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

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

衝着大議長表達了內心的極度不滿後,安東尼並沒有講荷蘭的道理,而是直接搬出了大順這個“外部勢力”,來壓制東印度公司董事會的不滿。

駐派監督、聯合緝私巡邏艦隊、乃至於貿易額,這些大順擺明了不和公司談,而是要直接和聯省議會談。

因爲大順官方覺得東印度公司不夠格,荷蘭可以朝貢或者勘合貿易,但東印度公司一個下屬的藩鎮,憑啥朝貢?

大順就算再開放,禮政府尚書、亦或是功勳公侯勳貴出面,可以接待一些歐洲各國使節團,甚至天子也能見一見他們。可一個荷蘭下屬的東印度公司,憑啥能得到這樣的待遇?

大順,是講禮法的。

譬如周天子可以直接見魯侯,魯侯也可以派大夫代表魯侯朝見天子,但天子絕對不可能去見三桓派來的、代表三桓的士。

這不只是封建禮法,就是放在後世,國家元首怎麼可能以對待外交官的態度,去見一個他國省長派來的人?這是最基本的對等外交原則。

至少,劉鈺在奧蘭治派面前表達出的,就是這樣的意思。奧蘭治派也將這個意思,完完整整地轉達給了聯省議會這邊。

現如今大議長安東尼又借力打力,藉着劉鈺的這個態度,來用大順這邊的態度,反壓東印度公司。

告訴東印度公司,不是我想奪你們的權,而是大順這邊就這麼要求的,我有什麼辦法呢?

一旦談成,實際上東印度公司的對華貿易業務,就讓聯省議會或者將來的執政官下屬的內閣官僚,有直接插手的機會了。

原來VOC可以完全不鳥聯省議會或者終身執政官的內閣,但如今是大順要把握主動權,也就意味着東印度公司在對華貿易上,這是個大順和七省共和國之間的運輸隊。

要想不受這鳥氣,其實也容易:剝離對華業務,把對華業務交給聯省政府,直接受連省政府監督管控,公司只做香料貿易。

這叫,無欲則剛。

但這只是說起來容易,做是絕對不可能做的,香料價格跳水的背景下,這麼搞的當天,股價就要崩。

既不想放棄對華貿易,也只能嚥下這口“鳥氣”。

藉着大順這邊的壓力,讓東印度公司董事無話可說之後,安東尼議長又道:“而且當初各國都往大順派遣國王特使的時候,公司卻派了對華貿易委員會的代表。劉鈺說,有人告訴他這其中的區別,至於誰告訴的,這反而不重要了。英、法、葡、瑞,都有可能。”

“當初既是你們的失誤,也是聯省議會的失誤,終究留下了隱患,被劉鈺抓住了把柄。”

“可以認爲,劉鈺跑到這裡,要改變貿易模式,就是因爲這場外交事故,讓大順感到了外交侮辱。”

“如果再拖延下去,肯定是有人要出來負責的。”

這話說的,就有些誅心了。

負責,誰負責?

只考慮事實的話,東印度公司的董事覺得這件事聯省議會的責任更大一些。

聯省議會當時也沒考慮到這一層,當初可也沒說這不合規矩,這算是對天朝大皇帝不敬、這算是外交事故等等。

如今出了事,卻把很大一部分責任推到了東印度公司的身上,說東印度公司也有責任。

講道理,擺事實,確實是聯省議會的責任更大一些。

但是。

此事,和事實無關,只和立場有關。

如果奧蘭治派想要上位,那麼就可以煽動說是聯省議會的責任。

而如果VOC的幾十人的董事團成員想要公司決策權,那麼這就是十七人紳士的責任。

然而,奧蘭治派此時顯然不想上位,聯省議會不會自己問責自己,能問責聯省議會的只能是奧蘭治派,奧蘭治派現在不想問責。

可公司的幾十人的董事團卻一直希望從十七紳士那要權。

既然此事和事實無關,又既然奧蘭治派傳達了絕對不會藉機生事的意思。

所以,即便責任不是十七人紳士的,但卻也只能是十七人紳士的。

這件事真要是鬧大了,沒人會關注事實,也沒人會關注真相。

大議長安東尼這是直接強壓東印度公司的董事,接受他的決議:儘快和大順談判,不要討價還價。

因爲這個把柄,會壓的東印度公司的十七人紳士,很不舒服。

大議長完全可以用這個把柄,來讓東印度公司的十七人紳士團不得不接受聯省議會的一些條件——否則,那七十多個一直想要參與公司決策、對公司十七人團掌管一切而頗爲不滿的董事們,就會藉此要求分散十七人紳士的權力——是你們十七人犯了錯,導致出現了嚴重的外交事故,那你們憑啥還做決策?

這場外交事故,可以理解成“正是因爲當初東印度公司董事會瞎做決策,導致了大順天子心裡不滿,覺得別國都是派國王特使來,你們荷蘭咋這麼牛,就派個公司下屬來?這才引發了劉鈺前來改變貿易模式的後果”。

至於是不是,不重要。

重要的是,聽起來說得通,幾十人的董事會就能借機發難。

到底是不是這回事,無所謂。

安東尼的言外之意,就是你們這十七人紳士,好好聽話。

和大順這邊的談判,聯省議會說的算。

你們要是鬧事,我就把這個外交事故的細節公開,到時候就算不能組建超大的70人大董事團,至少如今的十七紳士也得撤換一批吧。

用劉鈺嘴裡的“禮法”、“平等外交”等辭令,斷絕了東印度公司作爲政治主體和大順談判的可能。

用之前那場外交事故導致的後果,來強壓東印度公司聽話。

雙管齊下,東印度公司的董事也只能有苦難言。

東印度公司的董事心知肚明,此時只能認栽,外部勢力的干涉,嚴重打破了公司與聯省議會之間的微妙平衡。

“好吧,大議長閣下,我們會盡量解讀劉鈺提出的種種條件,以確保共和國大小股東們的利益不會受到嚴重的損失。”

“但是,大議長閣下,這件事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中國這邊一直期待打開歐洲市場的貿易控制,他們這一次遭受了失敗,可下一次一旦有機會,他們就不會放棄的。我們也應該小心纔是。”

安東尼自嘲一笑,喃喃道:“小心?怎麼小心呢?想要控制貿易的主動權,我們需要做兩件事。”

“一,在好望角以東,完全地拿到壟斷地位,甚至讓英、法、瑞、丹、西、葡各國都無法直接與大順展開貿易。敢過馬六甲一艘,就擊沉一艘,就像是當年我們和英國聯合在巴達維亞圍剿西班牙一樣。只是現在我們沒有盟友,要靠自己對抗整個歐洲的東印度公司。”

“二,派軍艦,殲滅大順的全部海軍,突襲天津港,完全把控制海權,迫使大順只能和我們貿易。”

說罷,安東尼苦笑道:“和這兩件事比起來,似乎把月亮射下來更簡單一些。”

“中國一旦睡醒,他就天然地獲得了貿易的主動權。除非,中國和整個歐洲爲敵,否則,總會選擇不同的盟友來分化瓦解。”

“今天可以親熱瑞典、丹麥,明天就可能親熱荷蘭英國。歐洲不是一個整體,各國東印度公司,和大順都是合作關係,但各國東印度公司彼此都是競爭關係。”

“劉鈺這種可以在俄國搞宮廷政變的人,難道會看不透這些事嗎?”

“在貿易問題上,我們已經徹底失去了主動權。大順可以制裁我們,我們卻沒辦法反制。”

“我希望你能像其餘的紳士團成員,轉達一下我的意思。必要的退讓,未必是壞結果。”

東印度公司的董事心想,道理是這麼個道理,可是……可是聯省議會能借此加強對公司的控制,這怎麼接受?

如果真的只是出於“外交平等”的態度,由聯省議會去談,確實沒有任何不妥。

可聯省議會怎麼能錯過這個插手公司、加強控制的機會?

然而,一時間也想不出對策,只能說道:“此事我會和紳士團的其餘成員開會討論。但是……”

大議長安東尼正色道:“沒有但是,而且要在三天之內給我答覆。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對待VOC這麼強硬的態度,還是這幾年來的第一次。上一任大議長試圖集權的時候,強硬過,但很快就失敗了。

東印度公司的董事已經許久沒有感受過大議長的強硬態度了,一時間竟然有些不適應。

錯愕地看了看大議長,無可奈何的離開。

之後的三天,齊聚在阿姆斯特丹的公司紳士團成員們閉門討論了三天。

但最終,不得不承認大議長說的,都是對的。

公司,好像真的沒有和大順討價還價的籌碼。

帶着一種彷彿美夢驚醒的感覺,十七人紳士團茫然地看着桌上的地球儀,瞄着東南亞的方向,恍然大悟。

“或許,大議長閣下是對的。至少在對華貿易上,我們已經失去了主動權。”

“我們應該儘快通知巴達維亞那邊,對待大順的態度一定要迅速改變,要恭謹、尊重。”

“也應該通知他們,短時間內,不要再走私鴉片了。要認真讀一讀大順那邊的律法,儘量不要做違法的事。”

“至少,應該像澳門的葡萄牙人一樣,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只是朝貢者的地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衝突。”

“各國都在大順海關貿易的背景下,大順已經有了對我們實行禁運、而不損害他們出口貿易的資本。一定要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

“一定要妥協,要改變過去的態度和思維方式,要儘可能容忍大順的不合理要求,以免他們找到藉口對我們進行制裁。”

(本章完)

第705章 海戰(三)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478章 看破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965章 扣帽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793章 憧憬(上)第156章 新思維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45章 冰牆第1079章 爭功(四)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355章 對罵第1081章 爭功(六)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971章 割袍(上)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1241章 三戰定印度(八)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325章 迎天使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77章 入吾彀中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1051章 坐莊(下)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994章 鹹餌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1000章 扶植第209章 變臉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53章 選擇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663章 推諉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969章 舊怨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642章 逃避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807章 閹黨(上)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1025章 割裂(三)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617章 許願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89章 條約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1079章 爭功(四)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314章 綁定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208章 記憶第910章 南洋大開發(五)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5章 落後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