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反圍城

第700章 反圍城

饒是如此,牛二也並沒有將全部的兵力都從萬隆地區拉出來。

因爲,功勞有大有小。

守住井裡汶,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這個基本要求之外,還能達成什麼樣的功效、能否領悟樞密院的意圖、能否立下更大的功勞,這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能否讓上級眼前一亮,決定自己的前途。而所謂的眼前一亮,需要技巧。上面想要個蘋果,你千辛萬苦弄了個大柚子,說這玩意兒比蘋果還好,可問題是上級並不想要柚子,那就不是眼前一亮了,而是眼前一黑,覺得此人沒有什麼大局觀,至少不能領悟上面的意圖,日後怕是難有獨當一面的機會了。

牛二既然被選到這邊來,樞密院自是對他另眼相看,覺得此人“能”。若最終的結果也能得到一個“能”的評價,不說平步青雲,至少也能比別人爬的更快、更高。

在收到樞密院的密信之後,牛二便做出了自己的構想。

顯然,南洋太大,古人說狡兔三窟,可荷蘭人在南洋的窩太多,朝廷不怕海戰,怕的是沒機會海戰,讓荷蘭艦隊跑了。

攻取井裡汶,並且守住井裡汶,是爲了吸引荷蘭的艦隊集結,爲朝廷的海軍全滅荷蘭艦隊做引誘。

但牛二想的很清楚,朝廷的目的是南洋,那麼巴達維亞是必然要攻取的。

樞密院給自己的任務,是吸引荷蘭艦隊。在這個任務之外,只要能把握住樞密院的戰略意圖,就可以做到功勞更上一層。

於是,他親自帶領八百人,守衛井裡汶。

其餘的部隊,在巴達維亞和井裡汶之間的山區集結。

因爲牛二算了一下,若是朝廷的艦隊忽然出現,抓住了荷蘭艦隊,那麼,圍城的荷蘭部隊就不可能選擇繼續圍城。

而必然是朝着巴達維亞撤退,以守衛巴達維亞。

哪怕荷蘭人的指揮官是個傻子,見到大順艦隊的出現和開戰,也該明白大順的目標不可能是井裡汶,而是要攻取巴達維亞。

巴達維亞是不能丟的,那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首都”。

所以,到時候,荷蘭軍隊必然要回援。而回援巴達維亞的路,有且只有一條。

況且,考慮到要急速回援,荷蘭人絕對會快速撤退,不可能做過多的偵查,也不可能在陸上拖延時間。

這就可以在其必經之路上,打一場伏擊戰。

若能在朝廷的陸戰隊主力登陸之前,就將巴達維亞的守軍野戰消滅,這功勞可就大了,足以爲自己混到一個“能”的評價。

如果不考慮朝廷的大戰略,只考慮爪哇地區,按照牛二當初想要自己單幹、攻下巴達維亞的壯志,這仗就不該這麼打。

而是應該襲擊井裡汶,留下少量部隊守城。自己帶着部隊,等待待援,各個擊破,從而徹底消滅荷蘭的有生力量。

存地失人,巴達維亞終究是守不住的,因爲公司的政策不歡迎非員工的荷蘭人,這裡的軍隊數量是有限的。他覺得自己真的有能力靠自己、靠集中優勢兵力攻敵所必救而各個擊破的戰術,靠歸義軍自身的力量攻下巴達維亞。

但是,這會嚴重破壞朝廷的大略。

因爲朝廷的目光,不是一個小小的西爪哇,而是整個南洋。

整個南洋的關鍵,不是巴達維亞,而是荷蘭的艦隊。那是荷蘭各個據點之間的關聯,斬斷這條線,整個南洋就是零散的、不能互相支援的城堡。

他要這麼搞,荷蘭的艦隊根本不可能集結起來。到時候,就算自己攻下了巴達維亞,那是功勞嗎?

牛二心想,若是那樣,怕不是自己這輩子都沒可能升遷了,鯨侯怕不是要臭罵自己一頓,然後把自己扔去苦兀等地當一輩子駐軍軍官?

但反過來,自己先守井裡汶,任荷蘭艦隊集結,運兵,等待朝廷艦隊出現後,再讓那部分部隊半途襲擊後撤的荷蘭人,自己這就是實打實的功勞了。

雖然看起來都是爲了攻打巴達維亞,但內核全然不同。

現在看來,一切都很順利。

飄揚着VOC旗幟的軍艦,已經開始在井裡汶外的海面上集結。

冬季的天氣也非常的好,沒有颱風,正適合海軍活動。

荷蘭人從各處運來的軍隊,也已經在井裡汶附近登陸、紮營、集結。

荷蘭人也採用了法國人的攻城方式,開始在城堡周圍,修築封鎖圈,挖掘壕溝,防備城內的守軍突圍。

艦隊的火炮,也開始試探性地朝着城堡射擊。

不過,想要攻下井裡汶,可並不容易。

會攻城,纔會守城。歸義軍既然能把城堡攻下,自然也知道防禦體系的弱點。

軍改後的大順,既然知道怎麼攻城,當然也研究過怎麼針對性的守城。

這些技術性軍官,是周邊的酋長國不可能擁有的,也絕對不是一羣草莽義軍能有的。

戰爭手段發展到現在,要塞工程學既然已經成爲一門學科,自然是要講科學的。

井裡汶要面對的問題,除了歸義軍自己的攻城法之外,還有艦炮的威脅。

荷蘭人在井裡汶是有炮臺的,而且井裡汶和錫蘭不一樣。當初荷蘭人在井裡汶修築要塞的時候,要防備海上的其餘力量,那時候與西班牙、葡萄牙、甚至翻臉後的英國,以及海上的布吉斯人海盜,華人海盜團,都是敵對關係,當然要修昂貴的對海炮臺

攻佔錫蘭的時候,荷蘭正處在黃金時代。在東南亞全面驅逐了英國的勢力、壓的西班牙人縮在呂宋不敢露頭、完全沒必要修昂貴的對海炮臺。

但是,荷蘭守軍投降之前,按照操典,做了一件非常標準的事。

拿釘子把大炮的炮門都楔死了。

且不說摳出來不易,就算是摳出來,這大炮也不能用了。楔子會把大炮的炮身擠出來裂痕,很可能炸膛。

有炮臺、無大炮,這就讓在井裡汶防守的歸義軍很傷腦筋。

炮擊對射是不可能的了,若不然憑井裡汶的炮臺,倒是還真可以與荷蘭人打一場艦炮對岸防炮的炮戰。

爲此,歸義軍這邊的樞密院派來的靖海宮畢業的要塞工程師,強徵了當地百姓,將那些炮臺的石頭都用鬆軟的泥土覆蓋上,使得軍艦大炮造成的威脅降到最低,不容易產生彈跳。

同時,在炮臺的後方挖掘了新的公式,將原本對海面射擊的炮臺,變成幾處造成炮擊死角的斜面土坡。

只要防備荷蘭人乘坐小船偷襲登陸即可。

而在正面,考慮到荷蘭人當年在法國人的坑道攻城法前吃過大虧,自己可能也會這種攻城法。

並且,荷蘭人在這裡有人力優勢,這多年的統治,徵召當地百姓幹活,也很容易。

所以,在城堡的面向平原地區的那一側,要塞工程師給出的戰術指導,是以之字壕對之字壕。

在城堡前,利用圍城時候挖好的之字壕,將防禦範圍向外拓展。

拓展到荷蘭的炮兵無法直接攻擊棱堡區,而想要向前推進,就必須要經過最爲血腥、作爲殘酷的塹壕肉搏戰。

艦炮那邊無法掩護正面,而岸上的火炮,又不可嫩在二里地之外射擊,那根本反不掉防守方的大炮。

所以,荷蘭人唯一的選擇,就是和歸義軍這邊互相挖坑推進。

到兩邊接近的時候,發動衝鋒,爲炮兵接近爭取距離、佔據位置。

而歸義軍既然選擇了這樣的防守戰術,也就意味着他們必然要發動反衝鋒。

這種仗,是最殘酷的。

比拼的,就是雙方的戰鬥意志。

這不是平原野戰對射,死不死的,幾波就完事了。很多時候,甚至也就是十分鐘二十分鐘之內,決定一條線的勝負。

但這種衝鋒與反衝鋒,根本不可能一次性展開太多的兵力。

雙方只能在射擊範圍之內互相頂牛,時不時就要發動一次白刃衝鋒,規模不會太大,但極爲悽慘,而且頻次可能極高。

甚至可能一天之內,就要經歷三五次互相沖鋒,看哪一邊士兵的心理承受不住,最終拒絕壓線拉鋸。

荷蘭營地內,總督瓦爾克尼爾和軍中的一些心腹人,看着這些“叛亂者”修繕後的防禦體系,臉色前所未有的凝重。

整個棱堡前都靜悄悄的,但卻可以看到彷彿蜘蛛網一樣密佈的壕溝。每隔一段距離就會產生一個彎折,使得大炮的實心彈不可能殺傷到壕溝裡面的士兵,因爲炮彈的慣性不可能讓炮彈拐彎。

荷蘭又沒有有效的開花彈,擲彈兵這種精銳兵種,殖民地駐軍也根本沒有。

現在大炮根本不可能向前推進,因爲好些地方看起來都是叛亂者的炮兵陣地,但具體哪個是,根本無從知曉。

炮艦攻擊的範圍,對守軍影響不大。瓦爾克尼爾和本地小國的軍隊打過仗,當年他也在錫蘭當過都督。

諸如僧伽羅人,雖然有槍有炮,但他們守衛城堡的時候,都是據城而守。而這種據城而守的方式,使得荷蘭這邊的炮兵可以完美地發揮優勢,很容易就能攻下。

可眼前這些叛亂者,居然完全沒有龜縮在城中死守,這就使得艦炮的炮擊效果並不是很好。

艦炮的炮擊效果不好,只能指望陸上的部隊把大炮壓到前面進行炮擊。但是守軍前出太多,要先把對面的炮兵陣地一個個擊毀,然後才能讓步兵推進。

或者,就是如法國人那樣,在更遠的距離開始挖壕溝,一點點的接近。但荷蘭這邊沒有專業的工兵部隊,本土是有的,可殖民地並沒有這種優秀的技術兵種,這就使得只能強徵百姓去挖。

可是,百姓去挖,又要面臨守軍炮擊的風險。百姓可絕對沒有專業工兵的技巧、五人配合,從小坑開始逐漸把壕溝連在一起。

他們只能暴露在炮擊範圍之內,當活靶子一樣挖。可百姓的組織力,只要遭受了兩次炮擊,就會一鬨而散。

這只是技術問題,雖然足以讓這些荷蘭人頭疼,但卻不足以讓他們神情如此凝重。

讓他們神情真正如此凝重的原因,是這些標準的反擊戰術和工事水準,絕對絕對絕對不可能是一羣糖廠的逃亡奴工能搞出來的。

英國人,看來真的是下了血本了,至少派了個校官,和數量足夠的教官團。就算這次能攻下井裡汶,日後還要應對英國層出不窮的搗亂,應付的過來嗎?

щщщ☢ttκΛ n☢c o “看來,歐洲的戰爭還要繼續很久,我們的英國盟友要趁着這場戰爭,把手悄悄伸進東南亞。先生們,我認爲攻擊恐怕很難。我看,還是圍困吧。軍艦封鎖海面,我們圍住城堡。”

“優秀的指揮官,可以指定優秀的戰術。但卻變不出來糧食、水果、蔬菜。而且指揮官也無法對抗瘧疾、壞血病和熱帶病。對面的英國教官很優秀,但相對於上帝造就的人身體和健康的脆弱,他又能怎麼辦呢?”

(本章完)

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38章 扣個人質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8章 罵人揭短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509章 回報率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393章 泡沫第233章 壟斷權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987章 止步(下)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713章 活路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91章 提點第633章 斡旋家第1394章 優勢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973章 名與實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497章 急躁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994章 鹹餌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443章 誘降第706章 海戰(四)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236章 中介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441章 瘋了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205章 入營第394章 軍費第18章 歸化第34章 買賣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38章 扣個人質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1419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113章 小人哉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395章 樞密院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205章 入營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