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

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

在場的這些被劉鈺視作大順未來希望的這羣人,此時並沒有想這麼多。

他們主觀上,既不會關注天朝的未來,也不會關注下南洋對將來的影響,當然也不會在乎所謂的海外市場,以及由外而內誘發的改變天下的力量。

主觀上毫不在乎。

他們只關心錢。能賺多少錢。

對於投資南洋貿易到底每年能分到多少年息,他們內心其實也沒底。

這時候劉鈺在那裡看似淡然地喝着茶,這些人也和劉鈺算是熟悉了,並不忌諱,一桌桌的人討論起來。

劉鈺按照土地的收益,來計算這些人內心能接受的回報率。

這些人卻沒有過多的考慮土地問題。

因爲,大順囤積土地確實賺錢。

但是……

大順內部割裂的經濟基礎,使得囤地也不簡單。

江南地區的土地兼併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但是土地一旦超過了二三百畝之後,想從這些擁有二三百畝土地的人手裡買地,就很難了。

人家基本上不會賣。

而爲數不多的小農,他們確實會破產、確實有時候缺錢不得不賣地。

然而,他們的地又不是連成一片的。這家賣個三分地、那家賣個五分地,一小塊一小塊的。

囤地也不是不能囤,但是東邊一小塊、西邊一小塊,管起來麻煩不說,只說手裡這麼多的銀子是否能一次性買那麼多銀子的土地?

如果不能,這些銀子本身就是死的。

大片的土地、田莊之類的,擁有者自己手裡也並不缺錢,在土地回報率這麼高的情況下,在大地主、大田莊所有者沒有破產之虞的情況下,也很難買到手。

這就好比手裡的一萬兩白銀,理論上,全部買地,每年40%的回報率,能賺四千兩。

可是,現實裡,可能這一萬兩白銀,卻只有三千兩銀子的土地賣。剩下的七千兩,只是理論上買地的回報率更高。

理論和現實的矛盾之下,使得他們並沒有如劉鈺所擔憂的那樣,準備張口就來個至少20%的回報率。

林允文更是和一桌上的人談到了另一個問題。

“如今朝廷每年賑濟救災的錢,越發多了。朝廷手裡有錢,這賑災也就能多花了。”

“加之如今海運昌盛,從遼東到廣東,船隻往來,若走黑水洋,月內即到。”

“即便遇到天災,倭國的米、遼東的麥、暹羅的米,皆可轉運。這幾年米價很是穩定,甚至一些地方的米價因着南洋米的進入而日賤。加之天災朝廷以米賑災,尋常人家若非萬不得已,也難將土地售賣。”

“加之在這裡買地不很好買,大部分土地都已阡陌相連輪不到我們了。剩下的,便是小塊小塊的,也不甚有什麼滋味。”

“若是日後朝廷從南洋賺到了錢,我看若遭了災,各地的蠲免怕也多起來。這倒是不可不考慮。”

他說的,也正是大順南方的一些現實。

南洋是產米地,而且大米的價格還是很便宜的。

伴隨着人口漸多,朝廷對大米多采取免稅的政策。

加之松江等地的海關,管理日嚴,剋扣勒索之類的事雖也有,但終究和以前相比少了許多。

海運的低成本、航海術的進步,使得大順終於有了“河西荒、則移河東之糧”的能力。

雖然大順這邊賑災,基本上就是上面撥十兩,層層貪污、剋扣之後,真正到饑民手裡的,也就一兩。

但是。

內地地區,交通運輸不便;沿海地區,大順海運逐漸進步。這就導致了同樣是十兩銀子剩一兩,但是內地地區要買高價米糧;而沿海地區,可以買便宜的暹羅米遼東麥。

同樣的被剋扣貪污只剩下一兩的銀子,賑災效果可就差遠去了。

再因着大順特殊的“以史爲鑑”,尤其是對明末之事的深刻記憶,使得大順在賑災上還是稍微捨得花錢的。

這幾年也沒什麼大災,自從劉鈺去日本“雪中送炭”的那場波及日本和中國東部的大災之後,大順也沒有出現過超大規模的饑荒。

基本上算是風調雨順的幾年,而且伴隨着海外貿易的興起,一些人開始種植經濟作物,賣了經濟作物再用錢買暹羅米、遼東麥吃。

即便僅限於經濟非常發達的地區,可這種狀況一旦出現,就是不可逆轉的。

加之那些施行海運漕米的省份,也省去了許多運輸漕米的徭役。百姓不怕稅,卻怕役,稅最多破產、役卻能傾家蕩產。

總的來看,大順航海術的進步,海運興起的現實,以及即將對南洋全面控制的局勢,似乎讓很多問題可以暫時壓制住。

在這些問題之外,還有一個更特殊的情況,那就是松江等地的資本,也是過剩的。

不管是放高利貸、開當鋪、買地等,其實早已經飽和。

不是不賺錢,而是放貸的、開當鋪的、或者買地的,能幹的早就幹了,沒有什麼太大的擴容的空間了。

就類似於荷蘭東印度公司,誰都知道,若能投股荷蘭東印度公司,拿18%的年息,好得很。但問題是,你沒機會擠進去。

大量富集的資本,在松江府,也處在這樣一種微妙的過剩狀態。

說松江的這些人,是新興階層,並不是說他們是大順這個時代纔出現的。

在大順之前,這種做買賣的豪商、搞走私貿易的大商人,便有不少。

但明末時候,即便是海賊王鄭芝龍,思維方式依舊是“招安、買地、囤地、衣錦還鄉、子孫國子監讀書、宗族興盛”。

可這幾年,伴隨着各種股份制公司的興起、伴隨着對日貿易的高額利潤、伴隨着大順朝廷對商人居然也表現出一種似乎要講道理的樣子。

這些身份和前朝那些豪商差不多的人,思維方式漸漸出現了變化。

他們也買地。

但一般就是買個千八百畝的,做一旦投資失敗之後的子孫基業。

剩餘的錢,則是儘可能找一些投資方向,賺取商業的股息。

人還是那羣人,可隨着經濟基礎的逐漸改變,人的思維方式也漸漸變動。就像是二百年前的荷蘭、一百五十年前的英國,也有過這樣的一個類似的階段,行爲慣性慢慢轉變的階段。

加之大量的資本富集,高回報率的諸如囤地放高利貸之類沒有多少擴容空間,使得這些人對於此番下南洋的股息回報率期待,並沒有劉鈺擔憂的那麼高。

他們逐漸意識到了,錢動起來纔是錢。不動起來,就是一堆放在庫房、地窖裡的銀子,不會減少,但也不會增加。

這種意識,便是將手裡的銀子,逐漸看成資本的過程。

銀子還是那些銀子。

動起來後,便成了資產者手裡的資本;不動起來,那就是地主家地窖裡的銀堆。

一衆人討論之後,有人便道:“鯨侯所言的回報率,自是扣除了駐軍、緝私所需費用的。”

“只說這駐軍的錢,該不該咱們花,這事兒雖值得討論。但若是這回報率早已扣除,對咱們來說也就只能是值得嘴上論一論了,並無什麼實際的用處。”

“既是這樣,無非就是相當於咱們往外貸款。貸了款的人做什麼用,和咱們無關。咱們只要能按時收回利息即可?”

這些人不少都是對日貿易公司的股東,對於這種股份制公司的責任、內部權利等,還是有所瞭解的。

他們當然知道這和往外放貸不是一回事,自己投了股,按理說也要有知情權、決策權纔是。

然而,他們也認識到,南洋和日本不一樣。

這裡面還涉及到軍隊、艦隊、政府、徵稅、壟斷、統治等等事情。

若說按道理,出了錢,就該有決策權,以大順這兩千年的集權慣性來說,他們下意識地就覺得純粹扯淡,怎麼可能?

怎麼敢這麼想?

如此一來,他們對南洋貿易募集股金的理解,更像是大順發行的“國債”。

順着這個思路妄下討論,他們實際上就把這個問題理解成了另一個問題。

即:在松江府若發行國債,朝廷給多少利息,他們願意接受?

在劉鈺這些年的信譽加成下,在朝廷這幾年還沒有割肉放血的情況下,這就是個純粹的、單純的經濟上的考量了。

大順松江府的這些新興階層,可以讓大順以什麼樣的利率,借到本國的國債?

一衆人一番討論之後,得出了一個基本上算是比較一致的數目。

“15%”。

對此,這些商人們也有自己的“理由”。

有人道:“昔者,王荊公行青苗之法,20%的利息。在一些地方,可稱善政。”

“然,這20%的利息,亦非一年的利息。”

“正月三十之前,申請夏糧貸款。五月三十之前,就得償還。”

“雖說一般的農戶,只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需要貸款,五月還、還是正月還,區別不大,反正都只能靠賣糧食還。”

“但是,真算起來,正月借款、五月還款,利息20%。這按一年算,就是45%的利息,對吧?”

“既說一年45%的利息,即可稱之爲善政、仁政。如此算來,我們收15%的利息,着實不高。”

“朝廷有法令,放貸之息,以三分利爲上限。我等折半,亦不爲過。”

“若是再少,便沒甚麼滋味了。”

按照他們的誤解,將特殊的、國家管控軍政權力的股份制公司,扭曲成爲了國債的理解。

他們覺得,15%的年息,亦算是給足了朝廷、給足了鯨侯面子。

大部分人都這個數目,也都算是可以接受。

朝廷真要下南洋,肯定是要用大筆銀子的,大額數目下,若真能保證每年15%的利息,以現在的環境和局勢,可算是他們能接受的底線了。

(本章完)

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340章 宿命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497章 急躁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922章 歸來第127章 必拿下第63章 軍歌第725章 殺心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1002章 獻禮第1393章 泡沫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56章 埋伏第64章 笑與悲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681章 隱喻(下)第39章 心思不純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102章 見人說人話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449章 提條件,不談判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65章 報捷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177章 機遇期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340章 宿命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986章 止步(上)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807章 閹黨(上)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38章 良家子第712章 反擊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1232章 開戰(十一)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1046章 破綻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477章 四凶第1394章 優勢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733章 朋友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940章 自覺(二)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157章 老婆本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560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56章 埋伏第23章 扎心的話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5章 落後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443章 誘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