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

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

略微一個轉折,讓這番話的意思徹底改變了。

一開始說了一大堆俄國都是外國人在主政的話,顯得好像是在挑唆德國黨和俄國正統派的關係。

可一轉眼,又說讓他想到了秦國,這就成爲了無上的榮耀和誇獎。

在道德的政治正確下,秦國絕對是壞的典型。

但純粹以富國強兵的角度來看,被稱讚爲像秦國,那就是極高的讚譽了。

雖然這些貴族不知道那段歷史,但也知道是秦統一了中國。

奧斯特爾曼伯爵笑了起來,覺得劉鈺這是正規的外交語言,這是對他們這些人的誇獎。

甚至,更像是來自古老的東方智慧的肯定:如今俄國這樣的局面,未必就是壞的。

然而,就在奧斯特爾曼伯爵剛剛笑出來的時候,下一個轉折又來了。

“然而,不久之後,秦王發現,他的工程總監,是間諜。真正的目的,是爲了削弱秦國的力量,而開工了一條消耗國力的運河。甚至有人懷疑,秦國的一些政策,嚴重地受到了外國人的影響,尤其是外交政策,很多政策完全就是站在外國的利益上去考慮……”

這話聽起來就不像是指桑罵槐了,而是聽起來根本就是指桑罵槐。

奧斯特爾曼伯爵再度成爲全場目光的焦點,一些人逐漸感覺出今天宴會的氣氛不太對。

知情的法國大使拉謝塔迪侯爵面無表情地把玩着手裡的酒杯,心想這個故事實在有趣,但不知道是真是假。兩千年前的中國,就有組織大規模工程的能力?那個所謂的秦國工程總監,不會是編造出來的吧?

而不知情的人,總覺得劉鈺話裡有話。

奧斯特爾曼伯爵也不好直接問劉鈺:你說的這些事,不會是在影射俄國吧?影射我們吧?

只是之前的外交宴會上,從未有過這樣的事,這是嚴重違反外交禮儀的。

然而接下來的話,讓氣氛再度變換,轉瞬間一波三折。

劉鈺的目光避開了奧斯特爾曼伯爵,繼續說完了這個故事。

“於是,秦國有人就勸告秦王,要頒佈《驅逐外國人敕令》。然而,這時候,秦王身邊的一個內閣參謀也是外國人,也在被驅逐的名單之內。於是他上書《反驅逐外國人敕令》。”

“他說:高山不拒絕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捨棄細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拋棄人民使之去幫助敵國,拒絕外國有才能的人使之去爲他國效力,使天下的有才能的人不敢來秦國,這就叫做‘借武器給對手,送糧食給敵國’啊。”

“秦王聽從了他的建議,取消了驅逐外國人的敕令。這個外國人,也成爲了秦國的內閣首相。很多年後,秦王早已升格爲皇帝,這位外國的內閣首相,又堅定地廢除了分封制,使得完成了真正的集權統一,纔算是真正的皇帝。”

“不久後,在外出巡視的時候病故。這位內閣首相,連同一些宮廷貴族,作爲樞密院成員,關上門決定了讓始皇帝最小的兒子繼位,這樣便於控制。”

這番話說完,全場立刻鴉雀無聲。

前面的那些故事,似乎還只是指桑罵槐地說奧斯特爾曼等德國黨。可後面這些話,幾乎把在場的所有人,都羞辱了一番。

許多年前,爲了防止伊麗莎白不受控制,在做的很多俄國舊貴族們,參與了那場樞密院關門請來德國寡婦當沙皇的政變。

這些俄國舊貴族,覺得劉鈺在說十多年前讓安娜當沙皇的那場關門陰謀。

奧斯特爾曼等人,則覺得劉鈺在諷刺他們這些德國黨,在安娜女皇病逝前,將伊麗莎白的名字劃掉,找來了剛出生的伊凡六世當沙皇的故事。

法國大使拉謝塔迪侯爵,則從那句“拋棄人民使之去幫助敵國,拒絕外國有才能的人使之去爲他國效力,使天下的有才能的人不敢來秦國,這就叫做‘借武器給對手,送糧食給敵國’啊”,覺得劉鈺像是在諷刺法國的《楓丹白露敕令》,導致大量的技術人員新教徒跑到國外,極大地增強了普魯士與荷蘭的工商業能力。

英國公使則覺得,劉鈺是在諷刺此時英國的“小愛國者”運動,極力在英國推動民粹情緒,把許多事誇大成法國、西班牙的陰謀,並且組織了打砸法國人、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商人的活動。

奧地利大使則覺得,劉鈺在諷刺奧地利這個神聖羅馬皇帝,根本就是個假皇帝。連最基本的廢分封的真正集權統一都沒做到,也好意思叫皇帝?

荷蘭公使則覺得,劉鈺在諷刺荷蘭的商人,根本沒有祖國的概念。“借武器給對手,送糧食給敵國”,這不是荷蘭銀行家的常見操作嗎?

在場的所有人,都覺得劉鈺這些話在諷刺他們,每個人都能從這個故事裡找到劉鈺諷刺的點。

一個個也不知道到底真的只是在講故事,還是根本就是用那種傳說中的“天朝”的傲慢來諷刺他們這些“蠻夷”的。

但劉鈺的故事還沒有講完。

這個時代,是文化輸出的最佳時代。不只是道德和理想國的願想,還是將中華數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歐洲流行的好時機。

在這個大爭之世中,這些故事智慧,想來很快就會伴隨着大順咄咄逼人的下南洋的態度,在歐洲流行起來。

不過他的本意倒不是以此爲主,而只是想要藉着這個機會,藉着這些聽衆,跟正忙着冬宮政變的伊麗莎白隔空對話。

他又簡單地介紹了秦的滅亡、漢的興起。繼承了秦集權的漢,用無爲之治復興,再到全民皆兵鹽鐵專營反擊匈奴,再到諸葛亮治蜀關於“寬”和“嚴”的討論。

唐對貴族大家族的壓制、科舉制破解中華的貴族弊病,講的不細,也就是伏爾泰《風俗論》對各國曆史的介紹水平。生拉硬扯、穿鑿附會,夾雜其間。

這些幾乎能夠叫在場的所有人都覺得“指桑罵槐”的故事很長,但卻有趣。

這場宴會沒有歌舞,沒有舞會,只有一些已經流逝的歷史,以及一些和他們想象中完全不一樣的中國故事。

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喜歡聽這樣的故事,一個個琢磨着這些故事背後的東西。

而且,劉鈺看世界的角度也和他們截然不同,很多地方是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講起來的。

這些東西,在這個時代,實在太過駭人,卻又叫人實在無從反駁。至少,短時間內無法立刻反駁,反倒是叫不少人暗暗點頭,心中一些關於本國的疑惑也似乎被一一解開。

靠着這些他們聞所未聞的故事,劉鈺以方便爲大順將來在歐洲更多的亮相打下基礎,一方面拖延着宴會的時間。

直到外面聯絡的人來到了劉鈺身邊,附在劉鈺耳邊道:“鯨侯,外面的事已經結束了。”

“小沙皇被抓,他的父母也都被抓。羅剎皇宮甚至沒有發生戰鬥,漢尼拔帶人進去小沙皇房間的時候,小沙皇還在睡覺。”

“伊麗莎白公主的面首如今控制着皇宮,她本人和漢尼拔等人,已經到了咱們這的外面。”

小聲嘀咕之後,劉鈺滿意的點點頭,看來自己這錦上添花的一套,真的弄成了雪中送炭的樣子。

在場的貴族和各國大使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卻看劉鈺等那個侍從說完退下後,微笑着拿出了一本小冊子道:“這是一本大順那邊威海學堂用的一本歷史教材,裡面有簡易的歷史,也有一些關於治國理政的小故事。”

“中國有句話,叫用歷史當做鏡子,來看看自己做的事會引發什麼後果。”

“那今天呢,我就講最後一個故事。”

“話說漢朝的時候,有個皇帝叫劉志。當時朝中掌權的,是一個叫樑冀的人。他的權力很大,把持朝政,還毒殺過皇帝。”

“樑冀覺得劉志很好操控,於是擁立了劉志。”

“劉志當然想要奪回權力,但他沒有制定宏大的政變計劃,也沒有找朝中的任何大臣商量。因爲大臣很多都是隨風擺頭的牆頭草,而且也很難確定誰是忠誠的、誰不忠誠。誰贏,他們就跟誰走。”

“劉志就找了幾名身邊的親信宦官,帶着人,直接圍住了樑冀的府邸。因爲只要誅殺了樑冀,控制了樑冀,一切就都解決了。”

“政變奪權,有時候真的很簡單。”

“但這個辦法,也不是全都有效,後來也有人效仿,可就失敗了,比如後來有個姓曹的。對於這種情況,有個古語叫刻舟求劍。”

“想要成功、復刻,需要分析爲什麼能成功,找出成功的幾個先決條件。”

“首先,樑冀,或者是類似於樑冀這樣的把控權力的人,得罪了太多人。很多人只是畏懼於權勢,不敢反對,但如果有人除掉他,人們會很高興。比如俄國的德國黨。”

“其次,不能提前找大臣商量,否則肯定走漏風聲。而是要找身邊的親信人商量,幾百名士兵和六七個親信,就能殺死掌權的人。只要掌權的人一死,一切就都解決了。在中華帝國,這種親信多半是太監;而在歐洲,則可以是發小、閨蜜、情人、朋友。比如伊麗莎白公主的閨蜜、情人、身邊的醫生。”

“然後,政變奪權的人,要有名正言順的正統性,在得到權力後,依靠長久以來構建的家族正統性和合法性,順理成章地讓那些牆頭草大臣承認。比如伊麗莎白是彼得的女兒。”

“最後,奪回權力後,必須要防止身邊的親信做大。最好不要立刻搞大清洗,以免忽然之間失去政治的平衡。”

話到這裡,已然是圖窮匕見。

就算是再傻的人,也聽明白了劉鈺在講什麼。

奧斯特爾曼伯爵等一衆黨羽,頓時變色,下意識地就要起身,可旁邊頓時衝出了一堆攜帶槍支、舉着手雷的大順士兵。

劉鈺從腰間拔出短槍,朝着屋頂射了一槍,喊道:“安靜!先生們、女士們,請安靜。作爲宴會的主人,我有義務維繫宴會的秩序,並且防止出現踩踏等事件。”

“在此,我很榮幸地告訴各位,彼得大帝的女兒、葉卡捷琳娜一世的嫡女,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公主,剛剛抵達了屬於她的皇宮,並即將來到緬希科夫公爵府的宴會廳。”

“她委託我維持一下宴會的秩序。順便委託我問一聲:她當沙皇,誰支持?誰反對?”

“支持的,請坐在椅子上不要動。反對的,請馬上站起來。”

“我最後幫公主問一遍:她當沙皇,誰支持?誰反對?”

(本章完)

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001章 缺陷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1168章 備戰(七)第1165章 備戰(四)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971章 割袍(上)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499章 洗頭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97章 風波起第338章 下心毒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922章 歸來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886章 恐嚇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204章 投名狀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1231章 開戰(十)第53章 選擇第59章 四兄弟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682章 打印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38章 扣個人質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706章 海戰(四)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733章 朋友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214章 另起爐竈辦新學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1001章 缺陷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411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二)第1189章 理藩學(下)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939章 自覺(一)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2章 枯燥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99章 酒醉多言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1231章 開戰(十)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621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236章 中介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1440章 分歧(六)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1081章 爭功(六)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128章 志向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950章 夢魘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35章 府兵第112章 絕纓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245章 垂釣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1394章 優勢第5章 落後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