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

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伊麗莎白女皇的死期。

這就是一個決定“第一次世界大戰”走向的偶然因素。

劉鈺沒有叫人多續個幾年的本事,那就只能讓“第一次世界大戰”早點爆發。

他這邊挖坑,讓英俄矛盾積累,最終“分手”,實際上就是在促成一戰的提前爆發。

普魯士的腓特烈是個絕頂精明的君主。

要是眼瞅着,法奧俄同盟結成,他可以一眼就看出來:臥槽,奧俄同盟,這不明顯就是爲了來幹我的嗎?

等着他們都準備好了,普魯士還有活路嗎?

死中求活的辦法,自然就是主動出擊,化被動爲主動,打亂對面的部署和發展。

逼急眼的普魯士,一旦看到英俄關係破裂、法奧俄三國有同盟趨勢的時候,一定會選擇不宣而戰。

普魯士太小,所能依靠的只有速勝,等着人家同盟都準備充分了,那是一點贏的把握都沒了。

只要普魯士一開戰,英國也別無選擇。

難道眼睜睜看着法國拉上一堆盟友,自己卻坐在英倫三島不管不問,眼巴巴看着法國搞掉普魯士,吃了漢諾威?

別無選擇,那就只能跟進,出錢出槍出海軍。

到時候,從北美東海岸打到菲律賓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不想打都不行。

大順前期可以趁着一戰爆發,搞武裝中立同盟,賣賣貨、賺賺錢,提升國內的外銷經濟,從而促成國內對印度原材料產地的迫切渴求。

等着法國在印度撐不住的時候,上黨歸趙,接盤法國在印度的據點,等着雙方筋疲力盡的時候,拉上荷蘭“賭國運”,做掉英國海軍。

這和後世一戰的節奏是類似的。

一戰,英法德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但是戰爭爆發的導火索是相對存在感薄弱的奧匈。

這場“一戰”,英法普奧矛盾是焦點,但戰爭爆發的導火索,卻是之前存在感薄弱的俄國。

原本歷史上,是英國拉俄國嚇唬普魯士,迫使普魯士歸順英國,從而逼得普魯士不得不開戰。

現在的情況,是大順禍害英俄關係,一旦英俄分手,普魯士必要主動開戰。只要彼得堡那邊傳來英俄不合的消息,普魯士也就別無選擇。

所以一旦與荷蘭這邊的和約達成,大順在歐洲的外交重點,就是挑唆英俄關係了。

法奧關係,大順斡旋不了,也沒資格插手。

和法國的同盟關係非常穩固,也不需要過多費心。

也就只能傾盡權力,在俄國問題上做文章了。

指望大順那些官僚對未來和世界大勢的瞭解,是做不成這件事的。不是他們不聰明,而是他們根本不知道未來到底在哪,也就找不出正確的路。

而且劉鈺對大順將來的走向,在經歷了“閹黨”事件後,不是很放心。故而要趁着現在還有權力的時候,儘快造成一種既定事實,戰爭越早打越好,尤其在他還被皇帝信任、或者說皇帝還沒死亦或是還沒到垂垂老矣準備身後事的時候,一定要打起來。

真要是按歷史的走向,拖到十多年後再開戰,劉鈺只怕自己等不起,也怕皇帝等不起。

康不怠其實也能理解劉鈺的焦急。

古人云:馮唐易老。

時光流逝,大業未成,如何不急?

只從現在看來,這件事固然也是增加了與荷蘭人合作的誠意。但更多的,康不怠覺得還是劉鈺對自己辦事的信任。

距離這麼遠,只能說出大略,剩下的細節都由他一手操作。而劉鈺更是確信康不怠一定可以做成,是以根本沒有指點荷蘭問題上的細節,而是直接說了處理完荷蘭問題之後該如何。

這種信任的情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這種彷彿戰國縱橫士一般的操控天下大勢的感覺,也讓康不怠得到了極大的個人價值體現需求的滿足。

信使講完大略之後,又拿出一封密封的書信,說道:“這是鯨侯給羅剎女皇的私人信件。”

“鯨侯說,待事成,先生從丹麥便去一趟彼得堡。暫時且駐彼得堡一段時間,有些工商業上的事,還需要先生幫忙處理。先生當年在威海也管過一段時間,料想也是輕車熟路了。”

“鯨侯說,彼得堡天寒,但只要有錢,哪裡買不到好的皮子?既如此,那也不必萬里送件皮袍,倒顯得做作了。只說先生在彼得堡執掌大略,國內的事不用先生擔心。”

“陛下已有南巡之意,鯨侯也要隨行前往,夫人也自跟隨,國內的事他也有可問之人。”

康不怠聽到這,心裡也放心了。他是劉鈺心腹人,自是知道田貞儀的手段。

所謂域外之事,劉鈺自己便可獨斷;域內之事,有夫人可問,亦不礙事。

自己當年在威海,管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威海工商業和製造業,確實是輕車熟路。

聽信使傳達的這個意思,看來劉鈺這邊是要抓緊時代對俄國進行投資和技術轉移了。

這裡面的邏輯康不怠也明白,將英俄之間的互補貿易,替換爲競爭貿易。

前期荷蘭的船、法國的貨,取代英國對俄國的貿易影響。

這也不需要信使再說,他既心裡明白,也便知道的方向。

收起那封厚厚的與俄國女皇的私信,康不怠心道,看來去俄國也用不了多久了。

前大議長安東尼既回來了,以公子和手腕,必是和他暗示了些什麼。他既回來,攝政派便有了主心骨,

…………

前大議長安東尼到港之後,並沒有前往海牙,而是留在了阿姆斯特丹。

他雖然不再是聯省議會的大議長,但人脈、威望還在。

現在各省的攝政們、議會派們,內心非常的矛盾,不知何去何從。

一方面,看到奧蘭治家族的威廉四世上臺後,始終在吃癟,他們心裡這個爽啊。

另一方面,法國和英國還不一樣。法國人的集權制度,是他們所恐懼的。真要是法國人攻進來,他們當然也會受到波及。

從去年大順下南洋引發了荷蘭的第二次災難年開始,一場席捲整個荷蘭的金融危機就爆發了。

大量的壞賬、爛賬、無效債券、東印度公司股票的抵押借款,一夜之間成了廢紙。

金融動盪,大量的私人銀行不得不停止兌付,甚至爲了防止被人堵門而選擇關停。

大量的私人銀行關停,又引發了更多的金融問題。

東印度公司的那點資產,完完全全的資不抵債。歷史上東印度公司破產,荷蘭政府接盤的前提,是東印度還在。所以荷蘭政府承擔了接近一億盾的債務,而起那時候荷蘭已經是法國控制下的傀儡國,巴達維亞個共和國了。

現在的情況和後世的那次倒閉可完全不同。

攝政派的許多人都是搞商業和金融業的,他們的產業受到了嚴重的波及。

可比起來下南洋的餘波,真要是法國佔領了荷蘭,肯定比現在還要慘。

和劉鈺與康不怠、齊國公等人預想的一致,現在聯省議會大議長這個位子,就是個臭狗屎,一點不是香餑餑,不但不想吃,反而要躲得遠遠的,生怕沾一身。

中國有個詞,叫毀家紓難。

現在想要抵禦法國,也不是真的沒辦法。

這些攝政派寡頭們,都用不着毀家紓難,拿出一部分錢,招募士兵,只要抗住一年,便有轉機。

俄軍、英軍不會不管,而且他們在這裡拖住了法軍主力,英俄就有機會包圍法軍。

然而,這就和明末時候一樣。

毀家紓難能救過,可是有家可毀的,誰肯做呢?

在這種心態下,荷蘭的金融危機更加深重。

因爲,產業、地產、股票之類的東西,在法國攻進來後,要麼可能就作廢了、要麼也沒辦法帶走。

真要是法國人攻進來,以殘暴的汪達爾主義對付荷蘭,或者直接扶植一些傀儡來執行法國的政策,有錢人是可以跑路到更安全一些的英國的。

只要法國海軍過不去海峽,英國就是安全的。

這正是劉鈺擔心的繼續打下去,阿姆斯特丹金融中心的地位不保,倒是叫英國吃飽了的情況。

而這種心態下,有錢人更希望把自己手裡的資產,換成金幣、銀幣,而不是一堆票據、房產、地產之類的東西。

於是金融秩序更加的混亂。

而越混亂,越加劇了荷蘭有錢人想要兌換現金的恐慌。

相輔相成、互相作用之下,45年開始的第二次災難年,醞釀到了46年夏,不但沒有停息之勢,反倒是愈演愈烈。

前大議長安東尼從大順一回來,大量的攝政寡頭們便找上門來。

安東尼也不說謊,又有諸多被俘釋放的前公司軍官作證,很快他們就得出了一個共同的結論。

那便是:至少在波斯以東,大順帝國不是波蘭可以撼動的。鑑於中國對東南亞持續千年的影響力,和幾十倍甚至於百倍的華人人口,使得大順對奪取的東南亞殖民地的控制十分穩固。

大順的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放在歐洲,除掉噸位不足的海軍,只看陸軍的話,絕對是一支可以與法、普爭雄的強軍。

至於海軍,大順的海軍確實不太行,那是和英、法、西比,但打打荷蘭還是綽綽有餘的。荷蘭多少年沒開工造新的軍艦了?

有道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安東尼在從大順歸來之前,還被大順的人帶着去了一趟原來的巴達維亞城,讓他看了看大順在原巴達維亞城的統治。

安東尼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大順正在巴達維亞地區推行土地改革政策,而且鼓勵民衆多種棉花、靛草、咖啡等作物。

如果說,棉花、靛草之類的,大順也有需求,自己可以用的話。

那咖啡,就有些不太對勁了。

至少,以安東尼在大順的見聞,發現大順的官員百姓,沒有喝咖啡的。

包括可可、咖啡之類的東西,京城皇宮和他接觸的一些官員家裡都有,但要麼是作爲藥物補品、要麼就是貢品賞賜,他們更喜歡喝茶葉,覺得咖啡之香頗俗,以雅而論難登正堂。

顯然,大順下南洋的目的,依舊是爲了繼續和基督世界貿易,甚至還要擴大貿易,否則完全沒有必要推廣咖啡種植。

但是,大順在東南亞的統治,卻又根本不是劉鈺說的那種“自由貿易”。

在商業上,可以說某種程度完全延續了荷蘭的一些手段。

尤其是東南亞諸國前往京城朝貢的萬國來朝盛事中,大順對東南亞各國的要求,也是不得宗主國允許,不可與其餘國家進行貿易。

安東尼覺得,劉鈺的話,純粹就是放屁。

一個當初跑到阿姆斯特丹高呼自由貿易的人,會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自由貿易?會不知道控制東南亞各國禁止與第三方私下交易、甚至派出艦隊定期巡邏東南亞重要海峽,這是自由貿易的態度?

張口你們的荷蘭的格勞修斯、閉口你們荷蘭的斯賓諾莎,會不知道啥叫“海洋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是不可佔領的;應向所有國家和所有國家的人民開放,供他們自由使用”?

在返回荷蘭、途徑原巴達維亞之前,圍繞着東南亞將來貿易份額的爭奪戲碼,已經在京城上演了。

荷蘭東印度公司,就像是一具牛羊的屍體。

大順是咬死牛羊的老虎,英葡瑞丹等國,則是跟在旁邊希望分一些內臟、骨頭的兀鷲、烏鴉、蒼蠅。

按照劉鈺的說法,是說要搞份額制。

大順做分配人,拿刀切割:你英國負責十三州和英格蘭,分到這麼多;你瑞典負責東歐和北歐,拿到這塊;你葡萄牙負責南美,拿到那塊……

確保每個人都能拿到足夠的份額,又不會對其餘人造成影響,從而控制貿易爭端,維護世界之和平,將天朝上國的義務從亞洲拓展到世界……

說是這麼說的。

但顯然,在安東尼看來,這和劉鈺在阿姆斯特丹鼓吹的自由貿易一樣,純粹放屁。

至少,不是首選項。

因爲,安東尼瞭解了一下大順爲下南洋做的準備,從十餘年前開始造艦、培養水手、學習航海術;再到木馬計充實錫蘭、開戰前訪問歐洲順路考察東南亞地形地圖、以圍剿海盜爲名熟悉水文、扶植火山義軍、吸引荷蘭艦隊集中井裡汶。

一條條、一件件,井然有序。

如果,份額市場分配製的新型壟斷模式,大順真的要用的話,那可肯定不會扯皮扯到他走還沒扯出結果。

扯一年淡,就損失大幾百萬兩的貿易。香料之類的東西,不說舊貨好不好,單單是每年的保管、倉儲、收購資金的利息率,這又是多少錢?收來的東西,不是說燒了才賠錢的,收穫的那些現金是可以生息的。

大順會錢多到不在乎這幾百萬兩的“小錢”嗎?否則幹嘛要和歐洲各國來分屍體的使節團扯這麼久的淡?

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在開戰之前,就該想到怎麼結束。

既然連開戰本身,大順這邊都謀劃了十餘年。那麼,戰爭的目的如果真的是所謂的“份額市場壟斷分銷制”的話,早就有一套完整的方案了,怎麼會扯皮扯到現在毫無實質性的進展?

由此,便只有一個可能:就像是劉鈺鼓吹的自由貿易是放屁、好心幫助缺乏勞動力的錫蘭移民華人是另有目的一樣。

這個所謂的“份額市場壟斷分銷制”,也是假的!

大順,另有目的。

“份額市場壟斷分銷制”,只是爲了確保這個目的達成的一種威懾。

(本章完)

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847章 雙贏(下)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1452章 “帝”(四)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32章 佈置第970章 給錢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209章 變臉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782章 身份第1054章 站臺第600章 捧殺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1390章 凡爾賽和約(十七)第39章 心思不純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26章 鍍金第1002章 獻禮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497章 急躁第100章 槍和槍第379章 四宗罪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38章 扣個人質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123章 小團體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1165章 備戰(四)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621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282章 放鬆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152章 入倭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194章 卸力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63章 軍歌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8章 罵人揭短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83章 轉機!俄國背鍋俠來了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1450章 “帝”(二)第426章 錯覺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368章 我是誰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430章 權謀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26章 鍍金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1024章 割裂(二)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27章 臨行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1231章 開戰(十)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