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和價格形成中的重大作用

在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中,政府和市場是相互關聯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是經濟管理和調控主體、涉及發展全局的重大利益協調主體,市場是把政府同各類微觀經濟運營主體連接起來的橋樑、配置各類經濟資源的基礎環節、媒介產權產品和其他要素交換活動的基本場所。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決定着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走向和運行質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始終是圍繞着正確認識與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這一核心問題展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價格形成中起基礎性作用。這是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和實踐上的重大創新,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我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新和發展,將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產生深遠影響。

一、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一)不懈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西方古典經濟學創始人亞當·斯密主張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由市場這隻“無形的手”使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政府只承擔“守夜人”職能。這主要是因爲亞當·斯密生活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早期,未能看到它由於內在矛盾發展而產生的重大變化:從1825年起,幾乎每隔10年就發生一次週期性經濟危機;自由競爭引起資本積聚和集中進而產生壟斷;特別是1929年世界性嚴重經濟危機,導致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在此大背景下,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1936年創立了宏觀經濟學理論,主張當經濟週期處於衰退階段或繁榮階段時,由政府分別實施擴張性或緊縮性財政政策,以及通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調節消費和投資,進而影響總需求和總產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市場經濟國家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同時,普遍實行不同方式的政府幹預,包括宏觀經濟管理(宏觀調控)和微觀經濟規制(市場監管)。政府幹預不是要弱化或取代市場作用,而是要彌補市場失靈,併爲市場有效配置資源和經濟有序運行創造良好環境。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其根本特徵就是否定和排斥市場作用,完全由政府通過國家計劃進行資源配置。當時主導的傳統觀念認爲,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特有的,計劃經濟纔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徵。因此,改革開放要在實踐上突破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就必須在思想上突破否定和排斥市場的傳統觀念的束縛。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應該堅決實行按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1982年黨的十二大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輔助性作用”。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在視察南方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

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這個精闢論斷,使我們對政府(計劃)和市場關係的認識有了重大突破。1992黨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刪去了“在國家宏觀調控下”的定語。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在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是對市場作用認識的又一次深化和飛躍,是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作用的進一步提升。

從實踐背景看,國際經濟環境和國內發展階段的重大變化,迫切要求我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進一步增強發展活力和創新動力;而當前經濟發展中不可持續的突出矛盾,如部分商品和要素價格扭曲、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不合理、產能過剩、地方債務和金融風險積累、生態環境惡化等,都與政府對資源配置干預過多和干預不當、市場功能發揮不夠有密切關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根據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廣泛考慮各方面意見,將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修改爲“決定性作用”,雖然只有兩字之差,但卻是提出了一個重大理論觀點。“決定性作用”和“基礎性作用”,這兩種表述不是矛盾和對立的,而是一致和銜接的,前者是在後者基礎上與時俱進的發展。“決定性作用”的表述,在理論上更爲明確、到位,對於現階段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更有針對性,是我國改革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重大發展。這個新表述有利於進一步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於政府和市場關係的正確觀念,有利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將開創我國改革開放的嶄新局面。

(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內涵和意義

市場有多種含義,這裡說的市場,是指以商品等價交換爲準則的經濟活動方式,即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成果。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作爲市場經濟的原始形態在世界各國古已有之,只是到資本主義產生後,簡單商品經濟才發展成爲近代市場經濟,並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發展。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本來就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因爲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相對於人們的需求而言,資源總是表現出相對的稀缺性,這就要求人們對有限的、相對稀缺的社會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最少的資源耗費生產出最多的產品和勞務。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主要有政府和市場兩種方式。政府配置方式是指由政府制定國民經濟發展計劃,通過層

層行政審批甚至行政命令來統管資源和分配資源。這種配置資源方式,在一定條件下,有可能從整體上協調經濟發展,集中力量辦大事。但是,審批排斥選擇,統管排斥競爭,從而容易出現資源閒置或浪費、經濟僵滯的現象。在經濟結構簡單、人們需求單一的情況下,政府配置資源有其簡便和直接的功效。但是,隨着經濟規模的擴大,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複雜化,人們需求的多樣化,這種主要以政府行政審批配置資源的方式,很難把握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就越來越不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了,必須採取市場配置的方式。

我國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能夠成功結合。市場經濟爲社會主義注入蓬勃生機和發展活力,社會主義爲市場經濟開闢嶄新境界和廣闊前景。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都不是僵化不變的,而是能動的、不斷向前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就在於:它不僅能夠將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兩者的優勢結合在一起,而且留有很大空間,可以隨着實踐和認識的發展,通過深化改革不斷優化這種結合。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對這種結合新的重大發展。

因此,按照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各項部署,對於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創造活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具體來講,一是有利於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業創新活力。企業是市場經濟的細胞,是創業、創新的主體,是整個經濟生機活力和蓬勃發展的基礎。而平等的市場準入和產權保護、公平的競爭條件和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煥發生機活力的根本保證。二是有利於加快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遲緩,當前不少行業產能過剩、效益下降,究其原因,同政府對經濟干預過多和干預不當、妨礙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有很大關係。三是有利於建設高效廉潔的服務型政府。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凡是市場和企業能解決的,放給市場和企業;凡是社會中介組織能承擔的職能,交給社會中介組織。這不僅有利於政府真正轉變職能,把重點轉到加強市場監管、增強公共服務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而且有利於剷除滋生公職人員受賄、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的土壤和根源。

當前,我國仍存在市場體系不完善、市場規則不統一、市場秩序不規範、市場競爭不充分,政府權力過大、審批過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影響了經濟發展活力和資源配置效率。我們必須不失時機地加大改革力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在思想上更加尊重市場決定資源配置這一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在行動上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

(本章完)

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四、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二、完善文化管理體制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四、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二、繼續圓夢的“現實挑戰”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三、實現中央與地方“財力事權相匹配”一、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_三、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二、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實現形式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三、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一、對權力進行制約:歷程、意義與問題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三、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_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勢在必行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一、充分發揮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一、我國的協商民主發展歷程與特點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二、繼續圓夢的“現實挑戰”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二、完善文化管理體制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一、我國的協商民主發展歷程與特點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二、優化政府組織結構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三、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四、堅持市場化方向,全面深化金融領域改革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二、以體制機制建設保障充分就業一、充分發揮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二、以體制機制建設保障充分就業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一、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歷程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四、全面深化改革應遵循的寶貴經驗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三、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_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基本原則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一、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階段性成果”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一、我國的協商民主發展歷程與特點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四、在深化改革中不斷豐富中國夢的內涵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三、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二、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實現形式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三、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一、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階段性成果”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四、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四、堅持黨的羣衆路線,發揮羣衆的改革主體作用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一、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四、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三、積極培育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二、繼續圓夢的“現實挑戰”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四、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四、在深化改革中不斷豐富中國夢的內涵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三、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一、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必要性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一、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現狀與改革難點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點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三、實現中央與地方“財力事權相匹配”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二、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四、在深化改革中不斷豐富中國夢的內涵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二、以體制機制建設保障充分就業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三、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五、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三、加強法治,規範人與自然的關係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二、努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三、實現中央與地方“財力事權相匹配”三、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爲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三、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一、當前“城鄉差距”依然巨大四、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法治觀念和法治能力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三、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二、新形勢下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體制滯後的影響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二、新形勢下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一、對權力進行制約:歷程、意義與問題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二、新形勢下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二、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實現形式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二、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實現形式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四、堅持市場化方向,全面深化金融領域改革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三、加強法治,規範人與自然的關係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一、充分發揮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四、堅持市場化方向,全面深化金融領域改革二、準確界定不同國企功能,調整國有經濟戰略佈局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_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勢在必行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五、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一、對權力進行制約:歷程、意義與問題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三、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爲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