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

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

“我再提醒提醒你們。”

“西洋貿易、蝦夷開發,只關乎錢。有也行,沒有的話,日子過得緊巴點罷了。之前沒有,歷朝歷代不也這麼過來了?可你聽說過歷朝歷代能沒有漕運的嗎?”

“這漕米不一樣。”

“這和荷蘭東印度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都有軍隊、都有開戰權、都有行政權。但咱們的西洋貿易公司,絕對不能有軍隊、絕對不能有開戰權,是差不多的道理。”

“這是不一樣的,特殊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肯定沒錯、師夷長技這也沒錯。但和以史爲鑑一樣,得學透了,不是照抄,弄出邯鄲學步刻舟求劍守株待兔之類的事。”

“西洋貿易公司,能出軍費‘請’朝廷出兵打仗,就是最大的讓步了。”

“這漕米貿易,能搞成官商買辦,也已經是最大的讓步了。”

“越重要的事,朝廷越會選擇保守的辦法。”

“不要你們覺得那樣更好,要讓朝廷覺得那樣更好。朝廷接觸過買辦制,但股份制還是新興事物,尤其是在關係到國計民生的漕米問題上,只能選最保守的手段。”

說罷,劉鈺又道:“而且,搞成股份制的話,你覺得,事關漕米,你們這些股東還有發言權嗎?那這和官辦屯田,又有什麼區別?”

“你們啊你們,我也不是羞辱你們。你們這些商人,總想着好事都是自己的,既想賺錢,又不想擔責任。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

“你們到底搞不搞吧?你們不搞,我找別人。別以爲我就是說說,資金根本不是問題,小農貸款沒人願意貸給,可搞大種植園而且價格穩定的種植園,有的是人願意借貸。”

這些大商人本也只是想要討價還價一番,看看能不能爭取一下更好的條件。

也或許真如劉鈺所說,松江府這十幾年的商業氛圍和環境,真讓這些商人有些忘乎所以不知道姓啥了。

見劉鈺有些不滿意,林允文忙出來圓場。

“國公息怒,息怒。使我們考慮的少了。”

“在場的家中子侄都不少,叫他們去照料南洋的產業,也是好事。至於種地,自己不會,自有願意做莊頭的,他們自會。”

“只是,朝廷會不會硬塞給我們災民?”

“比如說,某年黃河大災,災民百萬。朝廷會不會讓我們分一些災民,即便我們現在不缺人,朝廷也硬塞給我們呢?”

劉鈺伸出兩根手指,臉色前所未有地嚴肅。

“首先,這種事不會發生。我保你們。”

“其次,南洋逐漸發展起來,只會嫌棄人少,卻不會嫌棄人多。等着西洋貿易發展起來了,不種糧食,種咖啡、種棉花、種靛草,這都需要人。”

“到時候,你們只會嫌棄爲什麼黃河今年就發了一次大水、爲什麼今年兩淮就大旱了一次?”

這些商人等的就是劉鈺的“我保你們”這四個字。

聽到這四個字,他們也都放心了,心想劉鈺現在正是壯年,而且正是皇恩浩蕩的時候。怎麼看,也有個三五十年。

朝廷是不可能出面保證什麼的,朝廷就沒有保證的習慣。但劉鈺私人的表態,還是可以的,憑着多年的信譽,商人們也放心了。

至於說盼着遭災,那雖是誅心之言,可實際上真要是南洋發展起來,內心是否這麼想那也說不準。

劉鈺爲了讓他們更加放心,又拱拱手道:“如今聖天子在位,聖明無比,分得清好壞忠奸。而且也經歷過錫蘭遷民一事,非是那等不知民間真實的。”

“死人,是肯定要死的。你們也不用怕有人藉着死人來說事。照着墾殖臺灣、遷民錫蘭來看,又是些黃淮中原的人水土不然不服……一半一半吧。”

Wшw⊙ttKan⊙¢ ○ “但說起來,這事又不是募民一個給多少補貼,而是你們花錢僱人去幹活。”

“這要是募民墾殖一個給多少補貼,你們多半也幹得出來在海上把他們全弄死騙補貼的事。但僱人幹活就不同了。”

“所以,你們也放心,朝廷不會因爲遷民墾殖死一半的人,就治你們的罪。”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儘管問。”

聽到劉鈺連這個也考慮到了,商人們也就沒什麼不放心的了。

雖然具體的細節還沒談,但他們憑藉多年的經驗,也大約考慮到了該怎麼辦了。

地,肯定不是第一年就能墾殖出來的。

墾殖是需要花錢的。

這都需要投資。

包括買耕牛、鐵器、農具、籽種。建造房屋居住,雖說南洋不冷,但最起碼也得遮雨。

至於怎麼賺錢,那也簡單。

稻米貴,幹活的就不吃稻米唄。

種點木薯、地瓜、土豆、菠蘿蜜之類的東西,給幹活的吃。

日本那邊不也是這麼幹的嗎,大米要賣了,再買便宜的糧食吃。

至於找人,那也不用他們親自去辦。

只要產業做起來了,自有人會在災區或者各地收購人口。

比如說欠了高利貸的,十兩銀子對佃農來說就完全還不起了。到時候,出十兩銀子還了債,給人口販子點中介費,去南洋幹活還債就是了。

當然,在大順這不叫奴隸。這叫契約長工。

又或者,沿海的地方遭災了,將來肯定會有專門的產業鏈的。人口販子帶着糧食,去災區挑人,跟逛牛馬市差不多。挑好人之後,沿途準備糧食,把這些人或者送到船上,收錢走人;船把他們送去南洋,那邊接手就是了。

以這樣的成本來算,肯定是賺錢的,而且還是賺很多那種。

再想想,也確實如劉鈺所言,真要是將來南洋發展起來了,還真怕黃河不氾濫呢。

就算是將來種棉花、種靛草,也得先把糧食問題保證了。保證了糧食,日後再往那運人,成本就更低了。

再算算,就打平均成本二三十兩銀子一個人,以朝廷漕米固定價一兩二一石來算,應該一二年就能回本。

日後就全都是賺的了。

他們內心也明白,自己和小農不一樣。

所謂莊稼不收年年種。

可對小農來說,今年不收,就意味着破產,意味着要把僅有的土地賣出去,或者借高利貸。

而對他們來說,今年不收,最多賠錢,並不會逼到賣地籌錢的地步;明年收了,去年賠的錢,也就賺回來了。

況且,種大米,按照南洋正常的米價,可能收益低一些;按照朝廷定死的買辦價,可是不低。

不過這是漕米,搞不好要掉腦袋。那就先保證漕米的產量,在保證之後,日後什麼賺錢就種什麼唄。

想來朝廷會撥一些土地給他們,而起肯定不會小。只要能保證漕米,撥給的免稅的土地,日後種什麼只怕朝廷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一些人甚至從當年甘蔗園和糖廠的經驗中,想到了一些對付可能的長工逃亡的辦法。

南洋甘蔗園是靠荷蘭人對沒有居留許可證抓去服苦役,來迫使那些人不得不接受低工資。

如今大順下南洋了,而且政策還明顯是鼓勵下南洋以緩解人地矛盾,這就不得行了。

可這商人想到劉鈺說的以史爲鑑不是邯鄲學步,要掌握精髓,他便想到了精髓處。

只恨不能像西洋人那樣擁有武裝,要不然,手裡要有槍有炮,就專門去襲擊那些南洋人,燒傷搶掠。

這樣,兩邊便結仇大恨。如此,長工就算想跑,那也沒地方可跑——跑到外面,被結仇大恨的南洋當地人抓到,也是死。

這不就是用甘蔗園用被荷蘭人抓着服苦役的精髓嗎?做生意,就該活學活用,抓着精髓。

這也是商人正常的思維,他們不會先去考慮怎麼增加工資以讓別人不逃亡;而是會先預設低工資盈利,然後去考慮怎麼才能讓人不得不接受。

劉鈺對他們的德行也一清二楚。

只是對南洋控制的前提,是人口。

經濟學上,有看不見的手。按說隨着南洋發展,自然而然地下南洋的人也就多了、各種種植園經濟也就發展起來了。

但是,看不見的手本來就有滯後性。

再加上這個時代的交通、貿易,動輒以年計算。

那就只能人爲干預,利用漕米問題,迅速充實南洋人口,爲即將到來的西洋貿易引導下的種植園經濟、棉染等經濟作物的需求,做好準備。

漕米,也是大順唯一能用的、可行的“國家干涉”手段。

雖然南洋的日子可能會很苦,但相對於在黃淮地區餓死、遭災、起義被屠殺等命運,也算是好一點吧。

主要還是幾個人口密集的貧困區,恰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

墾蒙、走東北、去西域,都挨不着邊,也只能走南洋了。而這裡又不是閩粵,自發下南洋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讓資本來主導了。

雖然殘酷,卻是沒有別的辦法。

就現在的條件下,能救他們的真正大仁義,只有一種,就是去工廠做工的工資,可以支持他們不用必須下南洋了。而且就算初步工業化了,達到蒸汽紡織時代了,估計也好不到哪去,十兩銀子包三四年的包身女工有的是。

將來能救他們的,只有他們自己,工業化只是爲他們能救自己創造物質基礎而已。

但大順工業化的第一步,又必須要以南洋爲契機,打開外部市場。否則在無外部市場的情況下,對內傾銷,衝擊小農經濟,大順必然迅速全面反動。

朝廷和皇帝,一點不笨,他們知道江山穩固的基礎是什麼。

漕米一事,也就是皇帝因爲治淮的事,考慮到百姓安置、降負增稅等諸多問題,才做出的極大讓步。

這件事無論如何都要借勢做成,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

眼見這些商人已經多半接受了,劉鈺便道:“這事最好快點定下來。一旦要做,就要先聲奪人,先做的漂漂亮亮的。”

“什麼叫漂漂亮亮的?錢一到位,很快就能把米送到京城,第一年肯定要買,這事兒你們既要做,那今年就要做準備了。”

“這也是我優先找你們的原因,你們手裡的錢,週轉的過來。你們也放心,西洋貿易公司,就這麼大的空間,不可能吃獨食、要分份額讓人搶。所以不要擔心這西洋貿易公司入股的問題,給你們留的坑,比起你們的身價底子,差得遠呢。便是預存了再多的現銀,也沒機會都投進去。”

“不說京城裡那些人也眼巴巴地等着入股,我還給荷蘭人留了一大份呢。一共幾千萬兩,分一分,沒多少。”

(本章完)

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206章 狠話第54章 全員賭棍第1055章 小麻煩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222章 開戰(一)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055章 小麻煩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59章 四兄弟第72章 參謀第130章 暴論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455章 賣舊貨第1117章 傳承第209章 變臉第156章 新思維第861章 哄一鬨第214章 另起爐竈辦新學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931章 覺醒(三)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794章 憧憬(下)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97章 風波起第585章 要忍讓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1450章 “帝”(二)第39章 心思不純第331章 雷罰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1047章 大改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314章 綁定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847章 雙贏(下)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034章 修補者的絕望(中)第1024章 割裂(二)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970章 給錢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9章 翻譯問題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1002章 獻禮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1042章 國運(下)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422章 突入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100章 槍和槍第478章 看破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993章 直鉤第1226章 開戰(五)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