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

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

當買辦是可恥的。

但在日本這種諸藩林立、形式統一的狀態下,還純在一種“欲當買辦而不得”的情況。

大順爲了保幕府,海關稅是直接交給幕府的,並沒有選擇各藩做代理人。

而如果大順的條約,把開埠地點選在長州、熊本甚至鹿兒島等藩,那這些藩得樂瘋了。

用不了幾年可能就有挑戰幕府的財力了。

德川宗武認定這件事可以算作好事,只要利用好了,完全可以達成“削弱諸藩、增加財力”一箭雙鵰的結果。

不是幕府不信任諸藩,而是西南諸藩在這場戰爭的表現,着實可疑。雖沒說真的倒向大順,可那是大順不要他們,而不是他們不想。

而且各藩的藩兵,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也讓德川宗武認清了,藩兵制度根本打不了打仗。

壓制一下國內的一揆還行,整天鎮壓一揆,野戰能力已經徹底喪失。

大順開國時候,一羣西北邊軍,沒少和蒙古人玩低烈度戰爭,玩的面對重步兵和炮兵極強的後金,一陣懵圈。

大順開國之後,西南改土歸流,搞來搞去得到的經驗就是:火繩槍火力不足,靠大量的輕便小炮補充,靠小炮把土司壓死。結果野戰戰術差一點走錯方向,最終要不是劉鈺,肯定會走向火繩槍加海量虎尊炮、海量類似皮炮填補火力不足的配置方向,而不會是野戰炮加燧發槍刺刀的方向。

日本這邊也是差不多,沒打過高烈度戰爭,要麼就是衝進一揆的百姓裡面開無雙;要麼就是死抱着戰國時代的經驗。

人的正確思想要從實踐中得來。現在實踐了一次,德川宗武即便沒想明白組織方式的區別,也知道靠武德刀劍是打不贏的。

藩兵既然打不了仗,那幕府就需要改組旗本,至少手裡有一支新式的火器部隊。

這需要錢。

幕府又要賠款,又已經壓榨百姓太狠了,沒錢。

沒錢,就得想辦法從諸藩搞錢。

讓他們直接給錢,諸藩肯定不樂意。

但若換個方法,賣貨給諸藩,靠貨物吸血呢?漢武帝可以搞鹽鐵專營,幕府搞買辦專營,是不是可行?

有錢,不一定能辦成事。

沒錢,肯定是辦不成事。

這一點,德川宗武還是比較務實的。

真要是日本實現了真正的統一,德川宗武或許會站在新井白石的角度,去考慮一下整體金銀外流的局面。

但現在站在幕府的角度,這就另有說法了。

經此一戰,雖然德川吉宗靠着權謀,重新把握了輿論的主動權,可幕府的危機已經種下。

只是暫時打着抗戰到底的旗號,逼得諸藩背了大鍋,暫時壓制住了而已。

原本看起來強大無比的幕府,原來不堪一擊,這肯定會讓諸藩蠢蠢欲動。

多半會想,不就是火器嗎?只要自己組建一支火器部隊,他德川氏做得幕府將軍,我緣何做不得?

防備外敵之前,諸藩自然是要先防備“自己人”,幕府也一樣。

朝貢大順,只要恭順,幕府將軍之位還可做的長久。只要別像一條兼香說的,中原大亂、海軍獨走自立稱王,看樣子目前大順對日本也沒有完全征服的興趣。

真要是出臺什麼節儉令、禁用唐貨令之類,大順這邊一看,費勁吧啦地打了一仗、開了商埠,結果沒啥效果,說不定又會再打一頓,一直打到徹底服了爲止。

與其這樣,還不如量日本之金銀,結大順之歡心。

這話當然是不能當着外人的面說,但二條城裡也沒有外人。

德川宗武心裡明鏡似的,這時候父親對繼承人的選擇已經動搖,自己要做的就是要賭一把。

語出驚人,另闢蹊徑。

否則要只是蕭規曹隨,中規中矩,那父親爲了穩定,何不繼續讓大哥做繼承人、自己和弟弟做“御二卿”拱衛?

享保改革改了這麼久,已經算是有所成效了。要沒有中日開戰的意外,也不需要一個太聰明的做繼承人。

果然,德川宗武的想法讓德川吉宗深吸一口氣,沉吟一陣,不言不語。

德川宗武只覺得自己投下了骰子,卻在等待骰盅打開。

等了許久,德川吉宗既沒有好,也沒說不好,而像是把這個問題忘了一般,又問了另一個問題。

“劉鈺私下裡說,只要朝貢,便可售賣一些軍艦火器。”

“有人言:當大建海軍,效仿大順,禦敵於國門之外,將來決戰碧波之上。”

“荷蘭國商館館長,亦私下裡說,若本國造艦,荷蘭國可幫助聘用造船匠師。當年伊達政宗既能造西洋船,吾亦可以。”

“吾兒以爲如何?”

前一個回答並沒有得到讚許或者反對的明確答案,德川宗武心頭卻是狂喜。不反對,那便是默許,終究疲敝諸藩而強幕府的政策,實在不好讓一個幕府將軍直接說出來。

此時聽到海軍一事,德川宗武大聲道:“萬萬不可!此荷蘭人鷸蚌相爭之計也。”

“一艘戰艦,劉鈺報價七十萬兩。鬆平輝貞亦是老成之輩,必與昔日江戶所見不同。縱不值七十萬兩,亦在五六十萬上下。”

“唐人多金,若是比拼造艦,如何比得過?”

“海上決戰,今非昔比,不可載武士登船肉搏,要比拼的就是船大、炮多。本國造一艘,唐人造十艘,與其寄希望於碧波決戰,尚不如寄希望於神風再臨。”

“花費百萬金,一戰全滅。況且劉鈺狡詐,豈能放任本國造艦而不顧?荷蘭人不過是希望本國造艦,大張旗鼓,以讓唐人注視,倒是免去了他們的危機。”

“以荷蘭風說書所言,唐人在南洋諸多,只恐荷蘭人意欲使本國爲器,而緩唐人南侵之時。”

“劉鈺求財若渴,荷蘭人富庶,豈不動心?是故此誠鷸蚌相爭之計。”

“朝貢之時,當如實相告,或添油加醋,只說荷蘭人挑唆本國造艦反抗天威,反倒使唐人與荷蘭心生罅隙,當可行之。”

德川吉宗反問道:“如此一來,荷蘭反目,又將如何?”

“父親,若荷蘭人反目,又能如何?若來攻打,豈不正好讓中華出兵,使鷸蚌相爭,而使唐人無力再覬覦日本?若不攻打,反正唐人要本國杜絕與之貿易,又有何區別?”

德川吉宗苦笑道:“如此,只好做中華之忠臣?劉鈺狡詐無比,自長崎所輸入之書籍,十年間,除甘薯救荒與西洋諸國惡行之外,竟再無半本奇技之書。火器之類,他今日售賣,明日便可不售賣。”

“父親,昔日南蠻人沉船,本國始得火器。本國亦有巧匠,緣何就不能效鐵炮之事仿製?至於荷蘭國……父親且想,若荷蘭國真有獨戰大順之力,何不出兵?若其出兵,日後貿易擴大十倍,父親難道會不允許嗎?荷蘭人如此重利,且不出兵,足見無求勝之機。此其一也。”

“其二,荷蘭人既有鷸蚌相爭之意,豈因本國幾句話就結仇放棄?縱然挑唆唐人與荷蘭之矛盾,荷蘭人爲了自己,又豈在乎?況且只要給錢,何愁不能得所求之書冊?”

“其三,昔日英圭黎人再求貿易,本國以英圭黎王迎娶葡萄牙切支丹教公主爲由拒絕。南蠻諸國,又豈只有荷蘭?英圭黎國亦不信切支丹教,在平戶多年,也不曾傳教,且有三浦按針之故事。”

“父親需知,是荷蘭人有求本國,力求本國牽制唐人。而非本國懇求荷蘭,牽制唐人。”

“荷蘭人既有求於本國,本國越是挑唆唐人與荷蘭的矛盾,荷蘭人便應該更支持本國纔是。”

“挑唆的越狠,荷蘭人越會支持。而不是使勁兒結好荷蘭人,荷蘭人才會支持。”

“不但要將荷蘭人建議造艦的事告知唐人,更應翻出歷年的荷蘭風說書,將荷蘭國以往風說書中有對唐國不敬、仇視、不滿之語,盡皆找出,一併奉上。”

德川吉宗眉頭一皺,隨即舒展。

只一瞬間,他心中廢掉長子而立次子的心思,已然定下。

自己可以藉着中日戰爭結束一事,辭掉徵夷大將軍一職,效東照神君退位隱居,大御所居後控制。

一來可以避開一些風言風語,再怎麼樣也是戰敗了,天皇被抓了,京都被攻破了,總得走個形式避一避風頭。

二來也可以在背後操控輔佐,讓二兒子坐穩位置。雖說不少重臣其實是支持德川宗武的,但終究德川家重纔是長子。真要是自己死前再傳位,那可能會有一些波折。

不管德川宗武說的辦法有沒有用、也不管荷蘭人是不是真有這樣的心思、亦或者荷蘭人是不是隻是因爲貿易上更依賴大順……

但德川宗武的想法和思路,至少是有些腦子的,思路還算是活躍的,能跳出傳統的諸藩和幕府的關係,去看待國與國的問題。

夷陵之戰吳蜀兩國打出了腦漿子,諸葛武侯還不是很快派人修好?

可能這種挑唆,並沒有什麼用,至少思路不那麼死板。

現在的情況,今後的未來,誰都不曾見過,一個墨守成規的人,擔不起幕府的未來。

大約用後世的關係做不恰當的比喻,大順就像是女神,要跪着去舔,舔到極致,說不定就真能舔出來一些好處。

而荷蘭可以類比用工荒時候的老闆,急缺工具人的時候,明知道工具人在背後嘀嘀咕咕沒有好話,甚至擺臉子,那也得笑臉相迎只求幹活。工具人舔再多,也不會多拿一分錢。

日本很合適做牽制大順的工具,沒有更合適的了,反正不能去找朝鮮。

所以就算再坑荷蘭,爲了抗順,荷蘭也會幫日本;反過來,大順離得這麼近,稍微沒舔好,可能就又要挨一頓打。

去舔荷蘭,舔半天,荷蘭也不會出兵去打大順,白舔。畢竟要打的話,早在大順出兵釜山的時候,荷蘭就該派軍艦了;舔荷蘭,還會導致大順極爲不滿,心裡擔憂三千越甲可吞吳之教訓,說不得就要打到幕府倒臺。

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德川宗武所說的:荷蘭人私下裡支持日本造艦,不是因爲愛日本,而是因爲要用日本。既然是用,那是荷蘭自己的利益,與日本怎麼對待荷蘭並無關係。

荷蘭人不出兵,也是因爲荷蘭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因爲日本沒舔到位。

當年島原之亂的時候,可是根本沒舔,荷蘭人趕忙派了軍艦來助戰。

當年禁教的時候,也沒舔荷蘭人,反倒給荷蘭人甩臉子。荷蘭人可是主動派軍艦在呂宋到長崎的航線上航行,到處抓偷偷前往日本的天主教傳教士,比監管切支丹教的大目付還積極,不要一分錢,一手炮製了平山常陳事件。

(本章完)

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278章 不要做夢第247章 海參崴第77章 入吾彀中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1167章 備戰(六)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157章 老婆本第270章 先驅者第1198章 木牛流馬(五)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725章 殺心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68章 決心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233章 壟斷權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221章 先知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97章 活路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1229章 開戰(八)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1041章 國運(上)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238章 敲定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850章 誤解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35章 府兵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642章 逃避第717章 臀與腦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969章 舊怨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1169章 備戰(八)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510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199章 報捷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723章 牆頭草(中)第1042章 國運(下)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411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二)