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新矛盾(下)

第792章 新矛盾(下)

“米貼?”

劉鈺當然知道這玩意是啥,但這麼多年了,難得見到了這麼一個資本家嘴臉的人,說不出的“親切”,便故作疑問。

婦人也是說的起興了,連連點頭道:“這織工齊行叫歇,只說以米價一兩爲限。若低於一兩,便不提。可若高於一兩,米價每高一錢銀子,便要給他們補貼一定的錢,以便養家。”

“可是米價便宜的時候,她們可沒說,哎呦,主家,這米價便宜了,我們的工資也少要點。”

“君侯說說,這上哪說理去?”

“這幾年南洋米、東洋麥日多,松江府的糧價也低,倒是省去了米貼錢。”

“真要是糧食貴了,我們這日子可就過不下去了。給他們開的工資就得高。不給米貼,便要鬧事。”

“朝廷也該管管了。早聽說蘇州府當年織工鬧事,朝廷立了永禁齊行叫歇的碑文。要我說,朝廷也該來松江府管管,再遇到鬧事的,抓上幾個,也叫他們老實老實。”

劉鈺心道這朝廷處理蘇州府罷工事件,搞得都是定的“把控行市”的大罪,按照所有罷工者的上漲工資總數,按照盜竊罪級別定的罪,狠辦了幾個領頭的。

可這松江府,看這架勢,好像也沒有說官府出面,惹得這些萌芽們相當不高興啊。

但要真說起來,國家想要搞出口貿易,降低成本也在政策之中。

可要說蘇州府的永禁齊行叫歇碑——翻譯一下,就是永禁同行業集體罷工——是朝廷意識到進出口貿易、重商主義、手工業成本等因素在裡面,絕對就是扯淡了。

朝廷那羣人要能想這麼多,那這大順早不至於讓劉鈺愁的感覺無力了。

就現在來說,大順不管是人工成本、工資,還是手工業效率,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過度壓榨織工,才能保證競爭力。

印度那邊的絲綢產業和棉布產業,確實給了大順很大的壓力,但劉鈺是要把那邊的產業摧毀的。總體來看,問題不大,壓力不是太大,完全沒必要可勁兒壓榨織工來降低成本。

他也沒接關於朝廷出臺永禁罷工政策的話題,而是問道:“依你看來,這織工對糧價一事怎麼看?對放開進口米麥一事,倒是支持還是反對呢?”

那婦人被劉鈺把話題撥開,也不敢再提,忙道:“回君侯的話,織工自是盼着糧價低些的。若是這糧價貴了,別的東西也貴。便是有些米貼,可也不足用。”

“至於我們,自是盼着糧價便宜了。一來省了米貼,二來有些雜事,花更少的錢便辦了。”

“這棉花采出來,鐘鳴鼎食的公子之家,自是以爲這棉花采出來就是包裹好的棉包。卻不知還要經過去籽、挑選、搓條等等工序,最後才能紡紗成線,然後才能織布。”

“若是糧價低了,這搓棉花的僱工,便可少花些錢僱來,我們拿到成棉也便宜些。”

“這幾年松江府糧價都低,所以我們這買賣才能越做越好。過去都是仗着鯨侯戎馬,以後還要仰仗呢。怕就怕日後這糧食價竟貴了,我們這可就不好做了。”

婦人說到實在處,也確實打心眼裡感謝劉鈺。別處還好,這松江府的工商業從業者,確確實實是得了大順這幾年對外擴張的最大好處。

在西北打仗,確實和松江府關係不大。不但沒得到利,反倒用着他們的稅。

可要說打日本、打南洋,他們可是真的見到了好處、拿到了好處。

日本那點地,種不了棉花。以前荷蘭的呢絨都能在日本暢銷,況於松江府的棉布?

瑞典和大順合作之後,走私日盛,大量的棉布走私到了歐美,銷量打開了不少。

如今南洋又打下來,松江府既知道南洋香料多,也知道南洋稻米多。吃了這麼多年的南洋米,打下南洋,對他們而言,至少可以確定一點。日後松江府這米價,再也沒有四五兩銀子一石的時候了。

原本還擔心,這南洋熱,只怕當地人不穿衣服。誰曾想這幾日大量的南洋人來到松江府,他們不但穿衣服,而且看起來穿的還不少呢。

正因如此,這女子纔要把家裡積攢的本錢都拿出來,再讓丈夫去置辦八十臺織機。

這些對外擴張的事,當然都是劉鈺主導的,他們也都知曉。說是年節祭拜,如立生祠,那也不是假的。

當然只靠松江府一地的手工業,是無法滿足外部市場的。帶動的周邊州府的工商業,也都得了不少的好處。只是這松江府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又地處長江最下游、又是出海口、又是大順的“豬圈”金融資本所在地,感觸顯是比別處要深刻的多。

劉鈺見這婦人說的歡脫,笑道:“其實織工們要搞計件工資,也未必不是好事。若是計件,他們做得多,賺的多。你們不也一樣?以後往外賣的東西更多呢,你們的好日子還在後面,他們做得多,你們不是也賺得多嗎?”

這婦人也是個機靈的,聽劉鈺這麼一說,便道:“君侯大人說的是,其實給他們發錢的時候,我這心裡也高興。給他們發的多,我自己賺的也多。”

“只是,還有一件事,我們也想問問鯨侯。這飛梭自西洋傳來,織布快了倍餘,這可紗線便供不上了。卻不知西洋可有什麼如這飛梭的東西,竟能讓紡紗的速度也快上一二倍?”

劉鈺搖搖頭,心道這東西有思路是有思路,但原型的珍妮機,根本不適合松江府用。

那是棉、麻、毛混紡用的棉線,做純棉布太細且太容易斷,大順這邊的棉布是用不上那玩意兒的。

而且,大順現在的棉種,纖維太短,也不適合搞初步機械化,還需要一個大規模的棉種替代,至少也得打到朱元璋推廣棉花種植的地步。

不過,這裡面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極大地促進大順的海外擴張。

印度產棉花,一旦大順江南的紡織業繼續發展,對印度的拓張也就有了一個新階層的支持。

現在皇帝聽了劉鈺的蠱惑,試圖對印度動手的原因,和貿易、原材料這些都沒有關係。

而是看上了印度的土地稅和人頭稅,加之覺得印度現在是各節度使亂戰的時候,三五千人就能拿下不小的地方,派人去收稅,一年如何不等於多個河南省的稅?

如果有這種新階層的支持,並且這些新興階層的力量逐漸壯大,對印度方向的擴張也就更容易人亡政不惜。

如果能夠保證印度的棉花運回國內,再用包買制、分包制,分散到各家各戶女人那紡紗成線,這倒是可以慢慢瓦解江南地區的小農經濟,而且不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區別就是,原本是紡紗、織布,都自己幹。自給自足之餘,拿出剩餘的去售賣,貼補家用。

現在,則是紡紗不機械化,留給小農爲活;而織布先一步早期機械化,讓這裡的手工業工廠,升級爲真正的工廠。

水力或者蒸汽動力的織布機,做起來肯定比精紡機容易。

紡織兩道工序,織更容易機械化一些。

略微盤算了一下,只要拿到印度的棉產區,或者用瓦解印度原有經濟體系的方法愣生生搞出一個棉產區,將印度棉運回國內,紡紗保持手工業維繫小農暫時不起義、織布機械化以出口爲導向,照現在這個架勢,似也有搞頭。

這裡面,苦的是誰?

苦的,還是現在這個給機戶打工的織工。一旦機械出現,手工業技術的價值就會急劇下降,給更低的工資,愛幹不幹,不幹換人。

以後世來比喻。

現在給機戶打工的織工,是程序員,不是大街上隨便抓個人就能做的;而一旦織布機械化,織工就成了工地搬磚的了,只要有手就能幹。

就如同後世最能理解中世紀行會制度的,是科研界一樣。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

上一次蘇州府織工大罷工,齊行叫歇,雖然官府也出面處置了。

但織工也算是贏了一半,最起碼工資上漲了、每年春秋還有酒錢、年節還有福利。因爲他們有技術,這活兒不是隨便誰都能幹的。

等到初步機械化之後,只怕就那麼容易了,要麼搞出糾察隊誰當工賊先乾死誰保證齊心;要麼就只能是愛乾乾、不愛幹滾了。

所以此事的關鍵,還是要分化瓦解。

先搞織工,紡紗爲生的不會站出來說話,因爲他們紡而不織;再搞紡工,搓棉的不會站出來說話,因爲他們搓而不紡、而織工已經被搞掉了……

靠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方式,在手工業者全面受到機器衝擊之前,一個個搞掉。

將起義和反抗分成各個波次,分批打掉。這應該會比全面衝擊要容易一些。

想到這裡,劉鈺便道:“雖暫時無有紡紗快上幾倍的手段,可要說這織布能快上一些的手段,甚至比飛梭更快的手段,倒還真有。而且似乎也不需要巧手,尋常人也能做得。”

“只是朝廷顧慮,如此一來,恐奪小民之業,是以未曾放出。但以你之見,若真有了能加快織布數倍的機器,這松江府的機戶,有多少肯買的?”

那婦人想了想,猶豫了一下,不知道該怎麼說。

好半天,劉鈺見她欲言又止,便道:“你只管說。”

“回君侯,這讓織布快上幾倍、又不需要巧手的機器,若真有,我們當然是想用的。可終究還是要看朝廷對‘齊行叫歇’的態度。若是朝廷不管,我等還真不敢用。只說這新的飛梭改造後的織機,便引出了一些事端。若是又快幾倍且不需好手,只怕事更嚴重。若是朝廷要管,我等如何不敢用?”

劉鈺點點頭,也明白這些新型階層的顧慮。

這是大順一直以來的行政風格。雖然之前處理的都是地主和農民的問題,可這種風格還是讓這些新型階層有些恐懼。

大順建國時候,確實妥協了。但妥協,不是全面的投降,在一些事上,還是做了做的。

最起碼,當年江南的奴兵、瑞金的田兵,他們後來都是入了大順的夥。

就算是喊出了保天下的口號,和江南士紳達成了妥協,不至於搞出來均田免糧這種讓太祖皇帝死在九宮山的口號了,可終究也只是妥協而不是投降。

雖然辦的不徹底,可大順在前期的政策,確確實實是偏向於小農的。

只不過,因爲明末的戰亂,大量的人口死亡、大量的土地無主,緩解了矛盾,適當偏向一下也不會鬧出大亂子就是。

真要是換了個傳統的“青天大老爺”,地主和農民的事,自是偏向農民;可也一樣,僱工和僱主的事,也會偏向僱工。

蘇州府的齊行叫歇事件,和動力機械的織布機可能引發的事件,可絕不是一回事。

而且前者處置的,機戶一方,還是織工一方,其實都覺得朝廷做的不好。

因爲機戶希望,徹底禁絕不說,還不應該答應織工的條件;而織工則希望,朝廷不但爲他們撐腰,讓機戶答應他們的條件,還應該予以支持。

但大順是個地主和農民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對新興階層的矛盾只能採取和稀泥的方式——大順的統治階層,既不是機戶,也不是機工。

這就使得作爲新興基層一面的機戶,擔心將來真要是搞出了機器,鬧出了諸如砸機器之類的事端,朝廷依舊和稀泥,那可真不敢用了。

商人不是士紳。

在天朝,可以名正言順地說出“與士大夫治天下”這樣的話,這也是政治正確的、不能被攻訐的。

可要是說,與“商賈機戶治天下,而非與小民織工治天下”這樣的話,這就是絕對政治錯誤的,會被攻訐死的。

這一點,劉鈺是不能明着表態,說什麼你們只管幹,將來真要是有人搗毀機器,我負責武裝鎮壓之類的話。

但若不給一個明確的態度,這些人恐怕也會多有顧慮。

伴隨着松江府工商業的發展,這裡面產生了許多的矛盾。

就如同糧價問題,這是地主農民,與資本家僱工這兩個時代團體的矛盾。

而齊行叫歇朝廷態度問題,又是資本家和僱工這兩個新興階層“內部”的矛盾。

松江府機戶們想知道,以後面對這些新矛盾,朝廷向着誰?

(本章完)

第931章 覺醒(三)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886章 恐嚇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600章 捧殺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249章 暫借第338章 下心毒第1394章 優勢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13章 小人哉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950章 夢魘第349章 死國矣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234章 打小抄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1026章 割裂(四)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1287章 死與復仇(八)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946章 旗手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793章 憧憬(上)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102章 見人說人話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499章 洗頭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38章 扣個人質第93章 破題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40章 野心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441章 瘋了第346章 埋雷第157章 老婆本第15章 居高臨下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1441章 分歧(七)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682章 打印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167章 論跡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