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看破

第478章 看破

帶着對劉鈺的最後一點警覺,阿部正福還是問出了那個關鍵的問題。

你劉鈺的想法這麼“正確”、這麼有遠見、這麼符合天道,那怎麼聽說大順經常開倉救濟百姓呢?

問出這個很尖銳的問題後,劉鈺不得不再一次把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劍的故事,給阿部正福講了一遍。

“是以,天朝和日本豈能相同?”

“大順北有蒙古、河套,皆可墾耕;西有西域、綠洲,亦可屯田。百姓尚且還沒到無地可墾的地步。”

“日本也是一樣,此一時、彼一時。若日本此時只有十萬戶,我的說法那就是不智愚昧了,反而應該鼓勵百姓生育,如勾踐故事: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子,公與之餼。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

“可日本現在已超兩千三千萬之衆,土地零碎、豪農豪商日多,兼併土地,小農貧苦無依,難抗天災,此時豈能還用勾踐故事?”

“或有人想,當以日本之劍,爲日本之犁奪取土地。可放眼四周,日本縱有劍,又能砍向何處奪取無主之地呢?”

“再說你也打不過啊。”

“就算臥薪嚐膽,也得三四十年。三四十年後,只怕人口激增之下,‘四凶’之害積累,萬一遇到冷夏、火山、海嘯等等,四凶之害便會一朝爆發,席捲日本。”

“而且之前鎖國,百姓愚昧,尚可無憂。如今我朝去土佐、長州等地轉了一圈,日本百姓皆知‘均田免糧、唯纔是舉、四民平等’,一旦爆發,可就不只是以前只求‘一揆’而請藩主減稅的地步了。”

“這大洋以東數萬裡之外,倒是有一處蠻荒之地,名爲阿美利加。土地數千萬,肥沃遠勝美濃。”

“然則,有錢人自不肯去,沒錢人又去不成。若幕府、各藩爲日本之長遠考慮,當可組織移民。只是數萬裡之外,必然自立稱王,這正是爲他人作嫁衣裳。但花幕府的錢、利日本萬民之將來,卻不知幕府可肯做乎?若是肯做,過些日子我將海圖送來,幕府出錢造艦,移民,我亦可幫忙。”

“但關鍵這也得有錢啊。”

“你看啊,我給你算一筆賬。就按元祿檢地來算,日本的總土地石高,其實只需要一千萬人口。如今卻多出了將近千萬。每年還要增長二三十萬。”

“這每年二三十萬的‘多餘人口’,要運到阿美利加,每個人要保證活過第一年,怎麼也得投個三十兩銀子。少了的話,還不如直接裝船到了海上扔海里得了,還省錢省事。”

“這樣的話,一年就需要多支出一千萬兩白銀。”

“幕府能每年拿出一千萬兩白銀嗎?”

“就算學前明,加增遼餉,日本亦可以爲和族之未來,日本之謀萬世,苦一時百姓,加‘移民貢’,均攤在每戶身上,一戶大約不到一兩銀子。這……拿得出嗎?”

“有這錢,不如買槍買炮,拒不救濟、拒不減貢賦,從而讓‘多餘’的人口自發餓死,亦或按人丁徵稅,家裡多人丁的,便要增稅,從而迫使百姓自然不願生子。這正是符合天道的行爲。對不對?”

阿部正福聞到“人丁徵稅、以遏人口”後,連連點頭,心道此人果然有些手段。

至於說移民遙遠的阿美利加,那真是傻子纔會做。

這阿美利加在數萬裡之外,昔年伊達政宗也曾派人去過,往來就要三五年時間,而且風浪頗大,十不存三。

幕府花錢,卻讓別人到那邊自立爲王去?這麼遠,又不可能將貢賦交給幕府,只有傻子當將軍,纔有可能這麼做。

徵遼餉徵成什麼結果,不言自明。況且按劉鈺這麼算,得一戶一年多繳納一兩白銀,這如何繳的起?

以三十餘年前元祿檢地時候的標準來看,有這樣一個記錄。

和歌山的一戶豪農,名爲大田才藏。此豪農登記在冊的土地,有兩町五反,一町大約是十公畝,大約15市畝。換大順標準,他家一共大約40畝土地。

他的弟弟沒有娶親,作爲家人依附哥哥生活,實際上也就類似於奴僕。但兄友弟恭,既是親兄弟,還是要給買身衣裳穿的,不能光着腚。

家裡一個老婆、兩個孩子,還有五個僕從依附他生活,算是他的長工。

此人重視水利、知道買肥料肥田,精耕細作,兩季種植折算在一起,水田畝產在450斤左右,旱田在250斤上下。

登記在冊的土地,按照石高算,是45石,換言之他要在收穫的時候,繳納22石左右的賦稅。

但是此人比較聰明能幹,又搞一年兩季,種一些小麥、蕎麥。

合計一年收入大米、小麥、蕎麥等一共90石。扣除22石的貢賦,實際剩下大約65石。

按當年的物價,把這些收入全換成錢,大約是1500戔。

1戔大約是3.75克白銀,也就是一年全家收入5600克白銀,以寶永丁銀50%的含銀量,摺合庫平銀75兩。

自己一家人吃喝拉撒、工具損耗修理、家人一年過年做一身衣裳。

每天要給僱傭的長工每人每天約莫0.3戔的白銀,也就是平均一人一天1.2克白銀的工資。

麥子價格比稻米便宜,大約是50克庫平銀白銀一石,倭石大約在260斤到300斤之間。

一個月的工資是大約30克寶永丁銀,折去含銀量,刨除吃喝,人工成本是大順的大約二分之一、荷蘭的八分之一到十二分之一。

日本三十年前的糧價,也確實低的嚇人,要是現在還這麼低,大順這羣海商搞糧食貿易都能發財。

不過德川吉宗上臺之後,最大的改革方向就是穩定米價,防止米賤傷農、傷士,如今米價已經沒有這麼便宜了。

最後總計下來,一年實際盈餘在5戔左右,也就是全家五人、再加上五個僕從,忙活一年,最後剩下20克白銀。

他家吃的比較好。因爲大米價格比較貴,所以賣了大米買小米、穀子、大麥等,還是可以保證全家吃飽的。

就算現在經過德川吉宗的改革,米價上去了,估摸一年也就能剩個一兩銀子。

這還是可以載入史冊、至少在紀聞錄上留下名字的豪農。作爲豪農,一年淨收入連一錢銀子都不到。當然,這裡面是走賬的,可能不走賬的、不納稅的土地也有一些,實際收入或許更高一些。

但劉鈺開口就是“一戶一年一兩銀子的移民稅”,阿部正福自然認爲這是扯淡,真要這麼收,百姓非得揭竿而起不可:憑啥收我們的稅,去移別的民啊?再說收這麼多,就算不吃不喝也交不起啊。

既然移民是扯淡的玩笑,那麼用丁口稅來控制人口,這就是個很好的辦法。

商鞅反其道而行之,通過徵稅強迫分家;日本若能用得好,也能通過徵稅控制人口。

阿部正福暗自點頭稱是,心道大國之人,果然有些手段。如此一來,三十年後,日本的人口就會降到一個穩定的程度。

也就是劉鈺所言的“人口論四凶”不會鬧騰的“合天理”的人口。

這話在大順說,必是要被打死;但在日本這種有扔老人上山餓死傳統的地方,還是很容易被接受的。

幕府的稅,是按地不按人的,這樣稅收一點不會少。

武士本身也是食祿階層,幕府的軍事力量也不會減少。

百姓數量少了,土地不零碎化,繼承之後,努力耕作,還能剩下個幾十克白銀。若是遇到災荒年,也可渡日,不用將土地抵押給豪商豪民,從而可以確保小農的穩定。

再加上多餘的百姓,在大順強迫日本開埠之後,可以從事運輸、手工等行業,這都需要買米吃;而若是米價太低,大順海商必然運作轉賣到大順那邊,又可以保證米價不會太低,也不會傷及到武士的利益。

好像……確實是個十全十美的政策。

阿部正福警覺地想了許久,也沒想出來這政策背後有什麼壞處。

唯獨就是從劉鈺的談話裡覺得劉鈺太重法術、霸道過重而無王道,這種人作爲敵人,確實難打交道。

他又請教了一下劉鈺關於徵收丁稅的意見,劉鈺有在文登試點攤丁入畝的經驗,只需要把文登的經驗拿來,反其道而用即可。

“這徵丁稅,可以稱之爲化石爲丁。要以小農日本土地的石高貢賦爲準,以一家二子爲基。減少一定的貢賦,把減少的貢賦用丁稅取代。”

“如此,一家一子的,少交了貢賦;一家二子的,和之前無甚區別;一家三四五子的,賦稅就要比以前收得多。”

“一家一子少交的貢賦,二十年內,便有回報。一則土地不會零碎,不會使得小農極度貧困,這有利於幕府的統治;二則糧產不變,吃飯的少了,便少了一揆、家有餘糧,這也省了救濟的花銷。”

阿部正福喜道:“妙哉!果然善政。只是劉君出此主意,怕也有私心吧?”

“只怕劉君想着,二三十年後,百姓有了餘錢,亦可多買中華之貨物,還是爲開埠着想啊。”

此時此刻的阿部正福,自認自己簡直是楊修轉世,一眼就看穿了劉鈺暗藏的心思。

可他不是楊修,劉鈺也不是曹操,就算說破了,他也死不了。此時正該說出來,叫劉鈺知道日本國亦非沒有善謀之人。

劉鈺一怔,隨後故作尷尬一笑,心道你還真他娘是個天才,我自己都沒想的事,你居然都猜出來了。

“呵呵呵呵……確有此意。不過此爲雙贏之事,到頭來有利的,不還是日本國嗎?天朝也不希望日本國動亂,若四凶一出,日本大亂,天朝必要出兵周全幕府。只是……出兵幫忙,這不得花錢嗎?所以天朝還是希望日本穩定、長久安定的。既爲藩屬,已非敵國,所謀所慮,那便不能用敵國的視角去考慮了。”

阿部正福亦點頭稱是,心想雖你自有目的,但終究按你這麼做,日本是得利的。這大抵像是鄭國渠疲秦之策,確實疲秦了,但也確實利秦了,當真是雙贏之政。

歉:之前老眼昏花,小數點算錯了。但算上含銀量問題和兩邊的度量衡換算,不影響結論。

(本章完)

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733章 朋友第181章 監獄船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1050章 坐莊(中)第176章 十三張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942章 南美貿易區第930章 覺醒(二)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35章 府兵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552章 理想國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443章 誘降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703章 海戰(一)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97章 風波起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477章 四凶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35章 府兵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942章 南美貿易區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796章 工商局第38章 扣個人質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793章 憧憬(上)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674章 歸國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936章 綁定(下)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227章 開戰(六)第117章 天誅!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809章 閹黨(下)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935章 綁定(上)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171章 萌芽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1024章 割裂(二)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681章 隱喻(下)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717章 臀與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