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腦筋不等於智慧,有些事情還是要經歷
還記得比實力比不過怎麼辦麼?比背景,比勢力。但是比技術比不過了怎麼辦?那就要比狠。倒過來也是成立的。
一斗砍頭,孫猴子砍頭,鹿力大仙叫土地扯住那孫猴子的腦袋,孫猴子急躁無法,只能先再長出來一個來。這裡能證明那土地什麼的小官得罪不起人的時候都要受到妖怪的脅迫,而不是說只受到**官員的管轄(觀音不也欺負過人家麼)。
二斗剖腹剜心,孫猴子剖腹剜心,先讓放開雙手,根據前文砍頭比較:行者心焦,捻着拳,掙了一掙,將捆的繩子就皆掙斷,喝聲:“長!”颼的腔子內長出一個頭來。說明砍頭剖腹是真實的,而且法力不夠還是得死。但是那孫猴子需要用手來發動法力,這就怪不得火裡那猴子要捻避火決,水裡那猴子要捻避水訣了。
三鬥下油鍋,那孫猴子被豬八戒一頓臭罵,事後還不能對此事做出什麼過分的要求,實在是夠憋屈啊,只能打死無辜的監斬官了事。這是個事實,說明了豬八戒對孫猴子時十分了解的,恐怕比那孫猴子自己還了解,這是爲了幹什麼呢?最瞭解自己的除了自己和知己還有誰呢,那就是敵人啊。而監斬官也是孫猴子打死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無辜人員,但是那唐朝和尚居然就沒有念動一下緊箍咒以爲懲罰。
整件事情,整個任務,都是那孫猴子包辦的,雖然看似不需要豬八戒和沙和尚兩個,但是此時也該能猜到他兩個已經開始越來越悖懶,畢竟這三年來餓時實在太多,飽餐卻不過幾頓,誰又會太用力呢。那孫猴子喊起這兩個兄弟去三清觀吃食,不就是想用別人家的伙食犒勞犒勞自己家的兄弟麼,可惜就是不能把工資一次性結掉。
但是這次的事情結束了孫猴子卻讓那國王以後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事實上就回到了二十年以前佛道各佔一半的狀態,看來這裡實沒有什麼利益的交換了,只是拿了幾個小兵仔開刀而已。這個事情就充分地告誡我們,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冷臉貼在別人家的熱屁股上,冷到人家的話,人家不收拾你只是時間沒有到而已。
現在看看咱們此時的主角蛟魔王在哪裡呢?還正在那通天河裡自由自在的吃食耍子呢。今天變個鯊魚,明天做了鯨蜥,逢到蝦兵蟹將言語這靈感大王每年吃童男女,就說還不如吃那唐三藏,一塊肉就能延壽長生;遇見那魚子蚌孫議論那靈感大王飽佑風調雨順、餓乃降禍生災,就話那唐三藏是十世修行好人。這蛟魔王居然如此不忿?偏爲了那紅孩兒降服的事情成爲了那取經團隊的麻煩製造機?若只是爲自己出氣的話未免太過無理,難不成是爲那鐵扇公主出氣麼?
其實還有個原因,那就是這條通天大河是後幾百年形成的。還記得孫猴子學藝的時候在南贍部洲可是跨越海洋而來的,真可謂漂洋過海來看你;紅孩兒認親時豬八戒也曾說東勝神洲離那西牛賀洲,路程遙遠,隔着萬水千山,海洋也有兩道。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那孫猴子在公元前247年,那孫猴子正是在南贍部洲串長城,遊小縣,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獨自個依前作筏,從南贍部洲西北岸出發,又飄過近兩千裡的西海,有如神助一般,直至西牛賀洲地界的,這個時候是沒有流沙河的。豬八戒呢,曾經貴爲那天蓬元帥,執掌天河水軍,居然還不知道這裡有條河麼?哪裡來得那不正確的軍事地圖!其實那豬八戒是真不知道,正是因爲以前是沒有的,所以豬八戒才說那孫猴子和紅孩兒沒親,隔着萬水千山,海洋也有兩道,怎麼來那麼遠的親戚。
不覺的春盡夏殘,又是秋光天氣,我們討喜的取經團隊來到了著名的旅遊景點“通天河”。孫猴子依然輕聲訓導着唐三藏,豬八戒依舊餓着肚子挑着擔,還增加了睡眠不足,這取經團隊這麼着急趕路,是準備在哪裡歇歇腳麼。沙和尚,依然餓的說不出什麼話來,白龍馬依然醬油,唐和尚依然學起了劉備的好品性“如之奈何”。
豬八戒的水上水下生活經驗豐富,投石問路問得河深深深不知幾許深沉;孫猴子的火眼金睛白日千里夜走五百,隔岸觀火觀到水寬寬寬難曉多少寬廣。孫猴子不認識這河是不奇怪的,畢竟他只在八九百年前劃筏子在南贍部洲西北岸出過海。豬八戒也許悖懶,不幹自己的事兒就不管,可是卻從來沒有說有看河深淺的事情。什麼意思,潛意識裡面要試試這河,就是說全然沒有這條河的一丁點兒概念。流沙河沒試,黑水河沒試,偏偏通天河要試試,這個行爲也許是聽到河水的聲音下意識的做出。
知道主角在又餓又困的時候會出現什麼嗎?那就是剛好有吃的,還有睡的。陳家莊,陳澄住處,預修亡齋,取經團隊還不容易有了吃食。那陳澄是個有眼色的人,着人伺候吃食,不料那豬八戒高吼:“那白麪師父,只消一個人;毛臉雷公嘴的,只消兩個人;那晦氣臉的,要八個人;我得二十個人伏侍方彀。”這話沒人反對,說明了豬八戒說的至少跟事實八九不離十。但是在車遲國國都三清觀,行者立將起來,掀着虎皮裙,撒了一花瓶臊溺;豬八戒揭衣服,忽喇喇,就似呂梁洪倒下阪來,沙沙的溺了一砂盆;沙和尚卻也撒了半缸。應該是沙和尚的食量更加寬大才對,爲什麼這裡大家又覺得該那豬八戒吃得最多呢?因爲一路無事,誰最累呢?當然是豬八戒挑擔子最受罪咯,該他多吃。沙和尚牽馬,是個最清閒的活兒,雖說是餓,又是個不愛出風頭的,只能是忍忍。一個團隊四口人,直接吃到人家沒飯了,可惜的是豬八戒還沒有吃飽,孫猴子就叫道:“賢弟,少吃些罷,也強似在山凹裡忍餓,將就彀得半飽也好了。”八戒道:“嘴臉!常言道,齋僧不飽,不如活埋哩。”行者教:“收了家火,莫睬他!”這話叫人憑空裡就不安逸,餓着猶可,餓久了就習慣了;可是正是那半飽不餓的時候最是難耐人。但是現在又有誰餓過肚子呢,更別說設呢半飽不餓的狀態上走着了。
照例,打聽消息,得到了靈感大王吃童男女的信息。孫猴子變了陳關保,求人辦事,人事要準備好,於是喊那陳澄做上五斗米,要求豬八戒變那一秤金,爲五斗米折腰呢。豬八戒這個是會幹麼?該吃的時候不給你吃,有事情的時候找到你吃,關鍵是還讓這豬八戒變個女孩子,你孫猴子變一秤金,豬八戒變陳關保怕是要簡單許多。看來這孫猴子的脾氣又見長了,當真是秉性難移啊。大棒壓力下,豬八戒變了一秤金,還弄了弄肚子的把戲,飯還沒吃,苦力得下,還真是夠悲催,夠氣憤。兩個假貨祭賽去了,留下唐三藏保護着沙和尚。
靈感大王要吃童男女,結果卻不似以前,改吃童女先,那豬八戒生死在即,撲的跳下來,現了本相,掣釘鈀,劈手一築,那怪物縮了手,往前就走,只聽得當的一聲響。八戒道:“築破甲了!”行者也現本相看處,原來是冰盤大小兩個魚鱗,喝聲“趕上!”水裡還真是那孫猴子的禁地,也不知道當年那龍王爺等(不衆)到底在想些什麼。
水中鱖婆顯大計,實際上這個鱖魚婆子不就是那蛟魔王所變麼。擁有不斷改進的斂息術,別說你區區靈感大王,就是孫猴子也照樣認不出來。於是我們可憐又可悲的唐朝和尚就真的又悲劇了,剛好被那不夠靈感的靈感大王下雪弄冰逮了個正着。那靈感大王急嘴就要吃那唐僧肉,蛟魔王怎麼可能讓你下嘴,出出氣而已,真要弄假成真,自己也逃不了干係。
要說這個豬八戒,確實是個常在河邊走的,知道築冰看結實程度,走路稻草包馬蹄,過冰河拿物橫擔。但是這次的這個水怪是豬八戒不認識,還很狠,豬八戒差點被他生吞了。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次豬八戒沒有再去陪那唐三藏了,當然水上功夫好,沒去救他那師傅沉到底,也是原因。
怎麼辦呢,還是要救啊,但是喜劇來了。他們哥仨道岸邊曬刷了馬匹,僻掠了衣裳,孫猴子還備言:老兒,莫替古人擔憂,我師父管他不死長命。廢話,守護他的可有三十九個之多。辭陳老來至河邊,道:“兄弟,你兩個議定,那一個先下水。”豬八戒一耙子打掉郭娜水怪魚鱗,孫猴子也認爲他倆任意去一個就足夠了。可是豬八戒道:“哥啊,我兩個手段不見怎的,還得你先下水。”這個是說給沙和尚聽的吧。行者道:“不瞞賢弟說,若是山裡妖精,全不用你們費力;水中之事,我去不得。就是下海行江,我須要捻着避水訣,或者變化什麼魚蟹之形纔去得。若是那般捻訣,卻輪不得鐵棒,使不得神通,打不得妖怪。我久知你兩個乃慣水之人,所以要你兩個下去。”孫猴子只得自曝其短。沙僧道:“哥啊,小弟雖是去得,但不知水底如何。我等大家都去,哥哥變作什麼模樣,或是我馱着你,分開水道,尋着妖怪的巢穴,你先進去打聽打聽。若是師父不曾傷損,還在那裡,我們好努力征討。假若不是這怪弄法,或者手殺師父,或者被妖吃了,我等不須苦求,早早的別尋道路何如?”難道沙和尚不是最堅定的要去西天的人麼?怎麼路都走了一半了,沙和尚還鬧這“不須苦求,早早的別尋道路”的把戲,什麼意思啊。
取經路足足走夠了五萬四千裡,剛好一半,但是卻纔走了六年。偏偏在這個時候兄弟哥仨還鬧起了彆扭,誰的問題?後勤的問題……還有就是利益分配的問題。既然你孫猴子一個人把三個人的活兒全乾了,那我們休息吧,反正飯都不曾吃飽幾頓。
於是我們看看水裡面可笑的一幕出現了。豬八戒戲弄那孫猴子,當然這個又不是一次兩次了,同樣的招式對天上下來的人來說不能用幾次,但是那孫猴子上當都上了好幾次了,於是這次沒上當。
豬八戒和沙和尚鬥起了通天河水怪,靈感大王。這個靈感大王居然就如此厲害,此三人在水底下鬥經兩個時辰,不分勝敗。豬八戒料道不得贏他,對沙僧丟了個眼色,二人詐敗佯輸,各拖兵器,回頭就走。精彩麼?好精彩。激烈麼?好激烈呀!
靈感大王先開玩笑笑豬八戒,原來你是個半路出家的和尚,豬八戒就着那靈感大王耙子的言語開始了嘴炮,這個時候還沒打架。然後靈感大王開啓戰端,打將起來,豬八戒架住對方武器笑話他是個半路出家的妖精。靈感大王自然還嘴,就自己家的銅錘誇獎了起來。這個時候打起架來了吧,怎麼還是嘴架更精彩呢。沙和尚見他兩個攀話,上來做了個磨博士,又見機誇獎起自己的降魔杖來。你確定這是打架,而不是打嘴架?沒打之前喊話還能說的去,打上了還在自誇,這是有多閒心呢,還是有夠力氣呢。縱觀凡是一邊在打架一邊又說話的地方:第一次是豬八戒三打沙和尚,已經判定爲切磋。第二次是孫猴子一斗紅孩兒,各人罵了一句。第三次就是這裡咯,居然都已經打起來了,還如此喜性。
再看引怪出水,孫猴子三回合就讓那水怪招架不住了。換算一下就是豬八戒加上那個沙和尚等於孫猴子三個回合,這道題明顯就等於告訴你一加一等於三嘛。再說這靈感大王閃身躲過鐵棒,使銅錘急架相還的時候,都剛上水,沒人打他;沙和尚躲孫猴子棒子的時候可正打着架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