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遷都

包拯、徐階還有那個無名雜魚,包拯被分配去了洛陽當縣令,也就是接下來的首都市長。

徐階被姬衍分配到了郢都去做縣令,姬衍相信徐階憑藉自己的能力終有一日會回到都城。

至於那個能力值七十左右的渣渣,姬衍隨手打發他去了齊國的一個縣當縣令了。

從行政單位與行政級別來看,包拯、徐階還有那個忘了名字的路人甲都是一個級別,七品縣令。

但其中的內容,倒是讓人有些玩味。

洛陽是華夏第一個王朝夏朝的都城,而後便是周天子的都城了。

在歷史上韃子皇帝乾隆曾經稱洛陽爲九朝古都。

在原本的歷史上,夏朝、周朝、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武周、唐朝(末期移都洛陽)、後梁、後唐、後晉等等的諸多政權曾經在洛陽建立國家,由此可見洛陽的重要性。

洛陽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最重要的發祥地,是中華禮儀和中華民族的濫觴地;是全世界華人的精神故里。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之一、隋唐大運河的中心。自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洛陽共經歷二十二個建都朝代,是華夏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都城,影響力最大的都城,累計建都史達一千五百年以上,是華夏曆史上唯一被命名爲“神都”的城市。

在說郢都,郢都可是楚國近千年的都城。雖說楚國郢都的稱呼一直是遷都在哪兒就改這個名。

但很明顯,這裡說的郢都便是紀南城附近的那個郢都。絕非丹陽、襄陽、壽春這些被授予郢都之名卻無郢都之實的城池。

郢都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乃是人口集中、經濟發達的一座大城,自然不是那些縣城可以媲美的。

郢都雖然趕不上臨淄、邯鄲,但也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城池。

所以,徐階的官職也算是個肥差,朝鮮四郡的郡守都沒有這個郢都令快活。

而那個不知姓名的路人甲...齊國的縣城也是不錯的,起碼有錢、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蕭璟的態度就是你還要啥自行車?

科舉的前三甲也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插曲,而接下來便是關係到燕國根本的事情。

“啓稟王上,薊城偏居一偶、交通不便,對大燕的發展很不利!”作爲和珅走後,姬衍的頭號狗腿子秦檜當即站了出來,對着姬衍拱手道。

場上的衆臣沉默,他們都知道這個新任的吏部尚書乃是姬衍的人,在朝廷上的一舉一動都是代表着姬衍自己。

很多姬衍不好意思說的話,都需要通過秦檜的口說出。而如今,他們已經差不多知道秦檜想要說什麼了。

“洛陽之地,乃夏周兩朝千年之都,地處中原、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對我大燕統治具有極強的作用!”秦檜說完,對着姬衍深深一拜:“臣請陛下棄薊城,遷都洛陽!”

“臣附議!”

出乎姬衍的預料,這件事兒竟然沒多少人反對,太不可思議了。

當然,燕國的這羣大臣不反對也是相對有原因的。

與氣候較爲正常的洛陽相比,整日寒冷的薊城當然是比不上他了。

而且,薊城確實是交通不便,很不利於燕國的統治。

當初招賢令一出,很多才子都困於交通不便而無法前來薊城。

同樣,科舉考試也是這個道理,交通不便真的很致命。

同樣,姬衍也沒那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情節。

草原基本決定了,等幾年後封幾個王過去,那麼草原基本上就是華夏日後所說的那“自古以來”的領土了。

沒有北方侵擾,我沒有高科技,傻子才定都薊城呢。

古代王朝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一個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的都城,而薊城是絕對不符合這個標準的。

其實符合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的都城還有幾個,比如咸陽、邯鄲等等,都是比較符合這個條件,遠遠比薊城好很多的。

但他們沒洛陽有名啊!對於姬衍而言,長安、洛陽就是不錯的都城。

長安是劉邦建立在咸陽廢墟上的一座城池。所以長安現在還沒有誕生,那麼蕭璟就只能選擇四通八達但無險可守的洛陽了。

其實姬衍比較中意咸陽的...但秦人對於新徵服秦地的燕人還有一些誤會...爲了姬衍的安全考慮,他便取消了這一個想法。

至於邯鄲城,平心而論他就是一個洛陽的翻版,沒什麼不同的。

一模一樣的東西,姬衍選擇名氣大的。

“好,九月九,我等便開始遷都吧。”姬衍點了點頭,龍顏大悅的開口,赫然已經定好了日期。

“啓稟陛下,姬伐來了。”

“宣。”

“宣姬伐覲見!”

今天的人可能是組團來的,望着這個堅韌不拔的少年,姬衍着實有一股敬仰之情。

周武王,伐紂的那位。

就是不知道會不會法術...

“查詢此人屬性。”

“叮......查詢完畢,姬發——武力值69,統御值92,謀略值95,內政值95,魅力值98,忠誠度等級爲-3。”

“周武王姬發,姬姓,名發,周文王姬昌與太姒的嫡次子,岐周人,西周王朝的開國君主,在位十五年。其正妻爲邑姜。

武王克殷三年後,周武王駕崩,時年四十五歲,葬於周陵,爲後世尊崇爲古代明君。”

對於姬發的屬性,姬衍有些驚訝的。他不是驚訝姬發的屬性太低,而是認爲姬發的屬性太高了。

即使如今換了個名字,由姬發變姬伐,也無法改變一個人的天賦。

那麼...現在的姬伐還沒有成年,沒有達到巔峰便已經有了如此恐怖的屬性?

果真不愧周武王啊,能力還是一樣的犀利。

現在,姬衍的腦海裡不禁出現了一個反派的念頭:此子潛力巨大,爲避免日後麻煩,斷不可留,殺!

然後,姬衍現在正在認真思考一個問題:自己到底要不要送兩個小兵給這個姬伐刷經驗啊?

這是個問題。

PS:今天就一章了,頭疼...

最近我自己都覺得挺水的,每次大晚上纔有時間更新...我以後儘量把狀態調節回來吧。

第二十章 險境第四百二十六章 虞姬的心思第一百九十八章 清河之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十三章 技能第九十九章 靈壽攻防戰(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直言進諫第三百一十三章 奇襲紀南第四百一十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三十一章 歷城縣叔寶殞命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下第五章 首鸚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第二百四十二章 戍北軍卒第三百七十三章 衛青戰王賁第三百四十三章 唐燕同盟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臨咸陽(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遼東戰略第一百五十章 臥龍出山第四章 忠臣第九十一章 韓信掛帥第一百九十四章 朝議論政第一百四十八章 中原大戰(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莊侯第三百章 楚上將軍項燕第四百三十七章 唐楚之戰(四)第九章 策反第二百三十二章 王允巧施美人計第九十六章 恆山之戰(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伐宋之戰(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三甲士子第四百一十二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伐金(四)第三百四十章 只差一步第一百一十章 朝鮮半島盡歸燕第三百三十三章 科舉出四海皆驚第三百四十六章 初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中原大戰(五)第一百二十三章 春蒐第七十五章 代郡之戰(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放榜第一百四十六章 中原大戰(二)第四十九章 鬥將第九章 策反第二百一十九章 遼東之戰(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擊潰第二百二十四章 撥亂反正(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後勤準備第三百七十二章 雲中伏擊戰第四百一十八章 項羽戰存孝(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邯鄲之戰(五)第四百零八章 反燕聯盟第八章 公羊舞劍第一百二十八章 薊城商議第二十章 險境第一百二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四百二十八章 霸王別姬第一百四十五章 中原大戰(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齊燕會盟第六十章 大破孤竹第三百五十二章 侯爵第三百五十九章 諸葛亮下來戰書第一百零五章 膨脹的箕子朝鮮第二百二十二章 遼東之戰(四)第三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三十五章 董平造逆(三)第二十五章 系統更新第三百五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五十章 大唐無人第五十五章 禍水西引第六十四章 發兵討夷第一百九十六章 閃電伏擊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董平造逆(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廉頗老矣第三百五十四章 三甲士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對峙第八十八章 立後(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一十七章 作死的葛從周第四百五十章 大唐無人第一百章 靈壽攻防戰(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御酒第三百三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七十二章 草原格局第九十三章 恆山之戰(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進攻邯鄲(二)第七十五章 代郡之戰(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伐金(六)第六十九章 漢初三傑第七十二章 代郡之戰(一)第二百零二章 遼東戰役(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諸葛入燕第二百九十六章 晉陽城外第二百五十一章 遼東驚變(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家欲分趙第三百四十一章 牽扯甚廣第一百一十章 朝鮮半島盡歸燕第一百七十章 攻破涿縣第一百九十五章 直言進諫第四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