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未雨綢繆

第96章 未雨綢繆

“若有機會,我是想去親眼看看長河落日圓的場景的。不過我願去便去,不願去便不去。這是願。若是公子非要招我一同去,這不是清客,而是門客了。”

“門客……那可就得加錢了。”

劉鈺讚道:“有原則!我懂。知己二字,沒那麼廉價。我尚非你知己,哪裡談得上追隨呢?”

“公子所言極是。”

康不怠也沒解釋太多,甚至懶得解釋。

懂得自然懂,若是連這個也不懂,那就沒意思了。

“不過我還有個條件。”

“講!”毫不猶豫。

劉鈺知道,從現在開始得組建自己的心腹班底了。皇權之下需知危。

但此時叫幕僚,也不是不行,同路還得走一陣,官面上的事,很多不是靠自己一個人能辦成的。

之前的種種混亂和科舉制度的變革、以及西學東漸和理學解凍帶來的思想大混亂,使得民間有不少的人才。可以網羅一些。

策論取士,很好,的確能取出來一些大才人物。

殿試定然要靠策論,畢竟那是選將來的朝廷大員,需要有見識。

但若是秀才也只看策論,那就略有些矯枉過正了……秀才纔多少閱歷,能寫出什麼國策之論?

後有人言:策論範圍太大,歷史政治倫理哲學玄學是一類,經濟兵制水利地理天文等是一類,一個人哪裡能夠知道得這許多,於是只好以不知爲知,後來也就居然自以爲知,胡說亂道之後繼以誤國殃民,那些對空策的把“可得而言欽”改到“可得而言也”去繳卷。

整日研究策論的,固有真才實學者,然誇誇其談之輩、故作驚人語輩也多。

眼前這個康不怠,也是個自小寫策論出身的。

不過既是有些抱負見識,又有父親擔保此人有才學,倒是可以用用的。

聽到康不怠提條件,劉鈺答應的極爲痛快。

康不怠見劉鈺讓他講,也就不客氣,便道:“屆時,公子吩咐的事,我自會去做。做完了的時間,是屬於我的。屬於我的時間,我做什麼,請公子不要管,更請不要讓我像個跟屁蟲一樣整日跟着。若這一條不答允,我還是在府中做個清客的好。”

“好說。故事裡鳳雛理政,不也如此嗎?”

“實不敢自比。不過既是公子答允,我答應就是。此時酒意將濃,何不趁此機會,公子說說策論的立意,我便揮毫?”

劉鈺搖頭道:“這個不急。我這有幾本書,你先拿去看看。”

翻出來自己寫的西洋諸國略考之類的東西送到康不怠手中,康不怠也沒有當場翻看,收好之後道:“既如此,那我就先回去看書。待我看完,自來尋公子。”

酒雖沒喝盡興,但今日的話已盡興。康不怠雖饞那些酒,也不久留,只想着趕緊回去把書看完,好辦正事。

若能辦得好,想來日後不會缺這點酒食。

劉鈺起身相送,又拿出來兩瓶酒送給他,只說自己品不出什麼滋味,這酒遇到不會品酒只懂暈眩好入睡解乏的人,應算是牛嚼牡丹。

康不怠也不推辭,收了酒,又指了指桌上殘留的一些鴨掌果脯之類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想來這些東西公子是不吃的,我正好拿去下酒。”

說罷,自己收拾了一下桌上的殘羹冷炙,借了個食盒裝了,告辭離去。

“這倒是個妙人。”

看着離去的背影,劉鈺笑了笑,心想這樣的人怪則怪矣,想必非凡。

這點酒還不至於醉,半伏在桌上,琢磨着下一步的路該怎麼走。

現在皇帝的私下人情也有了,鍋也背了一個,皇帝有意讓自己“名正言順”,如今槍手也找到了。

就不知道皇帝下一步要安排自己幹什麼。

思來想去,無非兩種可能。

一種可能,派去練兵,練出一支“有制之軍,無能之將亦可勝”的強軍。

二種可能,就是劉鈺那日說的一通關於朝鮮、日本以及往奴兒干都司移民的事。也說不準皇帝真的想要嘗試嘗試。

至於說去南方搞水師什麼的,那應該是夢裡纔有的東西。

一則沒錢,二則大順要盯緊準噶爾,有錢也要用在刀刃上。

三則……現在大順的情況也着實特殊:生絲、瓷器這些東西,坐在家門口就有西洋人不遠萬里來送錢。又沒有能力遠航到歐洲去繞開二道販子賺錢。

至少此時的南方,並非是一個快速見效的突破口。

需要長期投入、晚期回報,皇帝的性子,這時候肯定不會投錢在這上面。

若是練兵,並不太難。

本身劉鈺略懂,北方與羅剎一戰,又抓了不少俘虜。

裡面還有個在法國軍校上過學、在法國軍隊服役過當過軍官的漢尼拔。

燧發槍陣法、騎兵衝鋒法,不是一拍腦袋就能解決的,而是靠無數細節和詳盡的操典復刻的。

操典的每一步,都是流了幾萬人的血流出來的經驗,可謂是增減一分都無益。

最基礎的楔形衝鋒,如何用紀律讓整體戰勝個人騎術的優勢,這裡面就大有講究。沒上過專門軍校的,肯定玩不轉。

雖說漢尼拔學的是軍事工程學,多少算是跨專業,但這種基礎的東西他應該也懂。好說也是法國貴族沙龍裡混過的人,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

既有人才,只要給錢,弄來槍支,練兵倒是不難。

但若是皇帝有心嘗試下第二條,也就是朝鮮、日本以及移民的事,那就需要多做一些準備了。

用不用是一回事,用的時候準備好沒有,又是另一回事。

朝鮮問題,劉鈺插不上手,那關乎朝廷的外交國策。

天朝直接插手藩屬事務,是對“天子不治蠻夷”這個一直以來傳統的挑戰,必然要掀起軒然大波的。

那不是自己能決定的,讓天佑殿和朝臣們慢慢討論去吧。

況且皇帝也明確告訴劉鈺要“躲”一陣,自然是不好這時候再冒頭的。

航海技術,這個不用愁。

劉鈺抓了白令、切里科夫、斯文等一系列沙俄探險隊的頭目,這些都是在人類地理大發現史上留名的人物。

攻破木魯罕山衛城,也抓了一些爲白令探險隊造船的木匠。

船也不是問題。

劉鈺整個朝鮮、日本、奴兒干都司移民計劃的難點,其實在日本。

朝鮮這地方,貿易也能賺一些錢,可明顯不夠。賣賣朝鮮人蔘,賺不到幾個子兒。

想搞錢,用錢搞移民,還得靠日本貿易。

然而日本現在鎖國,前幾年還剛剛鬧出一個笑話:日本改元“正德”,鑑於日本的貴金屬銀銅等大量流失、外來貨物不斷增加、提防天主教死灰復燃種種因素,日本的貿易政策變得更加保守。

需要辦理特殊的令牌,才能允許在長崎進行貿易。

這個貿易政策,是日本“正德”年間發佈的,所以令牌上寫的也是漢文的“正德”字樣。

這就讓大順的海關人員大爲驚詫:莫不是那些東渡日本的南明人,這是準備反順復明?或者倭寇想要借“爲明覆歪脖樹之仇”的名頭,再搞一波事?

要不然幹嘛貿易令牌上還有前朝年號?難不成是什麼信物?

於是扣押了一年,嚴禁對日貿易,直到弄清楚是怎麼回事才放行。

這笑話剛鬧過去不久,日本的鎖國政策本就嚴苛,使得大順的很多貨船在經歷了“正德”風波後,失去了對日貿易的機會。

然而大順缺銅,好在這幾年雲南民間銅礦大發展,所以有“雲南有銅礦”喻家富的說法。

日本多銅,自然想着多和日本貿易。

可是日本這幾年白銀和銅大量外流,又出臺政策,定量貿易:每年就出口一定數量的銅,先到先得,沒有貿易令牌的船,根本沒有機會交易。

走私別的還好,但走私想搞到大宗的銅,那就不用想了。

想破這個難題,說難不難,說易不易。

日本此時的幕府將軍在搞改革,恢復了“鷹狩”的傳統,希望讓日本的武士們練一練騎射。

騎射也是日本武士的傳統藝能——想象中的蒙古徵日本,是蒙古騎射對日本武士刀,然而實際上是重步兵加震天雷等火器,對抗武士騎射——蒙古徵東副元帥,騎馬對射中被日本武士騎射射傷,大約算是熬鷹啄眼?

然而日本沒好馬,這些年騎射技術也嚴重退化,馬都退化的快成騾子了:不論是大順漢地武將,還是蒙古,日本的馬和騎射都差得遠。

再一個,日本野心一直未死,仍舊希望刺探一下大順的軍事情報。

雖然不少幹貿易的商人對日本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那些幹貿易的商人身份不夠接觸不到真正的東西。說的那些玩意兒一聽就有問題,日本人又不傻。

再就是萬曆援朝的教訓,加之明末一些被招募來和大順作戰的日本流浪武士、被流放的切支丹教徒武士等等,都讓大順也對日本存在着戒心。

加上日本根本也不朝貢,而是妄圖搞“小朝貢體系”,所以對日貿易大順這邊也一直查的很嚴,那些商人也帶不去什麼有用的情報。

日本那邊爲了搞到改良馬種的戰馬、騎射技術、大順的軍事機密,必然要開高價。

一匹沒有去勢閹割的戰馬,就能換一枚對日貿易的令牌、白銀賞賜,以及一定量的銅貿易量。

一個精通蒙古騎射法的武士教官,也能換一枚對日貿易的令牌、白銀和銅貿易量。

當然,還有大順的軍制體系、典章制度這些東西。全都能換貿易許可和銅。

這種事,劉鈺不想作死的話,肯定是要先彙報,得到皇帝允許之後才能幹。

馬和騎射,問題都不大。

騎射是淘汰的玩意兒,讓日本武士去玩鷹吧。

馬,沒有成體系的育種技術和畜牧技術,弄過去一百頭也沒用。

軍制體系、軍備情況、武器裝備,這個就需要皇帝允許,從孩兒軍的心腹裡挑選出來幾個去搞戰略欺騙:不但騙騙日本人,順便搞到貿易許可證,換回來大順急需的鑄錢的銅,以及劉鈺急需的錢。

這個人,需要絕對忠誠,而且一定得是孩兒軍的密探,肯定得是皇帝挑。

除了這幾樣劉鈺不能決定的,剩下的還有很多,都要提早預備,有備無患。

一旦真要是皇帝準備安排劉鈺處理第二件事,那劉鈺就應該提前準備好足夠的所需人、物。

幾個懂日語的幕僚,至少一個懂日語的心腹。

幾個參謀樣的人物,編一套足以騙過通曉軍務的日本幕府的、無效且有害的軍制軍備;聽起來像那麼回事能自圓其說、實際上完全不對的戰術體系。

以及……

一些會養馬、育種的哥薩克俘虜,讓皇帝確信羅剎的養馬法,加上劉鈺繳獲的一些卡拉巴赫馬、漢諾威馬,是可以和本土的蒙古馬選育出更好的軍馬的——所以,騙給日本幾頭沒去勢的蒙古馬,換回足夠的銅和銀,是一筆可以進行的交易。

一份燧發槍步兵對抗騎射有絕對優勢的分析報告,以致皇帝可以允許找幾個蒙古騎手去日本傳授已經該淘汰的騎射。

這些,都必須在秋天武德宮上舍大考之前解決,一旦名正言順,立刻能實行。

幸好家世圈子擺在這,找找勳貴圈子裡的人,動用下在南邊海關的人脈,不難找到幾個懂日語的良家子。經常去長崎的商人肯定不行,裡面固然有忠君愛國的,卻也肯定有見利忘義的,看不清人心的。

(本章完)

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931章 覺醒(三)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203章 奇襲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585章 要忍讓第408章 出租奴婢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1055章 小麻煩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600章 捧殺第849章 威望(下)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1390章 凡爾賽和約(十七)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700章 反圍城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264章 金刀計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345章 畫餅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1041章 國運(上)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188章 對策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1170章 備戰(九)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1207章 守成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247章 海參崴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9章 翻譯問題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256章 優劣第97章 風波起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426章 錯覺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783章 作死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320章 榮譽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1328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下)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34章 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