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

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

驕勞布圖與海軍那邊的軍官,自是明白劉鈺這是“正愁沒借口搞一搞他們的貿易競爭”呢。

這麼一說,心裡如何不明瞭?

當下便道:“國公放心,我們這就去辦。便是沒有,難不成就不能搜檢之下竟在貨物中‘發現’夾帶嗎?”

劉鈺大笑道:“那倒是。這些事,你們就先去辦吧。我與節度使大人一同去審問審問那些走私販子。你們自去吧。”

“是。”

三人行禮之後,便退下了。

廣東節度使引着劉鈺去了關押犯人的地方,小吏遞上卷宗,劉鈺掃了幾眼,便叫人把一個走私箱數最多的人先帶來。

不多時,一個需要別人拖着才能走動的、滿身都是血痕的人被帶到了劉鈺面前。

劉鈺見這人的傷口已經有些發炎,怕跪一會沒等問完話就死了,遂發了發善心,叫人拿了條凳子,不用跪着了。

自問了幾句後,劉鈺問道:“朝廷早就下令不準販賣走私鴉片,我見你以前也是商賈,亦是一方人物,不會不知道吧?”

“既知道,明知故犯,又知此事一旦事發,最輕也是絞刑吧?”

那個已經被打了好幾頓的走私販子倒也是個硬漢,聽劉鈺這麼一問,冷笑一聲道:“若說我販賣鴉片,真論起來,國公大人也有幾分責任。”

他的官話說的尚可,聽口音也不似是嶺南人。

旁邊幾個官員厲聲怒喝,剛要制止,卻被劉鈺停住,忍不住笑道:“這倒新奇。和我有什麼關係?”

那走私販子明知必死,想到戲文裡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的氣勢,應聲道:“廣州府自前朝以來,就是貿易重地。各國船隻往來,多少人靠此吃飯?國公一句話,便將各國商館遷到了松江府,可想過我們廣東府的這些買辦,該如何辦?”

“替洋人買辦的、轉運貨物的、分銷洋貨的、補給船隻的、港口販賣水果蔬菜的、運貨的腳伕、乃至於妓院、酒館、旅店,又有多少人就因着國公一句商館必於松江府的話,沒了活計?”

“至於朝廷辦的這個公司、那個公司,我們這等小人物,如何輪得上?先是滿朝勳貴大臣優先入股,然後就是各地豪商,最後纔是散商。”

“你們發財,難道不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松江府日益富庶,廣州府卻蕭條冷落。說是大買賣誰都可以入股,可哪裡輪得到我們?等我們知道,早就完事了。”

“如此情況,我販賣點鴉片,賺些錢用,不過是成王敗寇罷了。之前各朝禁海的時候,出海也是大罪。今日有罪,明日又無罪,和這個,又有什麼不同?”

“我之前與西洋人做些生意,若不是國公非叫他們遷徙至松江府,我哪會做這種營生?”

這理由聽的劉鈺只想笑,旁邊的本地官員嚇得面如土色,心道這話若是被朝廷聽到,會怎麼想?

可劉鈺自己都沒有什麼憤怒,這些官員也知劉鈺是什麼態度,一時間只是惶恐,不敢說什麼。

其實劉鈺選擇松江府作爲大順新的海外貿易重心,除了倒逼朝廷養海軍之外,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爲長江流域比珠江流域更廣闊,而且位置恰能溝通南北。

原本的歷史上,近代以及現代開放之初,給過廣東兩次成爲文化中心的機會。

但實踐證明,珠江流域還是太小了,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哪怕是嶺南文化圈物質基礎最強勢的八十年代,最終被追平之後終究也只是曇花一現。

現在大順既有了海軍,也能保證漕米安全了,廣州作爲貿易中心的優勢,從各種條件來說,都遠不如松江府。

長江比珠江更大更廣不提。

廣州附近也沒啥特別優秀的貨物,這時代都知道,【廣州亦產絲,然若以本地絲之粵緞、廣紗,黯無光彩、色亦不足。用吳絲,方得光華】

既是這樣,那把絲從吳地運到粵地,再在這裡紡織出口,不就純粹是脫褲子放屁嗎?

而伴隨着松江府這些年貿易的發展,本地生絲所需尚且不足,而廣州出口又被松江府搶了,單單紡織一項,也會受到極大影響。

更不要說別的了。

劉鈺遂問道:“你之前是做什麼生意的?”

那走私鴉片的販子道:“走大庾嶺商路的。如今大庾嶺商路已經蕭條,之前江西瓷要走希江,然後過關五嶺到廣州再行出口。現在江西瓷不走大庾嶺了,直接向北走長江,往松江府了。”

“強龍不壓地頭蛇,我在那邊又不認得許多人,也無門路關係,哪裡搶得過吳人?自國公闢松江府爲口岸之後,日漸困頓。”

“國公不會不知吧?”

劉鈺坦然自若,點點頭,道:“我如何不知?”

國家的政策變動,往往會影響數十萬人的生計,不只是漕運如此,貿易也是如此。

大庾嶺商路,源於始皇帝徵百越嶺南時候修的基礎。到唐朝時候,張九齡又修繕完成。

可以說,這條商路,類似於大運河。

只不過,大運河溝通的是北方和江南。

而大庾嶺商路,溝通的是嶺南和兩湖。

不管是大運河,還是大庾嶺商路,某種程度上,都承擔着維繫國家的統一、不使產生離心的重要作用。

但這些年,隨着劉鈺上臺主持對外貿易政策,實際上是悄悄地把大庾嶺商路給徹底廢了。

只不過因爲不關係漕米問題,所以和廢大運河不同,並沒有立刻引爆諸多問題,也沒有在朝廷內造成太大的影響。

但實際上,影響頗大,應該說影響了幾十萬人的生活。

無非這不是運漕米的大運河,這裡的“百萬漕工”,朝廷並不是很在意。

最開始,廣東缺米,縱然豐收,也僅夠半年之食。

所以,兩湖地區的米,走大庾嶺商路,一路到廣東。

而劉鈺上臺主持貿易後,發展航海術,打造海軍,開闢海運,使得廣東現在吃的都是南洋米,而不再是兩湖米。

他無意間就廢掉了大庾嶺的大宗稻米貿易。

至於剩下的,就更不用提。

生絲、茶葉、大黃、瓷器、棉布等等,也不需要走大庾嶺商路去廣東了,而是或者就近、或者改變方向去松江府了。

這裡面隨便一項,影響都在三五萬人上下。

比如茶葉。

歷史上引起了北美獨立事件鏈的波士頓傾茶事件的武夷茶,加工中心在崇安星村,閩北地區。

大順這邊,前期因爲臺灣問題,以及時代慣性,以及荷蘭等國在奧斯坦德茶葉事件之前沒有直航、澳門在各國直航之前是最重要的茶葉中轉地、各國要到三十年前才紛紛直航貿易等因素,茶葉的出口地也一直是廣州。

形成了歷史慣性。

而想要把閩北的茶葉運到廣州,需要在閩北裝箱,用人力運到江西上饒的運河口鎮。

再從運河口鎮,運到鄱陽湖。

而實際上,鄱陽湖纔是大順的茶葉中心。

除了福建的武夷茶外,兩湖江西等地的茶葉,也是在鄱陽湖地區加工——除了西歐貿易,還有蒙古雪山等國內貿易所需的茶磚,以及俄國貿易所需的茶磚。而且西歐那邊也不是隻喝武夷茶,要在這裡配兩湖地區的其餘茶貨。

這裡的加工中心長年累月,也有技術優勢,北上南下都方便,所以這裡成爲了加工中心。

然後,去西歐的茶,在鄱陽湖分包,轉贛江、過南昌、到贛州。

到了贛州後,沿章水到大餘,走旱路,經挑夫挑着過大庾嶺商路,去韶州,再經北江到廣州。

單單對西歐出口的茶葉一項,靠此吃飯的挑夫,就有五萬餘人。

這五萬人肯定也得養家餬口,稍微折算一下,就相當於至少二十萬人的生計。

伴隨着劉鈺上臺主持貿易,貿易中心北移松江府,茶葉運輸路線自然而然也就發生了改變。

在劉鈺牽頭下,商會和貿易公司領頭,以股份制的形式,開闢了一條新商路,修了運河和道路,連通了閩北和閩江,直接到福州。

從福州裝船後北上松江府。

朝廷當然不會出這筆錢,商賈們沒有人牽頭也不可能搞股份制基建。

但是,這個基建投資是有利可圖的。

茶葉省去了極大的運費。

大順這邊又搞外貿半壟斷,並沒有因爲運費降低就內卷降價出口的情況,單單是省出來的運費,兩年就夠把投資的成本收回了。

既然能走運河和新商路去閩江,誰還挑着走那麼遠去廣州呢?

僅僅茶葉貿易的路線轉移,就影響了男女老少一二十萬人的生計,其餘的瓷器生絲糧食等,又要影響多少人呢?

這當然並不是他因此就可以販賣鴉片的理由。劉鈺聽他一說大庾嶺商路,內心唯一感慨的,便是“都是百萬漕工,終究這關乎京城漕米的漕工,和嶺南邊陲的漕工,不是一回事啊”。

至少,朝廷對此可是不甚在意。

可能是,朝廷算了算,覺得真要是這些人起事,鎮壓一番殺了,其實比安置他們要省錢的多。

這個走私販子的這些話,並不能引起劉鈺對他的絲毫同情,只是讓劉鈺意識到,嶺南問題也該提前佈置一下。

京城在華北;經濟重心在江南。即便廢了大運河,華北和江南地區也是緊密聯繫的。

嶺南地區的定位,又該是什麼?才能保證南北之間的緊密聯繫?又不至使之快速衰落?

這個時代不可能有香港了。

要不要,通過朝廷的力量進行調控干預,將廣州定位成“溝通本土和南洋的中轉地、南洋米貿易的集散地”?最起碼,容納一些無地的失業人口做工。

還是說,保持原計劃不變,仍舊通過國家干預,將所有的經濟上的重要地位都讓給松江府,包括南洋米集散和糧食期貨等貿易,仍舊集中於松江府,搞出一個金融中心和工業中心地位?

想了想朝廷對諸如糧食期貨之類的新事物的態度,以及皇帝豬圈養豬的心態,劉鈺略作猶豫後,還是狠下心來。

心道:嶺南百姓的命運,還是自發去下南洋吧。不衰敗窮困,哪有動力自發下南洋?

(本章完)

第285章 黃淮患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510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176章 十三張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35章 府兵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733章 朋友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60章 思維差異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499章 洗頭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4章 衝突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251章 壓力第970章 給錢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633章 斡旋家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707章 海戰(五)第1051章 坐莊(下)第933章 覺醒(五)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39章 心思不純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183章 變陣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230章 開戰(九)第663章 推諉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423章 勸說第191章 預想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194章 卸力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8章 罵人揭短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850章 誤解第986章 止步(上)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641章 前科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72章 參謀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