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傳統藝能

第528章 傳統藝能

兩個火藥桶一旦合在一起,威力有多麼巨大,瓦爾克尼爾是清楚的。

他很清楚公司的政策,但也知道公司不這麼搞,股東就分不到錢、公司就得倒閉。

現在這兩個火藥桶有合攏的趨勢,他不得不謹慎,也不得不小心。

點燃火藥桶,需要一顆火星。

於是他把昨日被土兵帶回來的信、以及起義者在城外散播的起義綱領又仔細地讀了一遍,這種不安更加的強烈。

城外那些華人起義者的綱領,可不只是針對華人,而是要煽動一切被荷蘭壓迫的底層。

這就像是一顆足以點燃火藥桶的火星,一旦燒到了萬隆,必將燎天。

如果這次起義只是華人主導的、綱領性文件也是隻針對華人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瓦爾克尼爾根本不會太在意。

只是華人反抗的話,太容易解決了。

東印度公司的分而治之和中間商政策,一直很成功。

華人內部的有產者、無產者、有居留證者、無居留證者、包稅者、被徵稅者、奴工、糖廠老闆,根本就不是一條心,也根本不可能團結一致,完全可以輕鬆化解。

而且,東印度公司一直以來都是有意讓華人富商做吸引仇恨的中間商。

比如包稅、比如包收實物地租等等這些,使得很多人極其痛恨那些作威作福的高等華人。

很多事,公司是不直接出面的,而是外包的。包稅的特點就是收多少全憑本事,沒有人是拿着錢拍賣到包稅權去爲人民服務的。

東印度公司這是有意爲之:直接統治,一旦反抗就是反抗荷蘭;外包出去,自有華人富商吸引仇恨。

而且,華人有錢卻沒有槍,甚至不準華人當兵,一旦出事就可以靠這種故意製造的矛盾,引導受壓迫者內鬥。

如果只是華人的起義,瓦爾克尼爾確信不可能成功,根本不會造成太大的威脅。

相反,完全可以利用之前故意分而治之的政策,讓華人、爪哇人、華人上層、華人下層、爪哇下層等先打起來。

可這一次不管是從信件、綱領,還是現在的轉移方向,都看得出來,這次起義的組織者是個有手段的、深刻洞察到了東印度公司在爪哇統治薄弱地區和關鍵矛盾。

到時候……轉移到已經推廣強制種植商業農奴制的地方,振臂高呼,砍死那些平日裡作威作福勾連荷蘭人的當地中間商和土著貴族,掀起一場底層的大起義,這麻煩可就大了。

如果是爪哇的封建貴族反荷,瓦爾克尼爾也不用擔心。

歷史經驗告訴他,封建貴族的反荷行動,肯定失敗。

一方面底層不會爲封建主賣命;另一方面封建主有反荷的、也一定會有站在荷蘭一邊趁機打倒政敵的。

如果是單純的爪哇底層反荷,瓦爾克尼爾也不用擔心。

華人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當地的土著貴族會站在荷蘭一邊,一起鎮壓底層。

如果是單純的華人底層反荷,瓦爾克尼爾還是不用擔心。

分而治之埋下的仇恨,會讓爪哇人、高等華人與荷蘭人站在一起鎮壓。

但唯獨這種有明確綱領;要煽動底層奴工、奴隸、強迫種植制壓迫下的村社農奴、被不公正待遇對待的華人中層……這就有些可怖了。

一旦起義者在萬隆站穩了腳跟,既可以接到英國人從南邊偷偷運來的軍火接濟、又可以背靠着馬塔蘭蘇丹國,兩邊站在反荷的立場上是可以暫時合作的。

更爲重要的便是強迫種植制,已經是東印度公司在爪哇重要的利潤增長點,將來準備推廣到全爪哇的。

本來就面臨着蔗糖貿易不振、日本貿易被大順切斷的資金危機,如果再波及到強迫種植制已經確立的萬隆地區……公司今年只怕要出赤字。

想到這,瓦爾克尼爾又將連富光等人叫來。

他知道中國在百年前歷經過一次改朝換代,而且新王朝的建立者是反賊出身,他想要問問清楚,歷來中國的底層叛亂者,都是怎麼做的。

“我聽說現在中國的大皇帝的祖先,也是個出身低賤的農民,作爲叛亂者最終成爲的皇帝。我知道中國曆來對貴族和血統缺乏最起碼的尊重,但是作爲底層叛亂者,他們一般是如何做的,才能獲得人們的支持?”

荷蘭雖然也造過西班牙的反,但造反的領頭人卻是貴族。對於百姓造反這種事,瓦爾克尼爾還是不熟悉的。

連富光沒有造過反,但最爲一個華人,這些基本的東西還是知道的。

這是傳統藝能,哪怕是小說、話本里,也都會說幾句。

雖然不知道爲什麼總督會對這個感興趣,連富光還是將自己知道的告訴了瓦爾克尼爾。

“總督大人,底層的叛亂者一般先會慫恿一些活不下去的人反叛。反叛之後,一般會選擇襲擊富戶,分掉他們的土地、財產和糧食。他們絲毫不懂得對私有財產的尊重。”

“他們承諾以後會把土地分配給每個人,天朝歷來是有均田的傳統的。而且在叛亂的時候,爲了蠱惑人心,就像是現在大順皇帝陛下的祖先,喊出的口號就是均田免糧。”

“不但要把土地均分,而且會免除所有的賦稅。對於那些富戶,一般也會殺掉他們,將他們的糧食、財物,分給那些活不下去的人,唆使他們跟隨他們一起叛亂。”

“往往可能一開始只有幾千人,但幾個月的時間就會有上萬人甚至更多的人,參與到叛亂當中。”

“比如攻下了這個地方,平日裡誰最被人仇視嫉妒、誰擁有田產最多,就把他殺掉。把他的一半糧食收爲軍糧,另一半分給當地的貧苦者,在把貧苦者最渴望的土地均分。”

連富光只是很正常地介紹了一下歷朝歷代造反的路線,基本都是換湯不換藥。

他知道的也不是很多,畢竟沒有親身經歷過,只是道聽途說。

但就是這些道聽途說的東西,便讓瓦爾克尼爾更加擔憂……這種造反的路線,正是他最害怕的。

爪哇的情況和天朝不同,土地的可買賣的私有制度還剛起步,還是傳統的村社份田制。

但是,這些東西都是換湯不換藥的。

萬隆地區,荷蘭人的軍事力量不多,主要還是依靠當地人管理,那些管理者就算是半個農奴主了。

他們有公司給的低價收購的分紅,日子過得相當不錯,有錢有糧。

而當地的百姓則是多受壓榨。

按照連富光說的歷朝歷代的中國的傳統藝能,要在萬隆地區站穩腳跟,實在太容易了。

甚至,連套路都不用換。

攻入村社,處死村長,宣佈廢除一切強迫種植制度、均田免糧廢除實物地租,和一切奴役性的強迫勞動。

而且,萬隆不是巴達維亞,當地的中間商也不是華人,而是當地土著。

起義者不用擔心,當地的土著會因爲高等華人包稅等因素,而仇恨華人。反倒是會和這些起義的奴工一起,幹掉他們敢怒不敢言的村長。

現在這支華人起義者,可以伏擊荷蘭二三十人的小隊,這個水平攻佔個村社簡直易如反掌。

攻入村社後把那些平日作惡多端的人一殺,財富一分,肯定會有更多的人加入隊伍。

至於當地土著貴族的戰鬥力,瓦爾克尼爾太清楚了,不堪一擊。

正在憂慮這件事的時候,城外又傳來了一個更加不妙的消息。

從那些“叛亂者”棲身的糖廠裡,發現了一支損壞的褐貝斯步槍,以及一些英文的小冊子。

這些英文的小冊子的內容,都是些克倫威爾時期的激進派主張。

《英國被壓迫貧民宣言》、《新正義的法典》等等,只是翻看了一個開頭,就可以知道里面都是些什麼東西了。

又調查了一下那幾座糖廠的買入時間,恰好是在英國煽動詹金斯耳朵事件造勢的時候。

心裡本就對英國人缺乏信任,內心之前也有判斷,加上這支證據確鑿的、不小心把先裝了鉛彈後裝了火藥導致報廢的褐貝斯步槍,瓦爾克尼爾已經勾勒出了一個完整的邏輯鏈。

英國人早就準備對西班牙開戰了,所以才煽動國內民意引爆詹金斯耳朵事件。

爲了將來攻佔馬尼拉後在東南亞立足,需要搞亂荷蘭的統治。

爲了讓荷蘭屠殺華人引來大順的報復,故意培養的華人僱傭兵,煽動華人起事,而不是派人引導爪哇土著起義。

這裡面每一步都是惡毒的算計和陷阱,走錯一步公司就會萬劫不復,英國人就可以在保持盟友關係的前提下,得到他們肢解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險惡目的。

在公司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瓦爾克尼爾深知一個道理:誰獲利最大,誰就是幕後主使。

至於大順,他看不出大順能獲得什麼好處:如果大順想要巴達維亞,直接開戰就好,何必這麼麻煩?

而且巴達維亞對荷蘭來說,是意義重大的中轉站;但對大順來說,連個雞肋都不如。

香料在安汶和班達;通往印度的通道在馬六甲,大順要巴達維亞幹什麼?自己中轉瓷器生絲,繞個圈玩?

而且,起義者向南轉移,意圖佔據萬隆地區,顯然也是爲了在南部海岸接受英國的援助。

北邊一線,荷蘭人查的很嚴,沿途都有巡航的。

而南邊,則沒有什麼城市。

英國人現在在東南亞只有最後一座軍事基地,就是在海峽對岸南邊的明古魯。

前幾年爲了紀念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功勳卓著的名將丘吉爾,還將在明古魯新修的城堡命名爲萬寶路堡——按照大順的體系,丘吉爾獲封的爵號是萬寶路節度使、或者馬爾伯羅公爵,依着意譯和音譯的區別。

而明古魯,距離萬隆以南的海岸,只隔着一道巽他海峽。

順着他已經理出的思路往下想,越發覺得合情合理,畢竟英國人在這裡唯一的據點就是那了,也是起義者唯一可能接到外援軍火的路徑。

一羣明顯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僱傭兵,一羣懂得政治學和有着深厚造反傳統的民族習性的人,如果再拿到英國的軍火援助,這將是東印度公司的一場災難。

中國這邊有造反的傳統藝能。

英國這邊有當攪屎棍的傳統藝能。

兩個強國的傳統藝能全都壓在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身上,當真是無福消受。

甚至很可能這些的往南走,就是去接收英國軍火的。不能再等下去了,一定要趁着這些人立足未穩、還沒有訓練出一支軍隊之前,將其中的少數軍事人員擊潰。

好在現在他們剛剛起義,多數人連武器都沒有,只要派出一支部隊快速追擊,應該很快就能將他們擊敗。只要將核心的軍事人員擊敗,剩下的人就一鬨而散了。

“傳令,讓在港口的軍艦立刻起航,前往海峽南邊,嚴查一切可疑的船隻,尤其是英國人的船。”

“讓一個連的士兵即刻集結,準備追擊,不能給他們喘息的機會。後續部隊整裝、準備軍糧,隨後跟上。”

(本章完)

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139章 考察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1116章 脈絡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34章 買賣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80章 開個小洞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6章 震動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23章 小團體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30章 立信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848章 威望(上)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1170章 備戰(九)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419章 絕望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1058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二)第880章 區別對待(上)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848章 威望(上)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708章 海戰(六)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794章 憧憬(下)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572章 藍狗子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第1002章 獻禮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857章 決心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973章 名與實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560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974章 照舊第1335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六)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777章 艱難的第一步(上)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1324章 冒犯第14章 江湖第72章 參謀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381章 臚音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72章 參謀第849章 威望(下)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