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表演戰(五)

第755章 表演戰(五)

經濟基礎的改變,朝貢刨除掉經濟利益外,剩下的好處也就這麼些了。

蘇祿等國權衡之心,內心也明白,此時朝貢,已經是不得不做的選擇了。

若是西洋人還佔着南洋,蘇祿是非常希望朝貢天朝的。

但西洋人被趕走了,朝貢天朝帶來的損失可比之前大不少。蘇祿的買賣做得非常大,英國都有專門的軍火商爲蘇祿的“東方巴巴里海盜”提供海盜專用的短管步槍。和瑞典東印度公司與馬達加斯加海盜的合作一樣,蘇祿海盜也有專門的銷贓途徑,賺的也都是荷蘭盾、英鎊。

只是,就憑此時天朝氣勢洶洶的架勢,從爪哇一路打到錫蘭,雖說什麼去者不追、來者不拒,可真要是不朝貢,即便天朝礙於“王者不治夷狄”的道義不打,隨便支持一個旁邊的朝貢國,那也承受不住。

而且,大順和以前不一樣了。

朝鮮的事,他們知道的不多。但琉球的事,他們可是聽說不少。如今的朝貢和之前的朝貢,大不一樣,大順這邊的干涉日多,日後也不知道會遇到什麼麻煩事。

然而,伴隨着聖地亞哥堡的倒塌,這些使節們終於還是堅定了朝貢的想法。

劉鈺只說待自己攻下馬六甲後,就要回朝覆命。這些小國使節可回去告知各國國王蘇丹,若有原意主動朝貢者,可提早準備貢品,待過些日子劉鈺回朝覆命的時候,乘船一併前往京城。

各國使節紛紛答允。

隨後,劉鈺就下令讓部隊繼續進攻,挖坑靠近城牆,準備在五日之內攻破馬六甲城。

當夜,帥帳之中,東印度公司的前總督瓦爾克尼爾、跟隨劉鈺來大順躲避國內政治風波的前大議長安東尼、荷蘭東印度公司東印度艦隊的副艦隊司令等人,被邀請到了帥帳內。

李欗坐在上首,劉鈺於一旁安坐,剩下的高級軍官圍坐。這幾個荷蘭人坐在客位,他們和那些小國使節一樣,也在白天目睹了聖地亞哥堡的倒塌。

攻打馬六甲,不只是給這些小國看的,也是給荷蘭人看的。

這幕戲的觀衆,可不只是南洋諸國。這幕戲,也不能只有武戲,沒有文戲。

藉着白日的戰果,劉鈺笑問道:“所謂知己知彼,方可知能戰能否。你們都是荷蘭或者高層的高級人物,對荷蘭當然算是知己。而這些日子或是跟天朝打過仗、或是親眼目睹了天朝打仗,或可爲知彼。你們覺得,VOC還有機會打回來嗎?”

安東尼此時當然並不知道劉鈺“聯合荷蘭要先打爆荷蘭”的計劃,覺得劉鈺這就是在耀武揚威。

雖這麼想,心情當然非常不爽,覺得根本就該拒絕回答這個頗爲侮辱的問題。

但沉默了考慮片刻後,前大議長安東尼還是搖了搖頭。

他跟隨大順的使節團船隊從阿姆斯特丹來到大順,一則是爲了躲避國內的政治風波、二來也是希望能夠和大順談一談貿易的事。

奧蘭治親王借用民意,否定了被劉鈺在阿姆斯特丹大肆宣揚有些變味的“勘合貿易”。

可實際上,荷蘭人既想要面子,也想要裡子。

爲了祖國的尊嚴和榮譽,堅決拒絕有損國格的勘合貿易,這是糊弄國內老百姓的。

事實上荷蘭人在錫蘭貿易的時候,曾要給僧伽羅國王雙膝跪地;當年大順取了天下、傳教士瘋狂“詆譭”新教國家的時候,也曾上京朝貢;在日本,也老老實實的每年參覲交代。

就如同澳門一樣,葡萄牙新來的總督看到大順的旗幟掛在海關上,驚呼這是對祖國的侮辱;但實際上澳門的本地派,若遇縣令以上級別的來,都要讓教堂鳴鐘跪迎的。

面子是忽悠本國百姓的,裡子是十足的利益。

安東尼對此心知肚明,他要是那種狂熱者,也不可能幹到大議長,與前幾任大議長壓制了奧蘭治家族四十多年,使得荷蘭連個聯合省執政官都沒有。

他還是有些政治水平的。

如今劉鈺耀武揚威地問荷蘭還不能打回來,這時候再說些場面話,安東尼覺得已經沒什麼意義了。

心道侮辱就侮辱吧,還能怎麼樣呢?

“侯爵大人,不考慮戰爭的善惡、貴國不宣而戰等因素,只談戰爭本身……事實上,貴國已經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聖地亞哥堡的倒塌,證明馬六甲被攻破也只是時間問題。”

“公司即便不倒閉,即便奧蘭治家族的人死保公司、封禁證交所禁止兌付……公司也沒有能力再打回來了。”

“公司要想打回來,至少需要20艘戰列艦、四萬名士兵。這,都是公司、乃至於荷蘭不可承受的財政壓力。您當然知道,阿姆斯特丹省已經多久沒造戰列艦了。”

“貴國如今掌控了香料的產地,也掌控了整個東南亞的特產。日後歐洲市場的薰香、胡椒、丁香、肉桂……這便會如茶葉、絲綢、瓷器、大黃一樣,貴國的貿易政策將決定歐洲這些貨物貿易的興衰。”

安東尼想了想,不無感慨地說道:“或許,如您所言,貴國只是迴歸了她應有的地位。事實上,聯合省能佔據東南亞這麼久,本身就是一個意外。”

“不管是貴國,還是日本,都應該比聯合省更容易佔據東南亞。”

“貴國的突襲,徹底毀滅了荷蘭。”

感嘆之後,安東尼內心也微微有些逃過一劫的輕鬆。

忽然想到若是奧蘭治派沒有急衝衝地奪權、劉鈺沒有在阿姆斯特丹大肆挑唆荷蘭民衆的情緒,若是自己這個大議長繼續當政,結果發生了東南亞被佔、阿姆斯特丹股交所股災、法國攻入奧屬尼德蘭荷蘭幾近崩潰的景象……

恐怕,自己也會如同自己的前輩大議長一樣,被人吊死在廣場上,渾身的肉被人割下來吃掉。

現在這個局面,聯合省的奧蘭治、橘色的荷蘭,恐怕再也不會是尼德蘭的象徵了。

自從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荷蘭大裁軍之後,荷蘭歷任大議長,一直相信外交可以解決諸多問題,大量的精力也放在外交上。

只是,在此之前的外交,從未考慮過中國的存在。雖然荷蘭很清楚中國是現實存在的,不是虛幻的、神話的,但終究之前對歐洲的局勢沒有任何的影響。那也和不存在沒什麼區別了。

這種欠考慮,使得前大議長安東尼,在卸任了大議長之職後,終於明白了一件事。

那便是,覺得外交能解決一切問題,只是一種一廂情願。

就像是東南亞的情況,到底需要怎樣的外交,能避免大順下南洋?

阻礙大順下南洋的,既不是荷蘭,也不是西班牙,更不是英國。

阻礙大順下南洋的,只是大順自己。

一旦大順想要下南洋了,無論怎麼搞外交,都不可能讓大順不下南洋的。唯一能威脅到大順的歐洲國家,只有一個偏遠的俄國。苦寒的西伯利亞,也註定了就算是俄國與大順發生戰爭,也就只能是個千人規模的戰爭,這對一個億萬人口的國家而言,不值一提。

據說英國現在正和在俄國談判,希望以每年幾十萬英鎊的價格,作爲俄軍的補助金,讓俄國提供一支五萬人的軍隊。

荷蘭當然是不缺錢的,整個東南亞的價值,也肯定高於幾十萬英鎊。但是,就算給俄國人一百萬英鎊,俄國又憑什麼能準備一支五萬人的力量橫穿西伯利亞?

安東尼這些日子就在思考,如果提前知道了大順準備下南洋的戰略,荷蘭能否通過外交途徑阻止大順的野心?

他作爲前大議長,該有的格局還是有的。

然而苦思許久,最終得出的結論,卻是“外交,並不是萬能的”。

尤其是荷蘭在紛亂的歐洲鍛煉出來的外交思維,拿到與大順打交道上,就徹底沒用了。

這是一個和歐洲格格不入的國家,不是說制度、宗教、文化上的格格不入。而是戰略環境、自身存在的格格不入。

歐洲的外交,一直以來延續的是“均衡”政策,於是給荷蘭人造成了一種假象:外交萬能。

但面對大順這種大一統國家、東亞的霸主怪物,以“制衡”爲考量的荷蘭外交慣性,就徹底失效了。

大順可以制裁荷蘭,只要關閉荷蘭的商館即可。

荷蘭沒法制裁大順,VOC高調宣佈禁止進口中國貨物,殺死的只能是VOC自己,英法瑞丹東印度公司會開酒慶祝。

大順可以一言不合,直接抓着荷蘭的卵,下南洋,直接捏碎。

荷蘭卻對大順的進攻,毫無辦法。因爲大順在印度以西,別說是卵,連一顆精都沒有。

本來安東尼看到劉鈺把他們這些荷蘭人叫來,一起參觀荷蘭的失敗,心有怨氣。

也想着說一句諸如“有本事去大西洋,咱們來打一場”之類的場面話。

但靜下來想,這又實在是多餘。輸都輸了,這等場面話提出來,更顯的無能狂怒。

若是在歐洲,這件事倒也好解決。若英國佔了,則直接告訴英國,你若不還,爺就投法;若是法國佔了,則直接告訴法國,你若不還,爺就投英。

可這不是在試圖勢力均衡、四分五裂的歐洲。

軍事手段不足;外交解決無望;花錢請僱傭兵且不說俄國人怎麼穿過西伯利亞,單單是劉鈺在彼得堡發動政變支持伊麗莎白上位這件事,也肯定和俄國人達成了諸多密約。

面對劉鈺的詢問,安東尼是真心實意地認爲,東印度公司,已經完全沒機會奪回東南亞了。

而劉鈺想聽的,也正是這樣的回答。

他不是來耀武揚顯擺自己是勝利者的。

而是要讓荷蘭人認清現實,回去後全面介紹大順的軍事能力,從而讓荷蘭和大順達成同盟。

之前劉鈺去歐洲讓大順驚豔亮相,是爲了說明中國睜開了眼。從虛幻、故事、傳說中,走入了現實。

現在大順下南洋,是讓中國亮出了沙包大的拳頭:我很能打,印度以東,沒有我點頭,啥也辦不成。

凡事帶“東印度”名號的公司,是否問過大順的同意,就敢掛這個名?沒有大順點頭許可的東印度公司,是開不起來的。

(本章完)

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184章 備戰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967章 轉正第702章 備戰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5章 落後第214章 另起爐竈辦新學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1440章 分歧(六)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251章 壓力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84章 請別死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1164章 備戰(三)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1012章 圈地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478章 看破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954章 釣魚第53章 選擇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705章 海戰(三)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337章 見過第78章 以商控蒙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848章 威望(上)第108章 斷章取義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1171章 備戰(十)第3章 出事了第685章 試試看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499章 洗頭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965章 扣帽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205章 入營第236章 中介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