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秦燕國運之爭

從本心來說,李靖如今並不希望在這個時刻與秦國的軍隊開戰。

因爲秦軍偷襲的計劃已經被燕國熟知而失敗,而燕軍三十萬大軍也已經將其重重圍住,王翦無糧草支援,必敗。

因此,只要圍困住這支以王翦爲首秦軍,那麼這支部隊遲早會因爲缺乏糧草問題而自潰,根本不需要開戰。

自己消耗着就完了嘛,這纔是最穩妥的打法,也是公認的勝者名言。

但目前有些不太一樣,一是燕軍需要快速解決戰鬥,火速進攻函谷關,莫給秦國準備的機會;二是李靖從沒看到,即將斷糧的部隊士卒的士氣竟然如此高漲!

倘若其他軍隊的糧食受到了威脅,李靖相信其軍中士卒的士氣必定受到嚴重影響,一定會出現逃兵,甚至是乾脆投降燕軍,換得一條生路。

沒想到,秦軍竟然如此這般英勇,不懼斷糧...着實可敬。

相傳當年衛鞅在河西跟隨魏國與秦交戰之時,曾剖開一名秦軍士卒的肚子,結果發現裡面全是草,因此記錄了秦軍食草,秦人可畏的這一言論,並下定決心想要幫助秦國,變法圖強。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

對面傳來秦國的一首詩歌,名曰《無衣》。這首詩歌,是秦國商鞅變法以後,最爲顯著的特徵。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秦國也曾有蒹葭。”李靖深吸口氣,喃喃自語道,“而如今卻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的無衣。”

“秦軍以戰建功,以武奪地。”樂毅在一旁隨口應聲道,“某聽聞秦人聞戰而喜,這衛鞅可真是個人才啊...”

當年貧瘠無比的秦國,卻在商鞅的變法下走向了繁榮富強的道路,秦國一代之君的努力讓秦國也可以踏入中原,與諸侯爭鋒。

“擂鼓,備戰!”

李靖靜靜開口,傳令大軍,準備進攻秦軍,爲燕國的國運賭上一遭。

“秦國與我大燕的國運,就在此一舉了。”樂毅長呼一口氣,淡淡開口,但手心也憋出了汗。

這場戰爭,關係着秦燕兩國未來的命運。若是秦勝,那麼秦國吞併原晉國領土,虎嘯中原,讓整個北方陷入燕秦爭霸的時代。

要是燕勝,那麼秦國徹底無東出之能,燕國大舉攻秦一統北方指日可待。

燕國能否統一天下,就看這一仗了!這一仗十分緊要,特別是李靖與樂毅二人都聽到了親信自薊城八百里傳回來急報:“大王有意封王爵。”

王爵,這是常人不敢想象的爵位,而李靖、樂毅也覺得有些不太現實:封了王,那麼姬衍算什麼?

雖然商朝封過一個武成王,但那也是迫不得已,無奈之舉。而燕王衍的動靜有些無法讓李靖、樂毅瞭解。

若是姬衍在場,定會說一句想多了,世上還有一個玩意兒叫皇帝,位於諸王之上。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

在秦軍陣前,王翦選擇了步兵與弩兵組合防線,唱着《無衣》,嚴正以待,等候着燕軍的到來。

遠處,燕軍逐漸停止了前進,亦陸陸續續擺兵佈陣。

“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

燕軍的軍鼓有序的擊打,節奏極佳,三十萬士卒震天嘶吼:“大燕萬勝,王上萬勝!”

燕國沒有秦國那樣的藝術細胞,無論是《蒹葭》還是《無衣》,他是一個也做不到,只能這麼喊着,不至於尷尬。

別說借用其他國家的詩歌,燕國也是要臉的。要是用了齊國、衛國的詩歌,那燕國還怎麼混?

“嗚嗚——”

“嗚嗚——”

“嗚嗚——”

三聲號角響起,這代表着進攻的指令已經下達,李靖、樂毅自然不會身先士卒,他們身居後方,指揮戰鬥。

“盾兵在前,隨着軍鼓的節奏前進!”

軍鼓的運用並不是振奮士氣,而是踩着節點前進,以至於不至於讓己方的陣型散亂。

十萬燕軍步兵踏着相對整齊的步伐,一步步朝着對面的秦軍逼近,背後也緊緊跟着數萬弓弩兵。

“準備!”

王翦與李靖幾乎是同一時間開口:“放箭!”

燕軍的箭雨瞬間朝着秦軍籠罩而去,而秦軍的箭雨也朝着燕軍不留情面的射去,一時之間場上成了弓弩兵的戰場。

“衝過去,殺啊!”

呂布一馬當先,率領騎兵從左側殺出,迎着箭雨朝着秦軍殺出。威風凜凜,無人可擋。

“那是何人?”

王翦眯了眯眼,指着呂布問道。

王翦的戰功大多來源於覆滅義渠,並不參與晉國的戰爭,因此並不認識這位昔日晉國第一猛將。

“稟將軍,此人乃燕國溫侯呂布。”副將張口就來,老闆可以不記筆記,但秘書是肯定要記的。

“溫侯呂布...”

王翦嘆了口氣:沒法玩兒啊,對面還有這種猛將,這種局面王翦還打個屁啊,乾脆二十投開下一把。

突然,一直騎兵吸引了王翦的注意力。

渾身鐵甲,人數不過五六千人,爲首一人年輕有爲。

不過是五六千騎兵衝鋒,卻讓王翦腳下的大地都爲之顫抖,其浩大的聲勢,完全不亞於數萬名騎兵的衝鋒。

“這...這是什麼部隊,怎麼會有如此氣勢?!”

王翦剛剛派人把呂布攔住,沒想到又殺出一支詭異的部隊,讓王翦感到無力。

“稟將軍,此乃燕國精銳部隊,鎮國鐵騎。”副將繼續開口道,同時小聲提醒王翦道:“將軍,這也就是擊潰少將軍的那支部隊。”

王翦雙眼之中頓時浮現出一股殺意,望着鎮國鐵騎道:“烏獲,你帶一萬人攔住他們!”

“諾!”

烏獲拱手道後,率軍朝着衛青殺去。

王翦感到有些無力,戰場上實在是有些讓王翦無法放開手腳。

現在基本上就是一名秦軍士卒1V2甚至1V3,但王翦只能選擇奮鬥。

如果不選擇這個時候開戰狠狠搓一下燕軍的氣勢,那麼以後就更不用打了。

畢竟,秦軍缺糧啊!

第三百七十九章 楊玉環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莊侯第四百三十九章 唐軍敗,世民逃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線決戰(五)第二百零四章 遼東戰役(三)第三百八十章 我和岳飛五五開第一百七十八章 遼東戰略第二章 奸相第三百六十章 地理專家李廣第一百四十六章 中原大戰(二)第七十八章 趙之猛將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線決戰(五)第七十二章 代郡之戰(一)第六十三章 趙國的豪華陣容第二百四十章 草原雙狼(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線決戰(六)第四百零八章 反燕聯盟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流萬戶侯第二百七十三章 桓平六年春(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戰(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北線焦點(一)第五十章 田地倒臺第二百八十五章 決裂第六十六章 趙使觸龍第三百七十二章 雲中伏擊戰第十五章 二鸚第一百四十五章 中原大戰(一)第二百五十章 遼東驚變(一)第六十二章 代公子歡第二十二章 趙家有女第三百章 楚上將軍項燕第三百一十一章 龍且戰姜鬆第三百零九章 進擊的項燕(三)第四十六章 鮮卑南侵(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科舉出四海皆驚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去自如第六十一章 一統山戎第九十章 立後(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升官發財第五十五章 禍水西引第一百五十八章 趙國之盾(四)第一百零八章 吳漢守勒縣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師伐齊第一百九十七章 鹹魚翻身第二百八十七章 韓王之死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線決戰(一)第二百零五章 遼東戰役(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龍且戰姜鬆第二百八十三章 輿論的威力第六十三章 趙國的豪華陣容第二百零一章 衛青一家第二百五十四章 對峙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線決戰(四)第二十章 險境第二百九十三章 雙侯第一百七十九章 連失兩將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況膠着第八章 公羊舞劍第三百五十章 前方便是龍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使臣李密第六十六章 趙使觸龍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諸侯會盟第二百八十五章 決裂第三百七十章 自焚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唐俯首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吉思汗第四十四章 鮮卑南侵(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薩爾滸之戰(一)後記第四百五十八章 交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臨淄之議第三百五十六章 後勤準備第二百一十六章 使臣李密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剿梁山(三)第四十八章 樂毅伐戎第一百四十四章 張衡第四百三十四章 唐楚之戰(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楊玉環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線決戰(六)第四百三十七章 唐楚之戰(四)第五十一章 齊國鉅變第一百零一章 靈壽攻防戰(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國大劍士第三百六十八章 烏合之衆第八十五章 婚宴(一)第六十二章 代公子歡第三百九十六章 共赴國難第二百九十章 水淹大梁(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線決戰(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世之霸主第一百九十二章 諸侯心事第六十九章 漢初三傑第二百七十二章 草原格局第四百一十三章 大楚君臣第六十八章 韓信與蕭何第三百零七章 進擊的項燕(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五十七章 鮮卑衆將第二百三十六章 秦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