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轉正

第967章 轉正

對於皇帝是否能夠同意,劉鈺認爲同意玩一把大的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這還是和經濟關係有關。

歷史上,不管是大明萬曆年間,還是滿清時候,都爆發過類似的鹽案。

而對鹽案的處理,也是遵循着經濟關係這個基本規律的。

說起來歷史上那場鹽案的起因,或者說導火索,也很簡單。

鹽商有錢,儒生有輿論權。

兩者肯定緊密合作,鹽商花錢養儒、儒生輿論哺鹽商。

非要類比的話,似乎類似於戰國時候的門客。但戰國時候的血統制度,和後世的科舉儒林制又不一樣,所以其實更類似於……後世的輿論大V。

有個叫駱愉的的文人,寫些對聯換錢。

就他那對聯,說白了,市場上50文錢能換一幅的那種,但他問鹽商要16兩銀子。鹽商就給了,給了之後,駱愉又覺得不夠花,希望鹽商能夠幫他“賣”對聯,一幅4兩,幫着賣個幾十幅……這裡面什麼意思,懂的都懂。

結果鹽商覺得胃口太大,今天16兩,明天100兩,後天呢?遂直接選擇了絕交。

駱愉心道媽了個腿的,你不給我錢,這不是爲富不仁嗎?看我不弄死你。

於是寫了一份《鹽法論》,力陳現在鹽政之害。

當然儒生出手,招招斃命,開炮的方向也不是鹽商腐化之類的,而是說鹽商“結交後宮”、“送錢給朝中大臣結交嫌貴”、“資本干政”。

但這種事,說白了,和琉球的事差不多,都是掩耳盜鈴,上下都知道都假裝不知道。

皇權的態度,取決於這裡面的經濟關係。

皇權給了鹽商壟斷權。

鹽官只是辦事的。

所以,結果也就顯而易見,皇權狠狠地處置了鹽官,但對鹽商輕拿輕放。

道理很簡單:經濟關係在這擺着,少了鹽官可以換,少了鹽商就麻煩。

權力尋租,這個租是誰給的?皇權給的。

誰在尋租?商人資本。

權錢交易有沒有錯?在皇權看來,沒錯。

但是,權是誰的權?錢該給誰?

他媽的,你們這些鹽官,就是些打工的,心裡沒點數嗎?

鹽商的錢不給我這個當皇帝的,給你們這些鹽官?

甚至你們拿七成,給我三成,甚至有時候還不給我。

這真是不知道自己姓啥了,真以爲你們的權力是你們自己的?你們只不過是皇權的代表,你們的權力不是你們自己的,你們沒資格拿七成。

我在這養豬呢,準備肥了再割肉。結果你們不等他肥,今天卸點裡脊,明天割點後鞧,這不扯犢子嗎?

而這,既是劉鈺說過的“鹽商”的“緊急財政”問題;也是鹽商就是皇權尋租的經濟附庸。

之所以劉鈺確信這一次皇帝會支持自己,原因也很簡單,經濟基礎發生了改變。

皇帝內帑有了海外貿易。

而內帑收入增加、戶政府財政收入不足,很多用錢的地方戶政府拿不出來錢,急需一個“不影響內帑收入、不會造成百姓巨大負擔而導致起義”——不是皇帝真的以民爲本,而是因爲鎮壓起義,得花錢——的新稅源。

換言之,皇權的經濟附庸的主力,現在是松江府那些壟斷海外貿易的人。

戶政府沒錢需要改革,改哪裡?

兩大稅種,土地稅和鹽稅,動誰比較容易?這也就不言而喻了。

爲什麼非要改,不改不行嗎?

不行。

兩點原因。

運河被廢,舊的運鹽路線改變,相應的就要花錢部署新的緝私、巡查、查辦私鹽、渡口檢查等,這都需要錢。

反正要改,不如一併改了。

第二點,朝廷需要錢。

修了個淮河,計劃就要投入三千多萬兩白銀,那麼營口等地的遼河、京畿地區的海河等,要不要修?西域移民,要不要花錢?東北移民,要不要花錢?持續軍改,要不要花錢?

這些錢能不能不花?不能,因爲大順有明末後遺症。

既然一個小小的二十萬人的小部落,都差點讓神州陸沉,對邊疆地區的控制一定要不斷拓展緩衝空間,防止再出明末的事,羅剎人、蒙古人,都很危險,一定要防備他們。

怎麼防?

移民實邊。

修棱堡。

正兒八經的棱堡,一個多少錢?移民西域,一個又多少錢?

總之,沒錢不行。

海貿的錢,暫時不能動,因爲皇帝見到了海外貿易的利潤,白花花的銀子摔在眼前,要爲將來的“印度收地租、打開歐洲關稅賣茶葉瓷器”做準備,海商集團不能動。

海商集團的壟斷權,也是皇權的尋租。現在看起來,這些海商集團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給的更多,而且也是將來對外擴張的馬前卒。

兩淮鹽商是否也有類似於海商集團的軍事、政治意義?

有,但都被取代了。

西北、東北用兵,現在依靠提供後勤的商人集團,不再是鹽商。而是往羅剎、蒙古賣茶葉、賣布匹、放貸的西京、山西、京畿地區的商人財團。

緊急財政,則被劉鈺爲首的松江府財閥集團所取代了,而且效費比更高,也不會激發內部的矛盾。

當一個勢力無法體現出價值的時候,又肥的一批的時候,那麼也就是被清算的時候。

土地問題,理論上講,稅收效果大……但是搞不好容易炸,而且是炸的稀碎的那種炸,不敢動。

既是這樣,皇帝對鹽政改革的目的,在劉鈺看來也就非常明確了:要稅收,要穩定稅收。

由松江府財閥,提供緊急財政;鹽稅,則轉爲平穩的穩定稅收。

所以,這裡面的問題,和歷史上的那場鹽案,本質上類似。

歷史上那場鹽案:鹽商有沒有罪?有,大罪。騙補、行賄、作假、貪腐。治不治?一笑置之,治官不治商,只要以後知道該把錢給誰,就沒事啦。

換到現在,也是一樣的邏輯,只是換了種表現形式:現在來說,私鹽販子有沒有罪?大罪。需不需要嚴格懲治?不需要。皇帝開恩,讓他們轉正即可,只要轉正之後把稅交齊,就沒事啦。

搞清楚這一點,劉鈺對史世用的“提點”,也就更加明晰了。

孩兒軍管不管私鹽販子?

如史世用說,他們纔不管呢,孩兒軍是內部特務組織,管的是官、官鹽。

但是,這個思路是不對的。

所以劉鈺在寫完了給皇帝的奏疏、寫完了給松江府那邊的信之後,便和史世用說起來私鹽販子的事。

“史兄,我之前就說過,要查,簡單,鹽政系統裡,從官到商,誰身上都有屎。關鍵是要找準查的方向。”

“而且,按照名正言順來說,查辦、查辦,這倆字,你們其實只有一個查字,是不能辦的。”

“現在嘛,我建議,你們最好是查私鹽販子。尤其是要查淮北鹽區覆蓋範圍的私鹽販子。”

“查到後,不要動,盯緊點。需要的時候,帶他們過來,我請他們吃飯。”

史世用猜到劉鈺可能要有大動作,雖然好像這和他們的業務不怎麼對口,是地方和巡鹽的事,但他們查人肯定比盤根錯節的地方專業。

“國公這是準備招安?”

劉鈺笑道:“招安也得有資格吶。沒本事,也就沒招安的必要了。要那種真有本事的招安。”

“好在淮北鹽區不大,也就到河南,湖北邊上。走私也不可能憑空變出來鹽,你們的本事我是信得過的,查他們應該不難。”

史世用點頭道:“只要知道該查誰,我們就能查。如國公所言,誰屁股上都有屎,難度不是找屎,而是定準找誰再找屎。既這麼說,這事就交給我們了,很快就能查出來。”

“我自派人去辦。這邊我就陪着國公吧。一來我不方便去查,二來我擔心他們對國公不利。”

這等好心,劉鈺只能道謝,便道:“這樣吧,陛下的御批也得個一旬方到,咱們就別在這了,到時候收錢還是不收,都麻煩。你安排一下,明日一早,就隨我去一趟附近的鹽場。”

史世用想了想,又道:“這裡眼線太多,我派人出去查私鹽販子,會不會打草驚蛇?”

劉鈺大笑道:“不會的,你知道了,他們不知道;他們不知道你知道,你卻以爲他們知道你知道。所以你才覺得會打草驚蛇。”

“便是索賄,也需要正當理由的吧?我假公濟私,查辦私鹽販子,讓這些幹官鹽的給我點好處費,也名正言順不是?”

“雖說這話有些大不敬,可這些商人還覺得,是陛下覺得上次揚州報效的少了,這錢到底是我收的、還是我代收的,尚且難說呢。”

史世用想了想,笑道:“是了,我明白了。那就先祝國公多收個二三十萬,我這就去安排人。”

從劉鈺這邊離開,史世用連忙安排了人回京、護送劉鈺的人去松江。又給皇帝寫了封奏疏,完全用第三者旁觀的視角,把今天的事、劉鈺公開場合說的那些恐嚇鹽商的話都寫出來,封好之後一併叫人送回去。

第二天一早,就在一衆鹽商錯愕的眼神中,和劉鈺一起,直接離開了海州。

鹽商們趕忙前來相送,詢問劉鈺要去哪。劉鈺只說自己要去鹽場看看,別的也懶得和這些人廢話,便出了海州,朝着最南邊在黃河邊上的菀瀆鹽場而去。

鹽商們心道,這菀瀆鹽場都快要完犢子了,去那做什麼?這裡雖是黃河北岸,卻不比西邊那些貼近運河的河段,這裡可是沒有什麼“保北不保南”的潛規則的。

(本章完)

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050章 坐莊(中)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929章 覺醒(一)第793章 憧憬(上)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81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930章 覺醒(二)第233章 壟斷權第328章 問罪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1198章 木牛流馬(五)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685章 試試看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939章 自覺(一)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708章 海戰(六)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10章 找茬第970章 給錢第1026章 割裂(四)第1186章 我殺我自己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496章 高規格的宴會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245章 垂釣第1485章 終章 九三年(三)第809章 閹黨(下)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238章 敲定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231章 關稅問題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1278章 夷丁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46章 哈士奇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