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三皇子勒住戰馬,在薄薄的夜色中,接着微弱的月色看向了銅峽城上。
因爲這座縣城緊鄰大山而建,所以與其他縣城,甚至與潁州城都有所不同,這裡的建築材料都是選用的大塊方形青石。
而且規格不下於潁州城。
這樣的一座大城,其實是大夏國的軍士重地。
是大夏對大晉國軍事防禦的第二道要塞。
大夏流行着這樣的一個說法,就是南有三關,北有銅峽。
三關自然是之龍虎關,浮雲關和紫金關,而北有銅峽說的就是這個銅峽縣城。
按照建城的規模,這裡完全可以稱作是一個府城,但是因爲是軍事重鎮,以軍隊爲主,普通百姓數量遠遠達不到一個府城的人數。
因而這裡始終沒有改縣制,縣城中的地方官也僅僅是處理本縣的地方事務,而職權最大的則是軍事長官。
身爲皇家的三皇子,秦風自然對這裡很是熟悉。
這裡通常情況下,人馬的配備至少有三五萬人,戰時還會增加駐軍。
如果前方三關吃緊,這裡可以派兵前去增援,若是實在不行的話,三關失守,那三關的人馬可以退到銅峽縣城建立起第二道防線。
可以說,這是大夏國的第二道國門。
有着大夏第一縣之稱。
而三皇子此時所看的方向,正是銅峽縣城高大的城牆上。
上面有着密密麻麻的守軍,一眼望去,人山人海。
城頭上飄揚着一杆黃色的大旗。
這面大旗曾經飄揚在浮雲關上,但是現在卻插在了這裡,正是二皇子的大旗。
不但大旗飄揚在這裡,而且,二皇子本人也在城頭之上。
此時正站在大旗下,向三皇子這邊眺望。
他的身邊是一個甲冑齊全的將軍,三皇子也認識這個人。
叫雲正剛,是駐守銅峽縣城的主將,宰相雲從的兒子,正是二皇子的死忠。
“果然如自己猜測那樣,二哥果然守在這裡,恐怕是想在這裡阻擊自己和大皇子之後,率領銅峽縣的守軍殺回京師,與雲從裡應外合,夾擊鎮國將軍啊!”
三皇子看到城上的架勢,已經有所判斷。
直到現在爲止,他還不知道宰相雲從已經死去的消息,更不知道鎮國將軍也步宰相後塵,被唐僧幹掉的消息。
甚至,他以爲唐僧已經離開自己,不知去了何方。
只是留給了他青川營和敢死營,讓自己帶着這些家底獨自打拼了。
放眼望去,他大體判斷了一下,城上可以看到的守軍大約有三四萬人,但這僅僅是城上的人數。
縣城中的守軍肯定不會全部到城上去,必然有不少人駐紮在城內的軍營中,這一部分人到底有多少,就無法準確判斷了。
“看樣子,大皇子並沒有抵達這裡!”
看了看周圍的情形,沒有任何跡象顯示這裡曾經發生過什麼大規模的戰鬥。
而二皇子在返京的途中,卻是走在大皇子的前面,既然二皇子到了此處,就絕對不會讓大皇子順利通過。
那麼就是說,大皇子不是繞路而行,便是還在自己的身後。
繞路是不可能的,這裡根本看不到大皇子繞路而行的痕跡,因爲大隊人馬行進,還有一些運送糧米的車駕,痕跡會很明顯。
進入山中,車駕肯定是走不了的,到了險要的大山中,甚至連馬匹都無法行進。
需要軍士攀登高山,纔可以翻越過去。
也就是說,就算順利攀登了銅山,也會精疲力盡,從騎軍變成步軍。
這樣一來,騎軍的優勢頓時就沒了,如果二皇子派一隊騎軍攔截在銅山下的平原地帶,以騎軍對步軍,就是一場屠殺。
大皇子是絕對不做出這樣的決策的。
他肯定不會擅自翻越銅山,也不會強行攻打銅峽縣城。
而會在銅峽縣南等待鎮國將軍的援軍來拿下銅川縣城,然後迎接他還京。
可是,既然大皇子還在自己的後邊,那會是在哪裡呢?
潁州城!
一定是潁州城!
三皇子略一沉吟便發現了問題的關鍵所在,不禁心中一涼。
他通過潁州城的時候,並沒有發現任何破綻,而是順利通過潁州城。
當時他就覺得有些不對,便留下了趙二虎等百名青川營丁小隊的弟兄在那裡控制局面。
在那時只是把潁州城當做以前的潁州城來處理的,現在看來,大皇子很可能就隱藏在潁州城中,他放自己過來,很大的可能就是讓自己攻打銅峽縣城。
無論戰果如何,他大皇子都可以坐收漁人之利。
可是,現在一看情況變得這麼複雜了,趙二虎那邊能行嗎?
之所以留下趙二虎那百人,其實三皇子並沒有把事情想得太過複雜,能夠控制住潁州城最好,即便控制不住,他對趙二虎這些人的戰鬥力還是很有信心的。
跑是肯定沒有問題的。
但那只是針對以前的潁州城來說的。
可是現在的潁州城則不同了,既然大皇子很可能隱藏在潁州城內,那麼他所帶領的數千軍士也必然在潁州城中。
那些人與潁州城的地方守軍戰鬥力可不是在一個層次的。
那都是大皇子的親軍,就算與正常的邊軍比起來,戰鬥力也要高出許多。
雖然遠遠比不上青川營弟兄的戰鬥力,但他們勝在人多,對地地形又熟悉,掌握着大量的資源,還能驅動潁州城的地方軍。
在大皇子的指揮之下,人人爭先建功,恐怕趙二虎這百人要危險了。
就算不會全軍覆沒,至少也會造成慘重的損失。
想到這裡,三皇子的臉色更加地凝重。
心裡不禁暗暗後悔,自己當時的決定的確有些太過輕率了,就這樣讓青川營的百餘個兄弟都陷入了險地。
“不行,得回去接應他們!”
青川營的每一個弟兄都是三皇子的寶貝,想到這裡,三皇子心中一橫,哪怕先不回京師,也要解救趙二虎等百名兄弟。
如此想着,三皇子調轉馬頭,對剛剛停住的大隊人馬下令:“後軍變前軍,向來路急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