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科學院(下)
皇帝想的,和劉鈺認知的情況,並不一樣。
科學數學和技術,這時候是齊頭並進的,搞航海鐘的那個木匠懂微積分嗎?搞出來蒸汽的瓦特,也不見得很懂熱力學定律。
大順這邊,在劉鈺另起爐竈之後,科學並不差。這是個發現質量守恆定律就可以名揚科學史的時代。
而且,如果只在象牙塔搞科學,大順科學院,很可能淪落成柏林科學院的慘狀,皇帝覺得卵用沒有,也就像是玩青詞、畫畫、伶人一般。從一開始,這科學院就註定了要重視技術,以此換取皇帝的支持。
技術上,大順走的路,和歐洲走的路也完全不一樣。
市場導向之下的英國,確實是貿易反饋早就了紡織業技術進步。
大順不能那麼搞,而且大順是真的有“先知”的,有先知,還搞市場引導技術進步,那真是腦子鏽了。
皇帝此時當然不可能知道,劉鈺在這件事上,壓根就沒考慮“人亡政息”的問題。因爲當突破了某個臨界點之後,後面的事,只能是“除非強壓否則野火燎原”,到時候要考慮的“人亡政息”的“政”,應該是“全面壓制技術進步”的政了。
此時的皇帝,並不知道自己將要見到一個什麼東西,一個會影響世界、當然也會影響大順的東西。
在嘉獎了幾句那個工匠後,工匠連連謝恩,心裡想的卻是如今一年那麼多銀子拿着,朝廷便是能賞,也不過八百十兩銀子,沒什麼意思,不必在乎。
象徵性地謝恩之後,皇帝又問道:“鯨侯以‘玩趣’相喻,此處是他一擲千金之地。朕也不是太懂這些東西,卻不知你們在搞什麼?”
工匠當然知道自己在搞什麼,但是怎麼回答,是有一套非常標準的話術的,這都是培訓過的。
於是工匠指着遠處繞開了“曲柄專利”的曲柄連動的蒸汽機道:“回陛下,此物名爲鐵牛。”
“無需餵養,晝夜不停,一物可有三五牛之力。”
“鯨侯言,此物或可用來掛上錘子敲擊甲冑、或可用來爲動力鑽槍管、或可用來爲動力鋸軍艦的木板……此物就可看成一個哪裡都能去的牛。”
“早在威海時候,鯨侯就叫我們製作。鏜牀成功後便已立項,數年間耗費十餘萬銀錢,如今終於可以交差了。”
工匠句句不離“軍事科技”,這就是一直以來的話術,免得有“先見之明“的人,驚呼此物一出,百萬千萬百姓去做什麼?織布若用此物,百姓失業,豈不成流民之勢?
但繞開民用的這些東西,直接談軍事科技,皇帝的腦子一時間就不會那麼有先見之明。
果然,皇帝走過去看了看已經基本成型的改良蒸汽機,看着這東西帶動着飛輪旋轉,只需要往裡面填煤即可,心道此物果然神奇。
但他畢竟不知道這東西有多偉大,故而只是感覺到神奇,並沒有過度驚詫。
轉而又問這地上的鐵軌,問道:“那此物呢?這上好的鐵,就鋪在地上,作何用?”
工匠對於這樣的問題,早有預案,劉鈺都不知道教了他們多少次了。
這時候便按照之前教的話術,很流程地跪地道:“微臣一介匠人,此物之用途,非微臣所能言。實管社稷大事,皆鯨侯所言,我等旁聽。今日陛下既問,還請陛下恕微臣妄言國事之罪。”
李淦一聽這話,便興奮了起來,心道果然是有大用的。鯨侯搞得東西,朕想來也不可能就這麼無趣。
“你只管說。且不說這是鯨侯的話,有罪也罪不到你身上。即便真的有罪,他劉鈺的嘴,說出來有罪的話還少了嗎?但說無妨。”
工匠便道:“微臣斗膽。”
“鯨侯說,因爲有了海軍,所以可以讓千秋僭越的倭人一朝稱臣。這就是運輸的力量。”
“鯨侯又說,運河事,溝通南北,除漕糧之外,若無運河,只恐南北不通。”
“昔日徵準噶爾,鯨侯就感嘆,一兩銀子一石的糧食,運到西域,竟要二三十兩,若是有條運河、亦或有大海直通西域,這就好了。”
“於是纔出資,力求我等做出此物。”
“鯨侯說,天朝人口滋生,遼東以北尚有土地肥沃。然有鬆遼分水嶺之隔,人口遷徙不易。若有一物,能連通鬆遼,自京城而至黑龍江,十日可達,則又可容納千萬人口。”
“鯨侯說,自西京至西域,尚有數千裡,運輸不易,使得西域百年之後恐有叛亂之虞。若有一物,能從西京連通西域,十日可達,則西北自此安矣。”
“又或者,京城駐軍數萬,若有一物,能將天朝疆域連通,任何一處自京城一月即可調動萬人,則社稷自此穩固矣。”
“此物,便是陛下所看的這些鐵軌、那裡正在冒煙的鐵牛。雖還未成,但已有雛形。”
“二十年內,必可成功。”
“鐵牛無需餵養、無需照看,日夜不停,不必休息、無需夜草,日行三五百里亦非難事。自京城至黑龍江、自西京至西域,十日可達。”
“輪滑於鐵軌之上,便是尋常馬匹,亦可拉動數千斤。若鐵牛能有十牛、二十牛之力,滑車於鐵軌之上,首尾相連,則一次輸送十萬斤糧草、千餘人,不成問題。”
工匠說到這,李淦的臉色微變,驚道:“這便是鯨侯之前說過的,無需水、無需縴夫的大運河?”
工匠回道:“是。”
“二十年內,或可成功?”
“是。微臣覺得,鯨侯給出的二十年時間,倒是長了些。吾等已有思路,料來二十年內,當可成功。”
李淦好說也是當皇帝的,這輩子見了不少的事,也經歷過不少的驚天動地的大事,可此時聽完這些話,竟是覺得心跳的突突的快。
工匠回答的話,是劉鈺精心準備了許久的話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說辭。
和皇帝說什麼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之類的,皇帝懂個屁。
和皇帝說這將促進紡織業的發展,皇帝既要擔心與民爭利,又要擔心資本快速積累導致的土地兼併加劇。
和皇帝說什麼進步、科學……皇帝又不是科學家,學幾何學代數,都是玩票興致的。
唯獨和皇帝說“有助於穩固江山、有助於你們李家王朝鎮壓起義、有助於防範邊疆警事不復宋明之悲”這樣的內容,皇帝纔會重視。
“不用縴夫不用水”的大運河,劉鈺提過幾次,但皇帝都當是玩笑,或者想象——就像劉鈺說的,科學院說不定能讓糧食畝產千斤,皇帝當時也是當玩笑,說真要能成可以封子爵了。而事實上只要弄上硝石礦、鉀肥礦,不怎麼需要良種也能達到七八百斤,有良種是要翻倍的,奈何皇帝的想象力根本不夠,只能當成玩笑。
工匠從頭到尾都沒說蒸汽車的其餘意義,也沒提半個技術上的問題,而只是談了談劉鈺說過無數遍的“重要意義”。
片面的、對皇室、對王朝、對李家江山的重要意義。
有些事,皇帝是當開玩笑的。
有些事,一旦給出了日期,哪怕二十年之久,那也證明就不是玩笑。
工匠說的那些東西,徹底讓皇帝心馳了。
若從京城修一條這樣的路,真的能十日之內抵達黑龍江畔,穿過鬆遼分水嶺,這對大順簡直就是續命百年的大功。
京畿附近、河南山東的大量人口,就可以沿着鐵路線遷移到東北地區,開墾土地,緩解中原的人地矛盾,製造大量的、可控制的、在運輸線沿岸的自耕農。
若是一切如常,那可這得是續命百年的大功。
大量的可控制的自耕農,那是王朝的支柱;大量遷徙走的人口,緩解人地矛盾,可以保住京畿地區不亂。
除了這續命百年之外,西京到西域,那也意味着西北自此再無潛在的強敵:只要出現,朝廷就能打掉,不會給做大的機會。
若真能將這不需要縴夫和水的大運河,修到周邊,那麼京城就可以養更多的軍隊,一旦地方有事,京城即可出兵。
這可以極大地加強皇權,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只要不出現那種奇葩到底的後代,李淦覺得若二十年後此事真的成了,或這大順,真有望成鳳周八百年之基業!
真要如此,可謂曠古爍今了。自周之後,豈還有八百年基業之王朝?便是兩漢,也不過四百年基業啊。
這可真不是一件簡單的精巧器械,作爲皇帝,在工匠故意按照劉鈺的話術引導的思路下,很容易想到了一些戰略性的東西。
就如同大順伐日之戰,證明了海軍的戰略地位一樣,不只是戰術勝利的那點意義。
這東西,皇帝不懂技術,但卻懂背後的戰略意義。
但隨後,皇帝看着腳下的鐵軌,猛然想到了一件心事。
“此物千里,又要用多少鐵?”
這東西,和修運河還不一樣。修運河,只要搭上人命就是,天朝不缺人命。但是,這東西要這麼多鐵,有那麼多鐵嗎?總不能爲了修這東西,倒叫百姓無鐵可用吧?
“回陛下。鯨侯說,一生二、二生四、乃至於無窮無盡。鐵牛可以鼓更大的風,於是可以造更高的鍊鐵爐;更高的鍊鐵爐,可以造更好的鋼,從而造更好的勁兒更大的鐵牛。”
“鐵牛勁大了,便可煉更多的鐵;更多的鐵,可以造更多的軌;更多的軌,可以連接煤鐵礦,運更多的礦;更多的礦,又煉更多的鐵;更多的鐵,又造更多的鐵牛……”
“鯨侯說,商人冶鐵,爲了賣給百姓用而換錢。朝廷冶鐵,可以爲了冶更多的鐵而冶鐵。”
“生產是爲了生產更多,也非得朝廷主導快速走完這一步不可。”
“鯨侯又說,二十年初見,他那時知天命。若至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紀,二十年間,也不求多,若能貫通鬆遼分水嶺,京城直達黑龍江畔,亦可含笑。”
“一來對得起自己這鯨海侯之爵號。”
“二來使得宋遼千里沃土,解中原人多地少之矛盾。北上鬆遼、南下大洋,縱人口滋生,亦可無憂矣。”
“若成,他言,攻羅剎、平準部、伐日本,皆在此功之下——若此物成,運兵、補給皆無難處,則平當年的準部,遣一校尉可爲之,哪裡需要陛下親征呢?而若此物成,鬆遼乃至黑龍江,盡皆中原移民,羅剎又哪裡需要攻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