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

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

小市民也有自己對未來的打算,而且一旦事情關乎自己切身利益的時候,他們是相當精明的。

現在大量軍隊、軍艦、水手的涌入,使得椰城的服務業,出現了短暫的畸形繁榮。

這種繁榮是建立在大軍駐紮的前提下的。

連同歸義軍、放假的水手、陸戰隊等,萬餘人的部隊,加上往來輸送後勤補給的對日貿易公司徵用船隻上的人,確實服務業很賺錢。

然而誰都知道,這不可持久。

朝廷與荷蘭打成這樣,日後買賣怎麼樣還都難說,一些人已經琢磨着轉型。

學一門手藝,累是累點,但至少不用階級滑落到去碼頭上背大包。

而且聽說好像要藉着荷蘭人的造船廠,在椰城擴大一個船廠,利用南洋的柚木等材料優勢,準備造一些商船。這正需要大量的木匠。

看上去,學木匠正是一條好路子。

不過服務業也分很多種,這種開店的,正在享受這種短暫的畸形繁榮。那些以前靠着荷蘭人的貿易生活的另一部分人,日子可就不那麼好過了。

兩個月前,戰鬥結束後,椰城改完名,就實行了救濟制度。

商船從暹羅運來了大米,一些暫時無業的人,可以申領。城中人也不太多,有資格申領的一天倒也花不了多少銀子,但這個態度卻讓城中的人很快順從了朝廷的統治。

之前城中也有武直迷制度,但公司是不可能出一分錢的。倒是給了武直迷一些特權,比如強制捐錢等。

捐錢的時候,武直迷便衝出來;救濟的時候……當年烏衫黨在城中偷竊搶劫,活不下去,武直迷可是跟裝死似的,倒是建議荷蘭人把他們抓起來去服苦役。

如今朝廷一來,就來了一撥其實沒花多少錢的救濟,也算是叫人看到了朝廷和公司的區別。

孫濤倒是不用救濟,他也積攢了錢,準備在拍賣的時候買塊土地。

但是,和他那個開旅館的朋友一樣,城外拍賣的地,一家只能買一份。而且二十年內不得轉賣。

他也有些兒子,一塊地肯定是不夠的。這也確實沒辦法,明顯是賺錢得利的土地,誰都想要一塊,而且城中這些市民還是有一些家底的。

孫濤感嘆了一番後,史瓦茲倒是提了個建議。

“我聽說,新的政府也要將蔗部承包出去。你們手裡的積蓄,和幾個朋友合夥,承包個蔗部糖廠不好嗎?我是外國人,是沒資格承包的,而且我也沒多少餘錢。你們的錢不夠,合夥不行嗎?”

“不是說可以註冊一些股份制合作的產業嗎?新政府會保證合同有效?”

孫濤搖搖頭,壓低聲音道:“現在大傢伙都在觀望呢。我聽人說,既怕朝廷這邊也準備專營;也怕朝廷這邊不專營。”

“弄出來糖,賣的話還是要經朝廷的手。這與荷蘭人在這的時候,什麼區別?每年都把糖價壓那麼低,根本賺不到錢。現在蔗部糖廠的承包,還空着呢,都在觀望呢。”

“倒是聽說,這邊讓一些會熬糖製糖、管理甘蔗的人,合夥承包。軍鎮都督府那邊可以給辦貸款,兩年還清,四成的利,已經相當低的利息了。”

“好像聽說邦加那邊的錫礦,也是這樣。由都督府買斷債務,再承包給原來的挖礦的各個團伙。”

“不過,這事兒的關鍵,還是得看日後的政策到底怎麼樣啊。要是專營壟斷,把收購價壓低,也沒什麼意思。”

“再者,之前都是東印度公司收購,其餘人也不得來收,使得白糖和冰糖除了賣給公司,也賣不到別人那去。現在就算承包了糖廠,到時候萬一沒有人來收,那不是賠個底掉?”

史瓦茲笑道:“那你們到底是希望專營收購呢?還是盼着不專營但也未必有人來收呢?”

孫濤也笑道:“自是盼着先專營,保證今年明年能賣出去。等將來,再放棄專營,來收的人也多,競相漲價。現在政策還是沒定下來,大家都在觀望。”

“就知道,城外的耕地,肯定是賺的,有機會能買就買。但耕地之外的東西,糖廠、蔗部、甘蔗園、香料丘這些,還是要等政策定下來。”

“但說實在的,我們也不指望了。你想啊,皇子、侯爵、都督們哪能沒有親戚朋友?政策是他們定的,若是賺錢,哪裡輪得到咱們?”

“若他們不承包,大家也不敢承包;可他們要是承包,大家想承包,又輪不到了。所以啊,還是買塊地,讓兒孫學門手藝,纔是正經的路子。”

“當年承包蔗部的,賠的底朝天的,也是不少呢。還有人至今欠着甲必丹一大筆錢呢。”

“即便依着大順律,翻倍之後的利息不計,最多償還雙份的本息,那些人要還,也只能賣了所有家當了。”

如孫濤說的,這座城市終究是一座因商業興起的城市。在周邊以及整個西爪哇土改完成之前,還是要圍繞着商業來運轉。

若無商業,城中半數的人,都沒飯吃。不一定都是商人,給商人趕車的、幫着收貨的、算賬的、管倉庫的……等等這些,都是靠商業吃飯的。

一直以來,荷蘭人的壟斷政策,使得這座城市的商業是畸形的。

糖類只能公司收購、香料也只能公司收購,還有諸如棉花、靛草、咖啡、菸草這些,都是如此。

壟斷、壟斷,東印度公司賺得就是這份錢。

拿最簡單的糖類來說,公司垮了、被大順趕跑了,沒人壟斷了。但是,糖賣給誰去?

百餘年間,沒有販子來巴達維亞收糖。

這要是被抓住,至少也得二十年苦役。

公司有公司自己的銷售渠道,而且銷售方向主要是波斯和歐洲。在公司銷售渠道以外的地方,百餘年間,市場早就飽和了。

榨出來糖,賣也是個大問題。

很多人看得出,大順佔據了巴達維亞之後,儘可能試圖恢復巴達維亞的繁榮。但是,很多政策一直還沒定下來,已頒佈的新法令,最多算是修修補補、救濟接濟,並沒有觸及要害。

尤其是很多以往依附東印度公司爲生的人,他們對大順取代東印度公司的態度,是很明確的:若何以前一樣,我們就支持;若和以前不一樣,我們當然不支持。

荷蘭人在東南亞的統治,是以巴達維亞爲中心,密佈着諸多的據點的點。

而這些點,與爪哇農村之間聯繫的線,是靠華人的。

很多華人也是吃這碗飯的,比如這有七八個村子,這七八個村子的熱帶產品,承包給某個華人專營。

也就是,只有他能來這七八個村子收貨。其餘人不能來。要是其餘人來了,自有公司給他撐腰。

城中的很多人也是幹這個的,現在政策沒定下來,他們對自己將來的生活,很是擔憂。

到現在爲止,已經兩個月了。

看似巴達維亞實行了不少新政,熱熱鬧鬧,又是改城市名、又是辦公堂、又是救濟的。

但仔細一想,好像又沒有什麼新政策。

固然一些人重新找到了工作,看上去朝廷趕走了荷蘭人,也沒什麼區別;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暫時是無業狀態,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

是繼續在這等着,等朝廷的政策出來,萬一還繼續實行包片制呢?

還是說不等了,早點琢磨着別的行當,轉行甚至離開巴達維亞?

這些事,已經有人向椰城的軍鎮假都督牛二反應了,牛二也是急的不行,他也想早點把政策定下來。

對此牛二去問了劉鈺,劉鈺的意思是這些事不能急。

馬六甲沒攻下來之前,荷蘭的其餘城堡沒完全接收之前,土改政策暫時不要公佈。

一旦公佈,可能會引發一些反抗。在處理完馬六甲之後,完整歸義軍擴編、增加本地駐軍之後,再宣佈。

這種事,就不能急。

至於說貿易政策,劉鈺也只能告訴牛二,貿易政策就更不能急。

東亞市場、乃至於東南亞北部的糖市場,早就飽和了。臺灣糖多得是,本來巴達維亞的糖就是賣波斯和歐洲的,甚至歐洲糖暢銷的時候,也從大明、大順的沿海地區買糖。

現在就說不專營,隨便收購蔗糖,小商戶們賣的出去嗎?

打得開波斯的國門、炸的開印度土邦的海關嗎?

之前往來巴達維亞貿易的華人海商,有一個算一個,沒有一個有本事越過馬六甲的。

這和什麼農耕民族、海洋民族無關。

這和資本聚集成有軍隊、有政權、有艦隊的壟斷貿易公司,去對付那些私人小散戶有關。

哪怕是武德充沛、大海里生出來的,那也沒用了。小散戶怎麼對抗一個市值上億銀盾、世界第一家超大型跨國壟斷企業?

人家能讓你一小散戶,去吃他們的市場?

至於說公司沒佔據的馬六甲以西的市場,這麼大個公司都佔不到的市場,你一小散戶憑啥能佔到?

大順的海商已經夠猛了,新井白石鎖國加劇的時候,強闖下關海峽走私。但猛是沒有用的,沒有先進的組織形式,讓鬆散的力量集結起來,下場只能是被人用炮轟個粉碎。股份制壟斷公司,確實就是此時相當先進的組織形式。

別看劉鈺整天喊着自由貿易,但此時實際上他是絕對支持組建壟斷公司的。

不搞壟斷公司,那就是給各國的東印度公司送錢的。自由貿易是個世界體系,得由最強的手工業強國,帶着一支四處平事的艦隊,把各國的大門一個個敲開。一國搞不成自由貿易。

香料、靛草、白糖、棉花……這些,恐怕還要延續定價政策,專營收購。但要注意一下不要竭澤而漁,定價的時候不能完全以利益考慮,這就不得不需要朝廷擁有這壟斷公司的絕對把控權。

兩個月的時間,爪哇的大政策還未定下來,正是以上這些原因導致的。

一則,收購與否,要看與荷蘭人達成的條約如何,能否讓東印度公司重組。

二則,朝廷要對壟斷公司有絕對的把控權,募股可能會是個問題,投資者會不會心懷疑慮。而且過高的軍事義務,以及決策權完全收歸朝廷,都會使投資者不那麼熱情。

明知道有這種問題,可也不得不這麼做。因爲,要是效仿荷蘭模式,也建立不受控制的東印度公司,資本一旦脫離的控制,竭澤而漁幾乎是必然的,可能不出十年,就要爆發一場大規模的起義。

大順要嘗試一種和西歐東印度公司不同、也和之前的官營壟斷下西洋不同的新模式。

這本身,就很難。

巴達維亞的新政策,如今確實只能在“改個城市名”、“救濟一下失業者”這種修修補補上晃盪。

因爲巴達維亞的新政策,和與數萬裡之外的荷蘭有關、和萬里之外的朝廷有關、和遷到松江府的豪商有關。

唯獨與巴達維亞無關。

巴達維亞的新政,至今爲止,就是沒有政策、只有朝廷來了的痕跡。

(本章完)

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1279章 特色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009章 親不親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1170章 備戰(九)第322章 五月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53章 選擇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1029章 不公第34章 買賣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285章 黃淮患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81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550章 澳門的蝴蝶(中)第941章 自覺(三)第932章 覺醒(四)第1163章 備戰(二)第73章 法理問題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3章 出事了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55章 說服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351章 舊相識第940章 自覺(二)第76章 恍然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55章 說服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18章 歸化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188章 對策第157章 老婆本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1046章 破綻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929章 覺醒(一)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919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三)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