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歸義軍(下)

第716章 歸義軍(下)

士兵們眼中的世界,並不大。他們眼中的敵人,也就是一個荷蘭。更遠處的世界,他們聽說過,但暫時與他們並無關係。

他們也不會知道,實際上他們這些人可能要被送去錫蘭、印度,去和素未謀面、也暫時沒有欺壓過他們的印度土邦的士兵、英國士兵交戰。

不過這都無所謂,弗雷德里希皇頌裡唱的好嘛,【只要允許我們搶劫,我們就跟你幹翻全世界】。大順這邊不怎麼讓搶劫,但是可持續發展,改沒收土地和種植園分紅了。

搶劫不是目的,目的是錢。只要錢到位,不搶劫也一樣能達成效果。

士兵們對朝廷的安置整體上相當滿意,那些具體的政策、以及後續能否實施,自然是要再看看。但現在,他們的軍心並沒有因爲一夜之間歸順朝廷而產生絲毫的動搖。

大致交代清楚了對歸義軍的安置政策後,劉鈺便讓這些士兵們先散了,各去休息。

牛二等一衆軍官圍過來,迎着李欗和劉鈺,入了堡壘內的荷蘭人的辦公室,作爲暫時的帥帳。

“殿下,大人,我早已派剩餘的部隊在途中等着荷蘭人呢。一看到朝廷的軍艦來了,我就知道荷蘭人準得撤走。這巴達維亞,指日可下啊。朝廷登陸作戰的部隊呢?”

牛二邀功似的講了一下他的計劃,雖然和劉鈺預想的拿巴達維亞殺雞儆猴亮亮牛刀的想法不太一致,但純粹從軍事的角度考慮,牛二等人的做法還是相當值得誇獎的。

反正若是打不了巴達維亞,還有個馬六甲可以打着給別人看。

“你考慮的不錯,很能抓住戰機。陸戰隊還在邦加呢,他們隨後登船,要先拿到制海權,陸戰隊再出發。要不然跟着艦隊在海上飄着,影響士氣。我已經派人去傳信了,估計三日之內即可在巴城附近登陸。”

“你們要是真的截住了荷蘭人撤走的軍隊,野戰能勝,這巴城也就指日可下了。幹得不錯,相當不錯,很有主觀能動性,也能領會上面的意圖。日後多加磨礪,我看你是可以獨當一面的。”

着實誇了幾句,而且誇得都還是牛二想聽的,最關鍵的就是最後那句“可以獨當一面”的評價。

誇完之後,劉鈺又道:“你們在這邊搞得還真不錯,要不是朝廷把大量的華人移走到錫蘭,三五年內,你們還真能成事,席捲整個爪哇。”

牛二等人一聽這話,悄悄看了一眼旁邊的李欗,心道鯨侯這麼說,自是要讓我們當着外人的面,把一些事說清楚。

於朝廷的角度,李欗根正苗藍,是皇子,還是總督海軍戎政的大帥,怎麼也算不上外人。

可於私人的角度,牛二等人還是潛意識裡將李欗看作外人。這麼一想,自然也就覺得劉鈺話裡有話。

“朝廷移民錫蘭,自有朝廷的用意。至於說席捲爪哇……鯨侯便說笑了。一來荷蘭人有軍艦,席捲爪哇怕不那麼容易。”

“二來爪哇雖富庶,但這富庶建立在可以貿易上。若被封鎖,不能貿易,總不能啃香料、吃蘇木。”

“只有殿下的海軍來了,這爪哇纔算是安穩了。況且了,便是我等做成如今這般模樣,還不是朝廷指揮有方,調動銀錢,否則我們就只能困死山裡了。”

“誰有海軍,這爪哇便是誰的。誰有海軍,這爪哇纔有能換金銀的香料,否則就是一堆只能醃肉醃魚的香料。”

“況且……席捲爪哇,難上加難。”

“華人本就不多,又因宗教因素,與外人格格不入。若只反荷蘭,諸多蘇丹國許能和我們一致。可打完了荷蘭,只怕當時合作打荷蘭的盟友,便要先打起來。”

“昔日,張議潮於沙洲起事,歸義軍縱橫沙洲。張議潮固然忠勇,但吐蕃勢大,周邊又多有強國,復歸國朝,亦是原因。”

“我等本領的就是朝廷的欽命,忠義二字,也多知曉。但即便是那些欲要自立稱王者,若無朝廷支持,在南洋也難立足。”

“若想立足,總要資金,便不可避免要與西洋人打交道,以便賣貨。久而久之,若無海軍保護、貿易命脈又握在別人手中,唯有被西洋人吞掉要求繳稅這個結局。”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沒有朝廷的支持,華人在南洋立國就是癡心妄想。着實是難。”

他說了這麼多,便是從非常現實客觀的角度,說清楚在南洋自立的可能性極小,甚至根本不存在。

只要朝廷的海軍尚在,在南洋自立,難度和在天津、山東等地稱王造反差不多:真要能成事,便直接殺入京城奪了鳥位;但若沒這等本事,自立也根本站不穩腳。

不存在一個在天津、山東等地長久割據的中間選項。

李欗也聽出來了牛二的言外之意,笑道:“你倒是小心。鯨侯不過是誇誇你而已。昔日張議潮如朝爲質,還不是因着唐時藩鎮已起,中央無力?若不然,何需如此麻煩?高仙芝、封常清時候,安西常有數萬大軍,亦不曾見唐皇心憂。”

“你且放心就是,你還夠不着鳥盡弓藏這個詞呢。連個爵都沒封了,哪有資格想什麼鳥盡弓藏?”

“不過,先明後不爭,規矩還是要有規矩的。朝廷的意思,便是將歸義軍重編,調往錫蘭。而爪哇等地的守備,自從別處招兵。朝廷自有打算,倒不是說怕你們盤踞於此,樹大根深,將來尾大不掉。”

“如你所言,只要朝廷海軍尚在,南洋就安穩的很。這事兒,你也與軍中人多說說,調往錫蘭,日後衣錦歸鄉,不是說叫他們去做炮灰的。”

“歸義軍都是好漢,而且又熟悉了這裡的氣候、適應了訓練,正是極好的兵員,朝廷愛惜還來不及呢。”

要把歸義軍調走,調到錫蘭準備入侵印度,既要做好士兵的安置,也要和這些歸義軍的軍官們說清楚。

樞密院選來的這些人,都不是酒囊飯袋,而且這幾年他們做的確實不錯,都是可用之才。

就南洋這情況,樞密院早就討論過,劉鈺也多次上書皇帝,把南洋的情況說的非常明白了。

南洋封建,是絕對不可取的。

只能軍鎮化,都護府化,控制幾個要地,對南洋實行貿易控制即可。

只要朝廷的海軍在,能把控對歐洲的貿易,南洋就穩如泰山,根本不存在造反、自立之類的情況。

不能封建南洋,因爲大順此時並沒有資格在經濟上,做南洋的天朝。

大順不是香料的主要消費國,欲當新型的天朝,加深貿易控制的那種新型天朝的前提,就是天朝必須是藩屬最大的市場。

否則舊的宗藩體系,其實是難以維繫的。天朝此時既不能做到一些貨物就此一家別無分號、也不能做到天朝的市場能讓你們這些藩屬發財。

而新的宗藩體系,是要加深貿易的,要當體系內最大的消費市場的。

但新的天朝體系,大順暫時也確實做不到,現在只能是一種特殊的過渡期。

南洋的各項高貿易額貨物,大順基本都不是第一進口國。

一旦在南洋搞封建,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南洋的封建諸國肯定會和西方走的更近,至少在大順成爲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之前,絕對如此。

理想中,南洋封建,會開疆拓土,拓展華夏的生存空間。

現實中,南洋封建,會比着親西方、比着綠化、本地化,以求穩固本地的統治、獲得足夠的利益。

而且,封建和壟斷貿易,二者只能選一個。封建了還搞壟斷貿易,那不是在鼓勵封建諸國反天朝嗎?

不封建而軍鎮都護的模式,則可以避免各種缺點,只不過繼承的還是換湯不換藥的類似於荷蘭的殖民體制。

海軍在馬六甲一擺,徹底將西洋人勢力趕出南洋。

雖然歐洲依舊是香料的第一消費市場,但因爲大順壟斷出貨渠道,使得南洋小國只能選擇和大順合作。

用少量的駐軍維持據點,保證南洋的基本和平,以宗藩關係維繫南洋的穩定,通過自由移民來慢慢增加大順對南洋的人口優勢、保證香料貿易的壟斷經營,這是可取的路線。

一旦路線確定了,一些所謂的猜忌和擔憂也就沒有意義了。

說明白了大局,越有本事的人,越可以受到重用,而不是被猜忌。這有點類似於西班牙要求總督不得攜帶妻子;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總督和官員可以帶老婆孩子的區別。

不是西班牙人狹隘小心眼,而是現實基礎倒逼的;也不是荷蘭人心胸開闊,而是現實基礎讓他們無需狹隘。

放到大順,也差不多。不是皇帝心胸開闊是個聖君,而是因爲現實條件擺在這,只要按照軍鎮貿易路線走下去,就不用擔心這裡的人自立。

牛二這批人不但要重用,連同歸義軍一起,都要成爲大順下南洋之後的重要軍力。

按照樞密院的安排,錫蘭要在數年之內,組建一支5000人規模的野戰部隊。這支部隊不參與守城、防守堡壘、征伐南洋小國、剿匪鎮壓等等活動。

而是要作爲一支訓練嚴格的野戰部隊,隨時可以插手印度各個節度使之間的鬥爭,儘快在印度獲得印度的節度使給予的土地和港口,爲將來和英國全面爭奪印度做準備。

歸義軍作爲一支人數將近兩千、能與荷蘭人野戰對壘的部隊,而且又還都是習慣了當地炎熱氣候的人,無疑是那支將紮營錫蘭的野戰部隊的優秀底子。

以這小兩千人爲底子,擴充軍官後,擴編爲5000人,難度並不大。只要資金到位、兵器充足,一年之內就能形成初步的戰鬥力。

而南洋本地的駐守軍隊,佔據荷蘭人原本的城堡,駐守馬六甲、巴達維亞、安汶、蘇拉威西等地,接管荷蘭人的勢力,5000人也夠了。

這5000人,可以慢慢訓練。劉鈺估計,經此一番殺雞用牛刀之後,數年之內,各國都會安穩。這些駐軍可以慢慢招人、訓練,不急。

但要駐錫蘭的那5000野戰部隊,就很急了。沒有那麼多時間訓練磨合,那麼擴充歸義軍也就成爲了最好的選擇。

不過,一些人事上的安排,還是要按照一些規矩來的。

劉鈺將要將歸義軍擴編的事說完之後,又告訴牛二道:“若是你的計劃成功,野戰擊潰了荷蘭人撤走的軍隊。我與殿下,當表你爲爪哇都督。你對爪哇熟悉,最合適不過了。至於調往錫蘭的歸義軍,戰場上能打的人不少,如你這般能練兵、又能在萬隆地區主持民事的卻少,把你放到那,倒是屈才了。”

“歸義軍要調往錫蘭駐守,擴編五千,仍以歸義軍爲軍名。陛下欽賜軍旗。”

(本章完)

第1046章 破綻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12章 絕纓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99章 酒醉多言第737章 機遇(下)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547章 惡龍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1045章 平衡第781章 談定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76章 恍然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1116章 脈絡第725章 殺心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233章 壟斷權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478章 看破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929章 覺醒(一)第4章 衝突第708章 海戰(六)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1128章 志向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972章 割袍(下)第423章 勸說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713章 活路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1164章 備戰(三)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1077章 爭功(二)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52章 入倭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1390章 凡爾賽和約(十七)第922章 歸來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940章 自覺(二)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420章 奇襲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565章 制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