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憧憬(下)

第794章 憧憬(下)

婦人聞言,喜笑顏開,心想這倒不錯。那機器到底合不合用,現在還不曾見到。

便是有,想來也不會太貴,無非就是比如今帶飛梭的織機貴上了三五兩銀子便是了。

她哪裡想得到,劉鈺說的機器,和她現在用的機器,可根本不是一回事,哪裡是貴上三五兩銀子這麼簡單?

婦人覺得,現在又不曾有現貨,只是一個真有五餅二魚本事的人許諾的一張餅罷了。

雖是朝廷禁教已久,可松江府之前教堂太多,雖說教義什麼的這婦人也不懂,但是那些信教的動輒講些故事,加之女工婦人暗地裡信教的也多,這等五餅二魚的故事她還是常聽且知曉的。

別人畫餅,難說什麼時候兌現。可眼前這人畫餅,至少在工商上,倒是基本兌現。

想着若真能提升幾倍的織布速度,甚至也不需要太熟練的女工好手便能織布,自己將來可是要發一大筆財了。

如今這些織工,憑着手裡手段,要價“頗高”。逢年過節,又得贈酒,還得割肉,以免他們轉投他處。

若是將來有了這樣的機器,這織工便如佃戶一般清減,到時候不是想怎麼揉搓便怎麼揉搓?

你若不幹,有的是人想幹,且看到時候這些憑着技術要價的人,哪還敢跟自己談什麼條件?

況且朝廷大員也說了,將來若是有人因着機器搶了他們的事做便鬧將起來,官府定會出兵將他們都抓起來。

一時間,這婦人只覺得將來無限美好,真真是生在了好時代。

…………

後堂之外,機工忙碌的宅子裡,咔啦咔啦織布的聲音絡繹不絕。

織工們一邊忙着織布賺計件工資,一邊已經是熟能生巧到一邊閒聊一邊織的程度了。

一些熟練的甚至可以半閉着眼睛織布,這也是艱苦生活磨礪出的本事。

如今大順尚沒有煤氣燈、煤油燈,最亮的是鯨油燈,蠟燭又貴。尋常村子裡的農夫紡織,大多都是湊份子搭棚子,一家一天燈的辦法。

菜籽油或者棉籽油的燈,昏暗暗的,坐在燈盤的還好,稍微遠一點,其實也就是憑着感覺,拿出一手賣油翁般的本事,摸黑織便是了。

一拉一抽間,經緯浮現,一個織工問工友道:“咱們的主家莫不是和朝廷的大官兒還有親戚呢?平日裡也多聽聞名字的鯨海侯,怎麼來這裡了?”

旁邊一個織工撥了一下梭子,笑道:“管他有沒有親戚呢。咱們又不是朝廷官辦的機工,便是有親戚,難不成就不用給咱們發工錢了?只要計件算錢便是了。況且說了,人家公侯家裡,身上的一根汗毛,都比咱們的腰粗。雖說皇帝還有三五個窮親戚,可人家那窮,也比咱們富啊。主家要真是公侯的親戚,還用幹這個?”

“如今跑海的、投資的、炒股的,那纔是大買賣人。隨便拿一些內幕消息,何至於幹這一行當?對了,你家漢子這次去長崎回來,去不去南洋?我聽說去南洋的一些船主正招水手呢,給的工資也比去日本多。”

問主家和朝廷大官是不是親戚的那女工搖頭道:“不去南洋。南洋不是好地方。雖說賺得多,可是比去日本要危險。我尋思着,他再幹兩年,我也再織兩三年,攢夠了本錢,便也買上兩臺織機。自己幹一個,另一個也僱個人。三五年,也好能置辦六七臺,便不愁了這輩子。”

女子說話的口音,非是松江本地的口音,倒有幾分山東味兒。這也算是松江的一大特色,威海那邊的很多水手跑來了松江府安家,加之新學學堂的口音要麼是京畿官話,要麼便是膠遼口音,漸漸使得松江府的口音都略微有些串了味兒。

這女子的丈夫是水手。她也知道這幾天跑南洋的船主招水手的事,但聽說南洋又熱又有瘴氣,還聽說有些食人的生番,雖說給的錢比跑日本多,也捨得不叫丈夫往南洋跑。

她家裡原是文登州的,家裡也有幾畝地。這時候,少有分家過的。她公公雖是沒了,婆婆卻還在。

自己男人家裡排行老四,不大不小,又是個不會招老人喜歡的。之前在家的時候,也“不務正業”,並不熱衷去地裡幹活,而是寧肯跑出去找活做。

可想而知,婆婆管家,丈夫又是個不務正業的,自是沒好日子過。婆婆年紀大了,家裡的事都是老大家管,後來丈夫跑出去做工,自己在家裡更是受氣。

丈夫又不種家裡的地,做工的錢也不說交給家裡,家裡能給她好臉就怪了。

她這一手織布的本事,也是那時候練出來的。

每年過了秋,收拾完地裡的活,婆婆便給她三斤棉花。這便是她們這一小家子過年的衣裳。

三斤棉花如何做一小家幾口的衣裳?

卻也簡單。

將這三斤棉花紡成紗線,再把紗線織成布,再把布賣了,再用賣布的錢買棉花,再紡紗……

如此循環,到過年時候,倒也能夠一小家子人過年換一身衣裳。小孩子好說,大的穿着小了漿洗一下給小的,湊合湊合倒也夠了。

她也不懂什麼叫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也不懂什麼叫工業化必然伴隨小農破產。

但她和丈夫一起和家裡鬧掰了,淨身出戶,也沒要地,搬來了松江府,見識到了新的飛梭織布機,不免有些想法。

想着以前自己織布也是好手,一天織一丈半。可布幅窄,也就一尺寬。

現在這飛梭織布機,雖一天還是一丈半,布幅卻寬,二三尺,這便是憑空多了一二被的布。

若是日後再有什麼新機器,以至於這種工坊織布更快……想想以前的日子,只怕是三斤棉花無論如何不能給全家做新衣裳了。

能給家裡做新衣裳的前提,是這三斤棉花紡紗織布賣出去,換五斤棉花;再來一套,換十斤棉花……

真要是將來工坊的布便宜的,自己織布根本賺不到錢,三斤只能變成三斤半棉,那可就沒人織了。

如她家這樣的,也多得是。很多人家裡,哪有那麼多棉花,都是三五斤棉花,靠着女工手藝,自己賺那一點辛苦的“力”息。

初步工業化對小農的衝擊,不只是在這三斤棉花上,但卻是個很直觀的縮影。

她在文登州時候的三斤棉花,可不只是一家人的衣裳,有時候還是家裡吃的鹽、家裡用的油、一時急用錢時候的錢……

和她的機戶主人一樣,這女子對未來也是有些憧憬的,甚至也覺得這是個非常好的時代。

走出了老家,來到了松江府,丈夫出海做海員,自己做工織布,暫時日子過得雖苦一些,卻有了盼頭。

家裡沒有夭折的孩子,都在新學義學裡讀書。

松江府的新學義學,讀書倒是不花錢,但十二三歲就該幹活的年紀,卻不幹活只吃飯,憑空多了幾張嘴,日子過得也是緊巴巴的。

原想着讓家裡老大老二不要去上學了,早早出來做事。哪怕是去給人挑棉花、或是在碼頭賣菸捲火柴,也能貼補一下家用。

自己再省一點,丈夫別出什麼意外,二三年時間,就能攢出一臺飛梭織布機。

到時候,憑自己的手藝和織布速度,將個二三兩銀子做本錢,自己織了自己賣,如何不比在這裡賺計件工資要強?

好好幹個二三年,攢夠了錢,便再買一臺織機,僱一個人。

如此,四五年後,一變二、二變四,四變八、八變十六,待到兒子們長大要結婚的時候,自己也算是從機工,跳成了機戶,完成了階級跨越。

但丈夫出海久了,有些見解,覺得還是讓孩子上學的好,哪怕上學要花錢。

除了只吃飯不幹活之外,既是上學,縱筆墨紙硯太貴,可買塊寫字的青石板、買兩根粉筆滑石,這也得需要錢不是?

但丈夫卻說,他出海這些年,見識的多了,覺得新學也有出路。

若是學的好了,將來從下舍入了上舍,最終要是能考進靖海宮,將來成了海軍軍官,那還用愁兒子娶媳婦的事?

尋常地主,除非有功名的,看不上海軍軍官。可要是沒有功名的,那也是願意和靖海宮的海軍軍官實習生結親的。

賺的又多,軍裝又好看,這幾年又不興說海軍是丘八,將來前途也好。萬一混上幾年,成了大副、艦長,就算不在海軍幹了,去各個大商行、貿易公司,那不也搶着要?

再者說了,就算是考不上靖海宮,學了些新學的本事,去商會算個賬、做個採買,不也好的很?

如今這些貿易公司、大商會,可都不要私塾官學學經書出身的,反倒是喜歡這些學新學的。

再再再不濟,去鯨侯那邊創辦的“赤腳醫館”,學一手種牛痘的本事,去各處給人種痘,那也是新學的出路:雖說好像這玩意兒也用不着算數幾何天文地理,但這“赤腳醫館”卻只要新學學生,卡的很嚴。

除了這些對孩子未來的期待,丈夫說服她的另一個重要理由,便是好日子還在後頭。

就這幾年跑長崎的見聞,日本那邊的貿易越發好做。將來南洋那邊也不會差。

就算孩子們上學多了只吃飯不幹活的嘴,可節省一點,若他們不上學,可能二三年就能買自己的織機;上學的話,也就是二三年變五六年就是了,也不差這幾年。

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以及對將來局面越發變好的預期,纔是女子最終決定聽丈夫的,讓孩子繼續上學的原因。

她也不是那種不講理的悍婦,也沒數落丈夫,說諸如你要是把酒戒了、不買嚼煙,不也把錢省出來了?

只想着丈夫出海,海上生活無趣,若是連酒都不喝,煙也不嚼,那不是和拉磨的驢沒什麼區別了?

再說丈夫說的也對,日子一直這樣好下去,糧食價格一直這麼低,棉布一直這麼好賣的話,每年少攢一點錢,晚個三五年,再從機工變機戶機主,也不是不行。

可她萬萬想不到,此時後堂裡談的事,可能讓她的美好憧憬,化爲泡影。

晚個三五年,若是一直不變,她的憧憬和對未來的規劃是絕對正確的。

可這是個五年一小變、十年一大變的時代。晚個三五年,很可能就根本沒機會完成階級跨越了——至少她這一輩是沒戲了,孩子們若是有出息,入了靖海宮海軍學校,那倒是也算下一輩完成了階級跨越。

一旦晚個三五年,蒸汽織布機出現,她這種買個織機、一變二、二變四、四變八的原始積累夢想,就會被衝的粉碎。

只怕是日子過得要比現在還差。

到時候,可絕對給不了現在這樣的工資了,更別提什麼好好幹幾年自己買織機當老闆的夢想了。

蒸汽動力的織布機資本,哪裡是靠單純勞動的原始積累就能完成的?手工業變爲工業化生產,想要養家的工資,捲起來,又怎麼卷的過給碗飯就乾的十三四歲女包身工?

不過,站在另一個奇葩的角度看,似乎預示着大順對外貿易的優勢將會極大。畢竟,在大順,災年買個十三四歲女孩子當契約奴工的錢,都不夠買美洲黑奴一條腿的。

(本章完)

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587章 不平等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32章 佈置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478章 看破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203章 奇襲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221章 先知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176章 十三張第82章 賣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685章 試試看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705章 海戰(三)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346章 埋雷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256章 優劣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53章 鎖國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783章 作死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127章 必拿下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574章 領導權第555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一)第411章 出奇第641章 前科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702章 備戰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208章 記憶第937章 老走私販子的見識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1051章 坐莊(下)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725章 殺心第705章 海戰(三)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252章 特許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81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712章 反擊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