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一、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現狀、問題與基本原則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

文化是人類獨有的生存方式,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不竭動力。由於人類社會不斷髮展的需要以及文化的內容與形式矛盾運動,決定了文化總是處於新舊交替過程中。文化本身就是創造性的精神勞動,是人類社會不斷開拓創新的豐碩成果。文化的創新,既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需要,也是文化自身發展的需要。只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才能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任何優秀的文化產品,必定是超越前人的精彩創造。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重要內容,文化體制改革是我國全方位改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黨的十八大關於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任務和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總體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爲中心環節,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這爲我們在新的起點上加快文化改革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

一、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現狀、問題與基本原則

我國的文化體制改革,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不斷探索、嘗試、積聚力量,在邁入新世紀新階段後大力提速。近年來,經過初步試點、擴大試點、全面展開幾個階段的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逐步深入,宏觀體制環境不斷優化,文化企事業單位活力顯著增強,文化創作文化市場空前繁榮,文化事業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全社會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日趨高漲,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氛圍日益濃厚,文化改革發展由“試驗田”變成“百花園”,有力地發揮了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提升國力的重要作用,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局面。實踐充分證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符合文化發展規律,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根本途徑和必由之路。

文化體制改革總體進展良好,但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在某些地方和部分領域相對滯後,特別是近年來改革實踐反映出的問題需要深入研究解決。例如,如何推動完成轉企改制任務的單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推進內部體制機制創新,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體現文化企業特點的資產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模式;如何完善扶持政策,促進轉制企業儘快做大做強,使之成爲國有骨幹文化企業;如何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機制,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如何健全文化政策體系,規範市場准入和退出制度;如何更好地處理文化“兩種屬性”、“兩個效益”的關係,解決好文化導向要求與市場自我發展的矛盾;如何進一步規範文化市場秩序,深入整治侵權盜版與非法出版等消極現象;如何完善以政府爲主導、企業爲主體、市場化運作爲主要方式的新格局,進一步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如何深入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更好地強化這些單位的公益屬性,充分發揮它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功能。解決這些問題,鞏固和發展文化體制改革成果,要求把文化體制改革引向深入。只有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增強改革的系統

性、整體性、協同性,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激發文化工作者和全社會文化創造熱情,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優秀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才能更好地滿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進程中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更好地適應全面深化改革偉大事業中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時代要求,才能更好地形成有利於創新創造的文化發展環境。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改革創新亦無窮期,文化體制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同時,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這進一步明確了我們加快文化改革發展的基本遵循。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要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則:

第一,立足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要準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對文化建設的新要求,敏銳發現並引領時代變革的風氣之先,從波瀾壯闊的現實生活中汲取養分,在人民羣衆的偉大創造中進行文化的創新,使文化更好地適應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要準確把握我國文化發展的方位,牢固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不斷深化對文化的地位作用、發展方向、發展動力、發展思路、發展格局、發展目的的認識,統籌城鄉、區域、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創新也包括探索新方式、新手段,不斷拓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渠道和空間,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要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緊緊抓住重塑市場主體、完善市場體系、改善宏觀管理、轉變政府職能等關鍵環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的政策,營造有利於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環境。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爲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加大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羣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設立國家榮譽制度,表彰有傑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要積極探索運用法律手段來加強改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逐步把完善的政策上升爲法律法規,推動宣傳文化事業管理走上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

第二,着眼於滿足人民羣衆精神文化需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億萬人民羣衆共同的事業,人民羣衆中蘊藏着無窮的創造力。文化創新的主體是人民羣衆,文化創新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緊密聯繫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積極尋求滿足人民羣衆多層次、多樣性、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新方式。要尊重人民羣衆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準確把握社會文化生活的新特點和人民羣衆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變化,傾聽羣衆呼聲,反映人民願望,在內容、形式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創造,把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要運用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活方式,培育新的文化業態,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實現文化品種、樣式、載體、風格的極大豐富,使當代中華文化更加多姿多彩。要站在科技發展的最前沿,充分運用先進技術手段改造傳統文化生產經營和傳播模式,推進圖書報刊出版、廣播影視製作技術升級,不斷豐富文化的生產方式

與表現形式,增強文化產品的表現力,提高文化的生產傳播效率。要大力拓展傳播渠道,豐富傳播手段,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努力用先進技術傳播先進文化。

第三,大力推進文化科技創新。現代科技創新,極大地豐富了文化藝術的表現形式,拓展了文化發展的空間平臺,增強了文化的創造力傳播力,成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事實證明,利用新技術新媒體拓展文化傳播平臺,對於擴大公共文化服務空間、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增強公共文化服務效果乃至整個文化事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樣,以現代科技爲支撐的文化創意、數字出版、手機電視、網絡電視、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產業成爲文化產業發展的增長點,以科技爲基礎培育新的文化業態、增強文化產品的表現力吸引力感染力,成爲文化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充分發揮科技對文化的推動作用,必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文化科技創新,抓住一批全局性、戰略性重大科技課題,加強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制定並落實相關技術標準,以先進技術支撐文化裝備、軟件、系統等的研製和自主發展;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文化產業,培育新興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競爭力,提升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藝術表現;健全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技術創新體系,支持產學研戰略聯盟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把重大文化科技項目納入國家相關科技發展規劃計劃,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創新能力強的文化科技企業,形成良好的文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第四,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只是文化形式的差別和載體的不同,而承載的精神即文化的靈魂是一致的,那就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因此,它們的改革發展,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把社會效益擺在首位,努力滿足羣衆的文化需求,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突出以文化人的功能。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必須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不搞產業化,但也要在內部引入激勵機制,改善服務。發展經營性文化產業,也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當二者發生衝突時,後者要服從前者。

第五,具有世界眼光,用更加寬闊的視野來觀察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及時瞭解掌握國外文化發展動向,積極搶佔文化發展的制高點,在與世界文化的交融中揚棄昇華,使中華文化不僅能夠保持自己的鮮明個性,而且對世界文化的興盛發展有所作爲、有所貢獻。我們要始終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蓬勃生機和創造活力,必須要用時代的眼光審視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努力使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多年來的文化改革發展,使我們積累了一系列寶貴經驗。這些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爲把握文化建設正確方向、推進文化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證;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樹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文化發展理念;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推開,積極穩妥推進各項文化改革;必須堅持以人爲本,充分調動文化工作者乃至廣大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必須堅持統籌兼顧,正確處理文化改革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關係,不斷提高文化改革發展的科學化水平。這些經驗,反映了我們對文化改革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要求我們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實際出發很好地堅持。

(本章完)

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一、從社會管理轉向社會治理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體制滯後的影響三、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現狀與改革對策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體制滯後的影響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二、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實現形式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二、準確界定不同國企功能,調整國有經濟戰略佈局三、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爲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點四、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法治觀念和法治能力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四、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一、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現狀與改革難點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二、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一、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一、充分發揮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點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三、積極培育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一、深刻認識深化醫改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_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基本原則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四、加強協調配合,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三、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二、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影響三、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四、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三、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二、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一、深刻認識深化醫改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四、全面深化改革應遵循的寶貴經驗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一、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現狀與改革難點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_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勢在必行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二、努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一、當前“城鄉差距”依然巨大四、解決土地流轉問題,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三、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四、加強協調配合,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三、實現中央與地方“財力事權相匹配”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三、實現中央與地方“財力事權相匹配”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四、加強協調配合,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點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點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二、完善文化管理體制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體制滯後的影響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三、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_三、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三、激發社會組織活力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二、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影響三、新時期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點任務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三、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一、深刻認識深化醫改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三、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二、建設科學、公平、統一的稅收制度體系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四、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一、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歷程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點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四、堅持黨的羣衆路線,發揮羣衆的改革主體作用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二、努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二、使市場在價格形成中起基礎性作用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三、積極培育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一、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現狀與改革難點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三、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點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二、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實現形式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一、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階段性成果”四、解決土地流轉問題,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三、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二、準確界定不同國企功能,調整國有經濟戰略佈局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一、從社會管理轉向社會治理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二、制度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根本保證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三、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重點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三、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一、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階段性成果”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一、從社會管理轉向社會治理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