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

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

經過明末慘烈的川陝鄂拉鋸戰,使得四川人口銳減,以至於出現了皇帝之前給劉鈺說的那種“彷彿桃源”一般的風氣。

從此時不溺女嬰這一點,就能看出來。而後世都學過一篇課文,那位元帥的母親也溺死過孩子而且那位元帥正是四川人,顯然拋開經濟基礎談道德談習俗是靠不住的,只能說現在這裡人地矛盾還不是很大。

是以,四川不比蘇北。

在蘇北,劉鈺想抓人去南洋,甚至都不如一個黑奴值錢。

而在此時的四川,給蘇北那樣的待遇,估計去南洋的人,不太可能有幾個。

四川號天府之國。

雖然這年月沒啥真的天府。

但得看和誰比。

和五月大風、六月黃汛、七月高家堰放水、八月大海潮倒灌、九月反鹽的蘇北比起來,別說天府了,天堂也當得起。

是以,這邊人工成本頗貴,至少比蘇北貴出了不少。給錢少了,跟劉鈺糊弄人去南洋似的條件,這邊保準沒人來。

簡單的道理。

現在蒸汽機的熱效率,也就5%左右,可能還不到。

如果燒煤的錢,其實比僱人幹畜生的活還貴,幹嘛燒煤呢?

當然,僱工和佃戶也不太一樣。

僱工只要有領頭的,就可以瞬間組織起來,要工資、要吃肉。歷史上早在滿清中後期,四川的鹽井工人就可以組織成社團,過年過節的時候組織大型活動,藉助舞花燈之類的節日合理舉動,彰顯僱工階層之武德。

可井鹽不是海邊煮鹽,一家發個鐵鍋還真就不行,還非得必須搞大型手工廠,一個六七百米的鹽井,莫說此時,就是後世的技術,尋常家庭也打不起。

必須要用僱工制的地方,機器纔會大興。

加之因爲兩淮鹽業集團在朝廷內的影響力,是以川鹽理論上是不能入湘楚的,去的也只是私鹽。處在即將大發展但還未大發展的破曉階段。

這一次鹽政改革下促進的川鹽大發展,不會和舊的生產製度發生太大的衝突。

無非也就是朝廷扶植的財閥集團,通過高額的資本、先進的技術,很快打垮那些舊鹽井完成壟斷而已——舊手工場要麼賣井兼併進壟斷集團,要麼破產。

再加上大順北方戰爭結束,之前辦後勤賺到錢的陝西資本集團的錢,無處可去。這裡畢竟不是松江府,各種幺蛾子炒作,可以讓無處可去的資本瞎雞兒投,這裡想瞎雞兒投都沒地方投。

可以說,蒸汽機配川南井鹽業,當真是天時、地利、人和。

投資四川鹽業的商人和劉鈺說完劉鈺“有所不知”的情況後,感嘆道:“此物不知價錢幾何?壽命幾何?不知是否銷售?修理起來是否麻煩?”

劉鈺既是帶他們來看,這些商人也知道,肯定是賣的,不然的話幹嘛要帶他們來看?

現在商人要買,劉鈺卻不答,只道:“不妨先繼續看看,看過之後,再一起論。我雖時間緊,但總也能擠出來一些時間。諸位,來這邊看看吧。”

又引着這些陝西商人看了看鐵軌路之類的東西,這些陝西商人情緒倒是非常穩定。既沒有了之前看蒸汽機後的急迫,也沒有好像山裡人看到新奇事物時候的驚詫。

這也難怪。

鹽井地區,發展起來後,其實在一鴉之前,就已經有了十幾公里長的引滷管道、幾里長的原始天然氣管道。

再加上各種提水工具、能打最深1000米的鑽井技術。

要說幹這一行的看着這些機械東西會感到震驚,那也真是小看了古人。

甚至對於交通運輸,他們也在榮縣,修過帶引水船閘系統的運煤河,煤渣愣生生堆出來過一片河灘平原。

要說這算資本主義萌芽,這也確實算。上萬人的大手工工場,工業資本和商業資本的完美契合,帶動了周邊一整套的產業鏈。

但萌芽總是相似的:賺了錢之後,買地、囤地,然後大量的資本不是投入再生產,而是投入了買地和放高利貸上。

荷蘭也是一樣。

荷蘭只不過是買地不賺錢,但本質是一樣的,工業資本迅速向商業資本滑動,靠收租和放貸增值資本,而不是投向工業。

歷史上這些陝西商人也是一樣,幹出來上萬人的大工廠,修了十幾公里的輸滷管道,直接刺激出一個三四十萬的商業中心。

然後,各家的收入比例,利潤和地租的比例蹭蹭地變,最多的時候號稱某“食鹽工業資本主義萌芽”,收地租一年能收400萬斤糧食。就如同荷蘭從海上馬車伕,混成了西歐金融中心一樣的路,實業齁累齁累的,確實不如收租和放貸掙錢舒服啊。

雖然劉鈺非常理解,土地收益率那麼高,大順土地又自由買賣,傻子纔不買土地呢。

這正體現了資本的逐利性,是完美的自由市場的看不見的手在驅動。

但就像他在松江府做的一樣,要發展工商業,第一步就要先解決“資本積累後流向土地”這個大順、當然也包括前大明的特色問題。

所以在引領着這些人蔘觀完對鹽井發展配套相關的新技術之後,劉鈺並不急着只是推銷這些新技術。

要只是推銷新技術,最多也就是洋務運動的水平,沒有任何卵用。

不解決一些制度上的問題,蒸汽機唯一的作用,就是讓原本200年完成的兼併,只用30年就能完成。

現在對劉鈺而言,重要的不是讓這些陝西資本集團接受新技術,這是顯而易見非常容易的。

重要的,是怎麼引導他們盈利的錢,走向他想讓這些錢去的地方。

用看得見的手,強行扭轉資本的流向,而不是流向土地和高利貸。

這一點,纔是川南改革的真正關鍵。

而現在,劉鈺能做的第一步,只能是讓鹽“產、運、銷”分離。

即,陝西資本生產、官方組織運轉、別處小散商負責銷售。

如果不搞這一步,川南資本集團一旦發展起來,第一步肯定是往商業上投資,尤其是把持鹽的產、運、銷一條龍。

因爲,利潤高。

而劉鈺是不准他們這麼幹的。

所以他和皇帝說了諸多“官運、商銷”的好處,其實本質山是爲了這個。

而不是他和皇帝說的那些理由。

他和皇帝說的那些理由,都是爲大順續命的,所以皇帝願意聽。

然而他根本不想給大順續命。

爲此,今天引着這些陝西商賈參觀了新科技之後,劉鈺並不急着推銷新技術,而是晚上設宴招待了這些商人。

席間說了些不痛不癢的話。

晚上休息,第二天一早,就開始一個個地單獨會見,找人談話。

商人們都在外面等着,裡面點到名字,纔可以進去。

劉鈺點的第一個人的名字,衆人倒是並不奇怪,這是商賈中的領頭者,和朝廷的關係走得近,當年收復西域,也是跟着軍中出力的。

只不過劉鈺走的是北線,這些陝西商人辦的是經星星峽入西域的那條線。兩人之前倒是沒見過面,但也算是有這麼一層交情。

這商人頭領進去後,劉鈺先說了一些許多年前收復西域的舊事,又問那時候幫着置辦軍需轉運後勤的老爺子身體如何云云。

說完這些客套話,劉鈺便道:“如今北方戰事已定,西域已復、羅剎束手。倒是這幾年西南不太安穩。”

“朝廷也記着當初收復西域時候,你們轉運軍需的功勞。這西京又是本朝的龍興之地,非比別處。”

“你們興於前朝開中法,歷經數百年,沉沉浮浮,可琢磨出什麼來了?比跟我說什麼耕讀傳家啊,你們要是真懂耕讀傳家,也不至於在江南被人攆回陝西。”

這商人也無奈地笑了笑,說道:“國公所言極是。家裡祖上,發跡於前朝洪武年間。那時候剛行邊法,家祖承包了天保府軍營1000兵、400馬的後勤糧秣,換了鹽引。日後開枝散葉,一支兩淮、一支回了西京。”

“原本、陝、晉不分家。甲申劇變之後,陝晉分家,投明投暗。聖朝興起,日後徵北犁庭,終究晉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終又興起。我等西商則要等到聖朝復西域、徵青海,方纔醒轉過來。”

“這便是小人這些年琢磨出來的東西。”

這話裡面,聽着好像有點抱怨,但其實並沒有抱怨。

只是感嘆做買賣啊,不但要靠自己的奮鬥,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甲申年的時候,陝商和晉商之間其實是各自下注了的。

現在陝商贏了,但隨後的歷史進程,註定了被清洗後的晉商集團死而不僵死灰復燃,因爲大順開國很長一段時間的軍事行動,都是遼東、漠南蒙古,根本沒心思去管西北。而那裡,畢竟離着山西更近。

陝西商人下注下贏了,可得到的好處還真不是很大。直到大順向西北用兵,收復青海、西域的時候,陝西商人才迎來的春天。

原本歷史上,這些陝西商人也非常有意思。

他們被徽商擊敗離開兩淮入川之後,在四川的陝西會館上,寫了這麼一副情懷滿滿的對聯。

欽崇歷有唐有宋有元有明其心實唯知有漢

徽號或爲侯爲王爲君爲帝當日只不愧爲臣

當然,這肯定是掛在關老爺廟的,但其實到底在說什麼,一目瞭然。

但之後伴隨着川鹽入黔、西北用兵、川西平叛等一系列政策,他們的心態也就發生了變化,早忘了那副對聯的初衷本意。

而這個時空,因爲大順開國的過程,和後續的諸多用兵,使得眼前這位從前朝洪武年家族就開始沉浮興衰的商賈,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他和劉鈺感嘆的那番話。

徽商也好、晉商也罷、亦或陝西商賈,其實其發達都不過是朝廷的買辦。

朝廷的政策,直接決定了財團的興衰。

朝廷北上犁庭定都京城,於是當初站錯隊了的晉商就可以死灰復燃。

朝廷收復西域,在兩淮節節敗退的陝商就能再度興旺。

朝廷走向大洋,於是短短二十年間崛起了一個新的松江府資本集團。

朝廷伐日本建海軍廢運河,於是從明中期開始興盛的閩粵貿易中心,直接向北轉移到了長江口,不懂轉型的舊買辦商人直接崩了,一切不過一紙簡單的《諭各國商船遷松江令》。

風口,只有敏銳地抓住風口,纔是商業家族興旺的根本。

只是,不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的人,哪裡存在呢?

明白了這個道理,幾乎等於啥也沒明白。

但劉鈺卻對這個說法,頗爲讚許,誇道:“你算是真的當明白大順的商人了。”

“能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啊,終究太少。都以爲靠自己無雙的本事,實則不過是歷史車輪的邊角料。”

勿忘當年仇

(本章完)

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641章 前科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245章 垂釣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934章 覺醒(六)第102章 見人說人話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1058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二)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625章 手段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398章 主心骨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181章 監獄船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1278章 夷丁第245章 垂釣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705章 海戰(三)第249章 暫借第3章 出事了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1229章 開戰(八)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48章 不可抗力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541章 人性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343章 絕戶計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969章 舊怨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86章 外交訛詐第57章 開戰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967章 轉正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420章 奇襲第1163章 備戰(二)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第922章 歸來第1135章 假裝心懷社稷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752章 表演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