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伐金(六)

羅成,素來有冷麪寒槍的稱呼。在平日裡,羅成也是一副彬彬有禮、世家公子的模樣。

但他現在,卻猙獰無比。

他的戰盔早就已經不知所蹤,此時的他一掃當初的那個冷麪寒槍地形象,披頭散髮,好似地獄裡的阿修羅,令人膽寒。

而在他對面的,同樣是惡鬼打扮的完顏銀術可。

“給我去死!”

完顏銀術可喉嚨裡發出低沉的聲音,隨着一聲暴喝,手中的大刀拖刀而來,好似要裂地斬天,想要以勢壓人。

“哼,蠻將不識我羅家槍的厲害!”羅成冷哼一聲,手中的長槍揮舞着五虎斷魂勢,從左右限制完顏銀術可的動向,最後如閃電般直刺,就是爲了將完顏銀術可刺於此地。

他沒有把握生擒完顏銀術可,羞辱金國,也就只能選擇把完顏銀術可斬殺在此了。

沒錯,燕國往常俘虜的草原將領,大多都是用來羞辱敵方的。

畢竟讓他們投降有點不現實,因爲燕國俘虜的大多都是姓完顏...

他們也不是不想活,畢竟好死不如賴活着...但爲什麼不肯投降燕國呢?

金國姓完顏的,可大多都是高層子弟,而這些高層子弟自幼就被洗腦,不得透露國家機密、出賣民族,因此燕國還沒有一個投降的完顏族人。

不過卻有很多中低層將領被俘後投降,與此同時也帶動了大量的士卒。

一萬四千多降卒,投降燕國的已經有八千多人了...不投降的姬衍也不打算養着了,統統去朝鮮發展經濟,建設城池。

完顏銀術可氣喘吁吁,他不是羅成的對手,這是理所應當的事兒。

完顏銀術可當年是一名馳騁疆場、勇冠三軍的猛將,但隨着軍職越來越高,長時間的指揮讓完顏銀術可的武力大幅度下降,已經難以抵抗羅成猛烈的進攻了。

“今日寧死,也要纏住這名燕將!”

背後就是金都赧平,完顏銀術可無路可退,唯有死戰。

......

黃昏普照大地,戰場上遍佈斷兵殘屍,沙場拿嘶鳴。

羅成從屍山血海爬出,他身上鱗甲破碎,頭盔上的白纓染血,滿身都是傷痕,但他卻依舊一絲不苟。

完顏銀術可,跑了!

羅成很鬱悶,沒想到前一刻還誓要與自己決一死戰的完顏銀術可後腳就逃了,然後一堆金國騎兵上前爲他拖延時間。

就這樣,羅成被士卒攔住,沒有辦法追擊完顏銀術可。

極目望去,就能看到金軍正在節節敗退,人數也不過三萬餘騎。

樂毅現在高臺纛旗之下,一身戎裝,望着敗退的金軍,心裡頓時一喜,開口笑道:“贏了,此戰過後,金國再無力抵抗我軍的進攻!”

“此戰之後,將軍怕是要封侯了吧?”李如鬆忍不住多了句嘴,說完李如鬆就意識到自己的不妥了。

所幸樂毅並沒有在意李如鬆的態度,開口回答道:“是啊...封侯,難道不是每個將領的夢想麼?”

周朝爵位,可立國的就有侯國,最高就是公國。

然而,到了如今,公並不是最頂級了,侯卻變成了最頂級。

這讓武將的追求一下子由公轉移到了侯。封侯位,多麼光榮的爵位啊。

然而,失敗的陰影籠罩在了金國完顏希尹、完顏銀術可、完顏承鱗三人身上,他們當中,又死了一個人。

完顏承鱗如今只剩下了一隻胳膊了,他在斬殺李逵之後就撞見了正在伺機而動的李存孝,以丟了一隻胳膊的代價脫離了戰場,這才使得自己逃出生天。

“統計人數吧。”

完顏希尹嘆了口氣,突然開口道。

“我們剩下...三萬八千餘騎兵。”完顏銀術可嘆了口氣,緩緩開口道。

完顏希尹笑了,出征時一十八萬大軍,威風凜凜;半個月後,三萬八千騎兵,慘敗而歸。

完顏承鱗強忍着劇痛,開口道:“哼,那羣叛徒我們不要也罷!”

戰爭不過進行了一天,傷亡是不可能有十五萬之多的。事實上,燕國僅僅殲滅了六萬餘人。

還有那九萬當中,由一個聰明的奴隸帶頭,奴隸軍還是逃離戰場,大約有三萬多人逃離。

剩下的六萬人,竟然投降了燕國,反過來進攻他們的同胞。

這讓完顏承鱗感到費解,爲什麼?

當然,無論怎麼說都無法改變金國戰敗的事實,他們接下來也就只能選擇回城,與完顏阿骨打商議接下來該怎麼辦了。

燕軍此戰損失兩萬多名士卒,多數是步卒,少數爲騎兵。這對於戰局而言,無疑是血賺的。

兩萬換十五萬,從任何方面上來看,燕國都是贏的。但樂毅依舊是帶着滿懷深沉的態度,進行了死者祭奠,並就地掩埋屍體。

不分敵我,一縷掩埋。並且在燕國傳統方式結束後,又按照肅慎的方式來祈福。

樂毅的目的不言而喻...畢竟燕國現在前前後後共俘虜了近七萬金兵,要想讓他們上戰場,也就只能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了。

要是這都不成,那麼只能請這些俘虜去朝鮮,爲燕國的統一與昌盛而進一份力量了。

嗯,也就是挖礦、屯田、建城。

樂毅率軍朝着金都逼近,很快,完顏阿骨打呈交停戰國書,承認戰敗,將燕國所佔土地全部割讓燕國,賠償燕國戰馬五萬匹。

隨後樂毅朝着燕國請示,等候最後的結果:是戰是息?

薊城方面得到消息後,只回了一個字:滅。

樂毅大軍兵臨城下,十三天攻破金都,金王完顏阿骨打率三萬騎兵逃離,到東方邊陲城鎮繼續與燕國作抵抗。

而清國卻陷在了蒙古這個泥潭裡,進退不得。

東北戰局基本已經明顯了,在戰爭大體解決的差不多以後,李如鬆令數十名朝鮮軍精銳護送一支外交使團隊入薊城,面見姬衍。

姬衍也頗爲感興趣。

因爲這支使團來自倭國,也就是後世的日本。

這讓姬衍有些意外,日本島原來已經有國家了啊?

那麼,鍛鍊一下水軍?

嗯,姬衍立刻召見了這支倭國使團隊,想要探查如今的日本是個什麼情況,能不能讓燕國有機可乘,讓倭國成爲燕國的一個行省...不對,郡縣。

第二百九十七章 諸侯動向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線決戰(五)第二百零七章 人中呂布第二百四十六章 燕國長公子第四百五十九章 擊潰第三百九十二章 兵臨咸陽(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四百一十一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三百零八章 進擊的項燕(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鬼才病逝第四百四十八章 抉擇第一百九十五章 直言進諫第三百五十二章 侯爵第三百四十五章 出征關外第三百一十一章 龍且戰姜鬆第四百五十九章 擊潰第二百五十四章 對峙第一百九十五章 直言進諫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不投降第一百一十八章 血戰破敵第九十九章 靈壽攻防戰(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決裂第二百七十章 九品官制第三百一十五章 兵臨郢都第二百二十一章 遼東之戰(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先登死士第一百四十章 主動出擊第二百七十一章 滅清第三百三十一章 歷城縣叔寶殞命第五十八章 抽獎第二百二十七章 肅慎會議第二十一章 窮途末路第五十章 田地倒臺第四百五十五章 換將第一百五十二章 諸葛入燕第四百章 滅秦!第四百三十四章 唐楚之戰(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中原大戰(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奇襲紀南第二百零九章 王允之計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之戰(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八方英才聚薊城第三百零二章 主動出擊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臨咸陽(一)第三十九章 六部尚書第二百三十三章 董平造逆(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唐第一百四十三章 各國反應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金第二百二十一章 遼東之戰(三)第五十五章 禍水西引第三百一十六章 楚國老將黃漢升第四百四十八章 抉擇第二百二十九章 秦相張儀第一百一十三章 硝煙漸起第三百四十八章 圍殺第三百六十五章 王彥章敗退第一百七十六章 進攻邯鄲(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水淹大梁(三)第二百零七章 人中呂布第一百九十五章 直言進諫第二十七章 代燕漁陽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九原虓虎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線決戰(五)第三十五章 燕公主嬙第三百八十二章 伐宋之戰(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二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二百二十章 遼東之戰(二)第七十三章 代郡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薩爾滸之戰(一)第五章 首鸚第三百章 楚上將軍項燕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攻自破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正的幕後主使第一百九十四章 朝議論政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家欲分趙第二十八章 代燕漁陽之戰(三)第二十五章 系統更新第二百二十七章 肅慎會議第二百零二章 遼東戰役(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何人不降燕第一百七十二章 北線焦點(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必以羋八子爲質第一百三十一章 圍剿梁山(二)第九十九章 靈壽攻防戰(一)第二百零五章 遼東戰役(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桓平六年春(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破高城第二百九十六章 晉陽城外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去自如第七十四章 代郡之戰(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韋睿歸降第七十六章 蘇秦使趙第一百零五章 膨脹的箕子朝鮮第二百四十三章 冬不動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師伐齊第四百四十六章 烏江自刎第三百八十七章 圍堵函谷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