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三、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

三、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

各級政府掌握着公共權力,擁有大量公共資源,作爲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者,具有極爲重要的地位,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承擔着重要職責。當前,只有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自身建設,切實增強“服務”觀念,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才能適應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在繼續深化改革中,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是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結構深刻變化的迫切要求;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根本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系統闡述了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的總體要求,爲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指明瞭方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職能和作用,可概括爲5項職能、20個字,即“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環境保護”。這也可以看做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的總要求。

(一)明確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基本目標與主要任務

在開放治理的國際環境下,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基本目標,是要完善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全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政府管理方式的重大轉變。政府管理方式要由直接從事經營管理活動向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轉變,要由政府提供私人產品、投資競爭性產業向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轉變,由對公民和法人的過多管制向爲公民和法人服務轉變。政府應把不該管且管不好的事情交給市場、非政府組織,管好應該管而沒有管好的事情,爲社會提供充足優質的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具體的做法是:形成合理的政府職能結構,關鍵是要合理配置政府維護性公共服務、經濟性公共服務與社會性公共服務的職能比例關係;服務型政府職能結構形成的重點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形成服務型政府職能結構,還要合理配置中央政府轉移支付職能與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合理調整政府層級結構,形成科學的公共服務決策與執行體制;轉變政府職能,還要採取切實措施提高公共部門效率。

當前,我國政府運行的外部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結構的國際化是社會結構與政府管理結構變化的先導,政府管理國際化成爲發展的必然趨勢,提高政府管理國際競爭力成爲政府管理的主題。在新形勢下,我國服務型政府建設的主要任務:一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理順政府與社會、市場之間的關係;二是政府職能轉變要着眼於調整政府職能結構,形成促進經濟持續公平增長的政府職能體系;三是政府職能結構調整的過程中,要針對我國政府公共服務薄弱的突出問題,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擴大公共服務的覆蓋面,逐步實現使人人都享有基本公共服務的戰略目標;四是政府職能轉變要着眼於提高公共部門效率,以公共部門效率的提高帶動整個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升。

(二)更好地發揮政府宏觀調控職能

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就是要保持經濟總量平衡,促進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佈局優化,減緩經濟週期波動影響,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穩定市場預期,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另外,宏觀調控的手段就是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爲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爲主要手段,推進宏觀調控目標制定和政策手段運用機制化,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產業、價格等政策手段協調配合,增強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

(三)進一步簡政放權

政府職能轉變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的基礎,要把減少行政審批作爲職能轉變的突破口,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3月13日答記者問時指出,放,並不是說政府就不管了,我們講的是放管結合。要讓政府有更多的精力來完善和創新宏觀調控,尤其是加強事中事後的監管。他還提出,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我們要努力做到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爲”,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爲”,調動千千萬萬人的積極性,爲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斷地注入新動力。

簡政放權,必須從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入手。近年來,我國進行了多次審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行政審批和行政許可的事項仍然過多,審批中的自由裁量權仍然過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仍有距離。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

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規範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層管理。政府要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加強各類公共服務提供。加強中央政府宏觀調控職責和能力,加強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凡屬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都要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合同、委託等方式向社會購買。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關鍵環節在於進一步辦好政務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除承擔了爲社會和公衆服務的任務外,還把分散在政府各個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按照“應進必進”的原則集中在一起統一行使行政審批,實現了政府對行政審批的規範、有效和綜合。由於政務服務中心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一個窗口收費”,使行政審批實現了規範化、公開化,使各部門的審批相輔相成,聯成一體,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爲此,需要加強政務服務中心的載體建設,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強力推行政務服務中心窗口集中辦公;強化政務服務中心監管權限。

簡政放權,必須改變權力過度集中的局面。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企業,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創造良好環境。政府要向企業、社會放權,給市場和社會更大的發揮作用的空間。在強調政府對市場和社會放權的同時,還要注重行政體系內部中央向地方放權、上級向基層放權,減少中央部門對地方和基層過多過細的管理。必須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係,堅持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政府應堅持將爲人民服務作爲自己的神聖職責和公務員的基本準則,致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更加註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這不僅有利於調動基層政府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增強政府管理和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加強政府的戰略規劃制定、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職能

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一方面需要最大程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職能,從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領域中退出來,讓市場真正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從而有效提升市場效率;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發揮對經濟活動的引導和規範作用,強化政府在戰略規劃制定、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能,彌補市場本身的不足和缺陷,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當前,從世界範圍看,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新突破;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產能過剩壓力增大,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資源環境約束更趨強化,對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提出了更加緊迫的要求。政府必須騰出更多精力抓大事、議長遠、謀全局,加強宏觀性、綜合性、戰略性問題研究,強化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的制定和實施。與此同時,隨着市場化程度的提高,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也更加迫切,政府必須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完善監管體系,維護全國市場的統一開放、公平誠信和競爭有序。政府還要更加註重公共服務,增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建設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羣衆對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等方面公共服務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

(五)合理劃分各級政府職責

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政府關係,根據責任與權力相統一、財權與事權相一致的原則,依法規範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經濟社會管理的職能和權限,理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職責和分工,形成合理的政府層級體系。要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中央政策要儘可能不搞“一刀切”,讓地方有施展的空間;地方要強化全國一盤棋的理念,維護中央權威。完善垂直管理體制,包括中央垂直管理部門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門。在確保中央統一領導、政令暢通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地方政府的管理責任,防止出現“上面管到看不到、下面看到管不到”的現象。加強和優化基層行政資源,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

(六)推廣政府購買服務

創新政府服務方式,將適合市場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務事項,交由具備條件、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機構和企業等承擔,推動公共服務提供主體多元化,這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推進政事、政社分開,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辦事不養人,建設創新型政府的重要途徑。三中全會明確要求,“

凡屬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都要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合同、委託等方式向社會購買。”這就要求進一步放開公共服務的市場準入,逐步建立比較完善的政府購買服務制度。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更多實行政府購買服務,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嚴格程序,競爭擇優,確定承接主體,並對承接主體實行優勝劣汰。這不僅有利於解決一些領域公共服務產品短缺、質量和效率不高等問題,也有利於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體系和供給體系,使人民羣衆享受到更加豐富優質便捷的公共服務。

(七)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事業單位是社會發展中提供公益服務的主要載體,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在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伴隨着政府機構改革,事業單位改革在不斷地推進。特別是近幾年,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取得重點突破,爲推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累了經驗。2011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作出了部署和頂層設計,提出了原則要求和目標任務。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堅持以促進公益事業發展爲目的,通過改革激發事業單位的活力和提高事業單位整體服務水平,以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公益服務的要求。

事業單位改革要堅持“分類指導、分業推進、分級組織、分步實施”的原則。科學分類是事業單位改革的基礎。按照社會功能將事業單位劃分爲行政類、經營類、公益服務類,有利於根據不同類型確定政策和改革方式。對行政類事業單位,通過嚴格認定標準、嚴格審覈、逐級備案,有些通過轉變職能進入行政機構序列,有些可調整爲相關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深化內部改革,轉變運行機制,落實過渡政策,進入企業行列。對公益服務性的事業單位,按照兩小類的標準分類後,分別進行改革。中央、省、市、縣分別對所屬事業單位改革進行分級負責,中央主要負責政策指導,地方按照中央總體部署和要求結合各自實際負責事業單位改革的具體實施工作。事業單位改革作爲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要分步完成2015年的階段性目標,實現2020年的總體目標。要加強領導,形成合力;認真操作,抓好落實;調查研究,解決問題;精心實施,平穩推進。

事業單位改革的主要內容:以創新體制機制爲核心,理順政府與事業單位的關係,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有效實現形式;建立多種形式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事業單位內部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責權清晰、分類科學、機制靈活、監督有力的事業單位人事制度;以完善工資分配激勵約束機制爲核心,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健全符合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員收入分配製度;完善事業單位及工作人員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等方面的社會保險政策,逐步建立起獨立於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和完善財政支持方式,構建財政支持公益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多渠道籌措資金髮展公益事業機制。

概括來講,服務型政府的主要標誌是:一是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以人爲本的理念,把爲人民服務作爲各級政府的神聖職責和全體公務員的基本準則,作爲人民政府的基本要求,作爲政府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在機構設置、職能確定、資源配置等方面,注重和強化公共服務,包括社會事業、社會保障、勞動就業、收入分配、公用事業、社會治安等,不斷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三是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實現管理與服務的有機結合。推進政務公開,簡化辦事程序,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在管理中體現服務。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增強社會自治功能。四是健全公共政策體系,維護、促進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政府應當爲全社會成員創造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條件和環境;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應當實現均等化,體現普遍性和公平性。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參照上述標準,按照建立中國特色行政體制目標,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本章完)

三、新時期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點任務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三、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一、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體制滯後的影響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_三、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二、準確界定不同國企功能,調整國有經濟戰略佈局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點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四、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一、當前“城鄉差距”依然巨大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三、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三、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點一、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一、從社會管理轉向社會治理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三、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重點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一、當前“城鄉差距”依然巨大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_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勢在必行二、使市場在價格形成中起基礎性作用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二、完善文化管理體制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一、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現狀、問題與基本原則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四、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二、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實現形式五、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爲全面改革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四、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法治觀念和法治能力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一、我國對外開放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五、推動國有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四、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一、深刻認識深化醫改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二、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三、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三、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四、堅持黨的羣衆路線,發揮羣衆的改革主體作用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三、加強法治,規範人與自然的關係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三、加強法治,規範人與自然的關係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一、我國對外開放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體制滯後的影響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一、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現狀、問題與基本原則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一、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二、制度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根本保證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三、進一步明確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一、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一、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必要性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三、實現中央與地方“財力事權相匹配”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三、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五、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一、我國對外開放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四、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法治觀念和法治能力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五、推動國有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五、推動國有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二、新形勢下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二、使市場在價格形成中起基礎性作用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一、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歷程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四、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四、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法治觀念和法治能力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三、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三、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二、建設科學、公平、統一的稅收制度體系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三、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三、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現狀與改革對策二、使市場在價格形成中起基礎性作用四、解決土地流轉問題,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二、努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一、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階段性成果”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一、我國的協商民主發展歷程與特點五、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爲全面改革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一、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現狀與改革難點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二、使市場在價格形成中起基礎性作用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四、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三、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一、當前“城鄉差距”依然巨大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點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五、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爲全面改革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四、加強協調配合,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四、全面深化改革應遵循的寶貴經驗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二、努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一、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一、我國對外開放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二、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