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大唐無人

大明宮,含元殿。

李隆基望着手邊的一封又一封的戰報,恐懼不已。

燕國的局勢,每一個南方諸侯國的高層都無比關注!

畢竟那是一個立足在北方的龐然大物。

人口千萬,帶甲百萬,戰將上萬。

這已經是周圍各國之中最強的代表了,北蒙、南越、西域、東瀛在他面前皆是廢狗。特別是東瀛,如今戚繼光、鄭成功已經完全佔領了東瀛,也就是日本島,大資本家和珅擔任第一任東瀛節度使。

北方的燕國如此強大,那麼反觀南方。

他們可沒多少人喜歡打仗,南方的士子鼓動着和平論,也就僅僅只有昔日楚國南疆、越國纔有一種戰爭論。

如今楚國、越國已經成爲了歷史書上的一個名詞,而造成他的正是那位大燕皇帝陛下。

商丘之戰,宋國滅亡,樑侯蕭嘉穗爲王先驅,攻打楚國。

郢都之戰,擊潰楚軍十萬,韓信十面埋伏迫使項羽自刎烏江。

諸葛亮出使江東,吳國無條件投降,願奉姬衍爲君主。

而他那位堂兄李世民想要聯合項羽、劉邦對抗燕國,現在連屍體都不知道在哪兒!

而最讓人恐懼的是,燕國的精銳部隊其實並沒有全來,只不過偶爾抽調了將領。

他的精銳部隊如重騎、輕騎等等,都是在北方、西方,防止蠻夷偷襲燕國邊疆。

不客氣的說,燕國絕對是當世霸主。

李隆基想到這裡,嘴角閃過一縷苦澀地微笑。

他這個皇帝,說好聽點兒可以稱爲唐三代皇帝,唐三世。威風凜凜,看起來強大無敵。

而自家人清楚自家事兒,自己是個什麼身份。

一個被大唐內部世族扶持起來的傀儡皇帝!

平心而論,憑藉着李隆基自己的能力,他完全可以在幾個月內把這羣世家元老打壓下去,讓自己正式成爲一個實權君主。

但現在,呵呵...

外有大軍壓境,他能隨便內鬥?

李隆基自己都相信,這把已經涼了。

那個李元吉已經虎視眈眈想要滅掉自己了,那些世家元老也早就盤算好了。

先打,看看勝負。要是贏了他們就作威作福,繼續控制李隆基;要是輸了...

跟他們有關係麼?

皇帝是李隆基,打仗是大唐皇帝的事兒,跟他們這羣世家元老有關係嘛?

到時候他們就是爲大燕忠心耿耿,想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大忠臣了!

總結一下就是好處算我的,壞處全是你的。

哎呀,美滋滋。

“陛下,前線戰報傳來,藝陽之戰的結果...”

又是一封戰報從藝陽送來,李隆基顫抖地打開了信封,仔細閱讀起來。

藝陽是大唐軍事重鎮,駐紮着三萬餘唐軍,乃是大唐最後的三座命脈之一。

“又是戰敗,又是戰敗!”李隆基現在簡直是快要瘋了,“燕軍就這麼強麼?!燕軍就這麼強麼?!”

侍衛不敢說話,生怕被李隆基遷怒到。

雖然李隆基現在還是個傀儡皇帝,但也不是他們這些小人物可以媲美的。一個傀儡皇帝也是可以有龍威的,也是一個皇帝!

“退下吧。”

李隆基吐出一口濁氣,將渾身的怒火壓抑下來,對着侍衛道。

“是。”

侍衛也不傻,當即退下,不在來到這裡,生怕被李隆基盯上。

李隆基望着侍衛離去的身影,心中苦澀的氣息也越來越濃厚了。

李隆基知道,自己是沒有機會歸順燕國的。因爲有一個人期盼着自己死。

李元吉先一步歸順了燕國,他沒有機會歸順燕國了。唐王之位也就只有一個,不可能分成兩個。

而且他知道姬衍是不會接受他的,李元吉只不過有一點兒小聰明,可以稱爲一個合格的謀士,而不是地方官。

李隆基知道自己不行,他曾經治理地方,以仁德名揚。所以姬衍絕對不會讓自己活下去!

李隆基似乎已經看到了歸順姬衍的結局:唐歸義侯隆基身染重疾,某年某月某日不治身亡。

玩政治的,對於這種最基本的政治策略還是十分清楚的。

不說別的,這招就連李隆基自己經常用。不少的政敵就是這樣不明不白的“病逝”了。

況且,他和姬衍之間還有一個深仇大恨呢。

殺父之仇、奪妻之恨!

楊玉環早就被他李隆基預定了,結果卻被李淵送去洛陽,與姬衍和親。

燕強唐弱,所以他只能這樣。

而如今,要他投降燕國,他做不到。

“我泱泱大唐,怎麼能敗在朕的手上?”李隆基深吸一口氣,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幹嘛了。

脫離傀儡身份,擺脫周圍的監視者!

第一步,他就要想辦法擺脫控制。

李隆基在心中剛剛確定好自己的目標後,卻聽聞殿外有大批的腳步浮動。

“怎麼會事兒?”

李隆基大驚,開口暴喝道:“侍衛,侍衛!”

可惜他叫破了嗓子也沒有人理他。

“嘎吱——”

含元殿的大門被推開,殿外烏壓壓地涌入了一片身披甲冑、手持兵刃全副武裝的將士。

他們虎視眈眈的望着這個身穿龍袍的李隆基,沒有絲毫尊敬之色。

“陛下,別來無恙啊。”蒼老的聲音傳入李隆基的耳朵裡,甲士之中有個老頭,位高權重。

李隆基自然是認識這個老頭,他就是世家的領頭羊。那個權傾唐國的老者。

李隆基大概已經知道他來幹嘛了,無非是前線擋不住了,需要自己出來領罪了。

不過......

“想讓朕領罪,做夢去吧!”

李隆基嘲諷般的開口,他這輩子都不可能去服軟的。

若是被他們綁去洛陽,跪倒在姬衍腳下,望着自己昔日心愛的女人爲姬衍侍。

“抓住他!”

老者似乎覺察到一縷不對勁兒,連忙開口吩咐周圍的甲士道。

“呵呵...”

李隆基撞上了含元殿的柱子之上,鮮血瞬間染遍了大殿,腦漿四濺,李隆基的嘴角還帶着一縷微笑。

想讓他服軟替罪,做夢!

老者望着眼前的這一切,氣的發抖:李隆基死了,誰替他們背黑鍋?!

“叮......檢測到敵方有能力值單項超過85的人才陣亡,李隆基——武力值67,統御值69,謀略值90,內政值97,魅力值91,忠誠度等級爲-3。”

“李隆基,即唐玄宗,先天元年至天寶十五年在位,因安史之亂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李隆基是唐太宗李世民重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竇德妃。

寶應元年病逝於長安神龍殿,終年78歲,葬於金粟山,名爲泰陵。廟號玄宗,又因其諡號爲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清朝爲避諱康熙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爲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PS:感謝鬼武者的999書幣打賞√

晚上再更吧,困了...

爆發看來不是什麼容易事兒,我還是把之前欠的補上再說別的吧..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春蒐第五十九章 代國危機第一百四十二章 內閣第三百六十六章 臨淄之議第一百章 靈壽攻防戰(二)第七十六章 蘇秦使趙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破楊志第二百一十七章 草原攻略第三百九十三章 兵臨咸陽(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中原大戰(三)第四百四十三章 虞子期的絕望第三百零二章 主動出擊第三百三十五章 薊城風雲第三章 乾臯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城莫陽第三百三十四章 八方英才聚薊城第三百七十三章 衛青戰王賁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正的幕後主使第三百二十二章 世之霸主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況膠着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去自如第一百四十九章 中原大戰(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牽扯甚廣第七十五章 代郡之戰(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薩爾滸之戰(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倭國使臣第六章 漁陽君第二百零二章 遼東戰役(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一百三十九章 薩爾滸之戰(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南線決戰(三)第二十章 險境第二百五十六章 半年第二百八十七章 韓王之死第五章 首鸚第四百四十八章 抉擇第二百三十二章 王允巧施美人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三百八十章 我和岳飛五五開第四十三章 鮮卑南侵(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遼東之戰(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唐楚之戰(四)第八十一章 黃巾雜騎第一百九十一章 地牢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之戰(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進攻邯鄲(一)第四百零九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百六十二章 歷城永不淪陷第三百九十四章 趙佗與蒙恬第八十章 大良賢師第一百一十四章 方國攻略第七十二章 代郡之戰(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邯鄲之戰(一)第一百五十章 臥龍出山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攻自破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上將軍王翦第四百三十一章 背鍋俠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莊侯第七十六章 蘇秦使趙第三百二十八章 八百里三晉歸燕第五十八章 抽獎第一百二十三章 春蒐第六十八章 韓信與蕭何第九章 策反第一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第二百零五章 遼東戰役(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戰起第三百八十五章 伐宋之戰(五)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去自如第一百八十三章 南線決戰(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項羽戰存孝(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張衡第一百九十二章 諸侯心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破高城第四百五十三章 細柳營第三百四十七章 對陣冒頓第二百七十六章 秦燕爲盟第一百七十四章 趙廷商議第三百九十四章 趙佗與蒙恬第十四章 大婚第三十一章 代燕漁陽之戰(六)第三百四十八章 圍殺第八章 公羊舞劍第三百四十五章 出征關外第四十六章 鮮卑南侵(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方國攻略第一百一十四章 方國攻略第二百二十三章 撥亂反正(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城莫陽第二百二十七章 肅慎會議第四百四十四章 孤家寡人第五十章 田地倒臺第二百九十八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倭國使臣第一百三十七章 薩爾滸之戰(一)第六十二章 代公子歡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原君趙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