過日子,生活苦不堪言。
真武大帝知道後,決定親自來懲治這個水妖。
那天,真武大帝身着玄袍,足踏龜蛇,仗劍怒目來到真武山。
他在山上作法,頃刻間,天降傾盆大雨。
二水口內的水妖見漲了洪水,準備冒出頭來興風作浪。
真武大帝見水妖剛冒出頭,立刻揮動寶劍。
只見一道金光射向水中,電閃雷鳴,水妖的頭顱被斬下來了。
殺死水妖后,郪江碧水清流舒緩蜿蜒,兩岸層巒疊翠,氣候溫和宜人,人民過上了安寧的生活。
爲了永遠鎮住水口,真武大帝將拂塵一揮,山上現出一座真武廟。
真武大帝在山上觀望,發現二水口周圍是四川盆地的鍋底,就稱這裡爲“四川盆底”。
智涵子來了興趣,忙追問:“四川盆底?”
老道士答道:“沒錯。真武大帝發現‘四川盆底’後,非常高興。
立即拿拂塵作筆,在盆底上揮筆寫下‘四川’二字。
這兩字的筆劃立即變成了九座山丘,固化成爲‘四川’二字的象形山。”
智涵子問道:“現在能看到變成‘四川’二字的象形山嗎?”
老道士答道:“今天太晚了,好好休息吧,明天帶你到一個地方去看。”
次日上午,老道士帶智涵子來到山川村,登上打鑼坡,兩人站在坡頂遠眺。
天空陽光明媚,近處山花爛漫,鳥語花香。山下男耕女織,飄來陣陣田園牧歌。
遠處山川恬美如詩,九座自然山體,恰是“四川”兩字的九筆,神奇地排列聚集起來,形成“四川”兩個象形漢字。
老道士對智涵子道:
“你看,那九座山形成的‘四川’兩字,呈行楷字體,並由西向東上下排列,宛如用毛筆上下書寫,一氣呵成。”
智涵子看罷,讚道:
“果然,‘四川’二字有斷筆、伏筆、筆鋒,還能通過筆墨的濃稠與稀疏,看出真武大帝書寫時的力度與速度。”
老道士手指二水口道:
“你看,二水口內,大小郪江將‘四川’二字包裹纏繞,形成了神奇的自然景觀,留下許多神奇故事。”
聽老道士提到“二水口內”時,智涵子聯想到“四川一羣羊,二水口內藏。”的兒歌,不禁怦然心動。
智涵子急於下山去看二水口,老道士帶智涵子來到大小郪江匯合處。
指着嘩嘩的江水道:“這裡就是二水口,兩江相會後,向東流入涪江。”
智涵子發現,二水口正對着的一座條形山,正好是“川”字的一撇。
智涵子邀老道士,饒有興趣地圍着這座山走了一圈。
老道士累得氣喘吁吁,智涵子只好扶着他回到真武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